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一篇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9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爱因斯坦充分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地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905年,爱因斯坦创造了科学史上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这一年他写了6篇论文,在3月到9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8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自古以来都认为,虽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它们的运动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受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影响的.由此,把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全割裂孤立开来.天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相信这一看法,据之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的观念.爱因斯坦不同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从光速有限出发,提出宇宙间的时间同时性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如月球上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系来说的.在同时性是相对的基础上,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概念.因为时间的同时性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所以都是相对的;而运动又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所以运动也都是相对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绝对空间也是不存在的.从而,爱因斯坦把看起来似乎是彼此无关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了起来,使它们成了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又经过10年探索,进一步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工作.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没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论,适用于所有参照系的物理定律.它与狭义相对论不同,狭义相对论仅仅适用于不存在引力的物理过程.研究的是直线、匀速相对运动的参照系;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作任何运动的参照系,既适应直线、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又适应加速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参照系,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表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孤立的,物质的分布和运动也反过来决定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是对立统一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技术在上世纪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导致了古老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进一步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石.
1920年,爱因斯坦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他积极参与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并针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爱因斯坦的新时空观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分水岭,因而他被尊称为现代物理学的旗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9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爱因斯坦充分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地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905年,爱因斯坦创造了科学史上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这一年他写了6篇论文,在3月到9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8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自古以来都认为,虽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它们的运动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受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影响的.由此,把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全割裂孤立开来.天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相信这一看法,据之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的观念.爱因斯坦不同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从光速有限出发,提出宇宙间的时间同时性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如月球上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系来说的.在同时性是相对的基础上,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概念.因为时间的同时性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所以都是相对的;而运动又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所以运动也都是相对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绝对空间也是不存在的.从而,爱因斯坦把看起来似乎是彼此无关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了起来,使它们成了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又经过10年探索,进一步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工作.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没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论,适用于所有参照系的物理定律.它与狭义相对论不同,狭义相对论仅仅适用于不存在引力的物理过程.研究的是直线、匀速相对运动的参照系;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作任何运动的参照系,既适应直线、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又适应加速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参照系,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表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孤立的,物质的分布和运动也反过来决定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是对立统一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技术在上世纪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导致了古老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进一步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石.
1920年,爱因斯坦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他积极参与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并针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爱因斯坦的新时空观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分水岭,因而他被尊称为现代物理学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