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以来,“美丽乡村”的建设成为党的建设和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我国当前美丽乡村建设阶段党中央以实际需要相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五个振兴”为科学理论。本文以济南市平阴县农福山庄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展开论述,试图在具有当地文化和精神元素的基础上适当的把一些传统的建筑方式方法和形式融入其中,既能够是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又能够使传统乡村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关键词:传统造园;范式;山东乡村;旅游景观
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全民旅游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全民旅游”已经是一种态势,“乡村”与“旅游”顺势自然而然的结合在了一起,极大的推动了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各自建设的态势,各地方关联性较小,也限制了部分区域的发展,乡村振兴也是一个产业振兴的过程,既包括在农村地区出现各种产业融合,也包括涌现新的企业家、增长机会与机会,从而全面改变乡村地区的面貌,所以在进行美麗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研究时,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护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的振兴。本文以济南市平阴县纸坊村把徽派建筑形式与北方乡村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以此为例展开论述。以田园综合体为转型发展目标,提出北方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的转型策略,以期寻找到一种南北文化融合,并且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形式。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
在我们进行美丽乡村的研究时,总是被一种惯性思维相左右,习惯性的把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以及人文为主,试图从当地的历史当中寻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从而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乡村的振兴,让传统民俗、建筑形式能够得到传承和保护。不可否认在这种方式下我国的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以长久的发展眼光来看,如何给已经处于衰落,甚至不适合现代发展的传统民俗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在这里并不是说挖掘本地文化和传统形式的研究方式不好,振兴乡村最重要的是优化乡村地区的资源配置;其中包括自然、财富、人力等资源。
2 乡村振兴的实施现况和发展方向
在我国传统时期流传至今的村落,现存数量极少,对于它们主要是以保护为主,只能做部分案例的参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56%,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如何改善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是我国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我国村落的构成形式呈现出沿城市边缘化聚集的现象。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周围工厂的工人是这些村落的主要群体,务工人员为了节约成本不会选择在价格高昂的城市中居住,而是选择距离工厂较近的城郊居住,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个村落,这一类村落是因为生活的需要在近几十年自发形成的,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这一形式的村落数量较多,如何使这一部分村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大难题。
3 中国传统造园方法与北方乡村中的规划和运用
在对济南市平阴县纸坊村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在纸坊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其建设的实质是构建一种“乡愁景观”。《辞海》中对“乡土”一词的释义为:一为故乡、本乡本土;二是泛指地方。农福山庄的建设不仅响应国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号召,更多的是一种家乡情怀,是对“乡愁”的一种特殊情感。
纸坊村位于济南市平阴县是典型的没有悠久历史村子的代表,环境方面,此村三面环山、环境优美,村子南侧有一条泉水形成的河流环绕,形成依山傍水的地势。在进行村庄整体规划时,依据有利的自然优势,巧妙的把徽派建筑形式与当地景色相结合,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方式进行乡村景观的整体设计,把村庄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情境。在建筑材料构建的运用上具有代表性白墙、黑瓦、马头墙为整体形式,内部传统的石雕、木雕以及窗花等装饰构建的运用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作。在建筑使用的材料上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北方气候的木材,如:橡木和松木等。人文构筑物上,高台楼榭错落有致,窗景、框景、漏景相得益彰,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周围泉水环抱,河上画舫穿行,庭院翠竹青青,曲径通幽。
在产业上,采用综合发展形式。苗圃种植,生态养殖,体验式蔬菜、水果采摘型农家乐,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农业观光、民宿以及乡村体现相结合,形成生态乡村旅游新模式,直接和间接带动本村和附近村庄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通过这种将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就业。进一步缓解农村人员、人才流失现象,通过产业的振兴,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乡村中来,使得乡村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乡村的振兴、中国的复兴。
4 结语
中国建筑大师王澍曾经说过,“现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使得城市里的建筑文化传承几乎没有希望了,仅剩的一点‘种子’就在乡村,我希望它还能生根发芽”。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是中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发展关系国家的命运。在进行乡村改造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不仅仅是提升经济水平,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而体现发展地域特色,实现我国乡村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出版社,2011.
[2]村庄的记忆、舆论与秩序/陈文玲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
[3]后乡土中国/陆易龙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ISBN978-7-100-13014-1
[4]朱瑶 杨威 丁山 曹磊 乡愁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作者简介:
张坤(1993.5-),男,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传统造园;范式;山东乡村;旅游景观
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全民旅游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全民旅游”已经是一种态势,“乡村”与“旅游”顺势自然而然的结合在了一起,极大的推动了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各自建设的态势,各地方关联性较小,也限制了部分区域的发展,乡村振兴也是一个产业振兴的过程,既包括在农村地区出现各种产业融合,也包括涌现新的企业家、增长机会与机会,从而全面改变乡村地区的面貌,所以在进行美麗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研究时,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护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的振兴。本文以济南市平阴县纸坊村把徽派建筑形式与北方乡村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以此为例展开论述。以田园综合体为转型发展目标,提出北方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的转型策略,以期寻找到一种南北文化融合,并且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形式。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
在我们进行美丽乡村的研究时,总是被一种惯性思维相左右,习惯性的把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以及人文为主,试图从当地的历史当中寻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从而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乡村的振兴,让传统民俗、建筑形式能够得到传承和保护。不可否认在这种方式下我国的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以长久的发展眼光来看,如何给已经处于衰落,甚至不适合现代发展的传统民俗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在这里并不是说挖掘本地文化和传统形式的研究方式不好,振兴乡村最重要的是优化乡村地区的资源配置;其中包括自然、财富、人力等资源。
2 乡村振兴的实施现况和发展方向
在我国传统时期流传至今的村落,现存数量极少,对于它们主要是以保护为主,只能做部分案例的参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56%,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如何改善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是我国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我国村落的构成形式呈现出沿城市边缘化聚集的现象。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周围工厂的工人是这些村落的主要群体,务工人员为了节约成本不会选择在价格高昂的城市中居住,而是选择距离工厂较近的城郊居住,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个村落,这一类村落是因为生活的需要在近几十年自发形成的,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这一形式的村落数量较多,如何使这一部分村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大难题。
3 中国传统造园方法与北方乡村中的规划和运用
在对济南市平阴县纸坊村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在纸坊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其建设的实质是构建一种“乡愁景观”。《辞海》中对“乡土”一词的释义为:一为故乡、本乡本土;二是泛指地方。农福山庄的建设不仅响应国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号召,更多的是一种家乡情怀,是对“乡愁”的一种特殊情感。
纸坊村位于济南市平阴县是典型的没有悠久历史村子的代表,环境方面,此村三面环山、环境优美,村子南侧有一条泉水形成的河流环绕,形成依山傍水的地势。在进行村庄整体规划时,依据有利的自然优势,巧妙的把徽派建筑形式与当地景色相结合,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方式进行乡村景观的整体设计,把村庄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情境。在建筑材料构建的运用上具有代表性白墙、黑瓦、马头墙为整体形式,内部传统的石雕、木雕以及窗花等装饰构建的运用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作。在建筑使用的材料上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北方气候的木材,如:橡木和松木等。人文构筑物上,高台楼榭错落有致,窗景、框景、漏景相得益彰,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周围泉水环抱,河上画舫穿行,庭院翠竹青青,曲径通幽。
在产业上,采用综合发展形式。苗圃种植,生态养殖,体验式蔬菜、水果采摘型农家乐,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农业观光、民宿以及乡村体现相结合,形成生态乡村旅游新模式,直接和间接带动本村和附近村庄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通过这种将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就业。进一步缓解农村人员、人才流失现象,通过产业的振兴,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乡村中来,使得乡村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乡村的振兴、中国的复兴。
4 结语
中国建筑大师王澍曾经说过,“现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使得城市里的建筑文化传承几乎没有希望了,仅剩的一点‘种子’就在乡村,我希望它还能生根发芽”。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是中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发展关系国家的命运。在进行乡村改造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不仅仅是提升经济水平,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而体现发展地域特色,实现我国乡村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出版社,2011.
[2]村庄的记忆、舆论与秩序/陈文玲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
[3]后乡土中国/陆易龙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ISBN978-7-100-13014-1
[4]朱瑶 杨威 丁山 曹磊 乡愁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作者简介:
张坤(1993.5-),男,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