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说课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yan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5个生字,认识3个只识不写的字,掌握多音字“济”,理解新词的意思。(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理解、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本”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快乐舒展地学习,教师则真正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创造一种开放性、创造性的课堂。
  1 教法。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主动学习。所以本课教学我主要凭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感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2 学法。根据“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想、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互动。说流程
  
  根据课文的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阶段,主要落实字词教学目标,疏通阅读障碍,激发阅读期待。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古诗咏月,进入课文
  1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月亮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回家查找有关月亮的诗句,你们都找了哪些?
  2 月亮美不美?还有比月亮更美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嫦娥奔月》。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重在积累,语文也美在它的博大精深,本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关于月亮的主题积累,遐思月的美,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感悟到文本的美。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 故事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美?请大家细读课文,边读边用心体会故事中流淌的美,注意边读边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后羿射日的壮美
  (1)请同学们读描写后羿射日的段落。
  (2)你觉得后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预设学生板书:英勇无比等)(3)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4)联系上下文,理解“苦难”的意思,想象“苦难”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后羿的壮美,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3 嫦娥的凄美
  (1)想象外表美。说到嫦娥,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谈感受。
  (2)走进内在美。嫦娥的美仅在外表吗?你从哪儿看出嫦娥的内在美?学生如说到“善良”就随机学习第4自然段,如说到“勇敢”就学习第5自然段。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要求学生用“——”画出表现嫦娥机智勇敢的词语。用“——
  画出逢蒙奸诈贪婪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旋”的意思。还可采用师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逢蒙怎么逼嫦娥的。
  (3)表演后请扮演嫦娥的同学回答:你知道吃仙药的后果吗?那你为什么还要吃下去呢?
  【设计意图】本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真正体会到嫦娥的内心美。师生合作表演能引起学生兴趣,培养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
  (4)我们来看嫦娥吃了仙药后怎么样?看图读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句子,结合课后练习第4题,让学生说带点词语的特点(AABB、ABAB)老师强调运用重叠词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然后再让学生写几个相类似的重叠词。
  (5)感悟嫦娥的不舍。此刻,你能体会到嫦娥内心的想法吗?你愿做嫦娥的知音、用一个词来表达她此刻的心情吗?(欣慰、遗憾、留恋、不舍……)
  4 分别的痛苦
  (1)当后羿回来,发现自己妻子不见了,他是什么反应?读第7自然段,体会人物品质。
  (2)读最后一段,说一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3)美丽善良的嫦娥就在我们书上,这时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吗?请在插图旁写一句话。
  【设计意图】本设计意在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三)复述课文。延伸美
  指导复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读一读关于嫦娥的其他传说。
  
  四、简单明了。说板书
  
  板书设计我采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师板书课题和课文中的三个人物,嫦娥、后羿、逢蒙,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感悟习作”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阅读材料有所感触领悟,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方法。感触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以为能触发学生写作欲望与灵感的支点,都是感悟的内容。“感悟习作”训练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训练,旨在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它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升华提高的,是符合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写作欲望的训练手段。    一、观察生活。引发感悟    
一、问题引领研读    二年级上册的《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的诗歌,它从四个方面写出了学生们对老师的爱。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触摸诗歌细腻的语言,才能结出缤纷的情感之果。于是,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让这一株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呢?为什么想这样做?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想一想,并与同桌同学共同分享智慧的火花。  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受兴致盎然地去品读文本
一、什么是阅读的高度    阅读的高度,就是阅读的眼光与水准。阅读是有高度的。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要用想象构筑精神的家园,用吟诵唤醒沉睡的体验,用思考提高生存的智慧。有高度的阅读,才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满足与快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了很多精美的游记、散文、诗歌、故事等,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同时起到审美、冶情、启智、授知的作用。    二、提高阅读高度的有效对策    1 对文本的研读  (
2005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面积推广栽植新丰等早实核桃品种,获得良好的效果。核桃树定植后第2年可少量见果,第3年每667m2产量可达50kg,产值1500元左右,第5年每667m2产
怎样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预习,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思考,并努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铺设台阶,降低预习作业难度    1 把预习作业分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一定的差异,根据这个现状,我把预习目标中的题目进行了分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预习《少年王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1)必做题:①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进入情境    1 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  2 庐山瀑布真的令人称奇。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黄果树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做好学生的情感启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通过诵读《望庐山瀑布》。唤醒学生的学习欲
一、师自我介绍。创设说话情境    1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姓周,叫周毅,是一(8)班的语文老师。今天我和你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  2 听说一(3)班的小朋友既聪明又能干,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名字,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想说,都愿说。    二、音乐游戏《你的名字叫什么》    1 播放音乐,学生唱《你的
一、紧扣环境,创设情境    1 出示废墟罔片,描述: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袭击四川汶川,大地颤抖,山河移位!  2 引读第2自然段:天空阴沉沉的。  3 六个字单独成为一段,你读出了什么?  4 阴沉沉的天让我们心巾涌起不祥的感觉,环境描写巧妙地为下文作了铺垫。  【设计意图】回忆2008年的5月12日,阴沉的天空,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灾难的阴霾。“一切景语皆情语”,留意“阴沉沉”这个
一、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社会背景    2006年,江苏省大丰市率先全面开始了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2006年12月4日《中国教育报》对大丰市的农村小班化教育进行了题为《江苏大丰农村学生享受小班化教育》的专题报道。2008年9月,大丰市电视台对裕华镇中心小学小班化教育进行了题为《一路开拓,一路阳光》的专题报道。  农村小班化教育是计划生育国策效应、农村社会经济增长、农村家庭教育需求和农村学校自然发展
一、唤起情感。调动体验    1 投影出示《练习5》“语文与生活”第1题中,小芳父女对话的情境,学生自由表达由父女对话所想到的……  2 启发学生从本学期的习作本中找出自己或同学习作中表达不具体的例句,师生就表达不具体的原因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归类:  (1)对产生感受的情境缺乏体验,无法将感受表达具体、真切。如,蔬菜大棚内品种可真多呀!  (2)观察不仔细,表达时只能说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教室门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