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变“后”为优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后进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并着实令人头疼的问题。后进生转化问题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尝试用四个方面去解决后进生问题,分别是关爱和沟通、尊重和信任、赏识和激励以及督促和宽容。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才能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关爱和沟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绝不应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假装“平易近人”,而应该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学校对班级、班主任的管理有一定的制度:学生违纪,班级被扣分,班级荣誉受损,牵涉班主任的切身利益。正因如此,班主任们常常对违纪的学生严厉地训斥,甚至以点带面,以个别的行为批评全班学生,使学生和班主任产生对立。
   这就需要教师转换教育思路,把学生当成朋友。和他们一起散步、一起打球、一起游泳,当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点滴进步时,一起吃饭庆祝……很快,学生与教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也点燃了他们心中要做好学生的愿望。对教师而言,做这些事情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心关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用真情感化学生,还要学会跟学生有效沟通,才能达到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效果。
   二、尊重和信任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后进生,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公平对待,不冷淡,不讽刺挖苦,不误解,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通常后进生往往都比较自卑、内向、不听老师话,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嘲笑他、为难他。这样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阻隔。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能正确尊重并信任后进生,及时了解他们,他们的行为将慢慢得到改变。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矛盾就会逐渐消失,从而为教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条件。
   三、赏识和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賞识。”每一个学生对成功的期盼,对肯定的渴求都是相同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被别人赏识。但是,在当今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优等生总是处于受赏识的地位,是教师的“宠儿”,而后进生被有的老师认为天生脑子笨而无可赏识,被认为是“差生”。实际上,绝大多数被列为“差生”行列的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差生,其中一部分仅仅是所谓的“调皮生”。很多“差生”在某些方面却有过人之处。如某门学科特优,爱写作,画画,运动;很容易适应社会,善于交往等等。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与交往中,不辞辛苦地打起灯笼,点起火把,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尤其是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中肯而饱含深情的评价。哪怕只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张小小的卡片,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与坏习惯告别,并重拾勤奋向上的信心。
   四、督促和宽容
   后进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生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笔者班有个同学余某,每次犯错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又故态复萌。此时笔者就及时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找他谈话交流,使其明白问题的危害性、即将出现的恶果。鼓励他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适当给予改错缓冲时间,以减轻他改变自己坏习惯的心理压力。通过私人化的直接交流来增强其自信心。并注意少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给予一定的宽容和保护。
   “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老百姓种庄稼,收成不好,他是不会说庄稼不好,而是说自己种不好。教育工作者是否也借鉴一下,后进生并非“无可救药”,而是我们没有对症下药。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都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引导这些“后进生”,使他们走进自己的心灵,看到自己,悦纳自己,从而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其他文献
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问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新知识的行为方式。提问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创设发现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期刊
摘 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些民汉合校,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频率越来越低,本文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高一年级为例,以塔塔尔族少女叶丽丹那为个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消亡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塔塔尔语;少数民族;语言消亡     新疆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本文仅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高一年级为例,以塔塔尔族少女叶丽丹那为个案,浅显地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消亡
期刊
课堂“高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笔者以执教《机械效率》一节为例对课堂高效教学加以探讨。   【教材分析】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而且是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一個关键。   【教学目
期刊
一   写作历来都是考试中的重头戏,所占比重很大。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学生的语文成绩。面对写作,有的学生提笔起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有的学生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提笔在手,搜肠刮肚,最终无话可说。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情况,其原因在于他们写作材料的占有量不同。   其实写作文关键就在于素材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
期刊
古典诗词因其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它以其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而易于学生朗读。学生通过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词,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不断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要在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使得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都绽放出来。 
期刊
一   当教师批阅试卷看到东倒西歪的文字时,不得不睁大眼睛寻觅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清秀、俊美、整洁的书写少之又少呢?这一切都让教师觉得不可思议,捉摸不透。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学生的书写如此之差?   1.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很多学生认为,书写好差无所谓,只要内容学好就行,平时不注重书写习惯的养成,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2.学生的书写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严,没有
期刊
语文作为实用性和工具性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教学,对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在高一的教学中,既要着眼于基础,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按照答题方法和模式进行针对性训练,也就是夯实基础与训练能力并重。   一、夯实基础,以基础带方法   学校优质生源较少,学生基础普遍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学首先把目标定在夯实基础上。平时紧扣课本,以课文中的字、词、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新的教育形式要求学校与家庭进一步加强合作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作为学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伙伴也只能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
期刊
身为班主任,经常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复杂的世界,老师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就必须以自己的爱心、耐心加细心细微体察,从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笔者班有位A同学,自由散漫,不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不认真,成绩不理想。笔者几次找他谈心,课后帮他辅导功课,又让班上的优等生帮助他,效果不好,往后几天,他经常旷课。当笔者打电话到他家时,他父母觉得挺奇怪,因为该生每天准时
期刊
一、说题内涵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要求解题者暴露面对题目时的思维过程,即“说数学思维”。教师说题,可以把题目的来源,解题方法说出来;学生说题,可以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理清解题顺序,也可以暴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知识的盲点。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觉得改变原有的数学习惯,适应新的数学,必须在初一开始,而说题不失为一种绝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