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秦锦屏。
她从八百里秦川走来。她从车间的流水线上走来,从喧闹的女工宿舍起步,她胆怯地提笔写文章,十几年来,竟有300余篇(件)作品问世。10余年的写作时间并不算长,她已在全国获诗歌、歌词、戏剧文学等各级创作奖近50次……
有人说,锦屏是幸运的,她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获得了如此殊荣。殊不知,锦屏的成功,却是经历了多少艰辛。
梦想起飞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锦屏出生在陕西,她的父亲是一名“铁肩担道义”的律师,母亲是一个文化单位的基层干部。父亲为别人打官司,常年奔走在外,母亲也时常出差。在父母都不在家的日子里,十几岁的锦屏就成了“家长”,她不仅负责一日三餐,还要辅导弟弟妹妹的功课。那时候,一家人不断地跟着父亲搬家。不停地更换着“故乡”和新到一地的陌生感、漂泊感、疏离感曾使锦屏少年的心敏感而孤独。那份对人的命运的悲怆感时常使她失魂落魄却无法言说,孤独的锦屏喜欢上文学,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幸运的是。她父亲的藏书颇丰,足够她阅读。在中学时,锦屏的作文就出类拔萃。
高中毕业的锦屏天真而敏感,爱做梦,爱幻想,走出校门后对未来一片茫然,也因此常常在书中讲述的故事中无法“突围”,或陷在一首歌的意境中不能自拔。她喜欢台湾作家三毛,渴望像三毛那样走遍万水千山,渴望去远方寻找梦中的橄榄树。于是,她像所有追寻梦想的人一样。带着几分茫然几分执著来到了广东东莞。
在东莞,她做过电子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做过质检员。无论做什么,锦屏都非常努力,故乡那片黄天厚土上流传的一句俚语“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拿个棍棍往外赶”是她最初做人做事的指导思想。
在东莞那平淡艰辛的打工生活里,锦屏最喜欢收听深圳广播电台的节目,尤其喜欢一些文学栏目,她被一些优美的散文与诗歌打动了,于是,她写了《月是故乡明》、《黄昏,我对你说》、《凤姐》等几篇散文,试着投给了深圳广播电台,没想到全被电台播出了。她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开始向报刊投稿,北京的一家杂志发表了她的一首小诗和一篇短篇小说。可那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笔墨的道路将会是她未来的命运。
“一专多能”让她起飞
1994年春天,锦屏再一次带着梦想出发,播出过她的文章的深圳,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她。在文友的帮助下,她顺利地进入了南山一家珠宝公司,做了一名行政文员。
作为一名普通的打工者,锦屏的业余生活十分贫乏,这时期的锦屏有着犹豫、困惑,她一直在努力寻找着突破口。有一次,她偶然路过南山街道办事处宣传栏,看到了深圳特区内第一家打工杂志《荔风》的征稿启事,马上回去写了一篇散文投过去。《荔风》杂志的主编发现了锦屏文采中显露的才气,写信让她过去当编辑。两年多的编辑生涯让锦屏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她也得以认识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生活开始变得多姿多彩。这期间,锦屏有机会报读了夜大。
说起来,锦屏日后写剧本、写小品,是当时的街道办工作性质使然。街道办时常组织辖区群众演出,没有现成的剧本,领导就让锦屏写。锦屏就试着写了小品《招聘郎君》、《老夫老妻》、《用心良苦》等,没想到演出效果出奇的好,让人一下子就发现了锦屏写剧本的灵气。她不仅编剧,还做导演,做演员,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经她排演的戏剧、舞蹈作品连连在群众文艺作品评比中获奖。剧本《用心良苦》还获得了全国首届人口与计划生育小戏、小品入围奖。除了编剧、导演、演出外,锦屏多次站在社区的舞台上。以晚会主持人的身份和观众“亲密接触”。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锦屏后来主持过很多大型演出,曾在深圳市民中心舞台主持过2005深圳少儿艺术团访日归来汇报演出、2006深圳少儿新年音乐会等。
锦屏说,领导要求她“一专多能”,真是锻炼了她。她认为她很幸运,在她的生活圈子里,总是能遇到很多诲人不倦的师长、真诚相待的朋友,有了这些人的鞭策和鼓励,才让她的追求插上了翅膀。
锦屏后来在企事业单位担任过许多角色,比如文学创作员、企业内刊编辑、企业策划、民办学校老师、百货商场采购员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锦屏得以接触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这丰富的经历,为她日后的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锦屏很庆幸自己有如此酸甜苦辣的工作经历。生活是多滋多味的,但在锦屏看来,如果自身没有切肤之痛,没有深刻的体验,是很难用文学艺术的手段把生活的五彩缤纷表现出来的。
敬业的锦屏无论干什么都是非常投入,比如她刚到万佳百货采购部工作时,经理说,你没有经验,先从发订货传真单起步吧。锦屏就把那几尺高的订货单一张一张传真出去,一直发到夜里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供货商向经理说,你们的工作人员不休息吗?早晨一上班,发现你们的传真都是半夜发来的。还有供应商“投诉”说,半夜睡得正香,突然就听到“您好,万佳传真”的女声,起先以为做梦,接着就听见电话机“嘶啦嘶啦”的,一张张传真纸飘然落地……
经理深深地被感动了,两个月后。锦屏便被提升为驻店采购员,后来又被提为采购部家用百货组家用百货的主管。
锦屏的“拼命三郎”精神获得了一个品貌双全、大学毕业的小伙子的赏识,他看中了锦屏这个打工妹有着乐观、豁达、努力拼搏的精神。2000年,锦屏在举目无亲的深圳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锦屏”的花样人生
因为痴迷文学,2003年。锦屏放弃了企业优厚的待遇,参加了“福田区文化局面向全国招聘文化专干”的考试,经过笔试、面试后,她成为福田区文化馆的文学兼戏剧创作员。
锦屏在这个新的环境里虚心地向周围的人学习,注意搜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她的写作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在别人不看好的题材上,在别人不愿意为之的“命题”作品上,深挖细掘,创作出一件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外表温婉的锦屏创作的小品针砭时弊、语言犀利,常被别人以为是出自男人之手。锦屏说,她留心社会现象、新闻报道、身边故事,只要有一点受到触动,她就立刻把素材打在电脑里。作品创作出来,是属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锦屏有一副特别甜美的歌喉,每每她放歌一曲。都会让人以为她是专业歌手。也许是这个原故,锦屏也十分喜欢写歌词,她的歌词深情委婉、清纯细微,是源于心灵深处的诗句,比如这首《相识最美》——
相识最美/暖风微微吹/你捧一杯茶/化解
我的疲惫/这个世界人人忙碌个个无所谓/而
我却在一杯红茶里深深地陶醉/知不知道你
的笑/会有多么美/你让一颗流浪的心找到了
安慰/找到了安慰……
除此外,她还创作了《筋杜鹃花开串串红》,这首歌由著名作曲家赵连弟谱曲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出。《你是我今生永远的乡愁》这首歌颂伟大父爱的歌经著名作曲家姚峰谱曲后,在深圳《鹏城歌飞扬》里播出,听众短信投票一路飚升,纷纷表示喜欢这首情真意切、深情优美的歌曲。
锦屏从小学起就喜欢记日记,起初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参加工作后,住在集体宿舍里,她就不再仅仅记录自己,也记录身边姐妹们的快乐或者忧伤,这时候锦屏的日记形式就丰富多彩了:有随笔式、书信式,而更多的是诗歌式。这种诗歌式记录了很多同龄人的爱情、乡情、友情,锦屏将他们对真情的呼唤,对爱情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声叹息。都记录在日记中。2004年年底,锦屏将这些诗歌汇集成她的第一本诗歌集《落在睫毛上的雪》。这本诗集问世后,好评如潮。
2006年,写诗的锦屏获得了第二届世界汉诗青年诗人奖,与她一道获奖的大多是诗坛名将,只有她是一个新人。
锦屏说,她最喜欢写小说,喜欢那任意想象驰骋、笔下出现各种人物的感觉。可惜单位工作任务重,常常加班,这使她难以有闲暇在小说天地里纵横遨游。去年,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人人都说我和哥哥有》出手不凡,发表在《北京文学》2006年第7期上,并上了这本杂志的好看小说榜。该小说还人选到广东省作协的2006年全省中篇小说选集,在深圳第三届文博会的原创文学展上亮相,吸引了三家出版社的目光。有广东本土剧作家想要把它改成舞台话剧,而锦屏觉得这部小说充满了西北风味,怕“水土不服”,就婉言谢绝了。
喜欢文学的锦屏拥有着多彩的人生,这一点正切合她的名字——锦屏,这使得她徜徉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尽情地舒展筋骨,创造着花样人生,边走边唱
生活中的锦屏是个心怀感恩的人。她深深牢记的一句话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读《红楼梦》,锦屏最喜欢的人物是那个贫穷困苦、其貌不扬的刘姥姥。她说刘姥姥善良正直,在功利的社会中能做到知恩图报,实在可叹可敬!她愿意像刘姥姥那样做人。
锦屏说,她从不抱怨什么,她很知足,因为人生的路上有爱,有情,有真心,她的生活一直有阳光照耀。
责编 雷月
她从八百里秦川走来。她从车间的流水线上走来,从喧闹的女工宿舍起步,她胆怯地提笔写文章,十几年来,竟有300余篇(件)作品问世。10余年的写作时间并不算长,她已在全国获诗歌、歌词、戏剧文学等各级创作奖近50次……
有人说,锦屏是幸运的,她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获得了如此殊荣。殊不知,锦屏的成功,却是经历了多少艰辛。
梦想起飞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锦屏出生在陕西,她的父亲是一名“铁肩担道义”的律师,母亲是一个文化单位的基层干部。父亲为别人打官司,常年奔走在外,母亲也时常出差。在父母都不在家的日子里,十几岁的锦屏就成了“家长”,她不仅负责一日三餐,还要辅导弟弟妹妹的功课。那时候,一家人不断地跟着父亲搬家。不停地更换着“故乡”和新到一地的陌生感、漂泊感、疏离感曾使锦屏少年的心敏感而孤独。那份对人的命运的悲怆感时常使她失魂落魄却无法言说,孤独的锦屏喜欢上文学,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幸运的是。她父亲的藏书颇丰,足够她阅读。在中学时,锦屏的作文就出类拔萃。
高中毕业的锦屏天真而敏感,爱做梦,爱幻想,走出校门后对未来一片茫然,也因此常常在书中讲述的故事中无法“突围”,或陷在一首歌的意境中不能自拔。她喜欢台湾作家三毛,渴望像三毛那样走遍万水千山,渴望去远方寻找梦中的橄榄树。于是,她像所有追寻梦想的人一样。带着几分茫然几分执著来到了广东东莞。
在东莞,她做过电子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做过质检员。无论做什么,锦屏都非常努力,故乡那片黄天厚土上流传的一句俚语“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拿个棍棍往外赶”是她最初做人做事的指导思想。
在东莞那平淡艰辛的打工生活里,锦屏最喜欢收听深圳广播电台的节目,尤其喜欢一些文学栏目,她被一些优美的散文与诗歌打动了,于是,她写了《月是故乡明》、《黄昏,我对你说》、《凤姐》等几篇散文,试着投给了深圳广播电台,没想到全被电台播出了。她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开始向报刊投稿,北京的一家杂志发表了她的一首小诗和一篇短篇小说。可那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笔墨的道路将会是她未来的命运。
“一专多能”让她起飞
1994年春天,锦屏再一次带着梦想出发,播出过她的文章的深圳,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她。在文友的帮助下,她顺利地进入了南山一家珠宝公司,做了一名行政文员。
作为一名普通的打工者,锦屏的业余生活十分贫乏,这时期的锦屏有着犹豫、困惑,她一直在努力寻找着突破口。有一次,她偶然路过南山街道办事处宣传栏,看到了深圳特区内第一家打工杂志《荔风》的征稿启事,马上回去写了一篇散文投过去。《荔风》杂志的主编发现了锦屏文采中显露的才气,写信让她过去当编辑。两年多的编辑生涯让锦屏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她也得以认识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生活开始变得多姿多彩。这期间,锦屏有机会报读了夜大。
说起来,锦屏日后写剧本、写小品,是当时的街道办工作性质使然。街道办时常组织辖区群众演出,没有现成的剧本,领导就让锦屏写。锦屏就试着写了小品《招聘郎君》、《老夫老妻》、《用心良苦》等,没想到演出效果出奇的好,让人一下子就发现了锦屏写剧本的灵气。她不仅编剧,还做导演,做演员,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经她排演的戏剧、舞蹈作品连连在群众文艺作品评比中获奖。剧本《用心良苦》还获得了全国首届人口与计划生育小戏、小品入围奖。除了编剧、导演、演出外,锦屏多次站在社区的舞台上。以晚会主持人的身份和观众“亲密接触”。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锦屏后来主持过很多大型演出,曾在深圳市民中心舞台主持过2005深圳少儿艺术团访日归来汇报演出、2006深圳少儿新年音乐会等。
锦屏说,领导要求她“一专多能”,真是锻炼了她。她认为她很幸运,在她的生活圈子里,总是能遇到很多诲人不倦的师长、真诚相待的朋友,有了这些人的鞭策和鼓励,才让她的追求插上了翅膀。
锦屏后来在企事业单位担任过许多角色,比如文学创作员、企业内刊编辑、企业策划、民办学校老师、百货商场采购员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锦屏得以接触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这丰富的经历,为她日后的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锦屏很庆幸自己有如此酸甜苦辣的工作经历。生活是多滋多味的,但在锦屏看来,如果自身没有切肤之痛,没有深刻的体验,是很难用文学艺术的手段把生活的五彩缤纷表现出来的。
敬业的锦屏无论干什么都是非常投入,比如她刚到万佳百货采购部工作时,经理说,你没有经验,先从发订货传真单起步吧。锦屏就把那几尺高的订货单一张一张传真出去,一直发到夜里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供货商向经理说,你们的工作人员不休息吗?早晨一上班,发现你们的传真都是半夜发来的。还有供应商“投诉”说,半夜睡得正香,突然就听到“您好,万佳传真”的女声,起先以为做梦,接着就听见电话机“嘶啦嘶啦”的,一张张传真纸飘然落地……
经理深深地被感动了,两个月后。锦屏便被提升为驻店采购员,后来又被提为采购部家用百货组家用百货的主管。
锦屏的“拼命三郎”精神获得了一个品貌双全、大学毕业的小伙子的赏识,他看中了锦屏这个打工妹有着乐观、豁达、努力拼搏的精神。2000年,锦屏在举目无亲的深圳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锦屏”的花样人生
因为痴迷文学,2003年。锦屏放弃了企业优厚的待遇,参加了“福田区文化局面向全国招聘文化专干”的考试,经过笔试、面试后,她成为福田区文化馆的文学兼戏剧创作员。
锦屏在这个新的环境里虚心地向周围的人学习,注意搜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她的写作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在别人不看好的题材上,在别人不愿意为之的“命题”作品上,深挖细掘,创作出一件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外表温婉的锦屏创作的小品针砭时弊、语言犀利,常被别人以为是出自男人之手。锦屏说,她留心社会现象、新闻报道、身边故事,只要有一点受到触动,她就立刻把素材打在电脑里。作品创作出来,是属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锦屏有一副特别甜美的歌喉,每每她放歌一曲。都会让人以为她是专业歌手。也许是这个原故,锦屏也十分喜欢写歌词,她的歌词深情委婉、清纯细微,是源于心灵深处的诗句,比如这首《相识最美》——
相识最美/暖风微微吹/你捧一杯茶/化解
我的疲惫/这个世界人人忙碌个个无所谓/而
我却在一杯红茶里深深地陶醉/知不知道你
的笑/会有多么美/你让一颗流浪的心找到了
安慰/找到了安慰……
除此外,她还创作了《筋杜鹃花开串串红》,这首歌由著名作曲家赵连弟谱曲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出。《你是我今生永远的乡愁》这首歌颂伟大父爱的歌经著名作曲家姚峰谱曲后,在深圳《鹏城歌飞扬》里播出,听众短信投票一路飚升,纷纷表示喜欢这首情真意切、深情优美的歌曲。
锦屏从小学起就喜欢记日记,起初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参加工作后,住在集体宿舍里,她就不再仅仅记录自己,也记录身边姐妹们的快乐或者忧伤,这时候锦屏的日记形式就丰富多彩了:有随笔式、书信式,而更多的是诗歌式。这种诗歌式记录了很多同龄人的爱情、乡情、友情,锦屏将他们对真情的呼唤,对爱情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声叹息。都记录在日记中。2004年年底,锦屏将这些诗歌汇集成她的第一本诗歌集《落在睫毛上的雪》。这本诗集问世后,好评如潮。
2006年,写诗的锦屏获得了第二届世界汉诗青年诗人奖,与她一道获奖的大多是诗坛名将,只有她是一个新人。
锦屏说,她最喜欢写小说,喜欢那任意想象驰骋、笔下出现各种人物的感觉。可惜单位工作任务重,常常加班,这使她难以有闲暇在小说天地里纵横遨游。去年,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人人都说我和哥哥有》出手不凡,发表在《北京文学》2006年第7期上,并上了这本杂志的好看小说榜。该小说还人选到广东省作协的2006年全省中篇小说选集,在深圳第三届文博会的原创文学展上亮相,吸引了三家出版社的目光。有广东本土剧作家想要把它改成舞台话剧,而锦屏觉得这部小说充满了西北风味,怕“水土不服”,就婉言谢绝了。
喜欢文学的锦屏拥有着多彩的人生,这一点正切合她的名字——锦屏,这使得她徜徉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尽情地舒展筋骨,创造着花样人生,边走边唱
生活中的锦屏是个心怀感恩的人。她深深牢记的一句话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读《红楼梦》,锦屏最喜欢的人物是那个贫穷困苦、其貌不扬的刘姥姥。她说刘姥姥善良正直,在功利的社会中能做到知恩图报,实在可叹可敬!她愿意像刘姥姥那样做人。
锦屏说,她从不抱怨什么,她很知足,因为人生的路上有爱,有情,有真心,她的生活一直有阳光照耀。
责编 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