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l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练习的“语文与生活”讲究字词句段、听说读写训练的相互渗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巧妙融合。我们该如何扣住目标实施教学呢?本文就六年级上册练习二的“语文与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步:从生活中来
  “语文与生活”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板块一,模仿“开心辞典”的答题方式,让学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从感性上认识同音词的辨析及使用。这是所有“语文与生活”第一板块的呈现方式,即在生活场景中运用语言,把学生自然引入语文学习的状态。在本板块教学中,我设置了“开心辞典”抢答赛,让学生在抢答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自然进入辨析词语的情境。
  前四题,全部来自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学生略作思考即可解决。因此,课一开始,全班学生立即进入快速抢答的状态,情绪高涨。以下是第五题(例题):
  由于他( )成一个商人,日本鬼子没有认出他来。
  (A.化妆B.化装)
  由于思考的方式与前四题有区别,抢答速度稍微慢了一点,但很快有学生举手,并正确选择了“化装”这一答案。教学进行到此时,教师没有说一个有关学习的字眼,但语文学习已经开始了。这时,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选‘化装’而不选‘化妆’?你能联系看过的影片或生活经历说说两个词语意思的差别吗?”顿时,学生打开了话匣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出学习话题: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必须联系语言环境作出分析,再进行选择。
  这样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真实感、生活感,丝毫不让他们感觉语文学习的教条与刻板。
  第二步:在生活中学
  “语文与生活”的第二板块即是围绕目标,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练习,最终获得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就“语文与生活”的第二板块,笔者设计了五组同音词的辨析选择。这时的课堂练习,生活应该成为练习的根基与拐杖,应该让生活的资源丰富语文,发展学生的语言。
  在教学“把白糖放到水里,让它慢慢地( )。A.融化B.溶化C.熔化”这一道题时,学生很容易就选择了“溶化”。因为他们有生活的经验。那么,教学是否就到此为止呢?不,我们应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将这三个同音词意思完全理解,并能准确运用。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物体溶化在水中?
  生:盐、味精……
  师:那你理解“溶化”的意思了吗?
  生:固体溶解在液体中,变成了液体……
  师:“融化”跟它有什么区别呢?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固体变成了液体?(学生说,教师即时评价)
  师:熔化是什么意思呢?在生活中见过这种现象吗?
  ……
  至此,三个“ronghua”的意思,学生已完全理解。是生活让他们将三个词语加以区分、理解。学生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更多生活中的现象,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
  “语文与生活”的第二板块,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练习来巩固、强化本训练主题的,从字面上看是普通的选择题、辨析题、积累题,但它们的背后都有很强的人文内涵、很广的生活经验。只有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积累,尽可能地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感悟结合起来,设计恰当的练习,学生的消极语言才会转化为积极语言,才能获得真正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三步:到生活中用
  “语文与生活”的第三板块,在设计理念上,强调让语文回到生活实践中去,将所学的知识、方法加以运用。教材中,学了“修改文章的方法”要在日记、习作过程中及时运用;学了《风速歌》要在生活中推测风速……这些设计,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
  在“语文与生活”的第三板块,要求学生出题,来一次真正的“开心辞典”赛。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回考官,考考大家?
  生:想!
  师:做考官是要准备好题目的。老师先给你们支一招:在前五组的同音词辨析中,只有一个被选择了,还有一个或两个没被选择,你能联系生活,造些句子,把余下来的词语给用进去吗?
  生:好!(迫不及待进行创作)
  经过两轮设计,数十道精彩的同音词辨析题出现在眼前。接下来,教师将题目搜集,组成了题库,给每位考题入选的学生颁发“最佳考题贡献奖”,然后,请几位学生轮流做考官,分小组展开“开心辞典”赛。
  “语文与生活”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彰显语文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特色,将语文与生活、与学生的发展成长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才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情趣作文教学法是激发农村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而多媒体与其的结合是保证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处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方面多下工夫。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教学 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81  农村孩子因生活环境及条件所限,在写作中存在思路狭窄、视野不够
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计算机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无纸化办公也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瑰宝的汉字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很多年轻人不再重视汉字的书写,认为机器打印将会取代汉字的书写,所以只要认识汉字就可以了,这种思想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儿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对学生在写字时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深有体会,在学生写字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写字教学至关重要。  一、认清中年级写字教学的现状  目
[摘 要]“2014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强调创新,鼓励教师在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有所创新。本课堂教学课前交流环节彰显智慧,令人耳目一新;其过程至真至简,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观摩活动 实录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11  课前交流
[摘 要]上好一堂诗意的课,首先要教师精心备课,挖掘每篇课文的价值,找到诗意点。《陈毅探母》最有诗意的地方是字字含情,因此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是教学的关键点。  [关键词]诗意课堂 情感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0  案例背景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说教的氛围较浓厚,课上得干瘪没有生机,学生也没
[摘 要]在阅读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说清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说清楚了,才是真正理解了,与此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升。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练说。以练说促思维;以练说促练读;以练说促练写。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练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53  在如今的阅读课堂中,偶见有说,但这种“说”常常是弱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教学难点巧妙化解,让学生乐于接受,喜于创新呢?  一、置换主角,化难为易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借物喻人,在作者的笔下樟树呈出蓬勃的生机,弥漫着独特的香气,尤其是文中这一语段: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读来,顿时觉得这不就是宋庆龄伟大精神的写照吗?
【背景】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雾凇》第二小节的最后两句话。句中一个“镀”字用得精妙准确,把雾凇形成之慢、之美、之奇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因为这个词专业性太强,学生即使查了字典也很难理解它与雾凇的形成有什么联系,更不要说体会它在表现雾凇奇观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作用了。于是,
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所在,是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来实现的。巧妙地进行语言转换,能使学生的语言习得更富成效。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通过转换句式、转换角度、转换文体等,让学生习得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遣词
何谓“意脉”?“意”指文本所确定的主旨、情感,“脉”指内在的联系、条理。“意脉”就是文本意旨的脉络。  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就整体看,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生动表达了季老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但在写作形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明当时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时,作者借助日记和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
一、 当前小学语文预习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师都尽心尽力地去教学生,尽管反复强调了语文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的预习效果仍不理想,语文能力的提升也不明显。冷静思考,分析得出,学生没有真正把预习作为自身学习的需要,作为自觉学习的行为是主要原因,其中又包括了以下几种因素。  1.教师引导不当。教师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真正清楚,使得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深度、难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