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2、难点:理解母亲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桂花香”
  1、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谁来读好课题?生读,师点评:呀,我仿佛闻到了桂花香!我仿佛看到桂花纷纷飘下来了!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这里,我采用读课题导入的方法,有利于将孩子直接引入课堂,对课文有一个快速的回忆,老师适当点评,孩子的感情逐渐递增,很好的培养了孩子的朗读语感。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吗?
  (预设1)生:桂花不与繁华斗艳
  师:是呀!桂花就是这样不张扬自己
  (预设2)生:桂花的香气很浓
  师:是呀,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预设3)生:摇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快乐
  师:所以作者喜欢桂花
  【根据孩子的回答板书:香 乐】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琦君去闻一闻桂花香、去体会摇花乐。(老师可以做闭眼闻香的动作)
  【设计意图】桂花“香”在上节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而摇花“乐”孩子们不一定能够说到,需要老师的引导。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老师的身体语言会使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学习“香”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大段,用直线划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学会圈圈关键词,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试试写旁注。(生读第二大段,教师巡视)
  2、交流。
  句一:“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浸”字
  师:哪一个字用的好?
  生:浸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浸字的字形,它的偏旁是三点水,我们生活中通常也说浸在水里,水我们是能够看得见能摸得着的,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拉?
  生:村庄浸在香气里
  师:作者用一个“浸”字,就把香味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就用得好。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浸”字的字形,用生活现象引导孩子体会,把无形的香味写得具体形象,让孩子们明白作者的用词之“准”。
  (2)第二段中也有一句带“浸”字的句子,是描写桂花香的,你找到了吗?
  句二: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作者两次用到“浸”字,说明这个桂花的香味已经弄到——(生接下去说)极致了。
  (3)“香飘十里”
  这里的十里是虚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十里,用来说桂花的香气传得很远,很香。
  (4)“前后左右十几家”
  是呀,这么多人家都被香气包围了
  (5)“没有不”
  也就是说——(生接下去说)全都沉浸在桂花香里了
  用你的朗读来读好
  师:淡淡的香味飘来了,谁来把香味读得更浓一点?
  又一生读
  师:浓浓的香味飘来了,谁还能读得更浓一点?
  又一生读
  师:真香啊!让我们学着这语气,一起读读这段话,读的我们教室的满屋飘香
  句三: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是呀,桂花飘落下来还像下雨呢。(此处学生不一定能够说到)
  【设计意图】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两个“浸”字,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感悟桂花香的浓郁、香的醉人。
  三、精读品味,体会“摇花乐”
  1、刚才我们闻到了桂花香,现在我们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划描写作者“摇花乐”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学生自读感悟)
  2、组织讨论交流:(学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上下文来谈体会。)
  A.相机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你关注了哪些词语呢?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提示:“急”更衬托出“乐”)
  (3)提示:同学们,这里“是件大事”,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生活中怎样的事情你认为是大事呢?(比如:过生日、过年、中秋节……)
  师:是啊,“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B.相机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摇花乐”?从小作者的动作中读出了什么?(忙得不亦乐乎)从“使劲”你感受到了什么?(高兴劲、兴奋)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劲还不够大)
  C.相机出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师走到一生旁边,现在你就站在桂花树下,桂花纷纷落下,瞧,你的头上都是桂花了,你会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老师听出来了,你喊出的是一份惊喜)
  (2)师走到另一生旁边,呀,桂花都落在你的肩上了,你会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老师听出来了,你喊出的是一份快乐)
  (3)师走到另一生旁边,呀,桂花落得你满头满身,你会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老师听出来了,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香香的桂花雨吧!(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 兴趣的段落。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过渡:摇桂花,摇出了香,摇出了小琦君乐,还摇出了谁的乐?
  (估计学生会说出:摇出父亲的乐。)
  (1)于是父亲口占一绝:引出父亲的诗句——齐读。
  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
  过渡:除了摇出父亲的乐,还摇出了谁的乐?
  生:母亲的乐
  师:母亲的乐表现在她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表现出母亲对待桂花的虔诚,父亲还要点上檀香,这真是其乐融融呀!
  【设计意图】孩子的“乐”是通过动作、语言毫不保留的展现在大家眼前,而大人们的“乐”是体现在他们对桂花的虔诚和诗兴大发。
  过渡:桂花摇落以后,晒干可以——(和在茶叶中泡茶),可以——(做桂花卤),还可以——(做糕饼)。
  这些都是桂花留给琦君童年的美好回忆。
  三、读写交流,感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离开自己的老家浙江温州的瞿溪乡来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真是是香闻十里,在满觉陇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满觉陇的桂花龙井的茶”,满觉陇的桂花也是很有名的。所以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说——
  1、相机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吗?(思乡)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情】
  2、联系上文
  3、村子(孩子不一定能说到)
  2、师:故乡的桂花雨,给琦君带来了快乐,更给母亲留下了深深地回忆。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出示)
  假如我说:外地的水很甜,母亲一定会说:“外地的水再甜,还是比不得家乡小溪里的水清甜。”
  假如我说:外地的月亮又大又圆,母亲一定会说:______________。
  假如我说:外地的人真好,母亲一定会说:_______________。
  小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难怪作者每到这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接读下去)
  【设计意图】这里必须要介绍琦君的上学经历,学生才能体会家乡的金桂是最香的。理解母亲的话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此环节通过读、议、悟,让学生找母亲与桂花之间的小故事,化解了难点。学生在逐层的朗读中,一步步走进母亲的内心,触摸到母亲的心灵,从而很好地品味话中的情感,体会母亲对故乡的爱之真、爱之浓、爱之深。
  四、推荐阅读
  余光中的《乡愁》
  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设计意图】推荐几位作者抒发故土情怀、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附:板书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桂花香”和“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思乡情”是文章的难点,通过板书的呈现,孩子们一目了然,对文章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问我:“老师,这些物理题您一讲就明白,回去自己做怎么就不会呢?”。针对学生问我的这个问题,我想:可能是学生自己不会分析,才没有思路,如果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题目稍有变化他们自己也能做出来了。下面就是我平时用到的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一、一般的计算题都是从求入手。例如:有一辆自重2000kg的6轮汽车,装货10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求这辆汽车对路
期刊
【摘要】自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来,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随之也带来了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各方面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教育体制仍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作为其升学的主要标准,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他们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上饶二中为背景,对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调研,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独生子女学生;
期刊
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几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借此与同行交流。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只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
期刊
明末清初李玉的传奇《清忠谱》是我国戏曲史上独特成就与贡献的名著。作品以明熹宗天启年间,苏州民变的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形象地展现了东林党人与新兴市民反抗阉党暴政的历史。成功地把大规模的群众斗争搬上舞台,神情逼真地塑造了周顺昌,颜佩韦等英雄形象的剧作不仅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信史”价值,它和《鸣凤记》、《桃花扇》等前后辉映,代表着我国历史剧的另一条道路。  事实俱实的考证  长期以来
期刊
你我相遇在 一个不期的路口  为我们那执意不回的青春 而流光漫溯  一个梦的雏形 在此停留  前方是更为起伏而又漫长的道路  当六月的蝴蝶比翼共聚的时候  闭上双眼将记忆装进行囊 小心带走  在擦肩而过的路口  望着彼此交错的眼神 如同栀子花香在雨中相守  那曾驻足留连过的地方  丢失的身影飘落在清溪里 梦幻般的流淌  四季交替的美丽  如同雪花铺在叶落成双的林荫道上  走向两个被牵挂连结的世界 
期刊
在新时代的教材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时代赋予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我作为前延教学阵地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家庭的主要职能。所有教育工作都以家庭德育为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进一步开展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但是在我国,许多家长重智轻德,对于子女道德素质培养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忽视美德教育,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对家庭德育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德育职能的发挥。只有加强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德育,才能够真正提高家庭孩子的综合素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中美高校篮球文化的比较和中国高校的篮球文化的发展为主题,探讨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寻求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对策,为促进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由体育运动层面向文化建设层面的跃升提供理论参考,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美;高校;篮球文化  1.前言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期刊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45分钟的效益,课堂导入是关键。数学课的导入是由教师的语言、问题和组织编排方式等要素构成的。如果教师上课伊始就能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抓取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
期刊
【摘要】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他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繁琐,非常细小的,但就在这繁琐、细小之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管理才能。对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头等任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选择好正确的方式方法,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本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担起管理班级这项重任,如何去协调好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