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保障,乡村教师迎来“春天”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近年来,兰州市七里河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精神要求,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提升教育品质,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面落实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乡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享受甘肃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200-600元的基础上,七里河区根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按照“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原则,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定了《七里河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标准指导意见》,从实施范围、补助标准、执行时间、管理办法、工作要求等5个方面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综合考虑乡村教师任教学校所在地交通、办学条件等情况,将全区农村学校分为四类。一类是公路沿线学校(16所),二类是校车接送较方便学校(9所),三类是交通不便学校(15所),四类是偏远学校(19所)。四类学校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00元、400元、500元、1300元。2019年,按照甘肃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的政策文件精神,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月补助标准提高至不低于400元。
  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近年来,七里河区先后投资3.5亿多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均衡化建设,配足配齐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公环境,彻底改变了过去“危房多、标准低、设施弱、环境差”的局面。实施食堂工程,投入1100多万元,新建、改建46所农村学校食堂,全区共建成73所标准化食堂,基本实现学校食堂全覆盖。实施热饭工程,每年投资100多万元,解决了1500余名农村中小学师生中午就餐困难,不仅使寄宿学生吃上了可口的熱饭菜,也使农村中午回不了家的教师和学生结束了午餐开水就干粮的历史。实施校车工程,在原有5辆通勤车的基础上,投入400多万元,购置校车9辆,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师生上下学交通问题。同时,每年拨付12万元,用于12所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的二次接送,缓解了农村教师上下班回家困难的问题。积极改善教育系统教职工住房条件,想方设法解决了全区3000多名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同时,改善了农村学校及寄宿制学校教师住宿条件。住宿教师留住了,也安心了。
其他文献
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推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近年来,我省整合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形成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挖掘应用数据和汇聚教育资源,提供精准化服务,提升教育治理及民生服务水平。  云平台采用“重体系、搭平台、抓数据、接应用、建服务”理念
期刊
路易·艾黎先生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十大国际友人”之一,山丹培黎石油学校的创始人。多年来,甘肃省以继承发扬艾黎精神为抓手,以兰州城市学院、山丹培黎学校为范例,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发展机遇,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平台,不断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持续推动中新教育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  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深化与新西兰各界务实交流合作。兰州城市学院以路易·艾黎先生
期刊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暖的房子是教室,教育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在甘肃省定西市村头、农家院落,每当三五个老百姓凑到一起时经常谈起的一句话。2018年以来,甘肃省政府在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和温暖工程。定西市抢抓机遇,科学规划,投资3220万元在通渭县、渭源县、岷县三个深度贫困县建设教师周转宿舍342套,共计11930平方米,解决578名农村中小学教
期刊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强调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河西学院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挥区位和学科优势,成立“红西路军研究院”,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弘揚红色基因,唱响时代主题。河西学院党委把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团结奋进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专
期刊
朗朗神州,传祚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历来有着“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甘肃教育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富有甘肃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
期刊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动来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形成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提供了根本遵循。劳动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实践出真知,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学校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重视青少年动手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趣的培养,用身体
期刊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将教育脱贫攻坚和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打好教育脱贫“组合拳”,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落实责任,着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压实“省负总责”的政治责任。省教育厅党组和班子成员始终把主要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
期刊
作为地处南梁精神诞生地的综合性本科高校,陇东学院大力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红色育人,把南梁精神作为学校最鲜亮的办学底色。  探索思政课“12311”教学模式改革,在“三个进入”上做文章  学院以思政课提质增效为导向,积极探索“12311”课程教学管理模式。“12311”教学模式,即在每一专题教学中,学生以十人为单元编列1个教学小组,课前学生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2篇经典原著,查找3篇与
期刊
武威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72所(小规模学校373所)。其中小学554所(完小353所、教学点201个),初级中学11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60507人,其中小学102867人,初中57464人,特殊教育学校176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寄宿制学校165所(小学71所、初中45所、九年制学校41所,完全中学初中部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寄宿学生28920人。  武威市坚持教育优
期刊
甘肃省坚持把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作为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最大发展机遇,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一战略平台,树品牌、建机制、提效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特色的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对外开放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在“特”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开放品牌效应  有为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倡议,兰州大学作为秘书长单位牵头发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