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课程成就精致教育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五中分校与“精致教育”之二
  选择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选择未来。作为一所优秀的初中校,五中分校在推进符合初中教育特点,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从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全方位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我们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集十几年办学积淀,以国家课程和68门校本课程为主干,构建起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力求为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创造力。
  
  学校的课程建设,首先要在继承我国多年来形成的优秀课程文化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鲜活的、更具生命力的元素融入到课程当中,不断改革和弥补原有课程中欠缺的地方。五中分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了对教育资源潜能的挖掘,体现了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整合,使不同学科的目标形成互补性整合,使课程实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
  
  ■ 精致之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
   国家课程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全国学生普遍情况设定的课程及开发的教材。课程改革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了更加适应地方和学校教育情况,允许地方和学校开发符合当地和学校特点的课程。此外,国家课程中的部分课程也需要在学校层面深入开发,特色实施。我们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重心之一,积极挖掘、拓展国家课程资源,构建符合本校学生特点具有五中分校特色的国家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学校缩减学生已知和常识性的知识,以及在本地区无法开展的实践内容,增加影响学生成长、发挥学生潜质、体现学科前沿、体现人文与科学相互融合的课程内容,使学科知识得到校本化拓展。
   在课程实施形式上,学校强调课堂形式(课程实施)的多元化。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性,当学生走进不同的课堂时,应该能够感受到不同学科的精彩。所以,学校倡导的是不同学科要创造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学校强调各学科要站在学科系统的高度,明确本学科基础性的目标和发展性的目标。我们致力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且要求各个学科要特别关注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呵护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享受学习。五中分校的孩子们学习虽然紧张,但他们快乐。
   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关键在于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对国家课程有目的、有意义的反应和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这种意识使教师立足课程,将教材作为达到课程目标使用的教学材料,而不是课程的全部,更不是将课程实施狭义地理解为“教书”。教师应依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创设丰富的教育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正所谓“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在一些课程的学习中,学校给予孩子的学习任务有待于学生去深入思索和咀嚼,这样的任务往往成为孩子们某一个阶段的学习重点之一。例如,在生物学科推出的“生物大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们在认识细菌时,手拿着接种棒在学校里这粘粘,那粘粘,然后涂抹在培养基上,放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他们每天定时观察培养基的变化。几天后,学生们发现培养基上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菌落。经过这样的观察实验,学生对细菌的了解就远远超过了单纯在课堂听讲的效果了。
  
  ■ 精致之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培养目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组成,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性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中分校校本课程的建构,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不在于数量多、主题新奇,关键是加强了学校认为重要的,但在国家课程中缺失或强调不够的元素。比如,加强学生科学素养、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就是五中分校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特别强调的部分。为此,五年前学校就开始研究《创新思维》、《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等校本课程。
   到目前为止,经过反复修改试行,学校已开设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科技创新类(创新思维、科学物理、科学化学)、修养类(心理学、礼仪修养、形体)、生活技能类(摄影技术、电子技术、烹饪)4类10门特色课程,相应的教材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学校还按年级开设了涉及自然、社会、人文、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跨出学校大门。目前,学校的定向越野活动已经系列化:由初一年级的景山定向越野和北京植物园定向越野,拓展到初二年级的香山北山综合实践课,再发展到初三年级的野外生存训练。这些活动的地形由简单到复杂,由平原到山地,由单学科发展到多学科联动,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获取单一学科无法达到的学习效果。另外,学校还聘请了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的教师们直接指导并参与到学校的课程中来。
   学校还开发了胡同文化、消费者权益调查、汉石桥湿地考察、“感悟古都——我眼中的故宫”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课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优秀的意志品质,又使学生亲近自然、享受阳光、融入社会、体验生活。
  
  ■ 精致之三:学生为本选择课程
   学校所有课程的开发都源于对学生成长的设计。学校在提供给学生普适性课程外,还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校本选修课程。现学校已开设生存技能与生活技巧、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训练、自主创意探索、兴趣特长、竞赛等5大类56门选修课。
   我们希望选修课程能够成为学生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助推剂,不让选修课成为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学校的选修课采用学分制,以学期为单位,让初一、初二的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来选择课程。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初中生个体成长速度的差异。另外,选修课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成果呈现形式,即主观开卷考试、小论文、调查报告、创意制作,等等。
  
  ■ 精致之四:特色活动融入课程体系
   精致的课程不是躺在教材的文字,也不是课堂的讲授,而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五中分校始终将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育人的载体,使孩子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学校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以科技、体育、艺术为核心的多维活动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教育体系已成为五中分校奠定学生成才基础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学校先后开辟了六个系列科技教育基地。如密云奎百宜生态农业科技园、北京农科院食用菌基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学校坚持利用每一个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到长白山、云南、台湾等地考察,每次参加的师生都有近百人。去年年底,我们的学生还踏上了神秘的南极大陆,跟随专家团队进行科学考察活动。
   在科技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质和智慧。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比如,学生们深入医院开展研究,从人的发病机理角度研究“细菌生物被膜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关系”。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了婴儿在无菌舱中还会患肺炎的原因,这一研究发现得到了儿童医院、儿研所等单位的重视,并在实践中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作为体育传统校,我校的篮球队、乒乓球队、武术队和桥牌队都在各项市区级大赛中屡创佳绩。特别是校篮球队,自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的冠军。
   学校开设丰富的艺术活动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在保持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学校艺术活动也开展得蓬蓬勃勃。校金帆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还要多。艺术团的演艺水平也已达到一定高度,他们曾赴台湾、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演出,受到中外友人的高度赞扬。去年,我校合唱团还获得了第六届世界合唱节比赛的童声组金奖。
  精致课程成就精致教育。五中分校正是基于对课程的精致开发,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为实现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精致的教育载体,成就了学校精致教育的品牌。■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要成为十几岁的孩子的得力的同盟者,倾听是需要学会的一个关键技巧……如果你能够不带责备或修正地倾听,他会更清晰地理解什么使得自己的情緒爆发,也更清晰地理解你。”  ——选自帕蒂惠芙乐《倾听孩子》    直到今天我仍能很清晰地记得我工作不久后的一件事。一天上午课间,我发现班里两名最调皮的学生不见了。我立刻意识到他们逃课了。我打听到他们正在某网吧打游戏,便立刻冲了过去,从乌烟瘴气的网吧角落里把他们揪回
编者按:本刊第二期《让文本解读走向深入》一文,给读者介绍了追问式时文评点教学案例,从整体上概述了一种文本解读模式。该模式是否能真正使解读走向深入,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深入,二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是否科学。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下文作者以具体教学为例,阐述了自己对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思考。    一、《夏感》教学
美国学者伯林纳等人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五个阶段: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教授等人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笔者作为一名学校教学管理干部、一名相对年轻的特级教师,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体会到,无论采取怎样的划分方式,一名教师要加速自身的专业成
【摘要】道德思辨一直是中小学德育课堂的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许多章节和板块新设置了“辨析栏”,多元化设计了辨析题。教学中充分激活“辨析栏”的思辨的价值,引导学生在对比想象中深化道德认知,在回望反思中学会明辨是非,在换位思考中涵养道德情感,在两难辨析中领悟道德意义,在思维拓展中明辨道德行为,并自觉进行良好的道德实践,实现儿童道德的自主建构,促进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道德思辨;
2011年2月,我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第一零一中学,进行生物学科的研修学习。被称为人文之海、艺术之淀的海淀教育水平之发达,可谓全国有名。我要去学什么,我要用双眼去观察、用身体去感受、用心去感悟海淀发达的教育水平,一零一中学教师的过人之处。  我的导师是市级生物学科骨干教师,校教研室主任——平亚茹老师。随着几个月时间的接触,我对平老师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有了一定的感知,今天与大家共同分享。  语言激活,
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始终是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西城区已经形成了一支热爱科技教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科技教师队伍。为发挥优秀科技教师的示范作用,2007年西城区教委在北京市率先设立科技学科带头人制度,首批确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刚永运、北京市第八中学高颖等4位科技教师为学科带头人,2011年,又有6人成为科技学科带头人。多年来,西城区科
近年来,我区坚持“人才强教”战略,注重内涵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 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兼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  1.科学务实的管理机制  构建了层级式管理机制: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由区教委主任任组长,教师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各校校长任组长。  先后出台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无法回避的一道艰深命题。破解这道难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而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是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确立的关键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高中与大学如何能更好融通,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清华论坛上,北京教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到七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阶段,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2010年,北京市育英学校开始启动中小教学衔接研究课题,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进行探索:语文学科,教师注重学生课外阅读量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学科探索“思维习惯培
2011年4月16日,本刊记者参加了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教育学会特级教师指导中心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首都特级教师送教郊区行”系列活动。  该活动于今年3月份启动,活动以“创先争优投身实践 优质资源城乡共享”为主题,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多个学科数位党员特级教师深入房山区、大兴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