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己者”杨绛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lcl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位无官、无职、无权、非星、更非富的老人安详故去,这位老人就是杨绛先生。
  百岁杨绛静悄悄地离开,却能瞬间引爆一个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乃至不同政见的民众,共同抑制不住、自发由衷地缅怀敬仰,且少有杂音,而原因又远不是因为她长寿——在这利益分化、思想多元、精神层面极度分裂的当代中国,殊为罕见,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纵观杨绛的百年人生,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壮举,也没有惊世骇俗的鸿篇巨著,与其夫钱钟书相比,她的锐气与光芒都略有不及,但为什么会在平静离世后,仍受到各界如此隆重地悼念与追思?为此,《中外管理》总编杨光非常有情怀地约我写一篇关于杨绛的文章,希望也给职场人士些启迪。
  纵非老人真迹,绝对百岁箴言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是据传出自杨绛的这段百岁感言,网上疯传,满屏都是。虽然有人说这并非出自她亲笔,但没有人否认这段话很符合杨绛先生的境界,同时在当今中国,也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杨绛去世的当日,一位30多年前的中学同学,千里之外,微信给我这碗鸡汤,可见其醇厚温度。三四年前,我夫人也曾读给我听过这段百岁感言,而且读第一次,我就走心了,并在不同场合引述这段话。
  从中,我们品出了杨绛历经百年沧海后的淡然、怡然、豁然。这段话之所以引起公众的高度共鸣,其根本原因是,当今社会正处于剧变转型时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年轻人,感受到了更多挑战和焦虑。本该埋头奋斗的年龄,却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是无望。于是,各个年龄和各个层面的人共同渴求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期盼“与他人毫无关系”、“与谁争都不屑”的桃源世界与高古境界。
  《老子》曰: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胜人者力,胜己者强。
  回顾杨绛的百岁人生,发现她一个很大特点:她与其夫钱钟书,在任何情况下,既不战天,也不斗地,更不争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自胜。这一对伉俪都是当之无愧的胜己英雄。正因为杨绛胜己,才有了她的九度人生,并且在我眼中至今无人出其右,甚至包括其夫钱钟书。
  一、高度
  常态的人生大体分三类:平庸的人生,邪恶的人生,有高度的人生。平常人们大多是忽略平庸的人生,抨击鞭笞邪恶的人生,赞美、关注有高度的人生。凡是人们关注、学习、崇拜的人,都是有高度的人,包括我最近几年写的职场人物,无论命运跌宕、甚至身陷囹圄,或死亡,都是有高度的。杨绛更是如此。比如她的译作《堂吉诃德》,就是该作品翻译上的高峰。然而,杨绛与众多人物不同的是,她的人生不仅有高度,更有长度——长得令众多有高度的人物望尘莫及。
  二、长度
  杨绛活到了105岁,而且是健康平安地终老,这把人生之尺足够长了。
  查阅有关统计数据,中国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左右。能活到105岁,估计也就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一个人能健康平安终老看似平淡,实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排除遗传因素,只有胜己者才能做到。因为人生漫漫路途中,有太多的意外和不确定。杨绛能高寿105岁,就是万里挑一的胜己者。
  有人说:凭当今的生活条件,人如果活不过80岁,就全赖自己。但绝大多数人都管不住自己:管不住嘴,狂饮暴食;迈不开腿,随意懒惰,制定好的健身计划随便就荒废了;计划好的作息安排,因漫无目的上网、刷屏、聊QQ、玩游戏都耗去了,正事都没有干。这种不自律,每天都在重复上演,日积月累,不仅工作无效,而且健康下行,中年就毛病一堆,更别说80岁及格线了。即使中青年人,经常也会有毛病发生,而预防颈椎问题,每天早晚各花费2分钟做一次小燕飞即可,但就这简单的动作,绝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宁愿日积月累,积劳成疾,再花巨资去四处求医问药。所以,我们甭天天想着战天、斗人,还是先胜己。
  杨绛能健康长寿平安终老,关键是战胜了自己,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健身、规律作息等习惯。尽管可能“百岁感言”不是杨绛写的,但我还是深信只有活过百岁的人,才会有如此感悟。健康长寿才是最大的福分,不然凭什么体验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妙曼的风景呢?何以欣赏百岁风光呢?不活百岁,又何谈百岁感言?
  三、厚度
  健康长寿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做事。只有做了事,做成了事,人生才有厚度。杨绛在百岁人生中,一直在积极地做事,且做成了很多事情,完成了人的第三种使命:“要让自己的付出大于自己的所得,对社会有正向积累”。
  如果以时间为横轴,她所做的事为纵轴,我们不妨欣赏一下杨绛的人生坐标系(参见图表)。
  杨绛一生还有诸多作品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发表,并辅助钱钟书写作完成了名著《围城》。
  大多数人的人生职业成就只是一条水波纹线。优秀者,也只是一条抛物线,像褚时健、杨沛霆这样六七十岁后再新画人生抛物线者很少。然而,杨绛的人生却是多条抛物线:她通晓英、法、西语,是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30多岁,发表话剧《称心如意》;50多岁,发表译作《堂吉诃德》;70多岁发表《洗澡》、《干校六记》等小说、散文论集、译作;90多岁,出版人生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缘》;100岁后,仍能出版《杨绛文集》。可以说,杨绛的人生成就,与那些读了很多书、拥有高学历,但为了养孩子,做了专职太太的知识女性相比,有巨大反差。
  杨绛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是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懒惰的天性,战胜了随年龄增长,体力、精力不支的客观要素。这需要怎样的坚韧意志?需要多强的定力?杨绛在其生命中一直在创造,在贡献。而且其很重要的成就,都是在百岁前后完成的,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但我们很多职场人却是这样的心态:四五十岁,就不想继续奋斗了,退隐江湖,与时代脱节,与社会脱节,如果这样,世界真的就与你无关,而不是杨绛的感悟:“这世界是自己的,而与他人无关”。
  四、精度
  杨绛不少作品的发行量和影响力都很大。比如晚年译作《堂吉诃德》,被公认为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原因是什么?其实,杨绛在翻译《堂吉诃德》之前,并不会西班牙语,为了翻译好西班牙黄金时代的文学典范,她专门抽出时间学习西班牙语,而此时她已是天命之年。而等到中译本全部完成出版,她已是67岁了。
  这是什么精神?这不仅仅是“奋斗精神”,还是当今时代最稀缺的精神——工匠精神。
  2014年,103岁的她,还在完善她1988年出版的小说《洗澡》,完成续篇。杨绛对自己的作品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孜孜以求,并精心爱护,让自己的作品日臻完美。这就是工匠精神。
  她的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她校正钱钟书的手稿,以及妹妹杨必的作品。如果没有这种工匠精神,她92岁时出版的作品《我们仨》,何以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在图书出版泛滥、网络版权不规范的今天,即使各出版社打造的精品图书,发行量2万册已经很了不起了,能达10万册,那一定是天量了。没有精雕细琢,没有真情融入,没有细节的完善和完美,在今天,发行量何以过百万?这是杨绛另一个胜己体现,不贪多,必求精。
  这种工匠精神在我们今天的职场中,尤其显得可贵。当今,太多的人,心态浮躁,急忙忙,心慌慌,只求完成、不求完美。就连我们的住房、入口的食品药品、穿的衣服、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都有大量的次品、废品和危险品,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缺乏工匠精神。人生,做100件合格品,也不如创造一件精品。
  五、溶度
  杨绛又是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如此多的精品呢?杨绛出生于乱世,曾远赴他国,后居于沦陷区,又经历内战,及建国后一系列知识分子被整运动,直到荒唐的文革。文革后进入短暂的希望田野,随后又是“一切向钱看”的大潮来袭。如此百年间,杨绛长期为其所困,却始终不为所动。
  抗战时期,杨绛居住上海,遭遇鬼子上门盘查,从容淡定,智慧应对,波澜不惊。文革期间,不选边,不站队,不表态,实在躲不过了,丈夫钱钟书被戴高帽子,干脆自己也主动戴上,而且二人相视一笑。这是何等豁达的人生?
  1992年后,全民卷入商业大潮,太多的学人守不住了,一切货币化、交易化,有教授明确对学生喊出“一年不挣400万就不要来见我”,北大清华也争相统计学子中出了多少高官。而学术、学问,没人过问了,甚至变成了赚钱的道具。杨绛与钱钟书生前就广受推崇,但他们不仅不去追风赚钱,反而把平生800多万稿费全部捐给了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前后比较,真是云泥之别。
  面对人生百年的沧桑巨变,面对世事变迁和动荡,任何人都会恐惧,都会有邪恶的诱惑及贪婪,但杨绛先生安然走过,从容应对。即使文革期间,女婿自杀,以及后来女儿、丈夫相继去世,她都是那么一句:“不急,有我呢”。这是何等的从容!在相濡以沫的钱钟书去世后,87岁的她竟独自一人在人生的边缘从容淡定地行走了18年,战胜了内心的孤独和伤痛。
  这是何等的坚强!
  杨绛在如此恶败环境下,从不抱怨,持续做事,做很多的事,还以工匠精神做精致的事。这就是人生的溶度——把时代的一切都溶解了,溶解了时代的风霜雨雪,溶解了时代的坚冰和雾霾,溶解了时代荒唐和愚蠢,溶解了时代的贪婪和邪恶,也溶解了自己人生的苦难。把一切溶解成自己人生的溶液。
  天时、地利、人和,是干成事的前提。然而,要想干成真正令人钦佩的事,就应是在天不和、地不和、人不和的前提下,仍把事情干成。怎么干?自己主动去和天、和地、和人,做到这三和,就是己和,就是一个人溶解的力度,即人生溶度。
  杨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一个人生哲理:人无法选择出生的时代,但可以选择自己活着的方式。不随波、不逐流、不抗击、不领潮,任何环境、任何突变,哪怕是天崩地裂,都一样从容淡定。这正是当今大多职场人士最缺乏的。任何一个工作环境都不是十全十美,都会有诸多的不如意,怎么办?抱怨没用,最好学会战胜自己,练就自己的溶度,溶解一切不利因素为有利。


  六、态度
  杨绛能有如此人生溶度,遭遇任何事情都能淡定与从容,其背后的支撑究竟是什么?当然是人生哲学,折射出来的是人生态度。“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这既体现了她的人生哲学:不与人斗,更不与天斗、地斗外,也展现了自信的人生风范。有了这样的人生哲学,就会准确把握入世和出世人生态度。
  《百岁感言》透出了杨绛的做事哲学:做事时,要把事情做好,要渴望波澜,渴望妙曼风景、外界的认同;但对待做事的结果,不管是否有波澜和风景、他人是否认可,都要内心从容与淡定,只要自己认可就行;即便自己不满意,只要尽力了就可释怀。职场中,大多数人只是把工作当任务,只求完成,不求完美;还有的人,做事太期待他人评价,太渴望他人的认同,结果反而做不好;还有的人,做事太追求完美,对自认为不完美的事情,耿耿于怀;还有的人,事情受挫了,不仅想不开,还自我伤害。人的一生,做事过程中,要一步一步坚定前行,但无论结果如何,内心都要从容与淡定。正所谓:入世心态做事,出世心态做人。
  读百岁感言,不要误以为杨绛纯粹是出世心态。纵观杨绛人生,她做任何事都是以入世的心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菲的成就。即使丈夫钱钟书去世后,到了百岁高龄,仍能以积极的心态做事。但杨绛做人以出世的心态,不看重他人的评价,以平和的心态对人,做好自己即可。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职场中,职业经理人不要太在意他人评价,集中精力干事,才能把事干好。   七、温度
  认知并扮演好自己每一个角色,人生才有温度。
  有人这样评述杨绛: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她是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
  杨绛入世而又脱俗的特征在这段评述中精彩地体现出来了。职场人,要想把事情做好,先入戏,扮演好每一种角色。每一个人在组织中都是多重角色,在家里也是多重角色,扮演好每一种角色,准确把握到位,才会有健康的职业生态系统。
  而扮演好每个角色,最重要的是心态。有了好心态、做事才会有好姿态,展示出来的是好状态。有好状态,才会有好结果,人生才会精彩。能把每一种角色扮演好的人,他的人生才会对生活和生命充满深情,角色的对应方才会体会到你的温暖,你的人生才会有温度。有温度的人,他的人生才会有正确的态度、溶化万类的溶度,有品质的精度、有波澜起伏的厚度,有长度和高度。这样的人生才叫有温度的人生。
  八、亮度
  只要是人,谁不活在社会评价体系之中?在这高速深刻巨变转型的社会中,升官、发财、成名,这些诱惑与压力都太大,因此只要活在现实的世俗之中,难免要在权力、财富、荣誉的山上攀登。但同时,也要活在自己内心的世界的评价之中,是否自由、快乐、幸福?人应该活在外部社会评价和内心评价的平衡和谐之中,既遵从世俗的评价,也要听从内心的呼唤。不要一味陷入世俗之中,完全被社会评价所控制,驱使自己的欲望膨胀,最终像司汤达笔下《红与黑》中的主人翁于连那样步入邪途,毁了自己。应像杨绛一样,105年的人生风雨,虽然时刻经历着动荡不安,家庭不时有天灾人祸,变幻不定,但总是豁然应对。
  人来源于自然、融于社会,最终再回归自然,而精神、思想、作品则继续流传于社会。这就是人生的要义。不然,白来世上走一遭,从尘土来,归尘土去,一点痕迹没有,对不起造物主,对不起生命。俗话讲:人死如灯灭,指的就是这些一点痕迹也不留的生命宿主。如果能像杨绛这样,人的生命宿主消亡了,但其精神、思想、作品还流传社会乃至于她的去世,都能引起如此大的震动,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社会虽然浮躁嘈杂,但大家内心还是倾慕高古情怀的!——不论生还是死,都像灯塔一样,照亮他人和后人的路。这样的人生才有亮度,才不白来世上走一遭。
  九、速度
  物理学中有个名词叫速度,速度是矢量。矢量,就是有大小也有方向的量。杨绛为什么人生能有前述八度?就是因为她在按自己的速度,沿自己生命的时间轴方向前进。按自己的速度前进,也必须战胜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禀赋、性格、教育知识背景、社会资源基础,还有自己的职业环境和生态环境。人要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己能以什么速度前进,知道外部环境能接纳自己行进的速度,不能一意孤行。回看杨绛的人生速度,会发现:在34-44岁的11年时间,和55-66岁12年时间,没有作品问世,原因是这两个10余年时间,外部环境动荡,原有行进的速度不适合了,必须调整速度,慢速前行,甚至零速休整,这才叫智慧人生。所以,战胜自己,并不是一味消极,一味打压自己。要敢于说不,敢于对自己说不,战胜自己的软弱和人性的贪婪,处理好玉碎和瓦全的关系。
  牛顿、爱因斯坦是天才,这是我们学不会的。杨绛不是天才,而是人才,她能做到的,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认真淬炼自己,把握住自己人生的罗盘,驾驶自己人生的战车,以自己的速度,健康平稳安全行驶在自己人生的轨道上,直至健康平安终老。
其他文献
贾跃亭们的行为,是以创新的名义,协同资本的暴力,无情地践踏商业伦理。他们变成了资本驱使的魔鬼,开始疯奔;他们不愿睁开眼,因为很可能看到的是泥泞坎坷、荆棘丛生、激流险滩、悬崖峭壁。为了看似跑得更快,一路上,他们扔掉了极致匠心,扔掉了精雕细琢,扔掉了孜孜探索,扔掉了真诚和尊重。他们到底将奔向何方?又如何停下脚步回归商道?我们又该如何避免有毒资本引火烧身?  贾跃亭创建的乐视,近日危机新闻持续不断,资金
期刊
来源:《财富》,2016年6月  作者:VeenuAishwarya  “透视领导力”(The Leadership Insider)是一个在线社区,最睿智、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大佬会在此回答一些有关职业生涯和领导力的问题。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作为领导,到底是让员工爱你还是怕你?回答者是AUM LifeTech的首席执行官VeenuAishwarya。  “我认为,想要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人,让员工爱你或
期刊
35000家门店分布在全球120多个国家,拥有40多万员工,还是世界上最大玩具采购商。这就是麦当劳,一家全球化战略非常成功的跨国企业。  麦当劳的产业链横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每年消耗大量的农产品,扶持和带动大量的餐饮机械、厨具用具企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同时拉动周边商业客流的改善,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经验一直被作为研究跨国企业的典型样板。  今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奥兰多举办的2016
期刊
中国经济坏消息不断,最新的坏消息是民间投资的急剧下滑。今年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3.9%,其中5月份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只有0.98%,接近零增长,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民间投资上演断崖式跳水,震惊了经济界,一季度以来所有回暖的好消息被抵销有余。相信对于市场人士来说,有一种“透心”的感觉。  不过,这倒是印证了《人民日报》上“权威人士”关于一季度所谓的“经济小阳春”绝对是“t
期刊
8月,里约奥运会即将登场。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下,奥运会是难得的能够聚起人们注意力的营销平台。  在中国,与四年前北京奥运时相比,如今的传播环境已从PC和移动端混用,到移动端占绝对主导传播的时代了。对中国企业而言,这八年间也出现了不少变化,从更关注海外能源领域的合作,到如今在IT、制造、金融领域的国际品牌拓展更为活跃的时期。  那么,里约奥运的营销环境有怎样的特殊性?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要坚守哪些准则?
期刊
当中国的361°抢占了阿迪达斯盘踞多年的奥运位置时,你感到意外吗?  5月12日发布的里约奥运会及残奥会官方制服,让人们发现:包括技术官员、医疗人员、赛会服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的专业运动装备以及正装,均由中国品牌361°独家供应,届时将提供10万余套制服作为支持。而此前的三届奥运会中,此领域的官方赞助商一直是阿迪达斯。  印象中,阿迪达斯的营销手法一直比较中规中矩,因而在成为几届奥运赞助商期间难免
期刊
《日本时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的文章,称中国正在从制造业推动型和出口引领型经济体向服务和国内消费为主的经济体转型稳步进行。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经济未来都是利好消息。这一转型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是互联网技术。中国网络零售近年来出现激增,从2012年占全部零售的6.3%增至2015年的12.7%。到2020年,中国所有零售交易将有40%通过网络进行。通过手机网购从2011年的仅1.5
期刊
近日,在纽约时装周开幕期间,一家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初创公司Sewbo宣称,他们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化制衣系统。  一直以来,缝制衣服之所以都是由人类手工完成,究其原因,是织物材料大多柔软而富有弹性,这使得机器人并不能对其精确处理。而该系统的诞生,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从其官方公布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Sewbo公司制作出了可以暂时维持硬态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柔软的布料变硬,使得机器人可以对其进行
期刊
“那就不妨让大家猜呗。”  当海尔以55.8亿美元大手笔拿下通用电气家电业务(GEA),完成了迄今为止中国家电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令业界叹服而猜想连连时,海尔一位高层面对《中外管理》曾如是淡定地调侃。  很显然,令外界疑虑的是,海尔凭什么并购GEA?并购之后怎么“消化”?要知道,这家美国的百年老店可是有着全球性的深远影响力。而在过去30多年中,GE更一直是中国企业学习的绝佳标杆。  然而,海尔是有
期刊
2016年6月6日,是通用电气家电首席执行官奇普·布兰肯希(Chip Blankenship)选择的交割日期,“六六大顺”在中国是个非常好的寓意。但今天我要讲的,是GEA与海尔今后即将克服的困难:“1+1>2”、“从1演化到N个小1”、“从N再到网络化平台的引领者”。  概括来说:“1+1>2”代表双方的战略合作,双方未来如何实现一个非常大的协同效应;“从1演化到N个小1”代表一个战略转型,即在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