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92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主要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多依靠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在未来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奠定基础。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如何有效地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便无需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学生也会学得认真、学得开心。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有力保障。
  初中政治课程的内容,相对于语文课程的内容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和英语课程相比,又因其少了一定的陌生性而使学生减少了对其的好奇度,这也就使得学生在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对政治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差钱》、《钟点工》等与消费相关的小品,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恰当的时候引出相关的学习内容,明确细分问题,让好、中、差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愉快、融洽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掌握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更学会了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后,定会因此而产生成就感,那么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时代所赋予的力量来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创造动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在疑问中拓宽思维。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忽略学生质疑所发挥的作用。现下,多数教师仍在使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要知道,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是自身道德的修养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生根本没听进去,也没学进去。所以,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可调动的因素,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质疑思想,活跃、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践,不断拓宽学习领域。
  为有效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政治理论知识都是社会实践的升华,是对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反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知识认识和把握,还能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第六课行使政治权利中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时,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行使的权利和体会使用权利必要性的同时,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从而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生在教学活动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会直接表现于教师的言行中,从而作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高时,那么自然会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得到学生的信服,从而心甘情愿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努力学习,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影响教学结果。我们要知道,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体现在其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还体现在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组织“因材施教”上。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在学习成果上,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在学习动机上,有的是因为学习而学习,有的则是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有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有的则灵活运用其它记忆法,这种种的不同组成了一个班级,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进入思想政治认识误区,认为对思想政治的学习除了考试之外,并没有了其它实际性的意义。那么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这观点之后,为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有效地采取措施扭转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是要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的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彦笋.试谈对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认识[J]
  [2]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M]
  [3] 丁志旺.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创设活跃、民主的教学氛围;抓好课堂教学;巧设疑问;实施发展性评价等几方面阐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像的。”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各国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造就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
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政治课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成为政治课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针对目前初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增强政治课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初中政治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基础与前提  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要达到实效性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知,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语言表达能力、知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环节,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充满睿智、哲理、趣味,有强大吸引力的德育课和政治理论学科,但做为任教于高中政治教学近二十年的中青年教师,我却发现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有些教师“上课讲条条,学生背条条”,对政治课本上的概念原理定义进行空洞乏味的“填鸭式”,“说教式”教学,学生不管理解与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丰富生活阅历,把思品课堂孕育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上的知识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社会大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做人最难忘的场所,从而最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激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
期刊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二种》 第十五篇《“慢慢走,欣赏啊!”》一文 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曾子临死时 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 门人把它换掉才瞑目。”句中的“季 M
内容摘要:近年来,初中政治课中存在着重智商轻情商,重理论轻实践,重难度轻基础等不良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情商 成因 制度创新 教育改革  近年来,初中政治课教育适应时代要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发展迅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奇迹的创造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过,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目前我国的初中政治课教育现状,就会发现各地普遍的政治课教育都普
摘要:本文定位于思品新型作业设计研究与实践,尝试设计开发生活化的趣味作业,让思品课“活”起来。生活化的趣味作业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快乐和辛劳。  关键词:生活化趣味作业作业设计  一、初中思品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是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的过程。但是,作为教学重要一环的作业却受到了漠视,传统的作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地主动学习时间。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而兴趣才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不竭动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若
期刊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什么样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了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老师的爱,自然而然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我努力运用这一效应,效果甚佳。  两年前,刚教完高三,被学校安排接高二,并且安排我接高二七班的班主任。从未当过班主任,心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