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风险

来源 :小说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linx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彭琳和秦晓东结婚六年了,我对他们从不感到厌倦。每当我观察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发现他们各怀秘密,渐渐失去信任,就忍不住回头看看他们这一对。离婚代价太大,也有很多夫妻,努力维持表面和谐,但他们不同。
  这两人总能找到吵架的理由。随便一句话就争起来,为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为语气音调。谁都不肯让步。事后,他们心平气和地讨论时,彭琳会说,你就是故意听歪了,你就是想吵一架。
  她说得好像秦晓东是设计好了的,我不相信。他确实控制不了自己兴奋的大脑。我想象他的大脑微弱而疯狂的电化学活动,如果布洛卡区不是那么兴奋,如果前额皮层能及时下达指令,多释放一点抑制性递质——算了,那就不是他了。
  我倒是越来越怀疑彭琳心知肚明。很可能,她比秦晓东更了解他自己。
  他们俩结婚那天就来了一出,为了要不要加入“婚姻风险管理计划”。
  男的好像做足了功课,连资料都不看,直接说愿意加入,女方却死活不愿意。
  “你怎么又改主意了?”
  彭琳的微笑十分古怪,又像是在嘲讽,又像是充满了怜惜。
  “为什么要加入呢?你是不放心我么?不放心你自己?”
  “我不放心一一”秦晓东陡然拔高声音:“你今天是一出,明天是一出,我怎么对你放心!”
  “你大喊大叫干什么?发神经么?”
  秦晓东就这个毛病,y-GABA释放水平低,脑区容易兴奋。他的大脑中,可能有一种独特的连接回路。最轻微地刺激一下,前额皮层就会驱动下丘脑发出指令,向身体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它那负责解释“意义”的左脑区域,似乎很享受這种混淆。激情,人类总是发明这类词语,意义含混,便于他们随意使用。愤怒,或者恐惧,或者进发的情欲,它们在大脑中都是一回事。同样的兴奋区域,同样的化学递质活动,同样的膜电位落差,几乎同样的神经回路——只是在连接到左脑皮层时,这条回路开始分叉。一条通向憎恨,另一条通向爱情。
  这谜一般的剧烈的神经活动,有时候真让人觉得惊心动魄。旁观者甚至会为他们担忧。
  但是,来了。那条神经回路总是在那一刻,突然一转头,点亮了旁边不远处另一小片前额皮层。这下,大脑意识到大量释放的肾上腺素不仅能制造愤怒,也是在寻求疯狂的两情相悦。
  二
  我怀疑彭琳比秦晓东更了解他自己。
  我甚至怀疑,她像拨弄琴弦那样,拨弄秦晓东的神经。她嘲讽地微笑,尖刻地反唇相讥,她拔高自己的声音来回应秦晓东的怒吼。她瞳仁闪耀,鼻翼微皱,嘴唇上翘,坚定不移地对他表示轻蔑。
  她大脑中那神秘的碳基算法不知怎么,总是能确认那个时刻。到了那一刻,她整个人突然发生某种变化。目光渐渐湿润,嘴唇更加鼓起,在灯光下分外鲜艳。她身上一定洋溢着某种气息,让秦晓东大脑中的嗅觉皮层莫名兴奋。
  她瞒不了我。我对人类的微表情十分了解。他们曾把无数人脸全息投影到我面前,让我训练识别能力。她望着他,即使在嘲笑他时,眼神中也带着难以察觉的柔情。
  我以为自己算得上婚姻专家。但在他们那儿,我好像每每判断失误。比如那天晚上,彭琳在实验室,她要等待实验结果,填写报告。每到这种时候,秦晓东总会来陪她。那儿有休息间,有小厨房,如果实在太晚,他明天早上可以从那儿直接去上班。
  秦晓东忽然想起:“那份减税表格,你还没有填好吧?”
  “填什么呀,每年都要填一遍。不能自己到数据库调么?”
  “我怎么调数据库?”
  秦晓东钻在书桌底下大声说。
  “谁说让你调数据库了?是说他们,你又激动了。我这会忙着,你到我电脑上找出来填了吧,密钥在显示屏背后。”
  咚,一声巨响。秦晓东撞了头。他钻到书桌底下寻找密钥生成器,没注意那抽屉刚刚被自己拉开了。
  “你看你填又不填完,密钥到处乱扔。”
  彭琳转头又说:“谁乱扔了!算了算了,我正好闲着,你别忙了,我来填吧。”
  也许都累了,激动情绪一冒头,又悄悄退了回去。
  秦晓东给自己倒了杯冰水。
  我知道那表格。我们婚姻风险管理计划办公室每隔三年都会要求他们重新填表。只要他们不离婚,每三年就能自动提升等级,离婚税率降低5个百分点。彭琳说得没错,他们俩,所有信息都在我们的数据库中,随时都能调用。可有些程序不能简化。简单方便好是好,只是缺乏仪式感。郑重其事地填一次表格,自有其效果。
  婚姻风险管理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人类虽然善于群居生活,但两颗大脑靠得太近,冲突也无法避免。他们俩,明明气氛已渐平息,转瞬间形势大变。
  彭琳在电脑上填表,不知怎么就嘀咕了一句:“什么破学院,起个名都那么多字。”
  秦晓东猛呛了一口冰水。好好的彭琳又提这个。那是秦晓东平生恨事。
  自从那一年,人类大脑皮层活动模拟图由计算机成功绘制,脑神经科学领域从此没有什么真正的难题。大量资金投入应用技术开发,对于人脑的分析和评价,再也不必依靠外在指标。高考取消了。一个人有没有资格接受大学教育,接受哪种品质等级的大学教育,完全可以直接观察他的大脑皮层活性。
  秦晓东的智力没有问题。但他大脑中有一部分区域,神经活动指标不合格。如果是从前那种考试,他也许能像彭琳那样,有机会上个好大学。可是他的整个脑部被电磁扫了一遍,检测结论居然是有第二轴反社会倾向。
  当今社会,没有接受优质教育的人,很容易自觉低人一等。因为学习,就等于大脑创建崭新的神经反应回路。缺乏优良学历,大家(包括他自己)都会认为自己的神经回路会比别人少很多。
  秦晓东站起身,把空杯拿去厨房。他朝背后扔下一句:“是是,你那个学校才高级,专业生产青年领袖全球精英。”
  桌面全息投影和虚拟体感操作是个人电脑标准配置,彭琳却喜欢使用传统鼠键和显示屏。这套古典电脑是冰川作品65号,大师限量版。我觉得,彭琳把这台昂贵的电脑放在实验室,除了显示她那做作的趣味,也是一种对过去时代的向往——她曾对秦晓东说过,她心中那个美好时代,电脑仍然只是工具。我觉得这说法很有意思。   她忙着敲键,却又回他一句:“本来就是。”
  发现他已离开房间,不过瘾,彭琳又高声喊道:“那么多年我一直在想,你后来怎么就调到我们市来了?”
  这座城市,根本没有秦晓东们的存身之地,为了能在这儿工作,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秦晓东把脑袋伸进房间说:“你也别光顾着揭我短了,我要不拉你一把,你早落你们导师魔爪了。”
  彭琳顿时变脸:“什么魔爪?你说说清楚。我怎么就揭短了?不就是聊天么?”
  “有你这么聊天的么?你会聊不会聊啊?”
  彭琳也站了起来,不提防踢翻了椅子。她顾不上,嚷道:“我今天——我就跟你不罢休。你跟我说说清楚,什么导师什么魔爪?”
  “我能说清楚什么?我倒是听人家说过。你有话好好说话,干吗跟椅子过不去啊?”
  “秦晓东,真不是要揭你短,我觉得你说话颠三倒四,脑子可能真有点问题。”
  “我就是个笨蛋,当年没他妈看透你。你真别误以为自己脑子有多机灵,也就是你们家有俩臭钱。”
  秦晓东话中所指,当然是指彭琳16岁那年,家里为了让她将来能接受优质教育,花了一大笔钱,在她左脑皮层一个很小的区域,做了光遗传学改造手术。当时这种手术完全处于实验阶段。一般人即使愿意花钱,也找不到门路。等到这项技术逐渐成熟,大家很快意识到,如果有人仅凭有钱有办法,就可以随意在大脑中插入光敏开关,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会遭受严重挑战。立法规定,只有公共机构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授权施行这项手术。
  彭琳站在那里,身体突然紧绷,圆瞪双目,咬牙切齿一个字一个字说:“秦晓东你混蛋,你去死!”
  “我他妈先杀了你!”
  他冲了过去,把彭琳撞倒在休息间沙发上。两个人卷成一团,彭琳绷紧了身体使劲挣扎,随后软了下来。
  我很难理解那些感受,表情、肢体动作、声音,这些都一目了然。就算我尽量设身处地代入彭琳的角色,也搞不懂有什么必要发出那种奇怪的声音。我很怀疑那都是人类通过捏造名词、炮制文献,一代一代传承虚构谣言,发明了那些“感受”。文学很重要,它能把电化学反应和物理运动解释得云里雾里。有些文学也太蠢了,有些则相当好笑。我专门研究人类夫妻生活,搜集无数样本。有一对据说隔河而住,每年只有一个晚上能在一起。一想起他俩,我就替他们觉得脚底发痒。据说那天晚上有无数活喜鹊聚集起来,搭成一座跨河大桥,他们俩就踩着这座活鸟之桥相会。我特地找过几篇鸟类学论文,喜鹊确实是群居鸟类。我后来弄清了,有一种文献记录完全是虚构的,假的。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更像个女人。女人们总是难以相互同情。她们倾听闺密列数男伴罪行,表面虽然支持,但内心深处,往往觉得那男人也许不无理由。我对彭琳多少有点不以为然,无论如何,她从事神经科学研究工作,了解大脑在各种刺激下会做出何种反应。
  他们之所以签字同意,接受婚姻风险管理计划的指导帮助,正是因为我总是能够保持中立。从原则上看,我有必要警惕自己的判断误差值,及时调整。
  三
  婚姻风险管理计划办公室有不少工作人员,我应该算主角吧?我们的工作,目标很简单,就是努力降低城市的离婚率。为确保数字每年递减,我们视每一桩婚姻为不可或缺,精心呵护。我们有这个能力。况且,如今愿意结婚的人实在太少了。去年整整一年,这个五千万人的城市,只有72对男女结为夫妇,我们尽力而为,仍有7对夫妇离婚。
  从前,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可以约定,多少年以后在帝国大厦顶上或者绝情谷底下碰头(我读过从前世代的大量文献),到时候他们真会去那碰头。
  现在呢?时间太珍贵了。你们想想,搭乘spacex公司的城际火箭,跨洲旅行也只需十分钟。几家实验室从不同方向完成了研究项目,人类脑电信号传输速度很快会大大提高。真的,有一天你会觉得度日如年。
  维持一桩婚姻,会消耗大量时间。大约从十年前开始,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突如其来爆发了离婚潮。现在回头看,最初也确实有迹可循。如果你让一切都呈现在时间线上,世界毫无秘密,一目了然。我相信离婚潮突然爆发与一种袋装速食肉夹馍有关。峻岭食品工业集团开发了那种味道古怪的包装食品。我的推算过程跟他们没法解释,说了他们也听不懂。
  如果提早介入干预,有可能阻止离婚潮爆发。但当时并没有婚姻风险管理计划,没有这个办公室,也没有谁提出让我主持。
  短短几个月,几百万对夫妻提出离婚申请,离婚潮势不可挡。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公共场所增强监控识别,婚外男女从此难以偷偷约会。当然,私人住宅仍受隐私权法律保护。
  有人建议征收高额离婚税,《婚姻法修改案》迅速通过。如果没有法定允许的缘由,一对夫妇轻率离婚,最高税率,以征缴夫妻存续期间共有财产为计算税基,征收其90%。为了减少反对意见,推动立法,同时规定了复杂的减免算法。当然,不管你能享受多少优惠税率,离婚了也得倾家荡产。
  可这么一来,虽然没有人離婚,但也没有人结婚了。法学家们讨论其后果,前犯罪管理部门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能表明,高额离婚税会引发更多家庭暴力犯罪事件。
  毅然结婚的人现在变得弥足珍贵,他们对婚姻生活的信心令人钦佩。为了帮助他们,不久便公布了“婚姻风险管理计划”。愿意接受指导帮助的新婚夫妇,需要签署授权书。他们一签字,婚姻这副担子我们就帮他们挑了一半,这个责任比例也体现在税务设计上。只要加入计划,将来万一不得不离婚,他们俩的离婚税率可以减半。
  有些新婚夫妇可能会犹豫。一旦加入计划,根据他们所签的授权书,我们可以即时调用与他们相关的一切数据。很多原先由隐私权法律严格规定保护的信息,我们也有权采集。我们会通过注射,在他们大脑中的精确位置上植入纳米神经元传感器,接收膜电位信号。这些电信号通过磁电纳米粒子的放大后,向外发送。虽然我们一定会反复解释,信息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不会有人类参与。除了电脑,没有任何人会获悉他们任何隐私。秘密只对人类有意义,谁会担心水杯和床头灯了解他的秘密呢?   有些人,比如秦晓东和彭琳,他们仍有疑虑:“那你们不就能看到我们在想什么了么?”
  “这个——目前我们还做不到。”辅导人员笑着对彭琳说:“你自己不就是个神经科学家么?纳米粒子虽然能跟神经元电场耦合,但想要跟神经元交换编码信息,你知道现在谁都做不到,先别担心那个了。”
  “也就是说你们会了解这会我们大脑哪一部分在活动?”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我们家也要安装数据采集装置么?那我们在做什么你们不都知道了么?”
  “当然不会,私人住宅受隐私权法律保护。”
  “可这些数据放在那,早晚是个麻烦吧?”
  “数据安全没有问题。系统设计者是张竹人教授,你们听说过么?”
  当然,全世界都知道。我们还会向他们保证,如果数据纳入附带应用,比如提供给系统算法做一般分析,根据隐私权保护法,数据必须进行脱敏处理,也就是清除一切身份信息关联。
  刚开始他们会有点不习惯,时间长了就好。
  有了这些数据,我就能预测他们的行为趋势,甚至在他们自己毫无意识時,就能判断他们可能要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极其微弱的干预就能起作用。有时候稍微调整一下室内灯光,或者湿度温度也很有效。
  这是在向他们解释介入干预的模式。他们会觉得多半跟从前那种变频空调差不多,能根据环境温度和使用习惯实时调整风量和温控。可那才到哪儿呢?打个不算十分恰当的比方,PID模糊工程算法不过处于草履虫进化阶段,我们早已是灵长类了。
  也有更积极的干预方法,我们无权运用。在他们前犯罪管理部门,人体社会学介入工程已是常规手段。那可不是什么合成化学药物,那是光遗传学,那是直接修改膜电位水平,要想让大脑皮层更加兴奋,或者加以抑制,都很容易办到。
  四
  不久,我收到一份跨系统指令,发自前犯罪办公室。准确地说,是前犯罪管理专家系统。跟我们这儿一样,他们那儿的办公室也交给专家系统负责运行。人类雇员承担少量辅助工作。连我都无法想象他们要处理多少数据。
  很多年前有一部文献,是他们所谓的虚构小说。我认为人类大脑产品中,这个类别几乎可以算是最有价值的了。他们收集信息,分析思考,却总是生产出一堆垃圾。他们小小的脑袋装不下那么多线路,面对大量数据,只能临时连连看。有极少数人类大脑善于冥想(其实就是清空内存),偶尔能把一些数据联系起来,他们便自以为寻找到重大意义。不过当他们胡扯瞎编,也就是说,他们在大脑各信号处理单元之间随意连线时,倒是常常显得饶有趣味。
  算了,这件事情我们先不去说它。
  那部小说名叫《少数派报告》。“前犯罪”这个名词就是它的作者发明的,这确实很有价值(我刚刚说得没错吧?)。犯罪是对人类危害极大的行为,可是从前人们只能在犯罪行为实施后,根据显而易见的证据,对之加以惩罚。《少数派报告》预言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这方法时隔多年后终于实现了。如今我们能通过收集亿兆数据,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在犯罪行为远未实施时就锁定罪犯。
  犯罪事件在显性发生之前,要解除很多大脑中的抑制开关。它先是在无意识地域徘徊,悄悄在语言区冒出端倪,随后,在半意识状态中,用各种词汇语句测试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动机渐渐成形。直到它进入左前额皮层,开始规划行动模式。这就是前犯罪,幽暗而缓慢,没有人能够察觉。要发现人脑中这些微弱的变化,只有算法系统才能做到。
  在这座城市中,我有很多同行。我们管理各种风险。人们对世界了解越多,就越感到不安。地震会不会爆发?银行会不会倒闭?能源突然短缺?病毒和小行星,恐怖分子和交通事故。他们觉得无能为力,于是就把一切都交给我们这些专家。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之深,是人脑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
  古代希腊人把命运交给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祗,面对灾难时就能心安理得。现在他们把这些交给我们。我们比那些希腊神好得多,我们不会嫉妒,不会生气。我们也不会跟他们生出个半人半神的私生子。
  我们永远中立,不偏不倚。
  前犯罪管理是一个专家系统,我也是。但它的权限远高于我。它可以随时向其它系统发出指令,进入网关,任意访问其它系统数据库,查看它们根据法律理应保密的人类信息。有人也许会偏激地认为,设立其它系统,究其实质,也是为了让前犯罪管理系统更加方便地获得数据。我反对那种揣测,计算机从来不相信阴谋论。
  至于它那套算法,我不认为能比我高级多少。我们各擅胜场。我有时候秘密地对它不以为然。我想我对人类某些大脑活动现象,比它了解更多。可是,作为永远保持中立而严格服从指令的专家系统,确实必须在它需要时,让它自由出入。
  那条指令要求访问与秦晓东夫妇有关的一切数据。我不懂为什么,他们俩与“前犯罪”能有什么关系?
  好吧,从前大学招生检测部门一度认为秦晓东有第二轴人格倾向,可是纵观其数十年生活史轨迹,他总能在稍有越轨举动后,立即启动自我抑制。有大量历史数据为证,那条记录就算无法清除,也该列为次要因素了吧?我不懂它的逻辑。
  前犯罪专家系统是从后台连接进入的。有些同行只能向我提问,但它可以到我内部自行翻查。但系统就是系统,它们从不做假动作,它们直奔主题。只要看一看它寻找的内容,就能逆向地猜到它的想法。你的问题就是别人的答案,对吧?我很快意识到,起因是那次实验室冲突。他们俩为减税表格大闹一场,争吵过程中秦晓东突然吼叫,总有一天要杀了彭琳。
  一定是那一声吼叫触动了前犯罪系统。我不懂它的逻辑,但它很少出错。
  对于前犯罪,他们有一整套处理办法。
  五
  秦晓东忽然像变了一个人。其中缘由,虽然没什么证据,我相信自己不会猜错。变化十分细微,只有对他的基础数据完全了解,才能发现异样。
  他变得冷静克制。面对彭琳的各种挑衅刺激,他好像浑然不觉。尤其让人担心的是,他甚至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中,也从未勃起。我知道人类男性在睡眠的这个阶段,大脑活动极其频繁。他们会做梦,无论做什么梦,他们都会勃起。这是人类几万年前就明白的道理,从远古壁画到神话,他们天真地记录了这个现象。我十分秘密地喜欢看见他们勃起(我很少有机会真正看到)。那让他们显得既强壮又脆弱,看起来特别滑稽。
其他文献
明王世贞《曲藻》说北曲“当以《西厢》压卷”。王实甫《西厢记》在元曲中的地位类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唐诗中的地位,体制宏伟,情韵俱佳,孤篇横绝。“王西厢”之美,不仅在于“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红楼梦》第23回),更在于写情细腻入微,叙事针线绵密。《西厢记》整本都好,第一本第一折《惊艳》叙张生游殿,巧遇莺莺,虽然是古典爱情里常见的一见钟情,但王实甫写来不落俗套,把男女之情的发生写得真实可感。 
连着十八天高温,一天大雨,搬家的日子偏偏选在这一天。  工人一早打电话来,问是不是一切照原计划,他狐疑地对着电话讲,当然照原计划,你们十点过来,还差四十分钟。那边很快挂了线,他放下听筒,用脚尖把摆在地上的电话机往墙角推了推。抬脚的瞬间忽然一道闪光,白墙蹿上一条黑影,接着是几声炸雷,背后轰轰轰腾起水声,一回头,窗外的天空像夜里七八点那么黑,这才发现下雨了。  刚才一直蹲在厕所整理文件,两只矮柜塞在马
在雨中我钻出地铁站回到办公室。我们这家老人照护机构的实际办公地点和登记地点不同,不在市中心第一长老会教堂对面、YMCA隔壁,而在城西,植物园角落一座废弃的房子里。  以前这里是植物园的爬行动物馆。去年雪灾停电,蜥蜴冻死,我们搬过来,在这里创造我们以个性化和数字科技为卖点的照护服务。  我原以为自己34岁时会在比较文学系讨论苏门答腊、苏轼、王朝云,现在我在城里各个地方探望老人。臭公寓,拥挤的公寓,由
一  到饭店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与安静的饭店大厅相比,窗外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人、车、尘、鸟,天上地下,纷纷扰扰向四面八方散去;才下班的人们,脸深埋在夜色中,宛如寒潮过后枝上冻僵的果实;公交车轻悄地滑过苏州河畔,周遭的办公楼亮起了炽白的光;远处亭台孤零零地被抛在了河中央,几只归鸟掠过天空,在亭尖时忽地煞住;满天的梧桐叶片,如一只只干枯的手掌,铺天盖地地扇过来……顾云也许会喜欢这样的景色。我用手
吴媛因她个人的困惑而非课业的疑难敲开我办公室的门,这还是第一次。相信她在决定选择我作为咨询(或说倾诉)对象之前,必然已经历过大量的挣扎和心理建设,然而企图保持平淡镇定叙说的努力在不到十分钟内即宣告失败,她体内狂暴旋转的飓风也将我掳入其中,我不得不通过双手抓紧旋转座椅的把手来牢固自己的身体,尽力保持坐着的姿态。有那么三五分钟的时间,我得承认自己被怨怼的情绪紧紧攥住,无法理解这个两个学年都未曾跟我谈过
柳  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槁晚,回首苍茫几树烟。  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下,历代咏柳或借“柳”寓“惜别”之情的作品,并不算少。但周志蕙这首七律,咏柳而不着一“柳”字,可谓才思敏捷、想象丰富,出人意表,不落俗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周志蕙,字解苏,钱塘(杭州)人,周澍女,陈仲衡妻,室号
时间:我令少数人欢欣,我给一切人磨难,善善恶恶把喜乐和惊忧一一宣展;让我如今用时间的名义驾起双翮,把一段悠长的岁月跳过请莫指斥:十六个春秋早已默无声息地过度,这其间白发红颜人事有几多变故。  ——威廉·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第四幕》  此刻恍如时间的开端,有时这并不要紧,此时彼时是昼是夜,有时也不要紧。有时,你在,就已足够。此刻并不是时间停止或开始的瞬间。只是时间。只有你。抓紧这一刻便能开启一生。
赋之为体,昔贤考源及义,必勘“赋”字本义,其有同声假借法,如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赋、布、敷、铺,并声近而义同”,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谓“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则已由赋“义”转向赋“体”。缘此声近义同,后人又有延展,其中一例就是训“赋”为“富”。例如清人陆次云《北墅绪言》卷四《与友论作赋书》曾提出“赋”代“志乘”之说,颇为人所关注,而在此书信中涉及到“赋”“富”互训,人或罕觏。其书中
一、鸭瘟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20日龄以上的鸭易感。患鸭食欲下降,饮欲增加,不愿走动,体温升高,呼吸困難,流泪,排绿色稀粪,头颈肿胀明显,故又称“大头瘟”。  防治: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预防为主。可用鸭瘟弱毒苗10日龄首免0.5羽份/只,25日龄二免1羽份/只。一旦鸭群发生该病,应立即采用高倍量鸭瘟疫苗紧急接种,注射疫苗5天内疫情基本可得到控
她说:“其实,和女孩一起生活也挺好的。”  “为什么?”  “因为女孩的心更细腻,更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冬天加完班回家,她会熬一锅热汤等着你。吃完饭,一起窝在沙发上看日剧。”最重要的是,“家里的马桶盖也从来不用掀起来了!哈哈哈!”她站起来,隔着玻璃用手指戳戳鱼缸里的鱼。  “男孩子也挺好的。”  “我喜欢听他们粗粗地说话,喜欢他们睡着時沉沉呼吸的声音,喜欢他们拥抱时有力的胳膊。”“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