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有益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l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讲啦》节目图书发布会
  地点:北京 王府井新华书店六层多功能厅
  人物:撒贝宁、李伦、吴晓波、杨晖等
  “撒贝宁先生!撒贝宁先生!”
  6月28日下午,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入口,每一位从炎炎夏日中迈进书店的顾客,首先会听到图书促销员短促而清脆的声音,伴随着空调凉风扑面而来。
  从2012年8月27日正式开播,央视“专为80后、90后打造的”演讲类节目《开讲啦》,先后邀请过近百位演讲嘉宾:贝克汉姆、易中天、李少红、蒋雯丽、六小龄童、李亚鹏、汪涵、俞敏洪、周杰伦、王健林、黄怒波……如今,节目以超过10亿人次的收视数据,走到了第2季的尾声;同时,也迎来了第二套以演讲合集形式出版的图书。
  作为决定着每期45分钟节目主要走向、精神定位的主持人,撒贝宁无疑是节目的灵魂所在。因此,他的名字被图书促销员作为卖点来宣传就显得毫不奇怪。实际上,此次分为两本出版的一套书,封面上也都是撒贝宁的头像。
  “我的内心非常地纠结,他们在没有经过我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了我的肖像,而且宣传语非常不靠谱,什么叫‘对自己狠一点’?我的人生哲学不是这样的。我这人一向对自己很温柔!(观众笑)还有一本写着,‘不完美怎么了?’如果我要回答,不完美就完了!(观众大笑)”下午两点半,撒贝宁出现在书店六层的多功能厅,虽然比预定时间晚了半个小时,但短短三十秒的开场白,就将台下久等的观众逗笑两次。
  旋即,他又略带惶恐地谦逊表达:“当然,这是开玩笑,内心确实有一点惶恐。我觉得我不应该在书的封面,因为这套书里面都是《开讲啦》最优秀的嘉宾所分享的故事和人生智慧,而我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嘉宾有最放松的状态,去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简单的衬衫、西裤,没有在《开讲啦》录制现场那样西装革履的正式,但撒贝宁依然“张弛有度”,现场气氛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他不断地自嘲、调侃嘉宾、向抽象的观众共同体打趣,常常在瞬间就挑起气氛;又总能迅速恢复理性,娓娓道来,述说出提纲挈领的话语。
  和撒贝宁主持了十多年的《今日说法》相比,《开讲啦》同样由主持人将故事进行穿针引线式的串联,和“提纲挈领”式的总结。不同的是,后者的“提纲挈领”,更注重抚慰人心的温暖。
  事实上,撒贝宁之所以成为《开讲啦》的灵魂人物,正在于他本人在节目中对于“提纲挈领”作用的积极使用。《开讲啦》演讲嘉宾的共同点在于,职业素养超强,在所从事的行业或领域是耀眼的明星,但现场演讲的驾驭能力未必好。快速的反应力和总结力,让撒贝宁总能在话题落到地上之前巧妙地接住。
  原定的嘉宾、有着诗人情结的中国商人黄怒波并没有来,取而代之的是央视综合频道综合部副主任、《开讲啦》的制片人李伦。李伦白白净净,戴圆框眼镜,俨然书生模样;互动时,即便大笑起来也略显羞涩。
  在央视,制片人并不仅仅是“管钱”的人,更是栏目的主导者,拥有“选题决定权,制作流程监控权,节目初审权,特别、大型或特殊时期节目的选题决定权和节目终审权”。李伦被称为央视才子,早期的《社会记录》,新近热播的《开讲啦》、《客从何处来》,都出自他手。
  但制片人是幕后工作者。观众对李伦的熟知,更多来自柴静的博客及其所著图书《看见》—通过柴静的讲述,人们得知,李伦的《看见》原本就做得足够耐心、细致,与众不同;这种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柴静的加盟,《看见》也随即成为央视改版后最有影响的节目之一。
  台上的另外两位嘉宾是吴晓波和杨晖。除了财经作家的身份,吴晓波还是图书出版商人。与《开讲啦》第一季时的结集出版商沈浩波不同的是,吴晓波还是撒贝宁口中的救火嘉宾。“每当《开讲啦》实在找不到嘉宾,吴晓波就大义凛然(来救场)。”
  在吴晓波个人的一档网络视频节目中,网站方为节目加入了一个名为“巴九灵”的手偶,以丑且萌的形象插科打诨。吴晓波曾就此调侃说,自己是在“讨好”80、90后。
  在台上,撒贝宁自称是吴晓波的粉丝。而台下,或在座位倾听或满场走动为活动拍照的十多名80、90后,正是来自“吴晓波书友会”的年轻会员们。
  吴晓波新近推出的网络节目和APP客户端,显示着他由财经专栏作家,转身成为广受青年喜爱的偶像。从这个角度讲,吴晓波本人的粉丝,同《开讲啦》的很大一部分受众,几乎属于同一受众群。
  《开讲啦》制作方、唯众传媒总裁杨晖,长发短裙,讲述她在1990年代初大学毕业,同李伦、吴晓波一样,遭遇大学生毕业分配机制改革的时期,如何为争取已然不多的分配名额中的一个,以年轻人特有的朴素情感,或主动或被动地迎接踏出校门时的命运。
  幸运的是,他们后来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年轻时的直线思维虽略显笨拙,但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各自走向了创新性更强的传媒业,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台上的四位均强调了节目的思想性,强调正能量。不过,在互动环节,谈及节目收视率最高的三期嘉宾是刘德华、周润发、六小龄童,吴晓波面带微笑、不无腹黑地甩给撒贝宁一个问题:“你们节目不是号称非娱乐性节目吗,怎么收视率前三名全是娱乐明星(做嘉宾)?”
  撒贝宁光速接招:“所以我们要请您啊、周国平老师啊,这些作家来垫底嘛!”他不忘宣传:毕业季到了,《开讲啦》马上会播出青年导师周国平的开讲。台下观众的大笑,也让这场发布会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其他文献
冯仑 万通控股董事长。他是企业领袖,却常常被冠以“思想家”之名。他造房子,也写书,有《野蛮生长》这样的宏大叙述,也有“冯段子“经典语录流传于世。  市民的幸福感与公共政策的科学性  检讨一下公共政策定订中的问题,当年的功能定位哪个决定做错了,政府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那就限制一下自己。比如,我买车是准备365天开的,价钱是按这个定的,实行单双号后,等于把车的一半功能给废了如果说我也按单双号交税政府干
期刊
《文明史》  作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译者:常绍民 / 冯棠 / 张文英 / 王明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阅读  这本《文明史》是在法国中学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一本书。它首先是由当时的教育部长加斯东·贝尔热推动下构思出来的,其目的在中学前两个学年对学生进行传统历史教育之后,教授一种新史学,让学生在最后一学年对当前世界形成一个初级的、综合的结论。特别是“初步了解
期刊
《窈窕舞妓》  导演:周防正行  主演:上白石萌音 / 长谷川博己 / 富司纯子  电影  作为日本《电影旬报》最爱的平成年代导演之一,周防正行的每一部作品都令人期待。只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他的创作变得不再规律,近些年又有集中爆发的趋势。2014年6月,他带着新片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可谓是一名稀客。  周防曾拍摄了探讨日本司法体制的《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关于安乐死的《临终的信托》,还为妻子草刈民
期刊
参加莫干山会议的人,有的依然活跃,有的销声匿迹,在评价他们的时候,茅于轼表现出了宽容和多元,他特别寄语当代中青年经济学者,要解放思想,能容纳不同的意见。  莫干山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个磁场,它吸引着老中青三代经济学者和企业家前来“朝圣”,这些活动,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官方如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组织的几次莫干山会议,民间则如近期由搜狐财经、人文经济学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举行 “
期刊
象外造——刘可作品展  地点:广州 员村西街2号大院纺联东二路AceSpace极空间  人物:刘可、胡斌、曾伟峰、赵趄、刘庆元等  气象——吴震寰个展  地点:广州 红专厂E7 E6  人物:吴震寰、黄礼孩、世斌、皮道坚、樊林、济昌等  随着北京798的崛起,工厂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创意园区的热潮一波接一波。以广州为例,二十余座创意园区分布全市,员村就占了其中两家最火热的艺术园区—红专厂与广纺创意园。
期刊
父亲的父亲是祖父,俗称“爷爷”。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是养育我生命的实际父老,而称谓“爸爸”的父亲仅是出现在信笺左上方的标准用词。所以,关于“爸爸”的书写,在幼儿园时期开始,是爷爷督促我每月一次的家信履行。而直面父亲喊出“爸爸”时,我已经九岁,从此每年暑期的探亲假,才是我和亲父在一起的时光。  爷爷的父亲是上海中华书局创始元老,因此童年的爷爷在完成私塾教育后即进入中华书局,从排字到总校,终身吃“书
期刊
展览  来自18个国家的132位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在丝绸之路上的新疆“相遇”,他们以一场国际级别的艺术展,让新疆市民见识不同以往传统的艺术形式,开阔视野。  此次双年展,艺术家、新疆文化厅副厅长张子康是关键人物。从2012年新疆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到如今的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从策划到操办,他一直深度参与。  据张子康介绍,参展有两个特点:艺术家与新疆发生过关系,作品集中展示近两年艺术与科技深度融
期刊
在基诺族人的魂路图上,小黑江是一条冥江,是其送魂词中所说的几勒河。死者的灵魂,只要乘筏东渡,踏上对岸天国的土地,就能听见天国的鸡叫声了,也能看见天国的牛蹄印了,还能看见天国的猪打滚了,当然,也就能听见天国里的人们砍柴的斧声和歌声了。  对以前生活在杰卓老寨一带的人们来说,也许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是天外,远方。小黑江就在山背后,听得见水响,亦能看见无数的山峰到此腰折,人们以它为冥河,其实就像把寨门作
期刊
马良的工作室,就是一个怪咖的天堂。这里有一切暗黑童话故事里的主角,木偶、骷髅头,还有飞不起来的鸟人……这些有趣的玩意,丰富了马良的创作,也填充了他的异想世界。  移动照相馆结束旅行后的一年多,马良依然忙得像个陀螺。  采访约了大半年才最终定下。这段日子里,马良不是在准备搬工作室,就是在忙世界各地的展览。今年6月初,记者终于有机会踏入他的新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位于上海虹口一个创意园区内。从那幢建筑顶楼
期刊
我先后进入过两个建筑圈子,一个是纯粹现代主义的,一个是解构主义的,大部分人的建筑事务所都在圣塔莫妮卡,而莫佛西斯则是我认识的第三个圈子,是从现代主义进行自我诠注的一批人。  作为一个做设计理论的人,我很刻意了解他们的设计思想之间的差异,经过多年的交往,我和莫佛西斯圈子比较熟悉,知道了他们的信条。他们这批人其实母校、工作经历都不一样,基本是因为信仰而成圈的,都信奉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则,但是讲究自己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