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以及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苦苦挣扎。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大学生自身、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的不足,就业市场的建设有利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有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有利于高校的办学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对于促进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达,就业市场需要从有形与无形两方面共同建设。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的同时,高校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共同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合作;资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规模从2010年的630余万人增至2011年的640余万人。虽然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就业情况有些回暖,但国际金融危机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影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苦苦挣扎。
  (一)大学生整体缺乏竞争力
  随着1999年的大学扩招,精英教育在短时间内变成大众教育。扩招后学生呈几何数上涨,教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因此教学质量的下降是必然的。而且扩招后,入学门槛降低,现今良莠不齐的大学生群体与过去精英群体相比缺乏竞争力。在为才是举的当下社会,竞争力弱的毕业生必然难以就业,就业率下降理所当然。可见,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必然过程。
  (二)大学生个人期待值过高
  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决定了他们拥有过高的个人期待值,这使他们在择业时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当前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身能力及就业市场状况,他们往往选择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企业的薪资标准与个人能力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而作为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往往不被企业老板看好。
  (三)学校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脱离
  建国后形成的大学生培养机制存在计划经济色彩,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学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设置、学生人数、课程设置等都要由市场来调节,但现今的市场经济对人才流向的调节未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再者,现在高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一些单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聘用的毕业生进行培训。因此学校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脱离的现状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四)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存在偏差
  在地域方面,东部沿海或大城市等发达地区就业形势良好,但竞争激烈;在专业方面,理工科类比文科类专业就业情况良好。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毕业生不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因此不能根据企业标准来培养自己,达到企业要求。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存在偏差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二、就业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就业市场,又称劳动力市场、劳动市场、劳工市场、职业市场、人才市场、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人力市场等,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具体指适应和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信息场所和需求人才的用人单位。就业市场为深刻了解和全面把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提供平台,对于促进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
  毕业生就业制度是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有基础性作用,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最大价值。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市场可以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公平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机会。在毕业生择业、就业工作中,若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就业市场的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多方面竞争“双选”的机会,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有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
  作为一种产业的高等教育,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就是一种“产品”[1]。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稳固的就业市场的建立,除了高校办学质量、毕业生的信誉外,高校与市场的密切联系与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与高校之间,与用人单位之间以及与毕业生之间要建立广泛的网络和紧密地联系,只有建立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树立“产品”意识,及时推荐毕业生就业,才能赢得就业市场。
  (三)有利于高校的办学和专业结构的调整
  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但绝大部分的专业设置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不能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专业,要根据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量的大小来设置。就业市场的建立为及时调整和改造高校的专业结构提供依据,以此更能体现出该校的办学特色,为其开拓创新的思路,招生就业并举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
  三、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达,就业市场需要从有形与无形两方面共同建设。
  (一)有形市场的建设
  1.有效利用资源
  毕业生就业率影响高校社会地位,而且往往是判别一所高校办学定位准确性、办学质量一项重要指标[2]。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建立就业市场,要有效利用政府政策与资源以及校友资源。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趋严峻,已成为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各级政府部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强化宏观调控、健全完善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的优化配置和最大限度实现就业。因此在建立就业市场时,要了解政府政策,利用政府资源,有效提高高校就业率。另外校友作为毕业生的师兄、师姐,他们作为榜样的同时可以与其分享成功就业经验,因此有效利用校友资源,定期邀请校友为学生开展各类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以及授课等活动,既有助于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有利于加强与校友及所在用人单位的联系。因此校友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反馈意见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建立合作关系
  毕业生参加招聘、走向社会、走向岗位,大部分是通过校园面试以及校外中介机构提供信息的途径实现的。所以建立高校与企业以及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就业率至关重要。在用人单位方面,一方面要加强与历年招收我校毕业生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近两年一些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单位,并鼓励和引导学院及教师走访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中介机构方面,高校要积极与可以为本校毕业生提供相应可靠用人单位信息的中介机构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在与中介机构合作时,要保障所提供用人单位的可靠性以及学生信息的保密性[3]。
  3.拓展就业基地
  建立、拓展大学生就业基地,一方面可以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4]。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就业率,有利于实现高校科学发展,再者可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
  4.提倡基层就业
  面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就业空间的复杂性,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党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面向基层的就业政策,以此积极引导和鼓励当代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提倡基层就业,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加快基层的建设步伐。从长远看,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6]。
  (二)无形市场的建设
  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的同时,高校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共同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1.信息平台的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在现今社会的普遍性,利用网络建立信息平台在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更便捷的提供就业信息和相关服务提供保障。因此学校要大力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信息平台。
  2.与人才网站的合作
  高校要通过人才网站的虚拟交易平台把毕业生这一“产品”向各个用人单位推销,因此与人才网站的合作,与之建立对接,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企业提供更多人才,在实现毕业生与企业共赢的同时,也间接地实现了高校与人才网站的共赢。
  3.资源信息库的建立
  高校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对人才的供求关系,如何更好的维持这种供求关系是就业率提高的保障。建立一种包含毕业生信息以及企业招聘信息的资源信息库,一方面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招聘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建立资源信息库时,要重视就业重点区域资源信息点的建立,因为这些区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高校就业率的提高[7]。随着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资源信息库要随之更新。
  
  参考文献
  [1]林海,任立萍.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思路——以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于鹏,周振宝,李晶才.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8).
  [3]李勇,胡春华,胥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2010(8).
  [4]王宏儒,孔婷.大学生基层就业略论[J].高教高职研究,2010,38.
  [5]刘德义,胡文靖,姚勇.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就业基地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1,1.
  [6]刘新民,王垒,吴士健.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11).
  [7]黄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客户关系的构建[J].营销市场,2011,4.
其他文献
期刊
为了向农村贫困家庭孩子送去爱心和精神支持,帮助孩子们喜欢阅读、快乐阅读,辽宁省福彩中心在今年以“爱心书橱·悦读未来”为主题,开展了向我省贫困农村小学校捐赠课外图书
期刊
【摘要】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现实出发,分析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内涵,指出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在于转变教育理念,紧抓培育全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开展通识教育,做的“专业优势,通识视野”。并就目前通识教育的开展情况,提出一些建议设想。  【关键词】通识教育;就业竞争力;内涵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贯彻落实,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体育教学方法也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授课主体,此外“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我国军队不断扩大,军队中的日常财务收支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在军队中,财务主要采用集中核算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军队在进行财
汽车作为当前社会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人们的属性与货物运输活动变得更加便捷,但是相对地,汽车带来能源损耗与空气、噪声污染问题同样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态节能材料以及智能建筑材料的发展,它们的应用对建筑业发展以及改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生态节能材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在此背景下有效的提升医院经营效益已经成为行业所关注的热点。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作为降低
个人造商运动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历史上就已出现十大名声显赫的商帮.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晋商、徽商渐渐归隐,粤商凭借着地理优势、地方政策及当地人务实、
本文基于高职高专《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特点,探讨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方法,优化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外贸英语函电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