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与彼岸之间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能不承认,现代人的生活是充满了新奇的,其精彩的程度已超出了作家的想象。那些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得让人匪夷所思,如果仍以惯常思维去理解,很多事物都会使我们陷入困惑。生活的变化太过迅疾,作为写作者的我们,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就是对于生活的误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放弃想象,想象是文学的翅膀,一旦放弃了,我们的精神就无法飞翔。想必大理农民作家安轩龙也是这么想的,否则,他的那部《韭菜香》就不会写得那样清新。
  《韭菜香》写的是一位农村女姓的生存状态,在46岁以前,她曾和几个男子有过情感上的瓜葛。但这似乎并不能成为我们给这部小说归类的依据,因为爱情在《韭菜香》里只是人物在人生路途上的遭遇。作者真正想要展示的,当是那种从此岸经由水域到达彼岸的泅渡。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安轩龙敢于选取这样的角度进行切入,足以说明他在小说制作方面的才华和胆识。作为文学作品,作家模仿生活是为了把读者拉入时间的游戏,即使不讲规则也是要讲些技巧的。但安轩龙似乎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技巧,他仅凭着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只涂了些朴素的色彩,一部小说就有了丰沛和滋润的气息。
  然而,丰沛不等于富足,滋润也不等于温暖。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人与人的贫富差别越拉越大,即使同住一个村庄,贫穷和富裕也照例存在着鲜明的对比。小说里的王芳是有文化的,这种文化使她不同于一般妇女,置身在如此现实的生活环境里,她自然就会感到那种巨大的落差。她的眼前总是一片茫茫的水域,尽管对岸的景物影影绰绰,但她依然觉得那是一种天堂般的美丽。泅渡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丈夫去世后她只身跳进了“水里”,自此那不停的浮动就成了她人生的基本姿态。完全看得出来,安轩龙对人物的内心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知道农村人面对世事的狡厉突临,其实并没有更多的选择。
  改革开放把人的眼界开阔到无限的疆域,许多在从前看来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现在突然就有了极大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际关系变得冷暖不均,原有的道德观念必然就会受到冲击。因为有着这样的心灵感受,安轩龙在《韭菜香》里以一种较为宏观的思维,含蓄地传达着他内心的忧虑:亟待改变命运的农村人已经生出了多种多样的梦境,人的心灵正被逐渐地蚕食或者颠覆,到底应该怎样去对待已被“梦境”冲撞得七零八落的生活呢?《韭菜香》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社会和人生,这无疑是新鲜的,我们不能不感佩作者的思想深度。由此可见,写熟悉的生活,关注自己的身边,这永远都该是作家写作的首选。
  安轩龙是把根须扎都在农村的作家,他的小说注重人物形象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时常让人感到一种哲理取向。《韭菜香》中的王芳原本是沉稳理性的,高中时期她曾倾心于一个叫李国栋的男生,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勇敢之举。她知道自己和李国栋有着身份上的差距,即使她从食堂打来一份韭菜的那一刻李国栋已经冲她喊了一声“我爱你”,她依然觉得那不是真的。然而就从那一刻起,韭菜的香味儿完全地渗透到她的血液里,那种味儿一直陪伴着她,直到她结束生命的46岁。尽管她一生都没得到真正的爱情,但她却知道了爱情的味道,那味道就是韭菜的香味儿。在这一细节的处理上作者摆脱了故事线路的牵制,有意地回避了人物感情的直露与张扬,却把人物的命运引向了更加复杂的境遇。自此,王芳的生活便有了两面,一面是内心的挣扎,一面是压制的平静。
  从《韭菜香》的故事脉络上看,它的制作是有别于传统小说的,至少作者并没延续传统小说的惯常手法。小说注重人物个性的凸显,王芳的执着,阿旺的笨拙,婆婆的阴损,儿子的驯顺,作者都不分彼此地着以充分和从容的墨迹。由于这种用力的均衡,几个人物虽然各有心计,但却都闪出了各自的光泽。在通往城里的那条路上,王芳似乎永远都心存着暧昧与敌意,因此她永远都品味着期待与失落。这样的奔走显然是无助的,所以当那个“团长”走近王芳的时候,她总是处在既不能躲避又不能靠近的状态之中。为了筹到做生意的资金,王芳终于让“团长”看到了她左乳上的黑痣,也终于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扭曲。
  通常情况下,女人用自己的身体换取自己的所需,除了生活贫瘠的因素,还有一种就是精神的荒芜。但安轩龙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他把人的放纵当成了小说的主旨,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挖掘现代人精神焦虑的根底。王芳走向城里的过程其实就是从此岸向着彼岸泅渡的过程。这是一种参与,更是一种忍受。城里的繁华映衬出王芳在生命里的缺失,她只能通过不断的填充来进行弥补,否则生命就无法作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存在。在王芳与“团长”有过那次放纵之后,她沉浸在一种回顾与展望之中,眼界渐渐地开阔起来。“目光眺望着远方天空中的一片云彩”,她觉得“心也达到了那样的高度,俯视着地面上渺小的景物”。
   “俯视着地面上渺小的景物”,这好像不是在抒发内心的豪情,倒像是作者作出的某种暗示:许多附着了其他内容的升迁者,许多升到高空之后的跌落者,不都曾有过这样的“俯视”吗?虚设的高度是会让人迷失的,所谓的命途多舛,也大都产生于这种无以附着的悬空。果然,由于王芳不能很好地把持自己,她游进了非法集资的漩涡。这是一个十分隐避的行当,安轩龙能够同时写出行骗和被骗的两种眼泪,这已十分地难得。当然,如果我们执意要把《韭菜香》当成是“问题”小说,作家也只能是提出问题,至于如何去解决,作家是给不出答案的。事实上作家也不具备给出答案的能力。
  在作家的眼里,无论走进梦中的人感到的是温暖还是险恶,总会有醒来的时候。当王芳在某个清晨睁开眼睛,她手里攥着的并不是柯勒律治的花束,而是那把记忆中的韭菜。这一年王芳46岁,那天她看到那个已经死去多年的丈夫跑来叫她,于是就捧着那把韭菜跟着去了。为什么就去了呢?作者没说。
  
  责任编辑 杨泽文
其他文献
是生命里全部的爱  凝聚成这片深情的红叶  呵 红红的香山红叶  艳艳的香山红叶  燃烧成通往香炉峰那热烈而 急迫的小径     快 亲爱的  把美好的祝愿捎上  让梦想在秋日轻舞飞扬  不须点缀 不须修饰  金秋的美是红叶的行囊  到处都是果满园飘香  盛满风霜雨雪的叶儿  此刻 回馈给人间的是心灵 的欢畅    我不能不醉  枕着红叶在这个红红的世界 里  你牵着我的手  我牵着你的手  在红
期刊
亲情  那个春天 我捉了只 小麻雀  拴了线 给女儿玩  谁知引来了 另外两只    不难确定 它们就是  这只小麻雀的爹妈  找上门来了    它们跳上跳下 慌前慌后  叫唤个不歇 叽喳过不休  雀心啊 打动了人心    我低下身 和女儿商量  把小麻雀放掉  女儿很懂事 很懂事的点点头    遗容  妈 我们把您的像片放大  就是想把您的慈祥放大  同时也把儿的悲痛放大了    取下它将框子
期刊
从一张航拍照片上看大理洱源的西湖,像一块七巧板,错落有致地铺设在蓝色的水面上,湖中有六村七岛,形成水中有岛,岛上有村,岛岛各抱地势隔水相望,村村水路相连。村里的居民出门,不坐车,不走路,或是提起竹篙,或是带上两桨,驾—叶扁舟,似从画中来。  我们同样是乘小舟进入如画的大理西湖。  天下叫西湖的地方很多,最少也有几十处,最有名的是杭州西湖,其次是福州西湖,还有广东惠州西湖,安徽颖州西湖,海口、兰州、
期刊
1    未到大理西湖前,我不知道有此西湖。  到了大理西湖后,我眼里心里便只有西湖。  我是大理洱源人。按理说,我应当从小就知道西湖,到过这么美丽的高原水乡。但在我前三十年的青春岁月里,我总是与西湖擦肩而过。我常常坐着客车往返于下关到洱源之间:其间的距离仅七十公里。客车常常经过右所街,沿着绿意葱茏的弥苴河一路向北。右所街离西湖只有二里之遥,可我却不知道还有西湖。即便偶尔听到,也就忽略了,像风吹过
期刊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立五十周年庆祝活动之一,就是在2006年11月23日于大理古城举行的“白族大本子曲、吹吹腔激情演唱会”,190个演员表演的50个白族曲艺节目分为两大块:一是32个传统名曲名段;二是近20年来在全国获奖的18个新曲目。演员深情投入,观众会心叫好。一位老人当场唱道:新人新曲土到家,老树新枝花上花,传代靠娃娃。真是这样,这次的表演队伍中,年纪最大的72岁,最小的才5岁,有120人全
期刊
永远抹不去的是童年记忆。一年又一年,相隔的是回忆的距离。回忆有多长,时间间隔就有多长。无论回忆有多长,我的童年都弥存着天真烂漫和幼稚。    看电影    三十多年前的老家,看电影是山村农民稀有的精神粮食。  每当公社专门成立的电影放映队轮到在我们村放映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大家都在议论、在猜测。有消息灵通者探听到电影的内容后,渲染得很精彩,更加激起大家看电影的欲望。为此,生产队长一般会宣布:提前
期刊
一花如梦,缱绻一生。  “大理茶花头一朵”,童年,少年,在异乡,漂泊的母亲对我喃喃。青年时代,在耿马的孟定边陲,在做毕烧瓦匠后昼夜兼程的徒步归家途中,拂晓时分,于大山丛林深处迷路,忽听嘹亮清越的鸡啼:“茶花两朵!茶花两朵!”惊喜涌身要奔鸡声而去,年长的伙伴提醒我:“狗叫处可去,鸡叫处去不得。狗叫处是人家,鸡叫处山鸡家鸡啼声难辨,不定是更深莽的丛林”。  茶花,一朵,两朵,沉重着母亲对故乡大理的思念
期刊
人生的路,总是坎坎坷坷,凸凹不平。在上面酸甜苦辣地走了一阵子,磕磕碰碰之后,我又回到一个单位温暖的怀抱。  单位在小城之西,窗外是一条从大尖山上汩汩流下的小河,山头树绿,小河水清。每日与清澈的流水为邻,该是此生的荣幸。  山是清寒的,无名无誉,只是千年万载也不曾动摇过挺立;水是平凡的,涓涓细流,却没有过一刻的停息。无论流水是多么地清寒和平凡,人的一生之于它,却只是短暂的瞬间,任何人,终其一生也无法
期刊
栗标先生为建州五十周年奉献的长篇历史小说——云南史诗三部曲之一《菩萨蛮·南诏风云》,认真拜读后,觉得这是多年来,描写南诏历史的一部好小说。其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结构宏大,情节曲折,气势磅礴,读来爱不释手,感想甚多,但自知才学浅薄,深恐贻笑大方,不敢妄议,然久等不见有人评议,只好不揣冒昧,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抛出,求教大家。    一、小说立意取材独到,准确把握了南诏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历史
期刊
雄伟壮丽是苍山高亢的歌,  碧波荡漾是洱海委婉的歌;  百花盛开是白族人家甜美喜庆的歌,  蝴蝶翩跹是故乡大理春意盎然的歌;  霸王鞭跳起来是欢乐不息的歌,  金弦子弹起来是缠绵不断的歌。  正是这随风飘荡的歌,挥洒出大理风花雪月 的景色;  正是这阳光明媚的歌,渲染出这方苍洱毓秀 的风光。  霞光的歌声悠悠飘舞,群星的歌声璀璨满天;  溪水的歌声汇聚成江河,百鸟的歌声欢呼出 太阳。  七彩的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