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指导学生写研究性习作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习作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习作并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在课内与课外的实践基础上,形成较为深刻的体验感知,在主动探索与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协作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的真实流露,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当前教学中,虽然教师已经认识到研究性习作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了较为具体的研究主题,但是由于缺乏立体化的教学、规范化的引导,造成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应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多开展立体化教学活动,从话题的精选、实践活动的开展、真实体验的触发等角度入手,对研究性习作指导进行优化,在丰富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高研究性习作指导的整体水平。
  一、源于生活,精选话题
  话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性习作教学的整体方向,也是创作活动开展的核心,并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探索,而这种探索的平台就是生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情境的创设入手,选择与学生实际感知、真实体验紧密相关的话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帮助他们形成更为真实的感受与认知,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话题选择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主题,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此,教师应该从书本中“跳跃”出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值得探究分析的内容,从中提炼出创作的核心,将此作为话题,开展研究性习作的指导。
  如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和谐”二字的认知有限。其实“和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细枝末节都是增强认知的重要渠道。对此,我在教学中就开展了以“和谐”为话题的研究性习作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发现“和谐”的画面,并将其融入习作,抒发自己对“和谐”的认知,并说一说如何创建和谐社会。在这一话题的调动下,学生打开了创作的新视野,有的学生从家庭和谐出发,在平凡中把握了和谐的精髓,找到了与他人正确相处的方式。有的学生深入到社区之中,从邻里相处的点滴小事中看出了和谐,并将这种认知内化于心,在创作中投入的情感也更加真诚。有的学生则从城市的和谐建设出发,从宏观的角度对和谐进行了多维阐述,让自己的习作更加精彩生动,凸显出了创作的立体化。
  二、参与实践,获得体验
  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避免陷入模仿性创作的困境之中,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真实的体验,为创作提供较为丰富多元、生动可靠的素材。在当前习作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不愿意开展实践活动,这给立体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打破课堂的约束,利用学生的课下时间,开展有主题、有意义的实践探究活动,在一系列活动的带动之下,引导学生真正融入社会之中,在感受真实的基础上开展创作,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研究性习作的内涵,稳步提高学生习作的整体水平。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与不同人、不同岗位接触,从多元视角出发进行习作。
  如在当前社会中,环保成为每个人关注的主题,但教师如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便不能引导学生形成深度的环保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预先在课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调查重点污染的区域、参观污水处理厂等与环保有关的区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定活动的目的、访谈的内容、调查的人员等。在正式书写研究性习作之前,我组织了小型的工作汇报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为后续的研究性习作书写做好充足的准备。除了开展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外,我还鼓励学生在日常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积攒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习作提供更加丰富充实的素材。
  三、提炼生活,捕捉内涵
  生活是习作创作的重要源泉,通过生活素材的融入,不仅能实现研究性习作在内涵思想上的充实,还能实现创作语言的丰富与生动。对此,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在了解其内涵的同时形成强烈的共鸣,保证习作在思想上的丰富、情感上的真实。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研究性日记的书写,积累更多的材料。学生拥有独特的性格与思想,所感受到的客观世界也各有不同,研究性习作的书写不可能是信手拈来,通过日常日记的书写、素材的积累,能够实现深入感知的常态化,让学生学会说出真实想法,也使得研究性习作的书写更加有血有肉。
  我引导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让他们将一些点滴小事记录到自己的素材库中。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我发现学生一般都会从感性的角度入手,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思考与分析。如我们班的学生就从吃山竹这件事入手,分析了山竹的外貌与结构,在日记中论述了山竹食用的口感、味道、益处与生长环境。在这种日常练习的支持下,学生也逐渐掌握了书写研究性习作的整体规律,能够基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观察和认识事物。除了记录真实生活外,我还引导学生主动去提炼生活中的精彩,从记录琐碎转变为记录现象、深入分析,逐步提高习作的内涵与价值。
  四、交流分享,碰撞思维
  学生与成人的思想认知有着显著的区别,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进行过于严谨的评价,否则不利于保护学生的执着精神、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为了促进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师不能仅仅强调探究书写的过程,还应该营造交流分享的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入手,对某一个话题进行较为深刻的探讨,立体多维地展开分析描述。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实现思维的碰撞,为研究性习作的书写提供帮助。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实现学生思想认知的提高。
  如在研究性习作“课外阅读读什么”这一话题的书写中,我就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经常阅读的书籍,这些书籍具有哪些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书籍进行阅读。很多学生主动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有的学生指出应该在课外多阅读科学类书籍,丰富自己的视野,发现大自然与科学世界的奇妙,他们不仅推荐了关于动物植物、天文类科普书籍,还分享了诸多的科幻小说。有的学生则沉迷于文学世界,从中能够体悟丰富的情感思想。还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阅读一些美术类的书籍,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突破了思维的禁锢,保持了习作思维的活跃。
  五、概括哲思,画龙点睛
  学生研究性习作的书写既要注重习作的过程,也需要优化习作评价,给予学生智慧的引导,从而指明今后写作的方向,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对此,教师不仅需要开展过程性的评价,在实践活动、交流分享中评价学生的思想认知,还应该优化点评的用语,切忌生硬刻板的评语,否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改变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耐心的交流,在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引入深刻的哲思,促进学生研究性习作书写能力的不断提高。
  我在评价中就会经常引用一些赏识性、商榷性、情感性以及激励性的评语。如学生以“环保”为话题展开研究性写作时,我发现学生仅是从政府、社会的责任角度入手,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对此,在评语中我就写道:“都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是资源的享用者,也是资源的保护者。那么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期待你能给出更有新意的看法。”在这一评语中,我将概括性的语言与鼓励性的评语紧密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认知思维受到限制。
  在小学阶段,研究性习作的教学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出发,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形成习作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为了帮助学生能有更为真实的习作,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多开展类型丰富的实践活动,并通过交流分享、总结概括,让学生真正了解研究性习作的写作方向、写作内容,进一步提高學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思维认知的全面发展,带动学生研究性习作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新安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统编本教材融入了很多的语文元素,课后习题着重落实在这些知识点、能力点上,根据学生年段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单元,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因此,用好课后习题这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实现与编者对话,不仅对我们的教学大有裨益,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朗读课文,课后习题体现一课一得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课后习题贴近学生学情,并且注重朗读,几乎每一课后面都有“
一、文本解读  《郑成功》一文的作者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着重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展示了郑成功民族英雄的本色。课文开门见山,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接着介绍明朝末年宝岛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同胞受到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的历史背景,然后直奔重点,写郑成功战前心理动员和战事准备、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战斗的经过及战胜后高山族同胞的欢庆场面,最后介绍了郑成功在台湾发展农业、
当前小语课堂强调学生参与而引发的“热闹”通病,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糊涂。对此,张庆先生曾提出 “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即语文教学倡导简单策略。但这里的简单,并不单纯是指教学内容、环节、手段的删减,而是指教师在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的基础上,将那些不属于语文学科,或者属于语文学科但不是重点教学内容的部分从课堂上清除出去,把核心内容通过凝练简约的方式教给学生,让教学变得简单,让课堂变得简约。笔
3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地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会议暨基础教育系统教育宣传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重要讲话的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办公室工作和基础教育宣传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阶段的工作。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在会上首先回顾了2008年广东省教育工作的情况。李学明指出,广东教育在20
预习,作为学习的首要环节,是高效阅读的基础,只有做好充分的预习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更好的思考与探究。而且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精读课文奠定基础,这也是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首要任务。下面主要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一、字词关  预习课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扫清文
省政府召开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现场会    1月27日,省政府在肇庆召开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现场会。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宋海高度肯定了我省2009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尽管2009年全省经济发展遇到极大的困难,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却是春意盎然,硕果累累。我省已经从一个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滞后的省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技术教
培养学生语感应当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发展学生的语音感,通过品析发展学生的语义感,通过辨析发展学生的语法感。通过语感培養,增强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所谓“语感”,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灵敏、丰富的感受。语感具体表现为语音感、语义感和语法感。在学习中,字、词、句、段乃至于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蕴,教师应该引导
六年前,我曾在班级中开展积累诗词的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以每日背一首诗的速度背完了《唐诗三百首》,四年级背完了《宋词三百首》。但限于手段单一,效果不是很理想。前边背诵,后边遗忘。后来已读中学的他们,每每说起这段经历,感慨有二:一是大量积累,减轻了他们中学的课业负担;二是忽视遗忘规律,不曾常常温故知新。我深刻了解到:坚持让学生积累是对的,但遵循遗忘规律也迫在眉睫。  接手现在这个班级,我更坚定了继续让
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上将语文要素与课标前后呼应,在二年级就提出了默读的要求,到了三年级提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材逐步提出了“提高默读速度”的要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有《司马光》《掌声》《灰雀》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课标以及单元语文要素出发,采取多种形式
广东省中山市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2.13万个    据广东省中山市劳动保障局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培训劳动力3.34万人,实现就业3.82万人,其中,新增就业岗位2.13万个。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中山市有2.3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4.1%,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3%,较去年同期上升0.19个百分点。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数达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