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高将领,下令看好“核按钮”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9月1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出席国防部记者会。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9月28日要举行一场听证会,出席的是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丁、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下文称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和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肯尼斯·麦肯齐,主题是阿富汗撤军事宜。不过,身为美军最高将领的米利上将另有打算。他想利用这个机会,对去年美国大选以来自己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包括所谓“密电门”做出解释。他说:“我将详细阐述国会想要的任何层次的细节。”

“职责之内的工作”


  所谓“密电门”,是由《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与罗伯特·科斯塔在新书《危险》中的爆料引发的争议事件。在此书9月21日上市前,《华盛顿邮报》就在报道中引述书中内容称,因担忧时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突然失控而发起对华战争,米利曾两次致电中国军方高级将领,向后者保证美国不会突然与中国开战或攻击中国。
《危险》作者之一鲍勃·伍德沃德。

  书中称,米利打的第一通电话发生在2020年10月30日,正是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临近之际。他在电话中说:“美国政府是稳定的,情况正在好转。我们不会攻击中方,也不会采取对抗性的行动。”米利还对那位中国将军说:“你我已经认识5年了。如果我们要进攻,我会提前打电话给你。”《华盛顿邮报》的政治记者贝克后来对米利的行动如此解释:“南海当时存在紧张局势,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的对华好战言论又加剧了这些紧张局势。米利收到情报称,中国担心美国在准备发动袭击。他怕中国出现误判,甚至怕中国会先发制人地进行打击。所以,他试图告诉中国人,美国是稳定的,不准备袭击中国。”
  第二通电话发生在今年1月8日,正是美国国会发生骚乱的两天后。当时,特朗普的支持者冲进国会大厦,意图阻止国会正式确认拜登当选。米利再次致电中国军方表示:“事情可能看起来有些不稳定……但我们一切正常。”据美媒分析,米利这次通话还是试图消除中方对美国政局的担忧,强调美国的情况“很稳定”,并表示国会骚乱只是“偶然事件”。
  然而,米利对特朗普的状态并非那么有信心。还是在1月8日,他与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也通了电话。佩洛西问,有什么措施可以防止“不稳定的总统”发动核戰争,还说特朗普“疯了”。米利说:“我可以向你保证,核按钮是安全的。我们不会允许任何疯狂的、非法的或不道德的事情发生。”通话结束后,米利召见相关官员,详细说明了发射核武器的程序,并指示他们不要接受任何人的命令,除非米利本人也参与其中。根据《危险》一书描述,米利看着每个人的眼睛,要求他们确认正确理解了自己的指令。
  佩洛西当日还致信全体民主党籍众议员,通报了与米利通电话的情况,表示双方讨论了可行的预防措施,以免“精神失常的总统”取得核武器的发射密码、发动核攻击。她说,米利向她保证正采取措施,防止特朗普下令发动核攻击。美国宪法规定,只有总统可以授权使用核武器,不需要军事顾问或者国会批准。佩洛西和米利的行动立刻引起美国舆论关注。米利的发言人当时回应强调,是佩洛西打电话给米利讨论这件事,米利只是回答了核武器指挥程序的问题。
  《危险》一书的作者之一伍德沃德是当年揭露“水门事件”真相的名记者,在美国新闻界很有地位。撰写此书时,作者据称采访了超过200名消息人士,得到了美国政界诸多“内幕消息”。虽然美国此类“政治揭秘”书籍多如牛毛,但伍德沃德的名声显然给此书增添了不少分量。
  消息爆出后,美国保守媒体立即围攻米利,有媒体指责米利“叛国”。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致信总统拜登称,米利身为高级军官已失去判断力,为防止他给国家带来更大威胁,必须解雇他。特朗普则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称,米利如果私下联络中方,就是“叛国”。他还发表声明称:“我从未想过攻击中国——中国知道这一点。编造这个故事的人是病态的,精神错乱的,刊登这个故事的人也一样糟。”
  拜登政府则力挺米利。9月15日,拜登公开表示,“我对米利将军非常有信心”。当日,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说:“总统对米利的领导力、爱国心和对宪法的忠诚完全有信心”。米利的发言人巴特勒发表声明称,米利的所有(公务)电话都有其他工作人员在场。五角大楼发言人柯比则说,自己“没有读到任何会引发担忧的内容”。他强调,米利或任何一位参联会主席都会与对手国家的同行对话,以减少误判和冲突风险。
2021年1月6日,美国时任特朗普的支持者试图冲击国会大厦,与安全人员发生冲突。

  9月17日,米利首次公开回应了此事。他承认确实有过这些通话,但这些都是自己“职责之内的工作”,是为了“让盟友和对手放心,以确保战略稳定”。但他没有详谈此事。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称,米利打电话前得到了时任代理防长米勒的同意,事后还向防长办公室做了简报。电话是以视频电话会议方式进行的,有15人在场,包括多名记录员。不过,米勒否认自己知情,并要求米利“立即辞职”。

与特朗普合不来


  作为职位最高的现役军人,米利有超过40年军龄。共和党人、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委员林赛·格雷厄姆曾称他为“久经沙场的司令官、五角大楼的改革者”。   米利来自马萨诸塞州温切斯特市。1980年,他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加入了美国陆军。他先后在美506步兵师、第二步兵师、第十山地师、101空降师等部队任指挥和参谋职务,曾赴巴拿马、索马里、海地、波黑等地区执行任务,3次赴阿富汗、1次赴伊拉克参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战地经验。后来,他升为第三军军长、陆军司令部司令,2015年出任陆军参谋长,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奥巴马。
  在担任军事指挥官的同时,米利还拿下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际安全和战略研究硕士,并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过。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后,他提出融合科技、研发、测试等多领域,建立美国陆军未来司令部,发展高科技军事技术。这个司令部于2018年在得克萨斯州成立,由约500人组成,是美国陆军1973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结构改革。在米利看来,技术的发展会给未来的陆战带来重大影响。多位美国高级官员曾夸赞米利的战略视野和领导能力,认为他“提高了陆军为未来战争做准备的能力”。
2020年2月,佩洛西在国会撕毁特朗普刚发表的国情咨文。
2019年10月7日,特朗普(左)与米利在简报会上握手。

  2018年12月,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提名米利接替约瑟夫·邓福德出任参联会主席,成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负责协调美军各大军种并制定军事计划。与邓福德的谨慎低调不同,米利性格开朗直率,喜欢公开表达观点。2016年,他曾在国会应询时说,既然美军允许女性在各种战斗岗位上工作,那么女性也应该被列在登记服兵役的名单上。2017年,他对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未能批准国防预算提出批评,称后者“玩忽职守”。外界感觉,他似乎和特朗普的外向性格更“搭调”。特朗普也称赞他是“了不起的军人”。
  不过,美国军方诸多高级将领都与特朗普不和,最终选择与他分道扬镳,其中包括军人出身的前白宫办公厅主任凯利、前国防部长马蒂斯、美军驻阿富汗部队前司令艾伦等人。马蒂斯不满特朗普在中东事务上不专业的处理方法,递上了言辞激烈的辞呈,引得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接要他提前走人。而米利对特朗普在军事问题上的假充内行也不以为然。《危险》一书爆料称,特朗普对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颇为不满。有一次,他与高级将领们开会时提醒后者,自己搞过房地产,懂电梯,如果舰上电梯进水会引发故障。“福特”号上运武器弹药的升降机确实常出故障,但主要是系统问题,和进水无关。此外,特朗普还常抱怨“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太复杂,自己搞不懂,吐槽说“你必须去麻省理工学院才能弄清这该死的东西是怎么工作的”。他还特别看不惯航母飞行指挥中心的位置,在一次晚宴上对米利说:“这看起来不对。我有审美眼光。你看不出来吗?”海军官员向特朗普解释,这样设置可以提供更大的跑道空间。但特朗普固执地认为,这看起来就是不对。米利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坐在那里听特朗普发泄。
2020年6月1日,米利(穿迷彩服者)隨同特朗普(前)步行到白宫附近的圣约翰教堂。小图为特朗普拿着圣经摆姿势拍照。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但米利也常在一些大问题上与特朗普有矛盾。比如,2020年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大规模抗议示威后,白宫曾表态有意动用军队维持秩序,却没有得到美国军方支持。当年6月1日,特朗普在多名官员陪同下从白宫步行到圣约翰教堂门前拍照,米利也在陪同之列。但他随后公开表示,自己陪特朗普拍照是个错误。他说,“我不应该在那里。我在那个时刻和环境中出现,让人觉得军方介入了国内政治”。他还将弗洛伊德之死形容为毫无意义的残忍杀戮,称随后的抗议活动是对非裔美国人几个世纪以来所遭受不公的抗议。这些表态都更接近民主党人的立场。
  在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之后,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其中之一是说特朗普在败选后会发动政变。据美国媒体报道,米利曾对此非常担忧,并表示如果特朗普真的下了危险的命令,自己将选择辞职。他对副手说:“他(特朗普)没有军队,也没有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做不成这事。我们才是有枪的人。”对此,特朗普愤怒回击,称自己从未想过要政变,随后又说,即使想政变,也绝不和米利一起。

追求“不与中国开战”?


  作为一个勤奋的美军高级将领,米利了解中国。早在2016年8月,他就作为美国陆军参谋长访问中国。他担任这一职务期间,中美陆军多次围绕人道主义救援等进行联合演习。2019年10月,身为参联会主席的米利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他认为中国不是敌人,而是对手。美国不准备和中国开战。
  但这句话并不能解读为米利“亲华”,只能说,他清醒地知道与中国这样的大国交战,美国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早在2016年3月,他就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坦言:“当我们说到风险的时候,指的是可能与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中的一个或两个国家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以军方目前的状态来看,若是开战,无论是时间、人员伤亡或是军事目标成本等方面,我们都不能令人满意地执行任务。”
  米利也不断强调中国的“威胁”。去年12月,他在采访中表示,他认为中国正努力想在2035年在军事实力上赶上美国,计划在本世纪中叶获得在武装冲突中击败美国的能力,这是美国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在美国海军学院举行的国防研讨会上,他再次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正处于战争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之中”,如果美军要保持对中国的优势,就需要全面拥抱机器人武器和人工智能,并需要规模更小、能力更强的部队,在亚洲各地更广泛地部署远程导弹。但他也再一次表示,“我不是说会与中国开战。我是说,我们希望防止与中国开战”。
  既强调“不与中国开战”,又拿“中国威胁”当理由大肆发展军力,这似乎是米利这样的美国职业军人共同的思路。不久前,美参联会副主席约翰·海顿受邀与美国学者对话时,也发表了类似的高论。海顿说,美国领导层已非常清楚地表示,中国是美国必须关注的“步步进逼的威胁”,今天、近期和长期都是如此。他又以美苏对抗为例说,当时两个大国同时拥有庞大核武器,但双方全程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因为我们一直保持威慑,没有越线”。“所以谈到大国之间的事,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永远不与中国开战,永远不与俄罗斯开战。”
  这样的“实力思维”,倒也符合“美式逻辑”。只不过,米利等美军高官得时刻看紧“核按钮”,谁知道美国的权力核心哪天会不会又“失控”呢?
  马克·米利
  1958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美海军指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1980年加入美国陆军,先后在美军506步兵师、第二步兵师、第十山地师、101空降师等部队任指挥和参谋职务,后任第三军军长、陆军司令部司令、陆军参谋长等职,2019年10月1日出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美军最高将领。
其他文献
职业追星族杨丽娟十二年如一日追刘德华,不惜全家举债从兰州追到香港,最终以其父跳海自杀而告一段落。 在这一不幸过程中,许多媒体推波助澜,如今悲剧虽已铸成,闹剧却还没有终止。杨丽娟和她的母亲仍然在全国观众面前在香港不停地寻找刘德华继续她们的追星事业。 这样的疯狂不但被刘德华本人痛斥为“不孝”,也受到许多观众的嘲笑谴责。   然而,看着杨家母女的凄惨状况,我却实在笑不出来。从某种意义说,她们并不可笑。不
读《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版)所收《柳如是别传缘起》一文,中引作者诗一首,其腹联两句为“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笑乱头。”令人颇为费解。  今读黄裳先生《避讳的故事》(见《榆下杂说》)始知其中有隐可索。其文例举了避讳中的“一二近事”,其中一例即为陈先生此诗。其云:一九八○年初版的《寒柳堂集》的《寅恪先生诗存》中,亦将陈先生诗“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中之“砍”字以框框代之,并有编者
人物简介  郑荃,1950年生。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会长;国际提琴与琴弓制作大师协会常委。  郑荃最近在帮小提琴家吕思清修复一把小提琴。1987年,他们一个拿了国际小提琴演奏大赛第一名,一个拿了国际提琴制作大赛第一名。那一年吕思清17岁,郑荃37岁。  郑荃的办公室大约20平方米,办公桌和会客沙发之间用一个让人联想到小提琴的弧形阶梯隔开,有一种空间上的
张杰  在获奖感言中,张杰说他最想与家人分享这份喜悦,“多年来,他们一直陪伴着我,特别是我的父母亲,他们在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培养了我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他最想与科研团队的成员们分享这份荣誉,“20多年来,我们一路走来,甘苦与共、情同手足,没有他们,我将一事无成”。此外,张杰也提到了物理学家的责任,他认为物理学家有责任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探索自然界最不可思议的奥秘。  如果
战国是一个巨变时代。但是,战国巨变的主体和主要动力是什么呢?于此我想我们将不得不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游士”——即在战国时期成为一个流动阶层的“士”的活动,尤其是他们“游仕”的活动。这个特征是与后代如此不同,甚至我倾向于将战国时代称之为一个“游士时代”。  所谓“士”,曾经是封建时代贵族的最下一级,但后来凡有一定技能的人——尤其是政治和文化涵义上的技能,这类人也都可以被称之为“士”。所谓“游”,一个
他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带着老娘一起生活。几年前,老娘患过脑血栓,说话口齿不清,也很健忘。好在,他妻子很贤惠,特意为婆婆请了保姆。一家人的日子本来过得很和睦,直到他们的儿子出生。  一天,保姆出去买菜了,等妻子回到家,发现熟睡的孩子不见了。她在屋里找了半天,都看不到孩子的踪影。突然,听到阳台有动静,她急忙跑过去:原来老太太把孩子放到了旧纸箱里,还用报纸盖着!  那天晚上,妻子向他讲了白天的事,他也不明
一  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说:“在瑞典,文化高于国家,文化高于君王”,因为与政治相比,文学总是关注人,关注人的命运。二百年前,法国文豪巴尔扎克也说过:“作家的法则,作家所以成为作家,作家能与政治家分庭抗礼,或者比政治家还要杰出的法则,就是由于他对一些原则的绝对忠诚。”(《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169页)《带灯》以其对于现实的坦诚勇敢和深刻,
近代中国积弱几百年,多少代人都一直在希望国家强盛。强国需要榜样,需要象征,需要激励。  侯德榜(一八九○——一九七四)就曾经是这样一个象征。他拥有众多头衔,曾任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型民族化工企业——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工部副部长等,是集顶级学者、优秀企业家和政府高官等诸多角色于一身的精英人物。一九二六年以侯氏为技术核心的永利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
从发展经济学到“穷人的经济学”  ——蔡昉    在二○○五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已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一段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联想到近年来政府的一系列“三农”政策,温总理引用的这段话和他本人对于
纳粹的缘起、发展和一度胜利如何可能,原因复杂,绝非可以“一言以蔽之”。在种种阐释的努力中,有人认为,希特勒善于摇唇鼓舌,富于煽动性,把德意志民族欺骗了,德国人民着了这个波西米亚传令兵的道,才跟着他走上了纳粹的不归路。此说固然有避重就轻之嫌,纳粹运动的产生及其得势自有其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思想、心理等等根源,怎一个“欺骗”了得。但是,纳粹运动的领导层,特别是希特勒本人高度重视舆论和宣传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