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在探究与交流阶段若学生缺乏兴趣,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材中《搭支架》一课的教学实例,探讨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二、案例描述
(一)、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要求每组学生于课前准备好所需的工具与材料,包括胶水、旧报纸等。
(二)、在课堂上布置探究性任务,即运用所准备的材料搭建一座高塔。指导学生进行讨论:①如何让搭建的支架稳定性更强并且有较好的承受力?②如何采用最少的材料搭建高塔,并保证结构的稳固性?③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根据讨论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三)、开始搭建支架。
(1)每组的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建议确定搭建方案,在确定搭建高塔的形状后画出草图,然后组织组员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分工协作进行搭建。
(2)在所有小组搭建完成后,对每一组搭建的高塔进行测量,并且检验高塔的承受能力,通过放作业本的多少来判断其承载力。之后要求学生填写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3)每一个小组委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搭建的高塔,并通过示范让其他学生了解高塔的承受力。
小组1:我们组搭建的是圆锥形状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6厘米,不能承受1本作业本。
示范:无法承受1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底部为长方形,采用四根圆柱纸棒搭建塔身,一共有四个侧面,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为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也为长方形,塔顶粘贴有长方形的纸段。
小组2:我们组搭建的是三角形立体柱形状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8厘米,可以承受8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8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形状为三角立体形,整体呈现为三角形立体柱,底部和顶部均为三角形,一侧有三个长方形片状,采用内外两层重叠搭建塔身,并且外层底部使用三片支撑叶进行支撑。
小组3:我们组搭建的是立体长方体形状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9厘米,不能承受1本作业本。
示范:无法承受1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形状是长方体形,底部是一个长方形,采用四根圆柱纸棒粘贴在长方形的四角上,在圆纸棒下端粘贴有长方形纸片,并且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内侧粘贴圆纸棒。
小组4:我们组搭建的也是立体长方体形状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3厘米,可以承受4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4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形状是长方体形,底部是一个长方形,塔身采用四根圆纸棒,其中相对的两根纸棒采用较短的纸棒连接起来。而两根较短的纸棒又采用更短的圆纸棒连接起来。塔顶贴上长方形纸片,并将四根纸棒粘贴在长方体的四个角上。
小组5:我们组搭建的是立体三角形的高塔,它的高度为25厘米,可以承受8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8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形状是立体三角形,底部为一个三角形,在塔身的从下至上的三分之一处,采用短纸棒围成一圈,并且粘贴牢固,在塔顶也粘贴三根纸棒,这样从上至下就有三个三角形,塔身有三個长方形侧面。
小组6:我们组搭建的也是立体三角形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8厘米,可以承受5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5本作业本。
小组7:我们组搭建的也是立体三角形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9厘米,可以承受3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3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发现小组6与小组5制作的高塔形状形似,只是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小组5使用三根结实的圆纸棒来搭建塔身,而小组6使用的圆纸棒比较粗且不够结实,而小组7所使用的纸棒为扁形的。
小组8:我们组搭建的是立体三角形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9厘米,可以承受15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15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发现他们使用的搭建材料均为圆纸棒,而塔底与塔顶均为三角形,有六个侧面,每一侧面都为三角形。
(四)、小组讨论
各小组根据各自展示与观察的结果,将其他组的高塔与本组的进行对比,讨论:①如何让搭建的支架稳定性更好且支架更加牢固?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材料,搭建高塔的稳固性更高?③根据讨论的结果对本组的高塔进行改进,并且结合其他小组的建议进行改建,以提高支架的承受力。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只要加上一个圆纸棒构成三角形,就可以增加高塔的承受力。
生2:在搭建中三角形支架的稳固性最好。
生3:采用圆棒的承受力与片状材料的更大。
生4:三角形的结构最为稳固,承受力也最好。
生5:我认为在第二小组中增加一个圆纸棒,可以让高塔的稳固性更好。
生6:我认为第二小组高塔的底部本身是一个三角形,但是侧叶不够稳定,可以在侧叶处设置一个三角形支架,以增加稳固性。
生7:我认为三角形支架所用的材料最少,也比长方形支架更加稳固。
生8:第8组的高塔承受力最强,也最为稳固,这是因为它整体都是三角形支架,我们在改建时也可以加入三角形支架,以增加高塔的稳固性。
生9:我们小组3的高塔只需要在顶部和底部加上一个圆纸棒,构成三角形支架,就可以让高塔变得稳固,以承载重物。
生10:我们给小组4提一个建议,只需要在长方形侧面各加一个圆纸棒,构成三角形支架,就可以增加稳固性。
……(各组学生踊跃参与到讨论中。)
三、教学反思
在开展小学科学探究性活动时,应该注重贯彻小学新课标理念,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学生在通过制作、实验与探讨等过程,了解了增强支架稳固性的方法。在完成实验好后,教师应该抓住时机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为了解决科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兴趣不足,以及思维不活跃等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组织学生展示并观察实验成果,另一方面适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在探究与交流阶段若学生缺乏兴趣,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材中《搭支架》一课的教学实例,探讨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二、案例描述
(一)、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要求每组学生于课前准备好所需的工具与材料,包括胶水、旧报纸等。
(二)、在课堂上布置探究性任务,即运用所准备的材料搭建一座高塔。指导学生进行讨论:①如何让搭建的支架稳定性更强并且有较好的承受力?②如何采用最少的材料搭建高塔,并保证结构的稳固性?③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根据讨论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三)、开始搭建支架。
(1)每组的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建议确定搭建方案,在确定搭建高塔的形状后画出草图,然后组织组员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分工协作进行搭建。
(2)在所有小组搭建完成后,对每一组搭建的高塔进行测量,并且检验高塔的承受能力,通过放作业本的多少来判断其承载力。之后要求学生填写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3)每一个小组委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搭建的高塔,并通过示范让其他学生了解高塔的承受力。
小组1:我们组搭建的是圆锥形状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6厘米,不能承受1本作业本。
示范:无法承受1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底部为长方形,采用四根圆柱纸棒搭建塔身,一共有四个侧面,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为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也为长方形,塔顶粘贴有长方形的纸段。
小组2:我们组搭建的是三角形立体柱形状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8厘米,可以承受8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8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形状为三角立体形,整体呈现为三角形立体柱,底部和顶部均为三角形,一侧有三个长方形片状,采用内外两层重叠搭建塔身,并且外层底部使用三片支撑叶进行支撑。
小组3:我们组搭建的是立体长方体形状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9厘米,不能承受1本作业本。
示范:无法承受1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形状是长方体形,底部是一个长方形,采用四根圆柱纸棒粘贴在长方形的四角上,在圆纸棒下端粘贴有长方形纸片,并且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内侧粘贴圆纸棒。
小组4:我们组搭建的也是立体长方体形状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3厘米,可以承受4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4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形状是长方体形,底部是一个长方形,塔身采用四根圆纸棒,其中相对的两根纸棒采用较短的纸棒连接起来。而两根较短的纸棒又采用更短的圆纸棒连接起来。塔顶贴上长方形纸片,并将四根纸棒粘贴在长方体的四个角上。
小组5:我们组搭建的是立体三角形的高塔,它的高度为25厘米,可以承受8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8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高塔,它的形状是立体三角形,底部为一个三角形,在塔身的从下至上的三分之一处,采用短纸棒围成一圈,并且粘贴牢固,在塔顶也粘贴三根纸棒,这样从上至下就有三个三角形,塔身有三個长方形侧面。
小组6:我们组搭建的也是立体三角形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8厘米,可以承受5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5本作业本。
小组7:我们组搭建的也是立体三角形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9厘米,可以承受3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3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发现小组6与小组5制作的高塔形状形似,只是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小组5使用三根结实的圆纸棒来搭建塔身,而小组6使用的圆纸棒比较粗且不够结实,而小组7所使用的纸棒为扁形的。
小组8:我们组搭建的是立体三角形的高塔,它的高度为19厘米,可以承受15本作业本。
示范:可以最多承受15本作业本。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发现他们使用的搭建材料均为圆纸棒,而塔底与塔顶均为三角形,有六个侧面,每一侧面都为三角形。
(四)、小组讨论
各小组根据各自展示与观察的结果,将其他组的高塔与本组的进行对比,讨论:①如何让搭建的支架稳定性更好且支架更加牢固?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材料,搭建高塔的稳固性更高?③根据讨论的结果对本组的高塔进行改进,并且结合其他小组的建议进行改建,以提高支架的承受力。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只要加上一个圆纸棒构成三角形,就可以增加高塔的承受力。
生2:在搭建中三角形支架的稳固性最好。
生3:采用圆棒的承受力与片状材料的更大。
生4:三角形的结构最为稳固,承受力也最好。
生5:我认为在第二小组中增加一个圆纸棒,可以让高塔的稳固性更好。
生6:我认为第二小组高塔的底部本身是一个三角形,但是侧叶不够稳定,可以在侧叶处设置一个三角形支架,以增加稳固性。
生7:我认为三角形支架所用的材料最少,也比长方形支架更加稳固。
生8:第8组的高塔承受力最强,也最为稳固,这是因为它整体都是三角形支架,我们在改建时也可以加入三角形支架,以增加高塔的稳固性。
生9:我们小组3的高塔只需要在顶部和底部加上一个圆纸棒,构成三角形支架,就可以让高塔变得稳固,以承载重物。
生10:我们给小组4提一个建议,只需要在长方形侧面各加一个圆纸棒,构成三角形支架,就可以增加稳固性。
……(各组学生踊跃参与到讨论中。)
三、教学反思
在开展小学科学探究性活动时,应该注重贯彻小学新课标理念,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学生在通过制作、实验与探讨等过程,了解了增强支架稳固性的方法。在完成实验好后,教师应该抓住时机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为了解决科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兴趣不足,以及思维不活跃等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组织学生展示并观察实验成果,另一方面适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