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者:游本盛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百鸟朝凤》改编自肖江虹同名中篇小说,影片主要塑造了焦三爷和游天鸣师徒两代唢呐班班主的形象,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着力塑造的则是游本盛这一普通而又特殊的劳动人物形象。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小说与电影在对游本盛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来展开比较分析,力求还原真实的游本盛这一执着坚强而又凄苦无奈的悲剧人物形象。
  关键词:关键词:《百鸟朝凤》;游本盛;被抛弃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122( 2018) 10 - 0112 - 02
  《百鸟朝凤》是根据肖江虹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该部电影也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倾情遗作。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讲述了在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唢呐艺术)的急速溃败,与此同时也叙述了作为文化传承者的他们在此背景下,表现出的种种无奈与悲凉。
  电影作为二度创作,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是不可避免的,电影《百鸟朝凤》也不例外,在小说内容人物关系、地名风俗方面还是非常忠实于原著的,但是考虑到人物的立体,情节的推进,导演及编剧还是做出了很大程度上的修改。在电影中,电影情节的发展是以焦三爷和游天鸣为主线的师徒关系来推动,但是在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则是以游本盛和游天鸣为主线的父子关系来推动,电影为了人物形象的丰满,对焦三爷和游本盛这两个人物进行糅合,最终将发生在游本盛身上的许多情节安排在了焦三爷的身上,着力塑造焦三爷这位老一辈艺术家形象。影片的改编虽然很成功,但是游本盛这一重要人物变成次要人物未免有点遗憾,本文试图通过电影与小说的双重对读,主要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来还原作者笔下真实的游本盛这一人物形象。
  游本盛在小说中与电影中所占的比重是完全不同的,在小说中更能体现他的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是人以自己的意志反抗宇宙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威胁,虽然这种反抗是无望的,但人却不能放弃,它表现着人的独立意志和主体性的力量。[1]而综合起来考察这个人物形象,则可见其是一个被抛弃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理想抛弃的游本盛
  在电影的开头,父亲游本盛带着年幼的儿子游天鸣在去土庄焦三爷家拜师学艺的路上,身穿对襟长衫的游天鸣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这与在小说中所描写的当时费尽心思求学唢呐的游本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游本盛对于唢呐的热爱,虽然在电影中也有一些表现,如他为了儿子能够吹唢呐,谎报年龄,摔得受伤;在儿子回家探亲时,以为儿子被师傅赶出之后的生气与失望。但是这仅仅是基于父爱的基础上对于儿子的期盼,没有过多地表现游本盛对于唢呐的热爱,但这一点上,则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游本盛在与儿子老师相遇时得知儿子的数学成绩非常低时表现出宽容的态度,他“很大度地挥挥手说三十分已经不错了”[2];其次是在游天鸣拜师学艺之时,游本盛对儿子“艰苦卓绝”的鼓励,最后是游本盛带着哭腔苦苦哀求焦三爷,以及在看见儿子可能无法成为唢呐匠时那“气急败坏”的样子。在这里面不仅仅是对儿子的期盼,更多的是希望儿子可以学到自己无缘学到的唢呐,其对唢呐的热爱令人感叹。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无双镇,唢呐匠的地位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水庄是没有唢呐匠的,遇上红白喜事,都要从外庄请,从外庄请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被请来的唢呐匠在水庄都会得到极好的礼遇,烟酒茶是一刻不能断的,还得开小灶。”[2]可以学吹唢呐,是一种认可,游本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年轻时想做一名唢呐匠,拜了好多个师傅,可是人家就不收,把方圆百里的唢呐匠师傅都拜遍了,他还是没有吹上一天的唢呐。游本盛当时为了能够吹唢呐,可谓是费尽心思,但是却连唢呐匠的门都没有进去。这一悲惨遭遇则为游本盛之后的不幸命运以及他所钟爱的唢呐艺术的日渐没落埋下了伏笔。
  在电影中,游天鸣最终被焦三爷收为徒弟,并最终成为游家班的班主,而焦三爷之所以收他为徒是因为当时父亲跌倒后游天鸣扶起他时掉的那滴眼泪。而在小说中,游本盛显然没有儿子那么“幸运”,他去拜师时,师傅们说:“父亲这人鬼精鬼精的,不是吹唢呐的料。”[2]游天鸣之所以得到师傅的承认,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而是他的“德”,而游本盛则是因为太过聪明,才没有学到唢呐,这不禁令人深思。
  二、被電影抛弃的游本盛
  电影在对游本盛的处理上采取了弱化的方式,抛弃了这个在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将其改为次要形象,但是在小说中,游本盛不仅参与了小说中与唢呐相关的许多事件,更是唢呐技艺由盛而衰的见证者。小说中,他作为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对于唢呐的态度一目了然,无论何时,都对其报有至高的热忱,所以才会将儿子天鸣送到土庄焦三爷家学艺,甚至在自己临终前,还是希望天鸣可以重建游家班,为自己吹个四台就足够了,但是他临终后,却连这四台的奢望都没有实现。
  影片抛弃了游本盛这一重要人物,可是从人物的命运与传统民间文化的整个大的时代背景来看,置身于其中的其他人又何尝不是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了。小说中焦三爷作为唢呐的老班主,他始终秉持着要把唢呐技艺代代流传下去,所以才会在考虑接班人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德”,而不是“才”,但是他的接班人游天鸣却在窦老支书的葬礼上吹奏“百鸟朝凤”时,忽然眼前一黑,忘了如何吹奏。焦三爷当场放声痛哭,最后折断了那只只能用来吹奏“百鸟朝凤”的唢呐,最终消失在夜里,焦家班、游家班的消失也正说明着这一切,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技艺的消亡让人猝不及防,而他们这些老艺术家该何去何从。在小说的尾声,可以看见当焦三爷再次出场时,已经成为省城工厂里的一个门卫,这样唏嘘的结局,让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在小说结尾处,“师傅和师兄弟们送我去火车站,在车站外那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下,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正举着唢呐呜呜地吹,唢呐声在闪烁的夜色里凄凉高远。这是一曲纯正的《百鸟朝凤》。”[2]焦家班、游家班的消亡,纯正的《百鸟朝凤》,却只能吹自于一位老乞丐之手,这一绝望的场景让人不禁唏嘘、沉痛。   三、被时代抛弃的游本盛
  在电影中,焦三爷在得知游天鸣的游家班难以为继,连人都无法凑齐时,气急败坏地去质问游天鸣,带着游天鸣去找二师兄,最后在焦三爷的带领下,重组了班子去出活,最后在窦老支书的葬礼上泣血演奏《百鸟朝凤》,在电影的尾声,焦三爷得了癌症,已命不久已,但即便如此,还是让天鸣去把牛卖了置办唢呐的家伙什,还嘱咐天鸣在他死后,为他吹个四台就好了。但是在小说中,得了癌症的是游本盛,让天鸣卖牛的也是游本盛,最后让他吹四台的还是游本盛。小说中,游本盛在得知儿子的游家班难以为继,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坏了,不是讥讽就是挖苦,最终班子解散后,偶尔与儿子在院里遇见,总是呆呆地看着他,没有了愤怒,也没有了讥讽,目光还蛛丝一样的柔软,让儿子不知所措。这种种态度的背后,既是对儿子的不满,也是对游家班解散的失望,更是对唢呐艺术消亡的无奈,在游本盛得知自己得了肝癌之后,賣掉了养了多年的老牛,打算用这钱给游家班置办家什,在他生命的最后,还是在为了唢呐艺术而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游本盛还是未能见到游家班的重建,最终遗憾地死去。
  在电影的结局中,焦三爷是患了癌症,但是在小说的结局中,焦三爷却是成为了一个工厂的门卫,与电影中泣血演奏的形象多有不符,甚至具有讽刺意味。电影的处理是为了强化焦三爷对唢呐的执着与坚持,才有了将本属于游本盛的情节安排在了焦三爷的身上。但是在小说对游本盛的处理上,却更具批判力度,这个一生与唢呐无缘的老人,却用尽毕生的力气维护着唢呐艺术,临死前还坚持要儿子组建游家班。
  “文学艺术的价值不能简单拿金钱衡量。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意境。不管外界多么喧嚣浮华,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坚持,这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3]游本盛的一生,正是如此,他为了唢呐艺术奉献了一生,他作为小说中唯一一个至死都在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的人物,在电影中,却将他的努力安插在了焦三爷的身上,也因此淡化了小说所表现的悲剧色彩,在时代的洪流中,他像万千固守着自己理想的人一样,不得志,最终抑郁而死,其悲剧意味也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 王富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上篇)[J].江苏社会科学,2001(1).
  [2] 肖江虹.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百鸟朝凤中短篇小说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
  [3] 常雄飞.百鸟朝凤——大师的绝唱与无奈[N].四川日报,2016 - 05 - 13( 16).
其他文献
摘要: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的传奇小说是仙侠文学的鼻祖。而仙侠小说一直处于文学的边缘地位。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国内主要视频门户获得较高点击率并引发热议。这部由仙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也将仙侠小说带入了受众的讨论范畴。本文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探讨大众文化背景之下仙侠小说如何实跨媒介传播以及在创作中出现的滥觞。  关键词:仙侠小说;受众兴趣;跨媒介  中图分类号:G2
期刊
摘要:电影《红海行动》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与经济效益,叫好声甚至超过了前期同类电影《战狼2》。其成功在于该影片采用了多元化的叙事策略:突出悲情的微观叙事、“反迷思”化的中观叙事和弘扬国家形象的宏大叙事。这三种叙事策略融合统一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形形色色、不同层次的观众。其叙事的成功之处值得主旋律电影借鉴。  关键词:《红海行动》;叙事;反迷思;家国一体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伟大崛起,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漫长的艰苦岁月。它既是中国近现当代史上最深刻、最壮阔、最伟大、最鼓舞人心的事件,又是令世界惊奇震撼的事件,因而也是值得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永远记忆和传颂的事件。  一、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为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埋下了祸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唐朝时期,文化发达,经济繁荣,高于四邻国家,如日本常派人来中国学习,直到现在日
期刊
编者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媒介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人们对媒介功能、媒介素养及社会认知等各方面的多维改变。在新媒介环境下,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兴起,让“人人成为传播者、发声者”,新闻的传播无处不在,当前的传播格局对高等传媒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9月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期刊
摘要:平台型媒体的崛起是新媒体时代“平台化”趋势的体现,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融合概念与商业模式,不甚清晰明确的理论逻辑决定了其在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之后一定会陷入实践困境。本文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号”作为分析对象,认为平台型媒体准确的构成逻辑应当是领先的融媒体实力、优质的内容供给、强大的技术支撑、坚守的主流价值四点的有机构成。  关键词:人民号;平台型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近年来,马拉松赛事频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观众、志愿者以及赞助商。马拉松的赛道设计能充分呈现中国城市形象,关于马拉松的镜头的表达、图片的呈现、文字的描述能呈现中国城市精神,加之,马拉松的组织者、赞助商、跑者、志愿者、观众乃至专业的报道者是国际传播很好的传播者,传播马拉松信息的传统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等常用的基于“技术基因”和“社交基因”的传播渠道又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借助马
期刊
摘要:身处网络时代,微信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之一,而依附其发展的微信投票活动也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能随时随地以微信为平台开展各类投票活动,微信朋友圈中的投票动员也随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甚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微信朋友圈中投票动员的大肆盛行大致可归为几类原因,而其中由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孕育的面子意识,在微信朋友圈中投票动员的传播发展进程中无疑具有重
期刊
摘要:网络媒介为“污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学生则是使用“污文化”的主力军。在众多青年亚文化的形态中,“污文化”又尤为值得关注。社会各界对于“污文化”带来的影响,评价褒贬不一。是否真如大众所言,“污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意识的倒退?抑或是背后有更深刻的原因?该文针对“污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的现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SPSS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其传播的原因。  关键词:“污文化”
期刊
摘要:媒体与公益组织之间存在协同互动关系。新闻实践进程中,理性动员为主的传统媒体和情感动员为主的社交媒体默契配合,以媒介动员扩大公民参与;公益救助层面,媒介动员既能整合关系资本增强救助力,又能整合认知资本扩大救助面;政策制度层面,媒体与公益组织通过外压模式和上书模式寻求政治机会,实现政策倡导、推动议题制度化。  关键词:公益性议题;新闻实践;尘肺病;社会动员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中主要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结合影片故事情节,阐明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一部影片主旨的表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自我价值;理性智慧;希望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122 (2018) 10 -0114 -02  1994年,法国编剧、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摄制了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取材于斯蒂芬·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