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为专业课打好基础,为专业课服务,因此在讲授一门专业基础课时,都应在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去组织教学。笔者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融合的角度出发,对《机械应用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相融合
机械应用技术 教学改革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18
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就业教育、终结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构建课程和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1]。都市农业装备技术应用专业是我院的首创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我教研室开展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机械应用技术》课程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机械应用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
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机构等,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均感觉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与融合。一方面造成前期讲专业基础课的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而没有与后期专业课内容结合,后期专业课教师讲授专业课内容时仍需复习前面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整
体性、系统性不强,学了基础理论不知道如何用,而学专业课时又没有理论基础,经常出现这学期学的这学期扔,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厌学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问题上。
1.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学习积极性较差,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2.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上虽然包括了常用机构,但缺少在实际中的应用。实践环节少,实践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的关联性不强。
3.在教学内容上与后续专业课程相关内容关联性少,造成学生学完后不知如何应用,而在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时仍需要复习一些基础的设计理论。
4.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被学生接受,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如何有效融合这一课题也逐步开始探讨。就我院来说,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都市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都对专业技能的内容、岗位标准有了一定的调研和研究基础,并有一定的成果积累,但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还较少。
因此,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为主线,在充分考虑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建立教学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将主要知识点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同时引入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及设计思路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连续性[2]。
1.课程内容项目化。按照学生职业发展的特点和岗位需求,导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设置成若干个工作情境,每个工作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把知识点融入到教学项目中。在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把后续专业课程的实例引入到教学中,以实例引导学生学习。
2.教学形式实践化。根据项目内容,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践资源,把职业能力培养与工作实践过程结合起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组织实施“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3.考核过程全程化。改革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核的考试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考核要求,不仅有理论考核,更有实践考核;不仅有教师考核,还引入学生之间的相互考核。
4.课程教学标准化: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力量,制定出一套课程标准,使课程教学能够更有效的执行。
四、教学情境的设立
根据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基于工作过程设立学习情境,将知识点融入到学习情境和具体的项目教学中。例如,学习静力学基础知识时,考虑到典型工作岗位和后期的专业核心课教学内容,建立一个温室建造的学习情境,将力学的知识点融合在温室建造的过程中。具体内容见附表。
通过对《机械应用技术》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使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沟通和融合,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优化了课程内容和结构,克服了重复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权民.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职业与教育,2005(7):7.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责编 张宇)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相融合
机械应用技术 教学改革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18
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就业教育、终结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构建课程和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1]。都市农业装备技术应用专业是我院的首创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我教研室开展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机械应用技术》课程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机械应用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
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机构等,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均感觉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与融合。一方面造成前期讲专业基础课的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而没有与后期专业课内容结合,后期专业课教师讲授专业课内容时仍需复习前面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整
体性、系统性不强,学了基础理论不知道如何用,而学专业课时又没有理论基础,经常出现这学期学的这学期扔,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厌学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问题上。
1.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学习积极性较差,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2.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上虽然包括了常用机构,但缺少在实际中的应用。实践环节少,实践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的关联性不强。
3.在教学内容上与后续专业课程相关内容关联性少,造成学生学完后不知如何应用,而在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时仍需要复习一些基础的设计理论。
4.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被学生接受,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如何有效融合这一课题也逐步开始探讨。就我院来说,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都市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都对专业技能的内容、岗位标准有了一定的调研和研究基础,并有一定的成果积累,但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还较少。
因此,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为主线,在充分考虑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建立教学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将主要知识点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同时引入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及设计思路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连续性[2]。
1.课程内容项目化。按照学生职业发展的特点和岗位需求,导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设置成若干个工作情境,每个工作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把知识点融入到教学项目中。在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把后续专业课程的实例引入到教学中,以实例引导学生学习。
2.教学形式实践化。根据项目内容,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践资源,把职业能力培养与工作实践过程结合起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组织实施“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3.考核过程全程化。改革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核的考试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考核要求,不仅有理论考核,更有实践考核;不仅有教师考核,还引入学生之间的相互考核。
4.课程教学标准化: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力量,制定出一套课程标准,使课程教学能够更有效的执行。
四、教学情境的设立
根据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基于工作过程设立学习情境,将知识点融入到学习情境和具体的项目教学中。例如,学习静力学基础知识时,考虑到典型工作岗位和后期的专业核心课教学内容,建立一个温室建造的学习情境,将力学的知识点融合在温室建造的过程中。具体内容见附表。
通过对《机械应用技术》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使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沟通和融合,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优化了课程内容和结构,克服了重复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权民.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职业与教育,2005(7):7.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