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难看到Jil Sander,不光是她本人,也包括她在时装设计上的技巧,她不想让人看到心机,宁可你说她“无设计”。从Jil Sander开始,时装拥有了大智若愚的智慧。
春去春来
喜欢Jil Sander的人一定是小众,而肯掏腰包买单的人更是小众中的小众。提起这个几经易手,创立人尚在人间,却已和自己的亲生子嗣断绝往来的品牌,直到今天,粉丝们免不得还要在心里洒下几滴伤心泪,再要说起让Jil Sander远走他乡的Prada集团,更是得握紧拳头愤愤不平一番。不知道如今已经淡出时尚圈多年的Jil Sander本人对继任主帅Raf Simons的评价如何,但这十年间,Raf Simons总归是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人里面做得最顺风顺水的一个,媒体们甚至将其与“杀手”Prada的作品相提并论,奉之为能将保守、刻板的米兰时装界救出水火的两大领军品牌;就连毒舌权威Suzy Menk也对Raf Simons报以极高的评价:“今天的Jil Sander女人已经改头换面,她们总算不再那么冰冷强硬了。”这多少也算是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德国品牌在Prada的主场——意大利扬眉吐气了一番。指望着Jil Sander奶奶再重出江湖已是希望渺茫,而今人们只有期待着Raf Simons来重整江湖,捂暖这杯凉了许久的好茶。
2009年春夏的Jil Sander女装无疑是最性感的一季,而以前性感这个词几乎是与它绝缘的,全场颜色只有黑、白、深棕、墨蓝几种,仅有一套稍微抢眼一点的宝蓝色连衣裙在秀中间时段出现,如同流星般迅速划过。这或许是对最初Jil Sander精神的回归,本来原创者给这个牌子定下的基调就是黑白灰这类无彩色,无奈后来者技不如前,不敢在款式上大动手脚,只能玩点抓人眼球的颜色把戏。而Raf Simons这次则完全放弃了这条路,本季借用流苏说话,或是从肩头垂下万缕风情,或是紧裹在身体上随体表曲线起起伏伏,肌肤与底衬衣料既有若隐若现的诱惑,又因为色彩的单调而毫不张扬,同时裙摆统统被提升到了膝盖之上,或者配搭紧身同色Legging,V领的切线也似乎异乎寻常地深入……尽管在细节上进行了如此破格的革命,你依然不得不承认,这还是Jil Sander,冷静、理智,即便有了点性感的暗示,但还是像侍奉上帝的修女一般清心寡欲。一直以来,穿Jil Sander的女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她们拒绝高贵,但一定无比高尚。伴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已经执掌Jil Sander近三年的Raf Simons终于带来了春天。
难得合拍
毫无疑问,Jil Sander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虽然Raf Simons是所谓“第四性”发明者,但他手中的Jil Sander依然是以男性的旁观视角为出发点的,这是他与Jil Sander本人最大的区别。
Jil Sander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这个民族的严谨与偏执完完全全地渗透在她的思想中,而纺织品工程学的教育背景使得Jil Sander对于面料有着远优于其他设计师的感知力。在她最初决定投身时装界时,选择了远赴美国洛杉矶并在McCall’s杂志供职,但显然喧嚣的媒体圈并不适合像Jil Sander这样性格低调而内敛的人,更何况她心里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审美,所以最后她干脆完全放弃了记者的工作,以专心转入个人的时装设计。
从1968年Jil Sander创立自己的同名品牌到1975年真正登上巴黎时装周的最高伸展台,整整7年的磨砺却换来一场彻底的失败——因为在上世纪的70-80年代,统治时尚圈的是一派醉生梦死的奢华与炫耀,而当时最受欢迎的设计师要么是Gianni Versace这类擅长运用夸张色彩与繁复纹饰的华丽派,要么就是Pierre Cardin那样制造时髦太空幻想的未来派,而女人们则大都沉醉在自己脖子上叮当作响的金链子,以及越来越宽大、越来越不可思议的强势垫肩中。Jil Sander的出现,就像一个冷冰冰的异教徒公然跳出来大唱反调,所以,无论是巴黎还是米兰,权威对她的处女作几乎没有给予任何掌声。
没有人知道Jil Sander当时的心情,失望与愤懑恐怕是在所难免的,但所幸她没有迷失自我,跌入谷底的她只得又回到德国避难,蛰伏起来埋头修炼。直到1978年,她得到了著名的化妆品集团Lancaster的注资,并成功发售了自己的第一款香水,这不仅让Jil Sander再次受到了关注,也使她终于有资本投入到时装创作中去,腰包渐丰的Jil Sander第一次在《Glamorous》杂志上刊出了自己的广告。很快,尝到甜头的Jil Sander又迅速拓展了自己的眼镜以及皮革配饰等的副线,1985年,已经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Jil Sander决定重新向时尚界证明自己,而这次她要去米兰发布自己的作品。
那些也曾经讽刺过她的德国媒体们,此时此刻才大梦初醒,它们猛然意识到,就在自己的国家即将要诞生一位伟大的时装设计师。借着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日系设计师已经在巴黎开疆辟地的大好形势,传统时装权威们也逐渐认识到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时装理念正在新兴,这次Jil Sander来得正是时候!
极简之母
Jil Sander之所以从立起牌子就显得卓尔不群,皆因她的一切都简化到了极致,只有她才能做到真正的极简,“极简之母”的封号她当之无愧。
与美式极简的代表人物Calvin Klein不同,Jil Sander的极简更带有一种近乎苛刻的理性,她绝不会像Calvin Klein那样把极简当作一块卖弄身体的遮羞布,虽然它们两者都坚持实用至上的信仰,但却依着德国人与美国人的天性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前者是科学家,后者则是行销家。
由于学习面料出身的缘故,Jil Sander把大量的创作精力用在了对面料的研究与发掘上,而她时装的奢华价值也全部体现在面料本身。她是时装设计师中最精于面料的高手,那种对于面料的狂热使得她愿意为之放弃一切。在她看来,过多的剪裁、装饰与配饰只会分散人们对于优质面料本身质感的感受,因此在她的时装发布会上,几乎看不到模特佩戴任何首饰,时装的色彩也非常有限。不难想象,这样一场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色盲症的秀,难免令那些指望寻找到一些新鲜爆料的记者们感到乏味。Jil Sander真是够绝也聪明,在挑剔面料、精简设计的同时,无形之中也把观众给仔仔细细地筛了一遍,而那些能够坚持留下来欣赏她的买手与顾客,绝对各个都是铁杆粉丝。这也是直到今天,依然有一小众时装迷,只是因为Jil Sander这个牌子,竟然能容忍它低迷混乱好几年,还依然忠实地留存着自己对Jil Sander的痴迷。
Jil Sander的时装就是有这种魔力。它的经典款就是最简单的衬衫、长裤、开司米羊毛衫,很多人起初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看起来“毫无设计”的衣服也可以称之为“时装”,并且标上了惊人的价格(通常一件简单毛衫的价格在800-900美元之间);除非你真的拥有了一件Jil Sander,谜底才会揭晓。
在还未流行Hedi Slimane那种细瘦如管的剪裁之前,Jil Sander就已经推出过了这种风格,但从没有人会把她的设计用“病态”来描述,因为那种苗条而精致的轮廓并不以牺牲时装的舒适度为代价,也不过分苛求穿着者本身的身材,准确地说,她的剪裁目的是让你看起来拥有更好的身材,而不是先要求穿着者进行一番残酷的节食锻炼。Jil Sander是一个神奇的剪刀手,在大刀阔斧地删掉一切多余的装饰之后(包括扣子也可能被她毫不留情地隐藏起来,更不要说张牙舞爪的拉链),留下的细节往往出人意料地创造出微妙的变化,仿佛只是在布料上动了一点难以察觉的微创手术,二维的布料就成为了三维的第二层肌肤。
钟爱Jil Sander人会很自豪地说,她的一件衬衫可以穿到留给自己女儿,就像是LV的手袋一样具有世代传承的价值;更何况这种毫不张扬却又耐人细品的基本款堪称百搭不爽,可这并不意味着Jil Sander的衣服不挑人,相反越是简洁的单品,往往最需要穿着者自身流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加上不菲的价格,又让大众对Jil Sander不得不若即若离起来。
Jil Sander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悖论,看似最平凡的衣服,却不是每一个平凡人都买得起,就算买得起,也不是随便谁都能穿出那份清高的傲气。可偏偏就是这样,Jil Sander在重重矛盾中完美地把握了平衡。
永不妥协
衣如其人,Jil Sander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她甚至亲自去时装店里教给店员,应该站在店铺的什么位置才是最合适的。她之所以成为不可复制的Jil Sander,因为她一直在坚持自己。为此她也常被人们拿来和20世纪初的Coco Chanel相提并论。
皇天不负有心人,伴随着90年代极简潮流的兴起,Jil Sander终于迎来了巨大的成功。1993年她包下了曾是著名斜裁女王Madeleine Vionnet在巴黎的四层工作室作为旗舰店,总面积达到9000英尺;东京、香港、台北这些亚洲高消费的中心很快也有了不远万里而来的Jil Sander。亚洲人对极简女王的拥戴达到了超乎想象的程度,这甚至帮助Jil Sander顺利地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世界性劫难。
金钱、地位、美誉,入行30多年,一个成功设计师该有的一切Jil Sander什么都不缺,可她还是一门心思地想做设计,她把赚来的钱不计工本地再次投入到开发面料与设计中去。很明显,她想被人们称为是设计师或者艺术家Jil Sander,而不是Jil Sander品牌的老板。偏执狂的精神再一次完全占据了她的大脑,而这直接导致她做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1999年,Jil Sander将公司75%的份额卖给了Prada集团,自己仅保持品牌创作总监的职位,时尚界一片哗然,可还没等大家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事实,仅仅6个月后,在和Miuccia Prada的丈夫,Prada集团、也是Jil Sander集团的新老板Patrizio Bertelli大吵一架之后,Jil Sander又突然辞去了自己的职务。那些起初还在为这个两家联姻作出华丽解释的媒体,不得不纷纷改口,四下探听这场决裂的真正原因。
原本Miuccia Prada和Jil Sander应该算是惺惺相惜的一对姐妹,两人不仅年龄相仿,还都是公认的时装设计哲学派,人们正眼巴巴地等着看Prada如何助Jil Sander更上一层楼,没想到半年内就逼走了主帅。看来买来的孩子再好也不如亲生的,Prada集团只想着让Jil Sander的金饭碗早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千千万,为了尽快填平高价购买Jil Sander所造成资金缺口,Patrizio Bertelli要求Jil Sander改用一些廉价的布料来生产时装,并且推出更适合普通人身材的加大版尺码,选择更主流的代理商来售卖Jil Sander的衣服,当然加工厂也最好不要选在遥远的德国,不如就近用Prada在意大利的生产线……意大利人的骄傲与德国人的坚持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Jil Sander看来,无论哪一条,都与她对时装的精益求精背道而驰,她忍无可忍,却又大权旁落,除了愤而出走,还有什么办法?
失去核心的Jil Sander品牌从此一落千丈,2001年便开始出现惊人的赤字。而早已伤透了心的Jil Sander也不在走进工作室,开始周游世界以排解心中的郁闷,要么就是流连于歌剧院,或者干脆在自己花园里侍弄花草。
用母亲和孩子来比喻Jil Sander和自己品牌的关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眼看着自己一手创立的品牌已经面目全非、伤痕累累,而Prada一方也难以承受Jil Sander的持续不断的亏损。2003年,据说生性脾气暴躁的Patrizio Bertelli不得不再次请求Jil Sander出山以挽救收购后的颓势,可这次的回归也仅是一次形式上的回光返照。合作仅维持了一年多,面对依然债台高筑的公司,就算是Jil Sander本人也再无回天之力,加上她与Patrizio Bertelli的分歧始终如鱼刺一般梗阻在两人之间,Jil Sander只得再次离去,而这或许也将成为Jil Sander时代最后的终结。
2008年,经过第三次“转手”的Jil Sander被最终收归在日本的Onward时装集团旗下。相比于不擅人际关系的Jil Sander,Raf Simons就显得圆通得多,不管上层风云变幻,他始终能稳坐主设计师的头把交椅。在Raf Simons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职业设计师与传统设计师有着完全迥异的价值观;Raf Simons遵循的只是Jil Sander的极简理念,而不是要让一切回到Jil Sander的时代;他所要做的是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去诠释现代化的极简观,而不是要让每个穿Jil Sander衣服的人变成和Jil Sander一模一样的人。
Jil Sander的离去的确令人痛惜,可这是否也是流行与时尚本身做出的选择?频频遭遇波西米亚、boho、复古潮流袭击的极简主义早已失去了90年代的风头,时尚圈表面大唱 “低调奢华” 的高调,可谁又甘心去保持真正的低调?面对新的世界,用退出来实现自己的永不妥协,Jil Sander依然还是那个Jil Sa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