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心,收获快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别能力。文章就如何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与评价展开论述。
  关键词: 幼儿美术作品 解读 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活动中的评价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张扬孩子的个性,开发潜能,呵护他们的智慧之花,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因为这一兴趣和愉快体验,将推动孩子今后积极参与美术活动。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作品中获取评价信息,因为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身边的事物的一些特有的看法和表达,在作品中,如果一个老师用心看,就能看到孩子的生活,走进他们的世界。
  一、童心的体现——美术活动的个性化
  从情感体现的角度看,画画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幼儿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情感色彩,如果你仔细观察,总能听到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停地说话,总能看见他们的表情不断变化,也能看到他们的作品随心情不断变化,他们在美术创作活动中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把自身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
  如在一次活动过程中,楠楠在美工角进行瓷砖画的游戏,画了一幅幅漂亮的秋季景色。一片片颜色不同的树叶,一条条街道上跑着小动物,开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汽车,街道旁有小花坛,花坛上空有小鸟,蝴蝶在自由地飞翔。画面干净,内容丰富,充满了童趣和幻想色彩。当我再次回到楠楠身边时,让人大吃一惊,刚才那幅美丽画面已被灰色的水彩破坏得面目全非!此时,他正滔滔不绝地给小朋友讲故事:这个美丽的地方被洪水淹了,城市的小动物正在搬家,我要派好多人去救他们……
  尽管从技能上看,这些作品的水平并不高,但是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表现出来的童心童趣,这些是孩子的真实感受。教师只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才能使他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从而敢于用绘画形式表达出童心和乐趣。
  二、经验的感受——美术活动的生活化
  陈鹤琴在《儿童的绘画》一文中说道:“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心。要知儿童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他研究了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把儿童绘画分成四个发展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写实期。幼儿早期的涂鸦显得杂乱无章,他们专注于动觉的满足,而后逐渐就能进行象征性的形象创造了。从幼儿的作品中就能知道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如从幼儿一幅“热闹的马路”上可以看出线条较为流畅,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反映出图示期幼儿的绘画特征。画面布局合理,马路上有车子在行驶,马路两边有房子和树木,太阳则位于马路和房子的上空,车头的位置也呈现出了车辆行驶的方向,这说明作者的空间概念已得以建构。画面主题明确,表现的是马路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身边生活经验的感知。美术作品中孩子们对物体细节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细微的观察力和生活经验等。
  三、多方参与——解读作品
  罗恩菲尔德把幼儿的美术分为视觉型和触觉型两种类型。老师从幼儿美术作品的线条的特性、色彩的喜好、特别感兴趣的题材对象、活动的内容、与同伴相处的态度、活动的进行方法、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坚持性、材料和工具的处理及技术能力等方面,均可观察到幼儿个性的表现。教师也常常可以从画面判断作品是哪位幼儿的。
  如在一次折纸活动中,小朋友学折小鸟,鸟的嘴巴是难点,孩子们都纷纷拿到老师前请求帮助,而乐乐尽管不会折,但他没有请求帮助,一个人在座位上琢磨,折来折去,直到纸都磨破了,他还在尝试,最后在我的提醒下,他终于折成了。乐乐美美地欣赏着灌注了自己情感的小鸟,体验着它所带来的愉悦。从这过程中可以看出乐乐是个意志坚强、好学好胜的孩子。
  平时,在幼儿的涂色活动中,有的幼儿作品涂色饱满均匀说明孩子具有耐心细心的品质;有的幼儿涂了一会儿就不想涂了,作业上涂色马虎、质量不高说明孩子缺乏持久力。性格活泼开朗的喜欢暖色调,图画粗犷大胆;性格安静内向的多喜欢冷色调,图画细腻精致。
  1.幼儿自评
  幼儿自评是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将过程、想法、方法等告诉同伴和老师。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自我感受、自我总结,是后面幼儿互评、教师点评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很可能把一件构思新颖但表现效果不佳的作品说得一无是处,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2.幼儿互评
  新《纲要》中指出“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地快乐”,“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地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我们不难看出,新《纲要》主张让幼儿感受快乐,体验成功;主张幼儿大胆地表露个性,张扬自我;主张幼儿学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他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幼教理念,教师如能正确地理解把握,把它运用到教育实践中,那么对于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都有深远的意义。
  幼儿互评是指幼儿学习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并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互相欣赏和互相评价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种做法既给教师提供更多机会全面了解幼儿对同伴作品的评价,又让幼儿学习别人的创作经验和技巧,有利于幼儿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3.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幼儿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幼儿情感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功能。   4.班内自评和互评
  作品完成后,以自我评价、幼儿讲评、老师评价等形式进行讲评。这样每一位幼儿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激励幼儿改进不足,赶超先进。
  5.幼儿园内集体评价
  在幼儿园宣传窗内建立“幼儿美术作品园地”,不分年龄段,幼儿只要认为好的作品都可展出,接受全幼儿园师生的评价。学校一年一度举办的艺术节为幼儿搭设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每位幼儿都可把自己的最佳作品展示在班级、幼儿园的展台、板台上。
  小朋友的美术创作过程热火朝天,但在作品的展示环节,许多老师因时间不够等原因,通常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其实,这一环节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丰富多彩的作品凝聚着幼儿智慧的结晶,很多孩子在完成作品后非常想把它展示给大家看,获得大家的认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认为,分享交流作品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因此,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技术和思想的交流。
  在展示作品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孩子亮出“自信”,引导孩子张扬“个性”,动员孩子秀出“风采”,激发孩子展现“精彩”,我们采用了多种作品的展示方式,具体见下图:
  6.社会评价
  艺术节中的展台、板台向社会开放,让村民欣赏、评价。在2010年的“大地画”中受到全镇人民的称赞。同时鼓励幼儿的作品对外投稿,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书画比赛。
  分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方法,能使教师不再只关注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同时有利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在美术活动中,只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充分解读幼儿的美术作品,才能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缪凤雅.《衔接与规范》.宁波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2]朱慕菊等.《新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者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过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关键词: 小学五年级 《品德与社会》 教学策略  新课程
《论语》中不少词语、句子的解读向来存在较大争议,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十则》备课时常常产生疑惑。《教师教学用书》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至少在本课中没有为他们提供解决或应对这些疑惑的思路和办法。下面我主要提出对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关于《十则》中“言”“行”二字的解释(翻译)的疑问,并提出解决疑问的拙见,以供参考。  疑问一:“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中的“一言”
2012年,吴江市历史特级教师唐琴主持的唐秦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主题为“共读丰厚学养,学术引领课堂”的读书开课活动,要求工作室成员研读相关书籍,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设公开课。这次活动主题意旨深远,我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研读了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及沈渭滨先生的“导读”,并做了大量的延伸阅读。就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设计了这节《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高三主题复习课。  一、主旨选择:近代化  蒋廷黻在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
摘 要: 新闻标题从信息角度看有其自身特征。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为视角,以2012年Science期刊News Focus栏目的新闻语篇标题为研究语料,从形式结构和语法结构两个层面进行分类和统计,探讨了新闻标题的信息传递功能及信息结构,从而为新闻传播及新闻写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信息传递 信息结构  1.引言  科技新闻深度报道不仅是Science期刊News Focus栏目的主要特色
摘 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渠道。限于苏北县区乡镇成人学校办学设备简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水平较低,本文借鉴中等职业学校对接市场,开展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经验,以东海县乡镇成人学校所进行的校企合作实践为例,对其合作模式的构成进行剖析,希望为县乡级成人学校办学转型提供有益的启示。 
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过去的学生听老师的话,现在的学生更愿意听自己的话;过去的学生不会和老师论理,现在的学生会和整个办公室的老师辩论……总之,过去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要“老实”,现在的学生比过去的学生要“现实”。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有自信,但容易走向自信的反面——自卑;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思想,但思想不够成熟;有的时候会耍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这些特点
摘 要: 布置作业本身就是一门教学艺术,传统的抄抄写写的形式已落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语文作业的设计需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无论是借助什么途径,都需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作业应突破纸笔练习的局限,让学生有更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实践。语文作业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或巩固或拓展,可以密切课内的阅读、习作教学,结合课文特点、习作的要求、口语交际的主题等布置,这样可以有所延伸,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提高学习有效性的职能。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教师的语文作业停留于课后作业这一单一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业的时间、内容、要求及状态等方面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近年来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变“课后作业”为“全程作业”,增强引导辅助效果  以往许多初中教师将语文作业定性为课后作业,新课程改革要求体
摘 要: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就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并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通过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合理运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