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语文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n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和课文的特点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语文教学的设计一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情动人,寻找共鸣;2、生活之石,可以攻玉;3、走出教室,开放课堂。
  关键词:语文开放活力情感共鸣课程资源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曾参与多种课堂教学的研究:五步教学法、互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阅读法……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些方法都对学生起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我总觉这些方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味道,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课堂上设置固定的步骤,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自由被剥夺,完全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走。最终的结果正如一幅漫画:学生以各种自由形状的脑袋走进课堂,最后却是以同样的方式从课堂列队而出。所以这些方法最终夭折,因为它没有提供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土壤。其实,语文教学本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教法,正如武林高手,意在心中,因势而发。但也不是随心所欲,而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设计教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
   现行人教版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非常精美,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篇都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要指导学生阅读,有时候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就需要我们从这座艺术的山中跳将出来,蹲下身子,以学生的视觉去观察、发现,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最佳切入点,设计能让学生自由发展的最佳方法,引领学生在文学艺术的天地间展翅飞翔。教无定法,但也不是无法,多年的探索,我觉得从下述这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比较行之有效。
   一、以情动人,寻找共鸣
   “情”是语文课的主线,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调动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情感随着教学内容时而激动,时而沉郁,时而浓烈,时而淡泊,把学生潜在的情感激发出来与作者进行心的交流与作者形成感情共鸣。构建学生释放情感的平台,完成教师引导的作用,其方法不拘一格;如果硬要给出一个固定的步骤字、词、句、篇地按部就班,庖丁解牛般地把一篇艺术珍品分解得支离破碎,那是对作者的亵渎,对语文的亵渎!
   二、生活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说生活是沙石,那么每一篇课文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块块精心打磨的璞玉,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生活这个坚实的依托,则会变成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不管你的授课方法多么灵活,也不管你的技巧多么娴熟,那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装潢。不过,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文章因为作者的生活习惯、人生阅历、风俗人情的不同,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很难达到与作者的有效交流。这时,我们就必须降低要求,从生活中找到学生与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激起学生对作者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以生活之石攻课文之玉,让学生和作者以同样的视觉去观察生活,学生自然地走进作者的心灵,无须费力地解读,因为学生的生活本就是最好的老师!
   三、走出教室,开放课堂
   固定的课堂授课模式似乎是不可改变,然而它有时确实限制我们的思维,阻碍着学生发展,新课程提倡开放的课堂,那就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这个更广阔的课堂!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思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比在教室刻意地追求要简单而实效多了。
  四、创设情景,点燃激情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的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景,让学生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
   当然,让课堂活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譬如实例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等,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些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相同的方法在不同的课文中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恰到好处,有的则会弄巧成拙。总之,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接受情感的陶冶,开启智慧的源泉,语文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老师既要有理性地布局又要激情的渲染,激励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提供了可能。在用图中养成看图思考 问题的习惯,寻找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再用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应用地图 提出问题 习惯 环境 氛围  培养学生应用地图提出问题要做到几点:培养正确的读图习惯,营造提问的环境氛围,交
【摘 要】英语俗语是经典的英语句子,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恰当的应用到英语课堂中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句型、语法、并表达情感。  【关键词】英语 俗语 教学 运用 课堂  每一句英语俗语都是英语国家人民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这些俗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为学习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英语国家的智慧之窗。这些俗语包含着丰富的词汇、句型、语法和修饰等现象
新课程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她在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吸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课堂,尤其是阅读课的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富有时代特征的理念,是那样的深入人心,为此,根据我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实现“两个有效”,特制定了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即:定向目标式阅读教学模式,自读、质疑、探究拓展式教学模式,诵读感悟鉴赏式教学模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就更有理由把它学好。现在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更是提到了一个高度,那么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一个起始阶段,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英语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开发少儿外语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比较死板,就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所以造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不良恶果。要想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兴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化学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更应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努力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材作用 学习方式 课堂主人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体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效的,而不是无效的。文章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角色、沟通等方面对初中生物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物学 课堂 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整体性,时效性,动态性三个特征。有效课堂应该是使学生从中得到发展,同时也使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课堂,让课堂中的参与者尤其是学生得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并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际,论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对策。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和目标,合作中参与学生共同
摘要:教师对阅读的爱能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能热情执著地在孩子与阅读之间建构一座传递的桥梁。教师要给孩子的应是一种熏陶,一种影响,一种感悟。所以,教师博览群书,争做读书活动的带头人,领路人,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阅读越乐!  关键词:书籍 阅读 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高中地理新课标》前言指出: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整合教学目标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