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晓德教授的新作《美国文化与外交》以美国文化为切入口来研究美国外交,突破以往外交史学研究的陈旧模式,对美国外交的历史文化渊源做了一个深层次的剖析,揭示了美国外交的霸权主义实质。这本书观点精辟独到,使人耳目一新,填补了国内从文化角度研究大国外交的空白。 该著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策划的《大国文化与外交》丛书的第一部。纵观全书,可贵之处甚多,窃谨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视角独特,开创先河。作者认为,文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晓德教授的新作《美国文化与外交》以美国文化为切入口来研究美国外交,突破以往外交史学研究的陈旧模式,对美国外交的历史文化渊源做了一个深层次的剖析,揭示了美国外交的霸权主义实质。这本书观点精辟独到,使人耳目一新,填补了国内从文化角度研究大国外交的空白。
该著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策划的《大国文化与外交》丛书的第一部。纵观全书,可贵之处甚多,窃谨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视角独特,开创先河。作者认为,文化不仅在确定国家对外政策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一国对外政策的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只有通过其代表国家利益的精英人物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与影响,而这些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人物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国家的杰出人物在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然有意或无意地把固存于他们意识深层中的符合本国家、本民族理念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出来,给本国的对外政策打上明显有别于他国的烙印。王晓德教授从文化这一独特视角对美国外交成功地进行了个案研究,开风气之先河,起到了抛砖引玉之效,势必推动国内外交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第二,观点大多新颖,持据直抒己见。这本著作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新见迭出,作者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如作者在绪论中认为“美国文化”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但决不是这种文化在简单延伸,而是在开拓一个新大陆过程中与美洲荒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而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亦有着排斥异种文化的民族优越感,甚至是种族优越意识。
第三,研究注重客观,论证富于理性。本书的作者十分注重客观性,譬如在论述“美国文化”时既充分肯定了美国文化中包容的一些优秀成分,如美利坚民族独立进取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对个人权利的珍视、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保障、鼓励出人头地的竞争机制等,又淋漓尽致地鞭挞了美国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以我为标准的“文化中心主义”、对有色人种的偏见与歧视等。又如作者在评论“全球化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既说明了美国在“全球化”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又驳斥了“全球化”即“美国化”的痴言妄论。
本书材料扎实可靠,文字优美流畅。仅在书末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书目中,中文书目就有50种,西文书目达118种,这表明作者在研究中参考了大量的中外文资料。后记别具一格,引人深入思考。
当然,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书中有的地方引文过多,从而冲淡了著者的论述;在论证过程中所举的实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多为美国对拉美、美国对中国、美国对日本等国的外交实例,关于美国对欧洲的外交实例则提及不多。但瑕不掩瑜,《美国文化与外交》仍不失为视角新颖、论据充分的上乘之作。
其他文献
中国比较文学已有上百年学科史,但这个学科在中国自觉地、大规模地开拓、扩展和繁荣,只是近20年的事情。1980~2000年这20年间,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硕果累累,仅公开发表的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论文就有1万多篇(不含港台区)。这是一个庞大的、令人振奋的数字,是比较文学同仁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宝贵财富。已有的研究成果是我们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从事比较文学学习、教学与研究的
您希望自己的语文成绩在中考或高考中脱颖而出吗?您希望用较短的时间全面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吗?您希望在琳琅满目的教辅书海中寻到一套经过千锤百炼的语文精品书吗?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在新世纪聘请京城名师名家,为您奉献一套精心设计、精心撰写、极具特色、极具个性的《新世纪中学语文全书》,该书以系统的知识体系架构、全面的语文素质培养、实用的各种技能训练、独到的解题方法分析,给您的语文学习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
如水一样流逝的岁月,似乎没有一点眷恋,它慢慢地剥磨去一层又一层天地间的陈迹。历史悠远、文化丰厚的苏州,虽说是世界上有名的古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里状写的景象风物,尚未完全消失,城墙敌楼,水巷小桥,浮屠寺院,园亭曲槛,也还稍稍留有一点昔日的风韵,但想寻觅旧踪,重睹烟景,不要说白居易的山塘、唐伯虎的桃坞已经茫然,就是百年来的街市巷陌,也有了沧桑之变,真可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国
邮票世界,浩瀚无边,集邮知识,包罗万象。我国是世界第一集邮大国,全国各级集邮组织和集邮爱好者制作的邮集屡屡在国际邮展上获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邮票上的新中国》,对普及集邮知识和促进集邮活动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邮票享有“国家名片”的美誉,它不仅记录了国家的邮政发展史,而且是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自然等发展的历史状况的艺术缩影和真实记录。新中国
在1993年北京举办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前夕,时任世界兰蕙交流协会荣誉会长的张学良撰写了一篇贺词,并通过率团来北京的黄秀球先生带到花卉博览会上。 张学良在贺词里写道: 兰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品格高超的名花,自春秋时孔子自卫适鲁,作猗兰之操,誉为“王者之香”,而后历代文人雅士咏歌不绝。左氏不遗梦兰之征。屈子思君纫兰为佩,周易更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将君子比德于兰,而非以兰比
一别十多年,列生已从一个在校大学生读到博士后出站,并在学术研究上有了很大成就。 读他那由博士论文形成的书,我完全赞同他的博士生导师胡经之教授的评价:“拓展了研究视野”,“不乏精辟之见”。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谈到,各民族从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发展到互相往来、互相依赖以后,“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对于世界文学的形成,通常
自1995年1月“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第一种《自由与繁荣的国度》问世,至2000年9月第10种《致命的自负》出版,作为该丛书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第一辑已全部出版。这套时间跨度长达五年的丛书,将这10种来自不同国度的著述有机地串联起来,这就是它们的自由主义思想。 在西方,自由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和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注定会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自由主义,道理非常简单:自
20世纪行将消失,在叹息岁月无情滑落的时候,情不自禁为中国书业的前途、命运畅想、忧虑,并深深祝愿中国书业在21世纪的大风大浪里经受考验,生生不息。 记得1998年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书市闭幕前夕,笔者在新闻出版署机关报上放出了世纪末的思考——《辉煌与梦想》,以“大出版”、“大市场”、“大服务”的三“大”理念,展望21世纪的中国出版业。该文引起了国内众多出版单位的共鸣,因此,有了笔者随后多次被邀
90年代以来,在国际政治的学术领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来自美国,以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亨廷顿为代表,预言后冷战时期对世界和平形成主要威胁的是民族主义,尤其担心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结合,将会对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西方世界构成新的威胁。另一种声音则来自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其论调大都是驳斥亨廷顿的美国新世纪霸权主义理论观点。 初拿到法国政论家皮埃尔·比亚内斯的《二十一世纪不属于美国》(海天
《历史研究》 (插图修订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成为第十一届全国书市上的一个亮点,绝非仅仅因为装帧精美。 张闻天曾深刻指出,“只有能分明地指出与我们现在未来的生活有关系的历史才是活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只是记载些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某事,或是罗列些帝王的年谱,王公大臣的身世的历史是死的历史,这种历史不但不能使我们发生一点兴趣,而且就是发生了兴趣也是无用的。”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