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索格》精神生态思想的解读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是近些年比较热的一个词语,但一般人们所说的“生态”是自然的生态,本文所讲的主要是精神生态。精神生态一词主要是由鲁枢元先生提出的,他认为人是作为一种精神性的主体而存在的,而精神生态就是研究这种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人与他周围的各种环境的关系。精神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人是否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另一方面是在人的精神变量的协调下生态系统是否能有序地演进。认识自然界中的一份子,人的生存和生活都和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才导致了今天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引发了人们恐惧的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讲,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对生态的破坏,主要是由人类的精神危机引发的。因此,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态危机比外在的自然的生态危机更加可怕。《赫索格》(索尔·贝娄著,宋兆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就通过对主人公赫索格的描写展现了人的精神生态的重要性。《赫索格》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并在1976年获得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索尔·贝娄最擅长对人性的描写和分析,《赫索格》也是描写了主人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以及在这种精神困境中主人公所做的挣扎和努力。作为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赫索格》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人们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如对其写作手法的探讨、对人物性格的探讨、对主人公精神历程和性格的探讨以及对主人公精神危机、人格异化的探讨。但是,从精神生态方向对《赫索格》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
  《赫索格》主人公全名“摩西·埃尔凯纳·赫索格”是一个具有浓厚的犹太文化底蕴的名字,犹太意蕴就是“奴役和自由”。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渴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一切能给人们带来物质利益的东西都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与此同时,人的本性的善良、真诚正慢慢被人们遗忘。等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失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支撑的生活也是不快乐的,而是空虚、寂寞的。为了掩盖这种空虚寂寞,人们只有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物质的掠夺,人的精神生态也因此变得更加糟糕,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赫索格》就是围绕主人公精神蜕变来剖析人类的精神生态。首先,小说用主人公一生的经历铺垫了其精神历程的辗转背景。赫索格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所教授的专业是历史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思想史,这就注定了赫索格对人的精神是非常的关注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自我分裂的复杂人物。他有时天真烂漫,有时老于世故,有时感情热烈,有时又被动冷漠,有时反省沉思,有时又容易冲动,有时心智健全,有时又精神错乱。他能清醒地看到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对人的精神的打击,以及这种境遇下任性产生的异化。作为一位人道主义者,他想竭尽自身的能力去唤醒人们对精神的关注,唤醒人们被物质蒙蔽的本性。为了实现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赫索格的生活场所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乡村,在这种奔波辗转中作者也经历了一场精神的寻觅。小说中展现了赫索格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儿童时期家庭的奔波和困苦,与妻子和女儿幸福甜蜜的时光,妻子和最好的朋友对自己的背叛,警察局里自己的无奈和孤独。由生活中的这些情节,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来思考人们的精神追求,思考人们相处的比较理想的模式,思考政府的职责和工作职能,思考夫妻间的忠贞。在这一系列的思考中作者感受到了平静,也感受到了兴奋,感受到了无奈,也感受到了惊险。作者也在这一系列的思考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生的苦苦寻觅和思索之中,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的觀念,一次又一次地将生存和自由列入自己思考的范围。这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也让作者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现实中求取了清醒,进而实现了思想的最终顿悟,使内心得到了最终的平静。其次,作者运用了书信体这一写作形式向读者倾诉,也是自己情感的追诉。书信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独特设置,作者选择书信而不是人物对话的形式,是因为书信能更加真实、更加形象地挖掘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人处于一种极度的绝望状态和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时,心中的苦闷无处发泄时,书信就成了他最好的发泄方式。赫索格一直在不断地写信,他给朋友写信,给亲戚写信,给活着的人写信,给死了的人写信。他写信的内容也是非常的多样,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等,但是赫索格所写的这些信却很少寄出去。每当赫索格情绪低落、精神焦虑的时候,他写信的频率就会更高,而且所写的内容只是只言片语的罗列,毫无逻辑性可言。作者通过一封封的书信展示了赫索格的内心真实的诉求,也通过一封封书信展示了赫索格寻求精神归宿的全过程。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在经历了物质欲求的考验之后、经历了重重的精神危机折磨之后,仍然能回归人类最质朴、最纯真的精神状态进行了生动地描写,抨击了当时社会人们利欲熏心的丑态,呼吁人们始终都要保持一份童真,始终都要保持内心精神生态的稳定和有序。联想当前眼花缭乱的现实,我们又何尝不曾这样迷茫过?精神生态的平衡在我们当今社会仍然是宝贵的,精神生态的有序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赫索格》直到今天仍不失为一本能引起读者深度共鸣的经典名著。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生态批评视域下索尔·贝娄文学作品的研究”(WGW162001)]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一方面为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机遇和条件,另一方面也为高等体育教育再上新台阶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和挑战。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型教育,不论是从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来看,我国的高等体育教育都已然迎来新的改革窗口期。高等院校是我国实行
期刊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语言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语言的产生及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土壤,而文化则需要语言的形式传递出去,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因此,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绝不可能仅仅局限在单纯的语言表达及思想表达,他们交流的最终目的便是文化的交流。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曹盛华在《英汉语言对比与中西文化差异探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中,在全面阐述中英语言差异
期刊
自2014年教育部颁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讨论与研究成为业界焦点。处于“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新疆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依靠新疆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致力于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也成为了新形势下新疆新建本科院校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契机。贺继宗教授主编的地方特色教材《新疆旅游概览》(新疆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正是积极适应国家一带一路以及地方经济
期刊
美国文学指的是产生于美国这片土地的文学作品。由于国家的历史、发展以及民族构成等多方面原因,美国文学呈现时间跨度短,较少受到封建社会思想限制,富于民主自由精神,崇尚自由主义、个性主义等文化特征,具有多样性和庞杂性。一直以来,特色鲜明的美国文学吸引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从不同视角聚集美国文学,领略美国文坛的思想与智慧,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美国文学研究》(郭继德,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期刊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下,我国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均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国家推进的教育系列改革中,音乐教育有幸进入改革计划项目之列,受到学界的关注和研究。但已有研究成果中,较多集中在基础音乐教育方面,较少涉及音乐教师培养问题,在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实践等方面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有失师范音乐教育的特色;高校音乐教师培养速度与质量跟不上音乐教育的需求,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明
期刊
在中国,教育管理走进人们的视野由来已久。但由于近代复杂的历史原因,教育管理学科发展状况却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在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实践等领域研究相对薄弱;二是我国国民自身对近代教育发展现状知之不多,甚至在认识上还存在严重的偏颇。这种现象无疑会对我国当代教育管理实践与管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由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钰副教授编写的《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学科
期刊
摘要: 大学教师流动与众多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优势学科和专业类型、教师来源机构、在本校的教育背景等因素与教师流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对理工主导型大学的1314个教师的网络简历样本分析,发现:一是优势学科教师的流动率较大;二是文科专业教师省内流动率较大,理工专业教师跨省流动率较大,从“985工程”大学或者国外高校流入的教师比例较小,相当多的教师是从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流进高校,从
期刊
摘要: “哈军工”办学13年就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著名学府,在计算机、弹道、气垫技术研究、军事工程研究等诸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了数以百计的将军、部长和院士以及数以万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完全达到了“一流大学”标准,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全面考察“哈军工”办学治校方略,剖析借鉴“哈军工”名将治校、教师为本、两老办院、从严
期刊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是将人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近年來,数字媒体艺术日渐成熟化,逐渐渗透并深入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它不仅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更是涉及艺术设计、图像处理、计算机语言、信息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既受益于技术进步的催生,又
期刊
摘要: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在知识传授、文化传播、人格培养和社会教化方面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为例,通过分析该书院的发展历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宣传推广、社会影响,探究现代书院如何复兴古典文明中与现代人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源、生活方式等;探究书院如何有效实现现代转化,使它能够适应现代人的文化与生活需要,继续为整个社会的文明传承、文化传播和人格培育、民众教化发挥无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