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在社会化与个性化的两难之中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z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学校是家庭与社会的中间环节、过渡阶段,或者说学校是准社会,孩子正是在学校中接受初步的社会规范(比如学校的纪律和规则)、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从而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的。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生存。课堂管理在这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课堂管理就是学生未来必将生活在其中的工厂管理、公司管理、行政和事业单位管理、村镇管理、社区管理的预演。
  这就决定了课堂管理绝不可以放任自流。学生如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家各行其是,则不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而且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社会化目标。社会化意味着很多人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社会无法正常运转。教育自古以来都强调“严格要求”,强调“教不严,师之惰”,这不是偶然的,这其中包含着对规律、对真理的尊重。谁都明白,家庭如果对孩子溺爱娇纵,把孩子惯得不成样子,那么,走进学校这个“准社会”,他们会给班级、给教师带来很大的麻烦,自己也会处处碰壁。同样道理,如果学校放纵学生,则他们未来走上社会同样会大碰钉子,因为很难有哪个单位的领导会像教师对学生一样对下属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所以,课堂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严肃性,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像溺爱孩子的家长那样行事。
  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俗话说,龙生九种,种种不同。世界上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即使是双胞胎,也必有个体差别。所以,不管学校对学生有多么强烈的社会化期待,也无法把学生一个个都变成相同的机器零件。社会化不是铸模化,管理也不是一刀切。因为,课堂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同时,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发展学生个性。
  为什么非要发展学生个性呢?因为个性是客观存在。从消极方面说,只要你不发展它,你就可能压制它,而压制个性相当于与大自然为敌,必然遭到学生的强烈抵抗。其抵抗有些是本能的,有些则是半自觉甚至是自觉的。这就势必出状况,酿成事端。大量经验告诉我们,课堂突发事件多半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有关。没有导流渠,洪水就要冲垮堤坝。所以,即使单纯为了维护课堂秩序,以实现正常的教学计划,课堂管理也必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从积极方面说,个性是生命力的源泉,没有个性的人不可能有创造性。同样,成员普遍缺乏个性的集体一定是灰色的: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缺少活力,死气沉沉。所以,课堂管理如果不能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其危害一点也不比低社会化小。
  可是对于教师来说,促使学生社会化与发展学生个性这两项任务,他们做前一项往往热情甚高,而且驾轻就熟,做后一项时则往往不大情愿,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做。这是可以理解的。自古以来,教育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大致就可以达到社会化的目标。而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则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概念,教师普遍并不熟悉。再说,培养个性的前提是了解个性,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鉴别能力,可是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再说,一个个地去分析学生的个性是很麻烦的,远不如一刀切的管理省事。教师本来工作就繁重,很多人又不爱动脑筋,所以在课堂上发展个性这件事,多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据我看,教师能对学生的个性比较宽容就不错了。而且尊重学生个性若过了头,就可能变成放纵。这个火候很难掌握,大家标准又不一致,学生的很多日常表现究竟算是个性表露还是违反纪律,就不容易统一。
  所以,课堂处在社会化与个性化的两难之中。
  经验告诉我们,强调课堂的社会化功能而忽视个性化培养的教师,往往偏爱性格外向的孩子而不喜欢性格内向的孩子,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障碍。
  一般人的理解,所谓性格内向,是指拘谨、木讷、不善交往、沉默寡言、好静不好动;而外向则是指活泼好动、善表达、爱交往、爱表现,其实这种理解是很表面而且很片面的。据我所知,内向和外向的主要区别在于性格的总体倾向:内向者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而外向者则更多关注外部世界。事实上,有些很善于表达的人恰恰是内向者。比如喜剧大师卓别林,据说就是很内向的,其性格甚至有些忧郁。再比如台湾的青年魔术师刘谦,在舞台上那样活跃,据说也是个很内向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内向和外向本身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内向与外向又常常交织在一个人身上。外向未必是优点,内向也未必是缺点。历史上很多伟人都属于内向性格。
  但是,很多教师对内向的学生有偏见,他们总觉得内向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胆小不敢发言,公开课上不能给老师挣面子,因而不知不觉中总是偏爱那些伶牙俐齿、活泼开朗、爱表现自己的学生。甚至还有教师声称女生如果内向,则对男生的发展不利。愚以为这是很不妥当的看法,而且非常有害。这是歧视,是不平等。这样想会伤害内向性格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这可能只是人家的一种个性,教师却非要认定这是缺点,非要逼人家开口说不可。这势必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外向的学生遇到压力对外发泄,内向的学生遇到压力却可能把矛头指向自我,所以自杀自残的学生内向者为多。这种歧视还可能压抑和埋没人才。鲁迅的性格并不外向,尤其不爱交往,他小时候显然不是老师的“眼前花”,放在今日,就可能会受到歧视或忽视。据我多年的经验,有些性格非常外向的学生其实并没有什么大出息,他们把精力都用在外部表现、用在表达和交往上了,几乎没有时间沉下心来思考什么,思想难免缺乏深度。这种孩子长大了,就可能比较浅薄。所以,社会化只是一个基础的要求。社会化比较顺利的学生,不等于是未来的成功人士。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该是使他们既能基本上适应社会,又能保持自己的个性,这个分寸是很难掌握的,要求教师有相当的洞察力和专业技巧。
  经验还告诉我们,强调社会化目标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不尊重学生的隐私。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课堂本来就是一个缺乏隐私的地方。课堂缺乏隐私,有利于控制学生。比如绝大部分学生,你不把他真惹急了,一般不会在课堂上与教师冲突,因为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么做,毕竟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学生的多数“出格”行为(比如打架、劫钱)发生在教室之外或校园之外。课堂缺乏隐私,有利于干涉,固然对管理有利,但教师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把这个条件用过了头。教师同时还要记住,凡是对隐私缺乏尊重的地方,人们行事必然增加隐蔽性。因为,隐蔽性是恣意侵犯隐私的孪生兄弟,或者说隐蔽性是恣意侵犯隐私的影子。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偷偷传字条呀、发短信呀、说小话呀、看课外书呀,这都是很难完全避免的。教师处理这类事情一定要适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规劝、去调整,而不是简单制止。经验告诉我们,“我理解你这种做法,但是不赞成你这么做”的态度反而容易收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特别要指出的是,学生年龄越小,对有没有隐私权越不敏感。然而到了小学高年级,尤其是中学,进入青春期,学生对隐私权就会产生强烈的渴望,这种渴望甚至会达到病态的程度,以致有些学生可能会任意扩大隐私权的范围,神秘兮兮,自我封闭。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危险的,有的孩子甚至会把家长和教师全蒙在鼓里去干错事、坏事。这时候教师的工作就非常困难,要极其耐心和机敏,要做很多妥协,以退为进,对症下药,才可能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危险期。而在课堂上,则要竭力避免和这种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经验证明,这种冲突多半会使学生整个状态迅速下滑,甚至滑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课堂缺乏隐私这个特点对教师心理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我曾经在一本心理学书上看到“教师是高度暴露性的职业”这一说法。不错,教师一举一动几乎都在学生的眼皮底下,没有多少隐私可言,教师是相当不自由的职业。欲“为人师表”,你不得不经常戴着面具生活,自然是很难受的。我还记得一件趣事:几十年前,我刚走上讲坛,我们新来的几个教师都很年轻,满身学生气,可是在学生面前却故意装作老成,搞得我们浑身不舒服。有一位男老师原本是非常活泼的人,假装稳重数日,估计他是实在撑不住了,于是在学生放学之后露出本相,噌地一下从一个水缸上面跳了过去,不想恰好被几个晚离校的学生看见了。这几个学生可能觉得“这太夸张了”,哈哈大笑起来,搞得我们这位“太阳底下最光荣的”兄弟狼狈之极,赶快溜走了。
  教师难藏隐私,课堂难藏隐私,这对教师的性格影响很大。其正面影响是:使教师习惯于比较严格地要求自己,所以教师往往是最模范的公民,他们的品德在社会各阶层中属于上乘。这一点,不光中国独有,世界各国普遍如此。由此可见监督之伟力。但是这种难藏隐私的生活方式也有其负面作用,其最大麻烦是:极易引起紧张、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很多调查结果都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教育局给教师每人发一个“蜡烛”徽章,说是能促进社会尊师重教。徽章发下来,我没见哪位老师戴过。我自己也领到一个,从未想到戴一戴,后来不知弄到哪里去了。这些领导也太不懂教师心理了。教师已经够累、够暴露了,还要再挂个标志,每时每刻让全民来监督吗?
  总之,课堂永远处在社会化与个性化的两难之中,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任务就是结合具体情境寻求这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此事并无标准答案,要具体情境具体分析。
  (责 编 若 洋)
其他文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构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呢?我们要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打开教室的大门,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不关心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只有联系生活进行阅读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才能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阅读教学理念  教育方式的改革从本质上说,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它是多维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升级自己的专业理念,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加有效地助推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快速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妨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3条途径入手。  首先,积极参与网络学习与教研。网络学习与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继续教
我有一个苦恼,就是总能听见别人说我的坏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别人说我好的时候。我常常听不到,一说坏话。我就正好听见。我特别不能容忍这种行为。我如果指责别人,一定当面说。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将石墨烯转化为氧化石墨烯,有望得到可用作充电电池的高性能电极。氧化石墨烯本身为绝缘体,但通过加热可使其
对于很多身处偏远的农村教师来说,因受制于资金与机会,很少外出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无法做到和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然而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教研”这一名词便应运而生,通过网络,连线了个人与世界,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遗憾成为过去,梦想变成现实。  和很多教师一样,之前我并不知道存在“网络教研”这一活动方式。2008年春天,为了更方便于学习和工作,我狠心买了一台电脑。电脑买来
盐类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各种杂质,其中的挥发性物质可用蒸馏法除去;有机杂质可用吸附或破坏性氧化法除去;可溶性电离杂质可用置换、沉淀、萃取、离子交换、电渗析、结晶和重结
我一直比较关注学困生.今年我报名参加了西亚斯国际学院的暑期学习辅导工作.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随着CT机的普及应用,腰骶椎间盘扫描已成为诊断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查方法。但准确测量间盘突出值及椎管狭窄程度的前提是扫描层面须与间盘平行并垂直于椎管
近年来,冠心病研究进展迅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它对限制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得到一致的肯定.我院导管室2000年11
中学是奠定人生知识基础的时期,而初中又是整个中学的基础阶段。最近,笔者为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实施教育,以“学校生活中你最怕什么”为题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要有“三怕”,即怕考试、怕被漠视、怕请家长。  一怕考试。我们建议学生以“我最怕______”(填一个与学校、教师、学习有关的词语,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为题,写一篇周记。班里54名学生有21人写到怕考试,占班级总人数的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