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全国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以科研促教学、促专业学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日益重要,这就对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水平的高低,除了与科研队伍的素质有关外,科研管理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建设一支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科研管理模式,对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科研管理是指科研管理者对科研人员从项目申请到项目实施、完成的全过程管理。高校科研工作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工作,是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科研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研究朝着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方向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的科学群,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具有远期规划才能和卓越组织才能,不能只局限于日常事务管理,还要具有把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协调组织起来,圆满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充实科研管理人员,把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2.科研管理队伍需要复合型人才。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而科研管理则是对科学研究这一人类特殊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管理,其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涉及面广、门类全,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具备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信息,确保学校科研工作有效进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发展对科研的要求各不相同,对科研管理要求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且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管理队伍至关重要。
  3.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科研管理队伍。管理部门的生命力源于每位管理者的创造力,只有管理者锐意创新,管理部门的活力才能得以体现。所以,管理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致力于部门价值与个人价值共同提升”的理念,积极引导科研管理人员安于本职、甘于奉献、钻研业务、善于管理,在工作中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个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空间,为部门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让管理者个体与管理部门的效率均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最大的管理效益。
  
  二、强化“五个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1.创新意识。科研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超越,是对变化的、发展的科研活动的适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新的管理模式既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又要创造一种宽松、舒适、自由、平等的学术环境,尤其是一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它们的建立和发展都与传统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和条件。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应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目标,立足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大局,建立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管理模式。
  2.服务意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既要有管理意识,又要有服务意识,并以服务推动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要把争取更好的科研项目和更多的科研经费当作主要任务来抓。科研管理人员要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帮助处理和解决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科研人员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尽可能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帮助科研人员顺利完成科研项目。
  3.科研兴校意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较多地体现在高水平科研效益中,只有学校的科研整体水平上台阶、上档次,科研管理人员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主人翁意识,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精神,要将个人的眼前利益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自觉融入科研兴校行动当中。
  4.信息前瞻意识。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信息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政策信息,如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科技方针政策、科技法规及长远发展规划等。二是控制信息,如学科发展信息,它可以预测未来学科发展动态,明确学校申请和争取科研项目的方向和范围。三是作业信息,如项目合同的签订、科研进度、科研过程需协调的环节等。只有掌握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使科研瞄准国内外前沿,保证课题的先进性和新颖性,从而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因此,要想做到宏观地指导科研人员从事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需具有信息前瞻意识。
  5.终身学习意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不断出现,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科研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工作,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内容涉及管理学、教育学、信息科学、公共关系学、组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因此,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将自己由单一型的“执行者”逐步打造成懂技术、知法律、会管理、善运作的复合型经营者,而且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现代学习型观念和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打造科研氛围,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1.管理决策能力。首先是战略管理能力。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管理内容上看,涉及项目管理(组织申报、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项鉴定、成果转化)、经费管理(经费预算、核算、核对)、成果管理(成果归档、成果报奖、成果宣传等)、年科研成果统计等方面;从管理层面上看,有纵向和横向;从管理方式上看,更具多样化、复杂性。科研管理纵横交错、动静结合,每一项具体工作和环节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互不干扰。此外,科研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省市、学校的科技方针和科技创新的实施,从表面上看,科研管理人员是为科研人员服务的,但从更高的层面上讲,科研管理人员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政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大局意识,强化战略管理能力,体现群体优势和管理效益。其次是决策引导能力。科研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争取到高水准的科研项目和尽可能多的科研经费,诸如选题立项、科研计划的制定、科研梯队的选配等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去决策、去引导。科研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掌握科技政策,了解经济信息,关注文化趋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为科研人员的选题提供必要的决策和有效的引导,提高项目立项和研究的可行性。
  2.组织协调能力。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一个综合性部门,管理的对象是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劳动者和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管理项目是探索未来、填补空白的最新研究课题和经济建设急需的攻关课题,因此科研管理者应具有把各行各业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与物按一定的需要进行有序排列、组织和协调的能力。科研管理的协调既包括外部的,又包括内部的;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外部协调是指,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加强与上级各主管部门及合作单位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设法让他们了解学校的科研需求。内部协调是指,每项课题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加强与校内各部门业务联系,协调好管理方面的问题。横向协调是指,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各高校都希望把科研“做强做大”,找到学校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研究。纵向协调是指,学校的二级学院都有负责科研活动的机构,校级的科研管理者要了解学院科研工作重点,协助他们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课题的实施做好指导、监督、协调、支持和服务工作。
  3.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科研管理能力要靠信息化平台。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能够实现课题在线申报、评审、结题、验收等,而且还能对科研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收集、跟踪、整理、分类汇总,更重要的是能够广泛深入地了解国内外科学发展的现状、趋势,掌握各学科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从中采集有价值、适合本校的科研信息,及时反馈给一线科研人员,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科研信息是科研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更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规划与整体布局。因此,做到快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科研信息,可以为科研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有效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研究实现高校党务管理专业化的途径,对提高高校党务管理水平,有效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政治领导、政治核心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党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积极探索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  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描绘学校内涵发展蓝图。学校围绕内涵发展主题,通过专家指导、班子研究、教代会
2016 年10 月,在厄瓜多尔基多举行的讨论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第三届世界人居大会(Habitat Ⅲ)上,联合国推出了“新城市议程”(NUA).这项议程的宣布旨在利用城市的力量
期刊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高校首要的政治任务。确定好实践载体,是保证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北京语言大学抓住学习实践活动这一重要机遇,着眼于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战略目标,精心设计了“创新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实践载体。这一实践载体把学校的改革发展放在服务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整体外交战略需要的使命中加以凝练,既总结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厘清了在加快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基石;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民科学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担负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批高水平的大学作为支撑。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高水平大学体现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声
为了让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2013年初我校以“润德养正,融和致美”办学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承载的民族精神、丰富情感、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采取学科整合实施、多方协同推进的策略开始了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之路,在提高课程影响力的过程中孕育学校课程文化。  课程开设落实“三个体现”  体现办学理念,落实办学目标。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润德养正,融和致美”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因此,怎样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对怎样构建和完善大学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大学教育质量进行探索,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一、大学教育质量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大学教育质量观的根本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改变。因此,大学的办学思想、学校
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或以形传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或以声传情,以自己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使情感交流充分起到长效催化的作用,成为保证教学目标得到实现的基础,以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上的师生情
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评奖已落下帷幕,作为全国顶级赛事,本届舞蹈比赛作品可圈可点。本文以此次舞蹈比赛作品的舞蹈调度为研究对象,从舞蹈舞台调度的主要类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达到经济增长与环保双赢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高校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地,也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领域。高校节能对加快城市现代化水平与缓解城市资源压力有着重要意义。建设节约型高校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