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形”与“神”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rackfor1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40-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由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所普遍接纳,不少的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以小组讨论为方式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听取同伴的想法,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能够形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却发现许多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只有“形”(外在的形式)而没有“神”(内在的神韵),以下的“课堂实录”和“问卷调查”就暴露了这方面的问题。
  [课堂实录](“二氯化硫的化学性质”一节的片段)
  (1)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讨论有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小组讨论描述:前排同学回头,与后排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六人小组里,有四个学生面对面交流。一个同学低着头在看课本,一个同学在查资料。整个小组中,没有人做记录。满教室都是吵吵声。
  (3)小组汇报:生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因为可以形成酸雨。
  生2:二氧化硫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因为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发生反应我们初中就学过。
  生3:二氧化硫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问卷调查](某重点中学高一(10)班学生)
  问题1:你喜欢小组讨论吗?为什么?
  观点1:喜欢。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东西。
  观点2:喜欢。因为这样可以相互沟通了解。有时自己只想到一点,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激发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习进步。
  观点3:不是很喜欢。因为我觉得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有时在浪费时间。
  观点4:不喜欢。因为在这个小组中我几乎没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此外,老师要求讨论的问题太抽象,不好操作。
  问题2:你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观点1:有的同学不擅言谈,经常在沉默中度过长时间的讨论,有的同学虽然化学很好,但问他问题却无动于衷;有时讨论时总有人喜欢开玩笑,不入正题。
  观点2:无人发表看法,某些同学未产生互动,最终发言始终固定在某些人身上,没有主见的同学仍然没主见。
  观点3:对讨论话题缺乏兴趣和理解,不能很好的思考;同桌不配合。
  ……
  
  2问题的归因
  
  从以上的课堂实录和学生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许多小组合作只停留在形式上,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有“形”无“神”结果,笔者认为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2.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间缺乏合作技巧。小组成员间因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性。有的学生在讨论时态度不积极——他们或独立思考,或袖手旁观。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正确交流,使讨论无法正常进行。
  (2)学生表达能力滞后。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的原因,语言的准确度不够,在交流中造成小组其他成员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有些同学化学的行为表达能力尤其是对涉及模型、实验等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个别学优生包办了整个小组的任务。讨论中,学困生的参与度远低于学优生。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小组讨论中,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和主动性欠缺,思维敏捷性稍逊,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
  (4)小组成员间“合作”的表面化。课堂上,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后,前排学生很快回头,满教室吵吵声,4-6人小组里,大家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一喊停,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发言的学生一开口就是“我认为”,“我的结论”,而不是“我们组的结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讨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合作。
  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汇总后认为,可能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忽略了问题的策划和分组问题。教师为了让学生广泛地开展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让学生讨论。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同时课堂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分组的问题。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桌的学生便围在一块开始讨论。
  (2)忽略了小组讨论前的讲述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在教师布置“讨论”后,有不少学生仍不理解讨论什么,怎样讨论。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讨论之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选择最佳的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忽略了小组成员间的合理分工。教师在讨论中,通常只交代讨论的问题,忽略了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若小组成员的职责任务不明,相互间容易产生误解,不同个性的成员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也容易产生懒惰心理和行为。
  (4)忽略了有效的评价。在听取小组汇报之后,大部分教师只是在表面上给予评价,而没能对小组讨论进行细致的评价。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小组讨论就渐渐地提不起兴趣了。
  
  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上面归纳的这些问题,表明这些小组合作都只是形式上的合作。那么怎么样的合作才是“形”与“神”兼备呢?小组讨论合作的“神”指的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使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思维,有“认知冲突”的活动,是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在教学中,如何使他们在讨论过程中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收获,使小组合作从“表面上的热闹”变成“有成效的合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小组的组建要合理
  组建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性别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在分组时教师应尽量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安排内向又不善于主动发言的学生与性格直爽又能扮演提问者的学生同组。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还要重新分组,以保持合作小组的“新鲜度”。让学生经常换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同时,对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小组讨论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为了鼓励学生合作并真正参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组的学习目标、合理分配角色,有效地形成合作意识和个体责任以促进合作和学习。(见表一)
  3.2讨论的问题要策划
  表1 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同时,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应具体化。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合作学习中你希望老师提供哪方面的帮助”时,很多学生提到,应给他们一个明确而具体的问题,一个方向。
  如在二氧化硫性质探究中,在第一个班上课时,让学生直接讨论,结果讨论的知识很不完整,学生思路很乱。到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将问题进行两步分解。首先在预测化学性质时将问题作了如下具体化的分解:
  (1)据初中已学的知识,回答二氧化硫属于哪类物质?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2)分析二氧化硫的化合价?具有哪些性质?
  (3)根据日常生活的知识,指出二氧化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因为有了具体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步骤,学生在将原有的知识与新信息联系后,得出了较为完整的答案。如有学生从硫磺薰食品增白中得到启示而预测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然后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设计实验并演示得出相应的结论。此阶段学生都踊跃参加,观点与思想的交流十分活跃。小组1:关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实验,设计了它与氯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氧气等多种试剂反应;小组2:对小组1设计从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证明其还原性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一实验没有明显的现象;小组3:对实验装置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应对尾气进行处理或密闭实验,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设计出了针筒实验。
  3.3合作的过程要引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指导。如指导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学会倾听、及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归纳他人的观点等。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对小组进行调控、促进,尽量多走动、观察、倾听,必要时进行干预。
  3.4个体的能力要培养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参与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有较大的学习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思考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其次,要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表达能力。化学的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要用眼睛看,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双手做。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表达能力欠缺,心里明白却在语言和行为上表达不到位。教师一方面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表达力。
  3.5 合作的评价要科学
  要注意变革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对一个人的考评改为把学生个体置于同类人的大背景中进行考评,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改为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把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
  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在组织实施小组讨论中,每位教师如能精心组织每一次小组讨论活动使小组讨论活动成为真正的合作学习,从而成为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永恒资源。
其他文献
随着网购大军买办的商品陆续送达,我在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中拣出书籍、衣服、配饰和生活用品。母亲问:“你爹爹的裤子没到货吗?”我这才想起,原本要为父亲买的裤子竟被我遗忘在了购物车。  父亲的裤子是在他生日当天由加急快递寄来的。我拨打父亲的电话,彼时他正在一家餐馆做临时洗碗工,我交代他早点下班回来过生日。尽管电话那头他一直推辞,但还是请假提前回了家。一进门,我就将新裤子递给了他,他嘴上说不喜欢穿新东西,手
动 态    荷兰:中学生示威 抗议加学时  荷兰逾万名高中生2007年11月30日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政府立法增加学时标准。集会学生来自全荷各地,约为1.5万名。不少学生在集会过程中点燃烟花,一些学生投掷烟幕弹、鸡蛋等物品。警方逮捕20名行为不当的学生。   荷兰政府2006年制定一项新法规,增加高中教育学时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每年必须接受1 040学时的课堂教育。教育部说,引入
假期出游,经常有人抱怨,一趟行程下来,托运的箱包总会有些磕碰破损,就连限量版名牌包也不能幸免。  最近,意大利设计师弗朗西斯科·帕维亚发明了一款摔不坏的行李箱。这款行李箱的表面凹凸不平,好像经历了数次撞击,坑坑洼洼的。其实这是提前做好的“预防性的破坏”加工,不但消除了旅行者对新包受摔的恐惧心理,而且极大地抵消和缓解了外部冲击力对箱子的破坏性。  這款行李箱采用聚碳酸酯和ABS塑料强化材质制成箱体,
1.“这次社区组织的活动太给力啦!能有机会参观省杂技团训练基地,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蓝妍一路上高兴得又蹦又跳。  “咱们还没到杂技团训练基地呢,你就这么兴奋啦!”舒阳说笑着,“不过也是,咱们四个人里就属你最喜欢杂技。”  2.“别拿我开玩笑了!”蓝妍认真地说,“杂技是一门综合体能和技能的表演艺术,要有童子功,我现在练已经晚了。”  “不晚不晚,”蓝婷安慰道,“学上一两手,在班级联欢会上表演也不错
摘要:任何文本都是由言语形式怎么说和言语内容说什么两方面构成的。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重言语内容轻言语形式,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言语形式的探究更接近语文的本质。本论文以高中古诗文为研究对象,在具体教学实践的反复摸索中,提出了言语形式的五个具体指向——语音,例如平仄、四呼、五音和韵;短语组合,例如偏正性的、主谓性的、动宾性的、并列性的;句型,例如短句和长句、骈句和散句、反问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篇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七至九年级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黄金时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法制教育;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20  当前,青少年犯
摘要: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发展性理答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有效追问;数学课堂;绽放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2018 年11月底,一则消息传遍了中华大地——新疆玛纳斯湿地发现了四十多只侏鸬鹚。鸟类学家、生态学者、鸟类摄影爱好者、众多“鸟友”们,奔走相告,为之兴奋不已。  你一定会问,侏鸬鹚是什么?怎么会让那么多人兴奋不已?  相信你一定看过这样的画面:夕阳晚照,湖面平静,一叶小舟,悠然漂荡,舟上渔翁披蓑戴笠,几只鱼鹰蹲在船头。那鱼鹰就是鸬鹚。  那么,侏鸬鹚也是鱼鹰吗?告诉你,所有鸬鹚科的鸟儿都是“鱼鹰
摘要:以“探究钠燃烧实验中黑色产物的成因”为例,探索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置于课前和课中进行,以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的品质,促进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拓展课堂的开放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科学探究;控制变量;钠燃烧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3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
摘要:本文针对高一新生英语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分层教学。同时阐述了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分层教学的概念;分层教学理论;分层教学措施;分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74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发现许多高一学生的中考英语成绩都不錯,都在A级以上。但是一到高中,英语成绩好像一下子就变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