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具有数学味的课堂,追求返璞归真的教学。本真的数学教育更注重人——学习数学的人和帮助学习数学的人,更注重人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体验,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向纵深发展。聆听了德国老师的数学课,我发现他们正是“以人为本”,努力寻求本真意义的课堂。具体来说,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独立思考重训练
  思考是数学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光是我国课改大力倡导的,它也是中德教学的共通之处。
  2016年我到德国杜伊斯堡市进行文化交流,在费布尔街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同时我还为德国孩子上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统计》,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让我记忆犹新。当教完孩子们会写“正”字以后,我提了一个问题:“‘正’字是由几笔构成的?”孩子们纷纷举手,这种情况按照中国老师一般都会让孩子一起回答,于是我提出:“Answer together!”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FIVE”。
  可教师里静悄悄的,我只好一个一个地点孩子们发言。课后,和德国老师进行交流后才知道原来德国课堂上没有齐答。教师提问,学生必须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举手,由教师指名回答。
  德国教育不光在课堂纪律方面给学生独立思考提供了保障,而且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实践,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在独立思考的训练中也有具体要求。在德国5、6年级文理学校的课本中,每个单元学习提纲里有一个problem板块。在这个板块中,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日志。
  日志设计了一系列连贯性的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地独立思考,长此以往地训练,我想德国人的严谨就这样训练就出来了。
  分层实践练能力
  除了注重独立思考的训练外,我觉得德方的课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以人为本,分层动手实践,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课前德国老师Mr.Ingo Hahn作了大量的教学准备,他设计了三站练习,每站练习又分三个水平,不同水平的练习用黄、蓝、绿三种颜色加以区分。
  第一站使用圆规任意画圆和指定半径长度画圆,第二站模板画圆,提供了有圆心、半径和水平线的模板进行画圆,而第三站的练习不提供任何辅助,要求独立地画出由圆构成的图案。
  对于这三站的练习,Hahn老师的处理方式也不同。第一站基础练习全班同学都做,他进行巡視。根据学生基础练习的完成情况,选择第二站相应水平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完成。当孩子们用圆规成功绘出图形后,就可以自主选择第三站的练习。在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在教室里行走,到挂有Hahn老师标准答案的黑板前对答案,或到后排的学习区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Hahn老师只是适时协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设计,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德国数学课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要想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永远在路上,追寻着属于自己、属于学生也属于数学的 “本真”之境!
  (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小学)
其他文献
《图形中的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本节课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融入数学思维训练;在讨论交流中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在归纳对比中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具体设计如下:  一、情境简约导入,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个数和所需小棒根数摆出图形,为学生列出抽象关系式提供直接的经验。再让学生从图形入手,想一想怎样摆可以把所需的小棒根数写成与三角形个数有关的关系式,从而顺
结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到好处的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一个充满艺术的结尾,不仅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概括、画龙点睛或提炼升华,而且能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教师应如何结课,使“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呢?  本期,就让我们共同探讨结课的艺术。  如果把语文课比作一首歌曲
“顺生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让教育有温度。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出彩;关心教师职业幸福,催生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让每个教师都出彩的教育;关注家长的合理期待,尽力让学校教育成为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公平教育。  激发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每个生命都具备发展的潜能,都具有发展的强烈愿望,小学生尤其如此。我们抓住学生发展的正常期待,采取多种方式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必要补充和延续,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练习课目标缺位,比较典型的现象是练习随意性大、练习内容脱离教学目标、目标制订不科学不明确、缺少目标拓展的方法。现结合个人实践与认识谈谈新授课后的练习课目标的拓展策略。  一、厘清练习课与新授课在目标上的逻辑关系  虽然在每个新授课内容之后,必有对应的练习课,但根据新授课的类型和容量,练习课的编排所承载的功能各有不同,其与新授课在教学目标上的
本节课主要是学生从喜欢的网络语言切入,通过几次习作,将自己与家长之间的“代沟”写清楚,最后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整个写作过程环环紧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表达,作文真正在生活中活了起来,是一节扎扎实实的作文课。  唤醒生活  师:有一些语言我们大人不懂(板书:不懂),除此之外,我想我们生活中可能还有一些事情,大人也不太理解你们,(学生点头)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这样吧,我们用“我想……可是……”这样的
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选编了鲁彦的《听潮》。文章通过艺术手法,描绘了涨潮前大海波澜不惊和涨潮时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这些描写文字优美、情感丰富,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激发兴趣感知美  学生都有一种迫切的探索未知世界的需要,就是希望从自己的视角来探索发现和研究自己想要的东西。美无疑是学生想要发现的东西,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需求,通过多种方式调动他们感知美的兴趣。  教学《听潮》时,教师先
语文教学中,读的作用极其重要,但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死读”,或全凭教师逐字逐词地咀嚼、逐句逐段的讲解,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整体把握、分步导读”阅读教学法效果较好。下面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为例,简要地介绍这种教学方法。  第一步:初读——紧扣文题,整体感知。看到《詹天佑》这个题目,学生都想知道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不急于解答,而是告诉学生:
郭思乐  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学校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本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和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出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思
层峦叠翠,掩映红色书院;高铁新城,传来阵阵书声。  2015年9月,湖北大悟书生学校建校,并获教育部原部长柳斌题词。  这所由北京天有教育咨询集团投资,以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名字命名的高端优质民办公助学校(含小学、初中、高中),建校初始就坚定了发展走向: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并在总结分析在校学生实际情况前提下,归纳出三条演绎路径:学生自主管理、导师育人、分层教学。如此,“以学生为主体”才显得
一提到改革,总有人将其与“推倒重来”联系在一起,将其和“常规”对立起来。  开展“现代课堂”研究,建设“现代课堂”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备课”,“现代课堂”要不要备课,怎么备课,就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认识与做法——“网上资源这么丰富,现成的教案、课件多得是,还要备课吗?”“课堂重在生成,不需要预设。”……  落实教学常规与推进教学改革,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