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国及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年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希望了解中国文化,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促进了对外汉语专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端人才为目标,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本文主要以文化教学为例,探究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188-02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以期望实现对外文化交流中文化意识、文化语言、文化影响力的改变和传播,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已经开始受到重视。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概述
  (1)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涵。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教学有特殊定义,《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大纲》中提到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与传统文化课中的文化教学有着较大差异性,在语言课程中,文化教学是指包含语义、语言结构、语言应用文化的教学,它类似于语法教学。[1]在对外汉语中进行文化教学,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达成语言的交流,而需要实现知识文化的传递。
  (2)文化教学对培养对外汉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对外汉语教育及人才培养中,关键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在传播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国内外学者都重点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而将文化学习与汉语运用结合,能够促进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的内涵,实现以文化交流带动语言学习的目的。在对外汉语人才能力培养中,近年来文化层次的教育和探索已经成为主流。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对外汉语教育在我国兴起后,发展至今已经取得很多教育教学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方向与需求的改变,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文化差异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障碍。当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已成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东西方文化具有较大差异,东方文化比较推崇和谐、中庸,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在西方,尤其是欧美主流文化,认为民主、科学、理性、个人主义等方面更为重要。这样的文化差异不但表现在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上,还存在于生活习惯当中,例如中国人更喜欢饮用热水,而西方人则有饮用冷水的习惯,这些观念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给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一定障碍,文化差异越大,学生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的难度就越大。[2]
  (2)民族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民族心理因素既包括我们对待自己民族的自尊自豪感,也包含我们对其他民族的刻板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民族心理因素正在成为阻碍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的一种不利因素。每个国家的人都对自己的祖国有更深的热爱,会形成一种民族中心主义,这种心态表现在日常,就体现为不自觉地夸耀自己民族的优秀,称呼外国人为“老外”等细节行为,但在实际文化交际中,这些具有排他性的民族心理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虽然民族心理能够增加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但是在对外交流上却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另外,对其他民族的刻板印象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外国友人会主观臆断地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和对中国人的固有印象来评价一个人,这都是具有偏见性的,给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不利影响。
  (3)环境影响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环境因素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影响之一,我们可以将之分为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自然环境影响着东西方人的外貌和思维习惯,塑造了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而心理环境中的私人权、集体主义心理、对语言中时态的理解也影响着对外汉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很多文化交际中的冲突是因为交流双方对对方的社会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心理环境不了解所导致的,所以重视环境影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因素教学是对外汉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两大教学核心,需要在教学中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对外汉语发展中,诸如孔子学院、网络孔子课堂、汉语桥等教学形式都是以往比较常见的,但文化教学却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升级。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习者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学习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语言文化下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良好的社会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所以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语言交际在文化教学中的渗透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
  (1)培养师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培养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首先应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比较细微生活化的,所以在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中,第一,应该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平等意识,在文化交流中积极探索双方文化差异,在寻找差异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这种差异,并求同存异。第二,应该注意对外汉语学习中对目标语言国家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了解更多不同语言的历史、宗教、文化,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门语言的价值观,更好地融入这一语言的社会环境。[4]第三,对外汉语学习中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文化实践活动入手。例如举办端午节等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包粽子、划龙舟等项目,促进学生之间形成更好的文化互动。
  (2)创新文化教学方法,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应该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体验式教学法、归纳列举教学法和任务互动型教学法都是比较有效的。文化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主要需要提高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和应用能力,例如,在文化教学中,可以用体验式教学法给外国学生讲解中国京剧,并将学生带到中国京剧传统服饰店进行参观、试穿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文化接触增加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能在课后自己积极探索延展性知识,这都是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办法。
  (3)培养师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文化教学中进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应该从词语的文化含义和母语迁移两方面入手进行培养。不同语言文化中相同词语会有不同含义,例如西方婚礼中认为白色是純洁和忠诚的象征,中国婚礼中认为白色不吉利,红色是喜庆的象征,在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就应该注意这种词语含义的差别。另外,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死记硬背是低效的,不同语言在有差异的同时也会有共性,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找到母语对比和类推外语的学习方法,提高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也不再单纯从语言教学角度进行人才培养,需要更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学生教育与成长的重要性,探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更多策略。
  参考文献:
  [1]翟佳瑜.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泰国汉语教学为例[D].广西大学,2012.
  [2]刘婧怡.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黑龙江大学,2012.
  [3]孙颖.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军校汉培为例[J].现代交际,2016(13):153-154.
  责任编辑:刘健
其他文献
摘要:堂吉诃德这一人物从诞生之初,就有许多争议。一方面,他因其崇高理想、纯真等被视作理想主义的象征;而另一方面,他又因为丑陋残酷的现实而屡遭不幸,成为典型的悲剧人物。理想性与现实性造就了一个既矛盾又引人深思的形象。堂吉诃德的这种矛盾性,正是他作为喜剧形象,又为文学史涂上深刻的悲剧色彩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堂吉诃德 理想性 现实性 矛盾  中图分类号:I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也成为重大关切,典籍翻译工作也因此被给予更多的重视。《孟子》作为我国传统经典之一,在对外传播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没有得到与其传统地位相符的重视,应该进行进一步探讨。理雅各《孟子》译本作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影响巨大,但其中也不乏各种原因导致的文化错位现象,笔者在此浅议,期望能为后来典籍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孟子》 典籍外译 文化错位 
摘要:随着北京市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日益扩大。然而目前运行的社会组织性质的养老机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1家社会组织性质的养老机构进行实证调研,发现养老机构存在制度保障缺乏、资金运作压力大、监管不到位和养老服务人员年龄大学历低且综合技能不足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明确准入门槛,建立便捷通道、健全资金扶持体系、加强对机构运行管理的监管、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对
摘要:短视频热潮席卷全国,但各种因模仿短视频受伤事件也频繁发生。今年9月,一名女童因模仿网络爆米花制作视频而离世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此类案件的频繁发生与互联网传播特性、人类本能等均有关系。在责任划分上,在平台进行合理风险提示、视频拍摄者并未引诱他人模仿的情况下,监护人仍然应当为该事件承担责任。为了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政府应当有所作为,优化网络环境,细化相关责任;另一方面,家长、网络
摘要:“晒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亚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微信朋友圈中的“晒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晒文化”折射的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加强大学生价值引领、加强网络监管和培养网络领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三个方面探索在“晒文化”环境下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  关键词:晒文化 思想引领 微信朋友圈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抖音短视频作为新生代创意短视频软件,在18—24岁用户中受到普遍追捧。而这个年龄段用户正逢思想教育萌芽—成长期,这给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盐城工学院为例,深入剖析大学生使用抖音的原因和现状、抖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抖音短视频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在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基地,需承担输出“通识英语 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时代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开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相关教师的自身发展程度。旨在通过ESP需求的实证调查,探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为ESP教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师资队伍建设如何由通用英语(EGP)向ES
摘要: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被誉为描写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双璧”。对比《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中的女性形象崔莺莺发现,在《西厢记》中莺莺的篇幅明显增加,个性特点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王实甫将董本中的莺莺从内而外改变,赋予其新的特征。通过文本细读,对比董本与王本中崔莺莺形象的不同之处,探究不同时期作家对女性角色及其爱情观的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崔莺莺 《西厢记诸
摘要:优质的绘本不仅富有教育和陶冶性情的意义,还会提升儿童读者的语言技能。将绘本从一种语言和文化转变为另一种语言和文化,意味着需要对语言、图片等多模态材料加以重新审视。基于丽塔·奥蒂宁(Riitta Oittinen)、安妮·凯托拉(Anne Ketola)和梅丽莎·加拉维尼(Melissa Garavini)合著的《绘本的翻译——为儿童读者重塑视听言》,从插画、名字和文化专有项三个维度突显绘本翻
摘要: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导师和辅导员因“约定俗成”的工作分工在研究生的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领域各司其职,但并未产生“1 1>2”的叠加优势,未能达到齐抓共管的效果。从厘清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三方教育主体的角色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进而从促进优势和劣势的互补、推动困境向机遇的转变、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三方面,探索形成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效应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