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国际化环境下,知识产权既是一种基于创新成果的法定权利,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竞争资源。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市场地位。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基业长青、永葆活力,就必须自主创新拥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并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本文将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为更多的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实施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一跃成为一种重要财富和无形财产。与大多数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不仅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且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了解。真正重视知识产权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企业屈指可数。
以苏州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分析对象进行剖析,自下表1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苏州市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占比有所提高,反观往年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占比较大的情况,表明了企业对于技术的逐渐重视和对知识产权更为深入的理解。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的发明授权比例虽然较往年同比也在攀升,但是总体授权数量占比不高,亦说明企业申请的专利技术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程度并不高,也从侧面反映了知识产权的质量仍较低。
自上述数据亦可发现目前多数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仍浮于表面,专利的申请仍处于重量轻质的普遍状态。直接验证了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创新主动性缺乏、创新能力薄弱、自主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缺失、管理工作缺乏战略规划等种种弊端的事实。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分析
(一)创新主动性缺乏
基于对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的知之甚少,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工作均与研发人员的技术开发事务相独立,再加上缺乏直接的考核机制,对于激发专利申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效果甚微,造成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后果。近年来,我国本土企业一直未能逃脱被外资公司不断高筑的技术壁垒所包围,进而沦为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的困境,也就无从谈起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二)创新能力薄弱
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大部分产品和技术都是拿来主义,中国在逐渐变成制造业大国的同时,一度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工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且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引进的外部技术存在较高的依存度。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大多数中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重生产轻研发。另外,创新层次低,首创性创新少成为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典型软肋,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质量不高,专利结构不合理,信息的运用能力差。
(三)自主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能力亦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复杂性了解不透彻,要么有意在走仿冒之路,要么因专利申请未及时进行专利技术检索而侵权他人专利技术产品,以致知识产权纠纷频繁发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维权案件处理日程较长,企业的知识产权被侵权现象得不到及时解决,维权步履艰难成为广大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难点。久而久之,多数企业因被侵权而得不到及时保护,干脆放弃了维权要求。
(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缺失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多是由研发部门、法律部门或管理部门兼职代为管理知识产权工作。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才,知识产权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保护工作缺乏应急机制,相关部门工作推诿,更无从谈起知识产权高层次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了。
(五)管理工作缺乏战略规划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仍是有形资产的管理。许多企业不了解通过对专利相关方面文献的利用,很少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许多企业由于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造成技术流失,不仅容易导致陷入专利的“雷区”,做出侵犯别人的专利权的违法行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六)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有待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身存在缺陷。自我国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来,尽管已陆续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过一些调整,但是,多数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例如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审批期限过长(三年),专利费用过高(年费会随着授权专利年数的增加不断增加,多数企业不会将所有专利维持到最后的有效年份),无法保持企业长期拥有较高的专利申请和维持积极性。
三、促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以促进创新主动性提升
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不仅要明确和规范科技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还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予以实施,方能调动员工在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方面的积极性。
(二)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企业自上而下将知识产权管理作为发展要务之一,时刻牢记自主创新的使命。建立适宜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定期组织开展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相关培训,建立和实施企业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方案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章制度并予以有效实施,对于接触知识产权的工作人员,与其签订相关的保密协议。定期组织人员到其他的企业交流学习,贯彻了解其他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建立知识产权监督机制,明确责任,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全程的跟踪,及时发现并制止损害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
(四)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知识产权等提供专业的保护。
(五)有效识别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企业在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中,要对整个流程进行梳理,防止漏洞出现。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综合评估,找出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其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将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深入人心,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为己所用。
(六)政府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
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执法力度。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服务部门,并定期地组织对外培训或客座讲解,以方便及时解答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疑问。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我国的企业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把企業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苏州市版权局).便民服务-统计数据[W].苏州市2016年12月苏州市专利申请、授权数据(http://www.szip.gov.cn/),2017年1月23日
[2]许超伊.刍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对策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7(24):81-82.
作者简介:
屈晴晴(1985-04),女(汉),江苏昆山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关键词: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一跃成为一种重要财富和无形财产。与大多数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不仅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且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了解。真正重视知识产权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企业屈指可数。
以苏州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分析对象进行剖析,自下表1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苏州市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占比有所提高,反观往年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占比较大的情况,表明了企业对于技术的逐渐重视和对知识产权更为深入的理解。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的发明授权比例虽然较往年同比也在攀升,但是总体授权数量占比不高,亦说明企业申请的专利技术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程度并不高,也从侧面反映了知识产权的质量仍较低。
自上述数据亦可发现目前多数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仍浮于表面,专利的申请仍处于重量轻质的普遍状态。直接验证了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创新主动性缺乏、创新能力薄弱、自主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缺失、管理工作缺乏战略规划等种种弊端的事实。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分析
(一)创新主动性缺乏
基于对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的知之甚少,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工作均与研发人员的技术开发事务相独立,再加上缺乏直接的考核机制,对于激发专利申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效果甚微,造成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后果。近年来,我国本土企业一直未能逃脱被外资公司不断高筑的技术壁垒所包围,进而沦为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的困境,也就无从谈起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二)创新能力薄弱
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大部分产品和技术都是拿来主义,中国在逐渐变成制造业大国的同时,一度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工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且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引进的外部技术存在较高的依存度。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大多数中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重生产轻研发。另外,创新层次低,首创性创新少成为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典型软肋,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质量不高,专利结构不合理,信息的运用能力差。
(三)自主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能力亦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复杂性了解不透彻,要么有意在走仿冒之路,要么因专利申请未及时进行专利技术检索而侵权他人专利技术产品,以致知识产权纠纷频繁发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维权案件处理日程较长,企业的知识产权被侵权现象得不到及时解决,维权步履艰难成为广大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难点。久而久之,多数企业因被侵权而得不到及时保护,干脆放弃了维权要求。
(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缺失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多是由研发部门、法律部门或管理部门兼职代为管理知识产权工作。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才,知识产权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保护工作缺乏应急机制,相关部门工作推诿,更无从谈起知识产权高层次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了。
(五)管理工作缺乏战略规划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仍是有形资产的管理。许多企业不了解通过对专利相关方面文献的利用,很少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许多企业由于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造成技术流失,不仅容易导致陷入专利的“雷区”,做出侵犯别人的专利权的违法行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六)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有待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身存在缺陷。自我国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来,尽管已陆续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过一些调整,但是,多数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例如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审批期限过长(三年),专利费用过高(年费会随着授权专利年数的增加不断增加,多数企业不会将所有专利维持到最后的有效年份),无法保持企业长期拥有较高的专利申请和维持积极性。
三、促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以促进创新主动性提升
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不仅要明确和规范科技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还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予以实施,方能调动员工在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方面的积极性。
(二)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企业自上而下将知识产权管理作为发展要务之一,时刻牢记自主创新的使命。建立适宜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定期组织开展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相关培训,建立和实施企业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方案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章制度并予以有效实施,对于接触知识产权的工作人员,与其签订相关的保密协议。定期组织人员到其他的企业交流学习,贯彻了解其他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建立知识产权监督机制,明确责任,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全程的跟踪,及时发现并制止损害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
(四)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知识产权等提供专业的保护。
(五)有效识别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企业在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中,要对整个流程进行梳理,防止漏洞出现。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综合评估,找出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其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将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深入人心,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为己所用。
(六)政府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
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执法力度。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服务部门,并定期地组织对外培训或客座讲解,以方便及时解答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疑问。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我国的企业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把企業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苏州市版权局).便民服务-统计数据[W].苏州市2016年12月苏州市专利申请、授权数据(http://www.szip.gov.cn/),2017年1月23日
[2]许超伊.刍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对策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7(24):81-82.
作者简介:
屈晴晴(1985-04),女(汉),江苏昆山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