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为了提高我国人才的文化水平,在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如今我国中学学生阅读的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阅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77
人类阅读的历史悠久,阅读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为了交流,它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等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对个人甚至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侧重于“教”上面,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和精通亦或者说是熟知,所以在对待语文阅读上,教师总是按照课文的顺序去机械式地反复强调课本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解释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也听、记得很辛苦,但最后却总是事倍功半。在新课改中,对中学生阅读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注明了要求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重视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尊重多元化的态度。简单地说,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起一个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带着头脑去阅读。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耗低效的原因
(一)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机械性
教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过于注重反复性的填鸭式教学,年复一年地同一个教师跟不同的学生重复一样的语言,教学的知识死板没有变化。通过笔者的观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全然不顾课文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只是反复地重复某个词的意思,某个句子的重要性,某个段落的关键性作用并要求学生盲目地记住没有学会和读懂的句子,对学生来说,机械化的教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的意识失落,导致其收获的知识不多,阅读能力毫无提升,还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而对于老师来说,反反复复地强调知识点的教学其实是需要非常具有耐心,这样的过程其实也特别累,并且多年来的重复,教师并不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也无法通过再次的阅读加深自己对文章了解,同时更是对教学失去了热情,使得课堂学习的氛围显得特别沉闷。
(二)阅读训练过于注重题海战术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完全按照考试模式编制出考题练习册,通过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学生在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自己也主动购买各种阅读辅导材料,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练考题的做题模板,最后通过半猜半蒙式的解题训练使得阅读的分数得到了提高。虽然看似行之有效,然而其最终训练结果并非是学生阅读能力而是记忆能力和仿照能力,这样并没有达到语文阅读课的真正目的,完全忽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训练。随着时间的发展,面对阅读学生所想到的会是做题的模板,会是如何提高阅读分数而非如何提高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的阅读量过少,阅读资料来源过于单一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量逐渐减少,小学生的阅读量高于中学生,而中学生的閱读量则高于高中生,阅读量过低导致学生无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不仅停滞不前甚至还会有下降的趋势。第二,随着时代的进步,按照常理,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也不再是老师备课资料的唯一来源,然而,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课来源情况比较单一,且资料来源于教材、参考教学辅导书,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并积极充分的准备资料,学生自己也没有通过课外读物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无法提升。
二、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改变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影响多年,大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极为深厚,为了使学生应试教育分数的提高致使教师过于忽略阅读教学,而仅仅注重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教师应该改变繁琐的、重复性的教学方式,通过适当的方式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改变其传授者的身份,而学生也应改变其接收者的身份,教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思考环境并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打开其思维,还能真正提高其阅读的能力。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也能够从中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其教学的热情。
(二)减少题海战术,开展多形式阅读训练方式
我们并不反对题海战术在某些情况下的合理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题海战术学生的阅读成绩能得到一定提升,但是作为语文阅读课的初衷,主要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这样的训练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阅读能力,其根本上培养的是学生的思想思维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来开展多形式教学活动,例如举办阅读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短剧、开展学校辩论赛等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枯燥无味的课内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欢乐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最后促使学生阅读成绩的提升。
(三)丰富阅读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针对学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教师应该注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且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可在课上提出相应课文的参考书目让学生在课下去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料,然后在课上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升其阅读能力。教师还应该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在丰富备课来源上花时间对教材的进行钻研、感悟与优化,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至于沉闷。作为学生也要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
总之,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应对应试教育,但现如今,要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教师必须转变其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从机械式的教学转化为进行启发式教育;其次减少题海战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阅读量从而丰富其教学课堂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同时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阅读量。笔者相信在教师和同学双方的努力下,中学语文阅读高耗低能教学的现象能有所改善。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阅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77
人类阅读的历史悠久,阅读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为了交流,它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等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对个人甚至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侧重于“教”上面,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和精通亦或者说是熟知,所以在对待语文阅读上,教师总是按照课文的顺序去机械式地反复强调课本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解释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也听、记得很辛苦,但最后却总是事倍功半。在新课改中,对中学生阅读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注明了要求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重视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尊重多元化的态度。简单地说,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起一个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带着头脑去阅读。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耗低效的原因
(一)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机械性
教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过于注重反复性的填鸭式教学,年复一年地同一个教师跟不同的学生重复一样的语言,教学的知识死板没有变化。通过笔者的观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全然不顾课文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只是反复地重复某个词的意思,某个句子的重要性,某个段落的关键性作用并要求学生盲目地记住没有学会和读懂的句子,对学生来说,机械化的教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的意识失落,导致其收获的知识不多,阅读能力毫无提升,还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而对于老师来说,反反复复地强调知识点的教学其实是需要非常具有耐心,这样的过程其实也特别累,并且多年来的重复,教师并不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也无法通过再次的阅读加深自己对文章了解,同时更是对教学失去了热情,使得课堂学习的氛围显得特别沉闷。
(二)阅读训练过于注重题海战术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完全按照考试模式编制出考题练习册,通过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学生在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自己也主动购买各种阅读辅导材料,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练考题的做题模板,最后通过半猜半蒙式的解题训练使得阅读的分数得到了提高。虽然看似行之有效,然而其最终训练结果并非是学生阅读能力而是记忆能力和仿照能力,这样并没有达到语文阅读课的真正目的,完全忽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训练。随着时间的发展,面对阅读学生所想到的会是做题的模板,会是如何提高阅读分数而非如何提高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的阅读量过少,阅读资料来源过于单一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量逐渐减少,小学生的阅读量高于中学生,而中学生的閱读量则高于高中生,阅读量过低导致学生无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不仅停滞不前甚至还会有下降的趋势。第二,随着时代的进步,按照常理,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也不再是老师备课资料的唯一来源,然而,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课来源情况比较单一,且资料来源于教材、参考教学辅导书,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并积极充分的准备资料,学生自己也没有通过课外读物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无法提升。
二、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改变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影响多年,大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极为深厚,为了使学生应试教育分数的提高致使教师过于忽略阅读教学,而仅仅注重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教师应该改变繁琐的、重复性的教学方式,通过适当的方式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改变其传授者的身份,而学生也应改变其接收者的身份,教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思考环境并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打开其思维,还能真正提高其阅读的能力。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也能够从中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其教学的热情。
(二)减少题海战术,开展多形式阅读训练方式
我们并不反对题海战术在某些情况下的合理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题海战术学生的阅读成绩能得到一定提升,但是作为语文阅读课的初衷,主要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这样的训练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阅读能力,其根本上培养的是学生的思想思维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来开展多形式教学活动,例如举办阅读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短剧、开展学校辩论赛等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枯燥无味的课内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欢乐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最后促使学生阅读成绩的提升。
(三)丰富阅读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针对学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教师应该注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且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可在课上提出相应课文的参考书目让学生在课下去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料,然后在课上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升其阅读能力。教师还应该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在丰富备课来源上花时间对教材的进行钻研、感悟与优化,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至于沉闷。作为学生也要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
总之,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应对应试教育,但现如今,要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教师必须转变其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从机械式的教学转化为进行启发式教育;其次减少题海战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阅读量从而丰富其教学课堂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同时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阅读量。笔者相信在教师和同学双方的努力下,中学语文阅读高耗低能教学的现象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