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094-01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但是,普通高中当前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普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当前,在高中学校里,进入大学深造仍然是每名学生的首选。如果信息技术考试不纳入高考,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时代,考生和学校是绝不会对信息技术课引起够重视的。同时,绝大多数信息课教师都兼任学校的其他工作,更多的陷于事务性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
另外,各小学、初中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同,条件较好的学校都能组织起信息技术教学,而有些学校则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导致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学科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作为基础学科,这是时代对我们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技术不但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的工具学科地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在适当的时候,国家可采取考试杠杆的作用,将它纳入高考的范围,促
使其真正得到落实。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向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侧重于基础教学。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侧重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
三、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必须规范、科学。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对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地位、性质、目标、内容作出具体、明确地规定,同时,要求各地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教材建设实行"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多样化"的方针,规范信息技术课的教材。
要坚持课程形态的多样性,即分设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必修课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可只学习基本的常识、操作和应用;选修课和活动课(面向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较难、较复杂的包括程序语言在内的内容,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1、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
目前,各级教研部门均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其职能通常由劳技教研员兼任,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使他们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教研活动。学校一般也未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缺乏教研的氛围。我们要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切实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研究,建立一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要靠高水平的教师。目前,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专业素养不高。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采取分层培训、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业务精良、敬业爱岗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来,以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
3、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模式。针对信息技术课开放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体系。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培养他们可持续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未来发展的全局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但是,普通高中当前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普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当前,在高中学校里,进入大学深造仍然是每名学生的首选。如果信息技术考试不纳入高考,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时代,考生和学校是绝不会对信息技术课引起够重视的。同时,绝大多数信息课教师都兼任学校的其他工作,更多的陷于事务性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
另外,各小学、初中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同,条件较好的学校都能组织起信息技术教学,而有些学校则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导致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学科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作为基础学科,这是时代对我们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技术不但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的工具学科地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在适当的时候,国家可采取考试杠杆的作用,将它纳入高考的范围,促
使其真正得到落实。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向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侧重于基础教学。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侧重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
三、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必须规范、科学。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对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地位、性质、目标、内容作出具体、明确地规定,同时,要求各地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教材建设实行"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多样化"的方针,规范信息技术课的教材。
要坚持课程形态的多样性,即分设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必修课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可只学习基本的常识、操作和应用;选修课和活动课(面向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较难、较复杂的包括程序语言在内的内容,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1、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
目前,各级教研部门均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其职能通常由劳技教研员兼任,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使他们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教研活动。学校一般也未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缺乏教研的氛围。我们要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切实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研究,建立一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要靠高水平的教师。目前,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专业素养不高。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采取分层培训、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业务精良、敬业爱岗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来,以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
3、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模式。针对信息技术课开放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体系。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培养他们可持续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未来发展的全局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