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底的烟雨江南(组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九眼泉
  喜欢,这叮咚作响、甘冽清越的环佩。
  喜欢,这滑如绸缎、浸透肌肤的亲昵。
  水韵的莲花迭起,不改的乡音与生俱来,即便倾诉的二胡远走他乡,日久生情的月光,总要披挂起思念的羽裳,落在九十九眼泉上,再续传奇……
  舟曲:一条江的名字
  婉转你的舌尖,教你一句藏语。
  上扬你的眉目,教你以一条江的涛声发音。
  以水为名,藏语里的舟曲,也是汉语里的龙江。
  当你喊出她的名字,山巅云雾就会散开,一座座石头镶嵌的村寨闪烁出雨露打湿的鳞片。
  堪比沐浴晨光的美人鱼,眼里森林起伏,腰身浪花翻卷。
  多少年,我在上游,她在下游,捧起的爱慕之情在同一个源头。
  天下之大,苏杭太远。
  白墙黛瓦,楹联楼阁,我心底的烟雨江南就在隔壁,蓝布鞋上晾晒着刺绣的蝴蝶,一方手帕挥舞出十里花香。
  转灯踩字即景
  百年的灯有四季。
  流传下来的习俗,使抹不去的乡愁更接地气。
  用毛笔不过瘾,就用脚印来写字。
  五百多人的队伍,背上是灯,手里提的还是灯。
  男子们一律蓝色盘口大褂,腰间扎系彩色丝质腰带,古铜色的脸庞异常坚定,伴随声声唢呐,一步一步左旋右拐地行进……
  最为神奇的不是在夜晚,而是在白天。
  空旷的原野上,清晰呈现出铿锵有力、吐纳天地的四个大字,那是——
  国泰民安。
  山歌调:采花节
  不是柔软的柳枝,那是妹子葱白的手指。
  采花要到高高的山上,天不亮起身梳妆的人,一丝不苟的碎发辫缀上了红珊瑚和绿松石。
  不是落地的木梳,那是妹子失神的手指。
  采花要走很远的路,匆忙忘记关门的人,胸前垂下的銀盘装满了失眠的月色。
  不是捣碎的海娜,那是妹子纤丽的手指。
  采花要有个好天气,脸颊透出粉红的人,每遇一眼清泉,都要照照不一样的自己。
  不是纠缠的丝线,那是妹子笃定的手指。
  采花要各取所需,头巾上插满鲜花的人,颤动的枝叶掩饰不了跟随而来的心跳。
  不是温情的回望,那是妹子娇嗔的手指。
  千万不能三心二意,被同伴围在中间的人,你看我是多么着急,对不上山歌,拿不准调。
其他文献
1  十一月的雨,你从彼地来到此地,踌躇着,你带来了什么消息?  那远如星云的薄雾正透过窗户触到我,我站在异地,一个叫茅台的地方。  一片叶子,落在赤水河畔。  我们谛听它细微的呼吸,并等待一种遥远的气味,从远处窜入鼻孔,那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像聚集的红云。  马蹄状的,云的欢愉,抵达我们,年轻的孩子正将快乐划向遥远的天边,嘴唇在浅色的云彩下游曳。  整个下午我们游荡在赤水河畔,时间在十一月的
期刊
酱 香  这是一种独特的气质。  一颗星区别星群的殊异之处。  一种酒因酱香获得了区别另一种酒的“身份证”。  如果说提到香奈儿,就想到了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那么提到酱香,就想到醇厚甘甜的茅台。  酱香,或许不能仅仅凭借嗅觉,而要依赖那善感的舌尖来分辨。  一种醉人的酒香。  我想起了里尔克的秋日,“把最后的甘甜酿入美酒”。  我愿在酱香中沉醉不知归路。在赤水河畔,我们恢复赤子之心  当我亲临,它
期刊
在赤水河畔  一排诗人化作一个个逗点,徘徊在沉睡的赤水河畔。  我们拿起相机的响鼓敲醒它,又用历史的记忆为它戴上酒坛样的发箍。  在连接两岸的桥上,我们都摇晃着各自真诚而友爱的心思,共同拉起真正的友谊之手,填补河岸两侧荒芜的空白。  我们置于自然的酒坛之中,化作酒的身体,静止的摇摆于周遭的风景所化作的巨大的酒壁。  整个镇都弥漫着酒的气味,仿佛我们的大脑扩大为整个镇,塞满了酒的味道,装载着部分的众
期刊
滨 江  一座临江的城市,沿着湘江,修建了一条滨江大道,她就像湘江的一段往昔的恋情,犹远犹尽。  曾经看过一个朋友的一组工笔画,画的是一组卵石,一组湘江河道里的卵石。我在读那些单个或多个卵石的时候,似乎总觉得画面上萦绕着湘江一缕缕前世的清音和今生的叹息。  白天的滨江,时尚而又喧嚣,呈现出现代城市江畔应有的华丽和人气。黄昏以后的滨江,一切才归于宁静,归于红尘底部被暮色和晨曦过滤后的大纯大美,归于一
期刊
有时候,我躺在床上,看顶棚上的羊皮吸顶灯。看得久了,视角会发生变化,仿佛自己浮于空中俯视此灯,进而生出许多想象来——  若这羊皮灯是座极有规模的建筑,那么生活在这巨大建筑里的人,就成就了一个故事丛生枯了又荣的家族。  若这羊皮灯是个小镇的规划图,那么这小镇就在藏地甘南,名叫桑多镇。生活在这小镇的人,虽身份、民族各异,但都叫桑多人。  很多时候,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小镇,就悬在我头顶,发光,发热,甚至发
期刊
煤的自白  时间真是一个好东西,我最后还是在裂变中忘了自己,长成了现在这般模样。乌黑、或者灰黑,是我的颜色;块状、或者粉状,是我的身形;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是我的名字,就像我曾经叫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一样。但无论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名称,都无法改变我内心的火焰与山河。  我持守着内心的山河,我身上的
期刊
与晓波初识于十多年前一次深入矿山采风的活动上,当时那位清瘦的青年并未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直到2014年,编辑华蓥市文联、作协的官方刊物《华蓥山》当年第二期的时候,读到晓波的一组煤炭诗,被他的才华“惊艳”到。当期“首席诗人”栏目推出了《李晓波煤炭诗选》8首。2017年12月,华蓥市第二届作代会召开,晓波当选为作协副主席,才开始与晓波熟稔。  晓波是矿山的儿子,是前赴后继的“煤三代”,更是货真价实的矿
期刊
海边森林里的月亮  一直担心:天上的月亮会搅进风电塔巨大的叶轮。转眼之间,一群星星,已经在森林公园的木屋上玩滑滑梯。  露珠,闻风而来的小蜜蜂。玩滑滑梯的远不止月亮和星星。秋天的花香,更多在一个人的心里头。  在森林公园,那一轮月亮注定带着细细的锯齿儿,被水杉林固执的枝杈切开。脚底下,那一层厚厚的落叶,那随着林中栈道抖动的小雨点坠落下去的,又被风反弹回来。还有某只不知名的小鸟的酣睡,那均匀的节奏,
期刊
爷爷是煤矿工人。父亲接班也做了煤矿工人。9岁时,我因为父亲在井下工亡农转非来到了煤矿,高中毕业后,也成了一个煤矿工人。  在幼小的记忆里,嵌进父亲额头里的煤成为了我生命永恒的印记。无论我是在学校里学习,还是在人生之路上行走,煤都是留存心底最深的牵挂。  刚当矿工那会儿,我一个人在800米地心深处行走时,常常会觉得周围的史前生命都复活了过来,他们的眼睛睁着一瞬不瞬地盯着我,欲言又止;当我热火朝天地与
期刊
空中叶  让人触动的一瞬,若睫毛上的一滴泪。  谁知道这叶从何处飘来?是远方的丛林?还是近处那无名的秋树?谁也猜不准叶的来处与去处,唯有风在后面呼呼地吹。  你看:葉在空中上下扑腾,直往前冲,没有回顾、瞻望与逗留。像鸟被什么召唤,若虚拟与无形的事物催促。  这叶,依然一路前冲,整日的头顶还伴随哗啦啦的响。  喘息着,忽快忽慢,这叶的边缘在向晚之时还辉映着残阳的轮廓。  这潭水  入冬了,这潭水终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