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意得法读写并重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n90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1、吃准课时目标,凸显年段特点。《白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着定位准确、目标清楚的原则,本课教学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课时实际。以教材为例子,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文体特点,读与写和谐并进。《白杨》作为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教学中不应满足于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应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么写的。并明确告知学生:“明写白杨,暗写边疆建设者,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是本文表达的最大特色。”结合创作背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理解借物喻人文章的重要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悟意、得法,认真进行读和写的训练。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清晰大伞抚摸介绍新疆陷入
  不管……不管……总是……哪儿……哪儿……
  (评祈:听写词语是第二课常有的教学环节,关键是这里的词语均包含课文后田字格中的一类生字,关联词语也来自课后“小练笔”的习题,此举不仅体现了以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显现教者扎扎实实抓基础、认认真真教语文的教学态度。)
  二、从外秀到内秀。逐层递进
  (一)学习第2-11自然段感知外秀。
  (PPT1:出示第2-11自然段)
  1、在孩子们的眼中,白杨树是什么样的呢?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思考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高大直)
  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11自然段。
  (评析:阅读教学应致力于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分角色朗读是语文课堂常用的朗读训练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渐渐悟意,慢慢得法。)
  (二)学习第12自然段,体悟内秀。
  (PPT2:出示第12自然段中“爸爸”的话)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体会在爸爸的眼里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学生交流。(板书: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三)比较异同。
  (PFT3:出示第2-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2-12自然段。引导比较:爸爸的话和孩子们的话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2、小结:第1段主要介绍白杨树高、直、大;第2段则是写白杨的坚强。如果说高、直、大是看得见的外在的特点,那么,坚强不软弱,则是看不见的内在气质。
  (板书:外秀内秀)
  (评析:白杨树的外秀一眼就能看到,而内秀是要用心体会的,同样,白杨树“坚强、不软弱”的特点学生一读就懂,而把“坚强、不软弱”等特点与“内秀”相联系,则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这里教师没有生硬的讲解和灌输,而是充分利用文本,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比较两段文字的异同点,这样,外秀看得见了,内秀体会到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又习得了一种阅读方法:将相关联的两段文字放在一起比较读,在揣摩异同点中逐渐体悟文本真义。)
  三、从白杨特征到爸爸内心。由物殛人
  1、如果说兄妹俩的对话是一杯白开水,一看就明了,那么爸爸的话则是一杯香浓的咖啡,需要慢慢品味。怎样体会爸爸话中的深刻含义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学生用关注人物的提示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读课文,体会爸爸话中的深刻含义。)
  2、学生自由读书批注,约3分钟后交流。
  3、小结:作家在这篇文章中表面是写白杨,实际是写人,写像白杨这样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板书:借物喻人)
  4、师生接读。
  师:爸爸不光是在说白杨,还在借白杨教育儿子和小女儿,希望他们将来也能像白杨树一样。这才是爸爸的心里话。而这些,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知道——
  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师:他们只知道——
  生接读: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他们只知道——
  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5、根据资料补白。同学们,这兄妹俩不知道的事你们知道吗?老师这里就有一段作家袁鹰创作《白杨》的资料,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你们能把爸爸的心意告诉这兄妹俩吗?
  (PPT出示资料和填空题)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木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不知道——。
  (学生默读课文和资料,填空后交流。)
  6、小结:看来学习借物喻人这类文章,除了联系上下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提示语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结合作者创作背景来理解。
  (评析:本课教学难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也是教学借物喻人一类文章遇到的共性问题。怎样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让学生自悟自得,这里教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一环节,学生从人物语言入手,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掌握了重要的阅读方法,再学借物喻人类的文章,便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学以致用,自主释疑
  1、在你们眼里,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含义深刻,提出来大家—起交流。
  2、师生交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大白杨和小白杨的含义。
  3、小结:对于借物喻人的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读写结合。拓展提升
  1、作者借白杨赞美了边疆建设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像白杨树一样,如消防员、解放军、乡村教师等。(学生观看视频:2008感动中国人物——乡村教师李桂林、陆建芬的事迹。)
  2、看完短片,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围绕“教师”写一段话,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学生静心写话,教师巡视。)
  3、学生集体交流。
  (评析:结合课后习题处理教学重点,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如果让学生按课文后习题要求直接造句,学生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必然生搬硬套,为写而写。视频中主人公与课文中的“爸爸”有着同样的“白杨品质”: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扎根安家,而且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学生看完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时的写自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这得益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其他文献
一、生活需要我们用比较的眼光透视统计数据    这则消息,报刊、电视、网络皆有报道,其中的统计数据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据中的“环比”、“同比”,要求读者用比较的眼光来透视这些统计数据背后隐含的本质,从而在理陛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生活决策。  其实,生活已经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了每个人的面前。数据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学会处理数据信息,具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信息且能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期刊
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和阅读教学规律,小学生阅读要通过内部的言语把阅读材料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必须遵循这样一个思路:“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然而,纵观不少公开课,阅读教学几乎都跳过了“读通”、“读熟”这两个基础环节,而一步跨到“读懂”这个高度,形成一种悬浮状态。这种“悬浮式教学”是导致小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
期刊
编者按:习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数学习题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习题的内容、形式以及习题的数量、批改的不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习题解答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进行习题解答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  习题是知识的载体,是技能训练的载体,
期刊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深耕细作、精心呵护,更需要教师耐心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等待是信任和宽容的结晶;等待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赏识;等待是对个性的发现与助长;等待是生命的催化器。多一份等待,孩子们就会带给我们多一分惊喜。  曾看过一个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的过程,既是一个对话、理解、感悟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寓于情感体验的对话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易于理解、感悟文本。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和谐、生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话题引领。唤醒对话期待  所谓阅读话题,是指阅读教学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部分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根据云南省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劳动技术课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可以分散教学或集中教学,也可二者结合。  一、加强劳动意识及技术意识教育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厚实文明的辉煌历史:有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特别是到了现代,长江三峡
期刊
精心设计的数学习题是对数学课堂教学良好的补充与延伸,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巧用批改方式,既是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科学方法,又是促进元认知提升的必要手段,也符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而鲜活的作业评价,是以师生情感为突破口,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让数学练习、批改及评价有效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迫切愿望与孜孜追求。  一
期刊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进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然而,我们往往忽略因“错误”而精彩的课堂。“错误”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有着特色的“精彩”之处。正如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很多小学生学习中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难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精心选择游戏素材,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期刊
“认识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起始内容。由于内容抽象,不容易客观地评价学生懂还是不懂,但“认识平面”又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极好教材。为此,我们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执教了本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选取两个片段并进行反思,抛砖引玉,与同人共同探讨,以求提高。  片段一:创设有效情境,初步感知面积  课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母子二人在沙滩上留下的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