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拟小标题,彰显大智慧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exxf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标题作文是一种较常见的写法,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在考场作文中有许多考生成功地使用这种方法,获得了评卷老师的青睐,从而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取得高分甚至满分。
  某种意义上说,小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中最精练最概括的文句,在考场中,我们的考生如能拟出三至四个别具一格的小标题,不但提纲挈领,还能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本文试就近几年高考高分作文,谈一谈巧拟小标题的作用及方法。
  一、巧拟小标题的作用
  1.拟写小标题能使写作内容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好的小标题往往就是文章主体段落的主要内容。看到小标题,我们就可以推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2013年江西高考佳作《“恐鲁症”》,该文以四个电影似的镜头,叙述了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由“怕鲁迅”到“爱鲁迅”的过程。构思非常巧妙,因为作文要求“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作者就设置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作为主角。通过他们的对话写出了对“鲁迅”的惶恐(第一节),进而又通过同学们的语气渲染了“怕周树人”的气氛(第二节)。叙事非常简洁。并没有详尽写出课堂上的方方面面。甚至也没有写出具体学习的是鲁迅的哪一篇文章(第三节),通过简洁的对话,表现出甲、乙、丙、丁对鲁迅文章的亲近与喜爱(第四节)。
  2.拟写小标题能拓展文章内容,增强文章张力。
  写作时,考生会就题目的信息想到许多材料,拟小标题可以使组材更富跳跃性、灵活性,便于跨度大的思维时空转换。在记叙文中更有利于叙述错综重叠的故事和处理纵横交错的文章结构,使行文更简洁。在议论文、散文、杂感等体裁的文章中,可以让作者有驰骋想象的空间,纵横捭阖,使文章更荡气回肠。
  如2012年江苏高考佳作《拒绝平庸》,该文截取三个生活片段,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通,堪称巧妙。作者采用精巧的三个小标题(“五只粽子”“一只鸽子”“一棵树”),以便于驰骋想象,拓展思维,增加跳跃性和纵深感,让行文洒脱,开合自如。总的来说,小标题的使用拓展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张力。
  3.拟写小标题能够增强行文气势,产生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写作中运用排比能起到内容集中、叙事透辟、长于抒情的作用。而在行文中巧拟排比式小标题能让文章节奏鲜明,气势宏大,产生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自然会生色不少。
  2004年广东高考佳作《语言,人类的骄傲》,文章主体部分以三个小标题引领:“语言,沟通感情”“语言,沟通文化”“语言,沟通现在与未来”。这三个小标题展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态势——由人际关系进一步深入到文化层次,继而上升到广阔时空领域去探讨“语言与沟通”的关系。这鞭辟入里、剥笋似的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更让行文节奏明快,有势如破竹之感。
  4.拟写小标题能够增添文化内涵,让文章洋溢着诗情画意。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让其毫不吝啬地打上高分,这是每位考生在高考写作上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文章就一定要有特色,有亮点。
  如2005年江苏高考佳作《人生三部曲》,作者借用了三个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分别隐喻人生的三个阶段——凤头、猪肚、豹尾。作者并不刻意哗众取宠,玩弄写作技巧,而是以这三个极富诗意的小标题作为灵感的契机充分调动其丰厚的人文积淀,从记忆中提取出三个典型人物(王勃、斯宾诺莎、殷雪梅)和他们的典型事迹,而这三个小标题精准的引用既凸显了人物精神的精髓又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诗意情韵,读起来意味盎然。可见巧用诗词、雅句作为小标题能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让人眼前一亮。
  二、拟写小标题的方法
  1.时间组织法。
  以时间为线索贯穿全文。可以将几则材料浓缩在一天内,也可以将材料分化在较大的时段(年、月)间,还可以将材料分化在一年四季之中。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河南高考佳作《哥哥,我们一起走》。文章以兄弟手足之情为经,以发生在兄弟之间的事为纬,按时间先后顺序,精构“昨日”“今朝”“明天”三个段落,小标题居中,结构清晰。又如佳作《四季之美》以“蓬勃之春”“艳丽之夏”“金色之秋”“纯洁之冬”为小标题,抓住四季的特点加以描绘。
  2.事件组织法。
  将事件按并列关系组织起来。即将材料用分镜头的方式组接起来的方法。
  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用“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做文章的小标题,直接展现事件的前因后果。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佳《大姐张扬》。该文由“洗脸水风波”“偷书风波”“板报事件”三个精彩生活片段组成,按情节先后连缀而成,小标题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前两个片段直击张扬,后一片段从侧面表现张扬。
  按事件的递进关系组织。即作者叙述事情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地安排材料。如作文《青春风采》的小标题“感悟人生”“学会放弃”“鱼与熊掌”“追求理想”就有很强的层递性。
  3.意象组织法。
  意象组织法主要是指用具体的“意(情感)”“象(景物、场所等)”组织行文,如:
  颜色串联:以各种色彩作为小标题。如《生活剪影》用“赤”“橙”“黄”“绿”等色彩用词为小标题结构全文,展示生活的丰富多彩。
  情感串联:运用人的各种情感作小标题。如《爸爸的喜怒哀乐》,分别以“喜”“怒”“哀”作小标题。
  数字、符号串联:运用数字、符号作为小标题。如《成长=?》的小标题“成长=渴望”“成长=快乐”“成长=疑惑”“成长=烦”“成长=思考”。
  以古诗文、名句等串联:引用诗词、歌词、名句等作为小标题,能体现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使文章文采飞扬,语言生动。如《水祭》用“风景一:清明时节雨纷纷”“风景二:路上行人欲断魂”“风景三:借问酒家何处有”“风景四:牧童遥指杏花村”作小标题。   在具体段落中采用“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从以下角度切入:三个人物或三段事例;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三段经历或三次谈话等等。
  [例文赏析]
  温柔的目光
  在这个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照片不泛黄,不模糊。然而,我却在两位老人的那些黑白照片上,看见了温柔的目光和永恒的回忆。
  十一年前
  一位老人翻箱倒柜在寻找东西。
  小女孩凑过去,抓着辫子,待在一旁看着老人。
  老人急切地翻找着,一个柜子接一个柜子的找着。终于,压在箱子底的那东西找到了。老人笑了,那笑容灿烂如花,像阳光一样温暖。原来,老人翻找的是一本泛黄、模糊不清的相册。“孩子,你的奶奶明天生日,我把它拿出来,要去相片馆过些胶。”爷爷,也就是这位老人,这样对我说。看着那些照片,爷爷露出了我从未见过的温柔的目光。奶奶的生日席上,那些照片被放大,播放到荧屏上,我跟着大人慢慢看着那一张张泛黄、模糊的照片。有一张是爷爷娶奶奶时拍的,两人目光刚好对视,那种温柔,无法言语;还有一张是奶奶刚生完我父亲,怀里抱着我父亲和爷爷合照的相片,两人在相片中,没有看向镜头,只是共同温柔地望着襁褓中的婴儿,那种温柔,无法言语。
  两年前
  在阳台上,爷爷和奶奶相互依靠着,手里拿着那本相册。
  当年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一个让他们欣慰的青春少女了。
  他们把我拉到身边,低头共同翻看那本相片早已模糊不清的相册。
  “为什么要看这些相片,根本看不出样子了,怎么看?”我傻傻地问爷爷奶奶。
  奶奶一如往常用种温柔的目光注视着相片,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抚着相片,然后,她抓起爷爷的手,和自己的手叠在一起放到心脏的位置。轻轻地说:“它已经在我们这里了。”爷爷对我颔首微笑。
  是的,这些相片在两位老人心中永不模糊。
  一年前
  奶奶是在爷爷的怀中去世的。当我们踏进房间时,奶奶手里还捧着那本相册。爷爷边翻着,边喃喃地说:“这是我刚娶你时拍的;这张是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时拍的;这张是我们结婚五周年拍的……”看着那些相片,爷爷的目光依旧温柔,只是这次他的目光里还有着深深的悲痛。
  奶奶入葬后,爷爷抱着相册坐在床边。我进去看他时,他突然哭了。说:“孙女,我该怎么办?以后再也没她陪我回忆了。”那刻,我只是觉得无比心酸,然后,轻轻抱着爷爷。
  昨天
  白居易说:“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爷爷记忆力不再那么好,他只是喜欢抱着相册,目光温柔,一一跟我絮说他与奶奶的人生。
  我突然发觉,在那个黑白胶片的时代,在两位老人的生命中,那些泛黄的照片,仍然被他们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那些相片,即使模糊,在他们心中却永不褪色。
  [点评]这是一篇纪实风格的散文。文章第一段对黑白照片的情感记忆和永不褪色作了形象而富有情感的深入表现。文章用孙女的年龄增长做小标题,既显示出黑白照片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价值,同时自然形成了以时间为经、照片为纬的脉络清晰的文章结构。文章画面感强,画面选择非常有代表性,画面描摹细腻深情。结尾爷爷回忆奶奶的话语,把这种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佩。
  沿途的风景
  这个夏天,屋外早开的栀子馥郁了满满一屋的芬芳,收拾好书包以及自己零乱的心情,奔赴考场,像往常一样上了公交车,靠窗坐下,看着窗外沿途的风景。
  学校
  有人说,母校就是自己随意埋怨却不许别人说一句不是的地方。当学校大门慢慢映入我眼帘时,眼眶湿润了:仿佛看到了那间我呆了三年的教室,依稀可见老师汗流浃背的身影;仿佛看到了那间恐惧了三年的办公室,老师皱着眉头、在昏黄的灯光下白了青丝;仿佛看到了离别那天,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身影,还有那在明晃晃的阳光下刺眼的期盼目光,挥手告别时,轻拂眼角的不舍……三年,将学校,将老师伫立成一片最美的风景。沿途,有了这道风景,所以,我们不彷徨。
  书吧
  公交车一路向前,载着我走进记忆的隧道里,重温那些抹不去的温存。小小的一间书吧,门里流转的是亘古的书香和我那不散的友谊芳香。
  放肆的年龄,我们不羁,所以一起在韩寒的《忧伤毒》里愤世嫉俗;忧伤的年龄,我们都怀揣一个蓝色的梦,所以一起在《红楼梦》里浅唱低吟;奋斗的年龄,我们从不放弃,所以一起在《我的青春谁做主》里放肆大笑……岁月,将那些朋友绽放成最不舍的风景。沿途,有了这道风景,所以,我们不孤单。
  小店
  四口之家,平平的收入,在这个城市的中等边缘游离着。这个小店担负着一家人的一切,今天,妈妈没送我,“你是成年人了,许多路该自己走”。我明明看到,她忙里忙外时那不断张望的目光,那心不在焉的模样,我知道,她只是不想给我压力。记得那年爸妈下岗,没让我知道,开了这个小店,微笑着对我说这是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他们从不让我感觉到悲伤,这一路,他们给我的,都是坚强……时光,将父母站立成最伟大的风景。沿途,有了这道风景,所以,我们很坚强。
  车到站了,拭去眼角的泪花。这一路,谢谢有你们。我会带着这沿途的风景,去装饰十八岁最美的一场梦!
  [点评]本文以“意象”法来构思全文。以小标题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三组风景:学校、书吧、小店。在对每个风景进行简明扼要地描述后,能够画龙点睛,由实到虚,由景及情。师生情、朋友情、母子情,这些情感如一根红线贯穿全文,使本文有一种行散神聚的艺术魅力。语言简洁凝练却意蕴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乡土情结”本身是人之常情,而且,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情感,其中可能也含有某种现实的姿态。历史可以因怀旧而显得更加遥不可及,也可以因怀旧而得到情感上的重新复活。“鲁迅的乡土情结是由主观内因和客观外因两个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童年的记忆对鲁迅乡土情结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社会历史变革的陶铸、时代思潮的熏染与城市生存环境的挤压则作为客观外因导致了鲁迅乡土情结的最终形成与成熟。”鲁迅自1898年离开
期刊
柳泉居士笔下不乏奇闻轶事,《聊斋》虽以写花妖狐媚见长,叙灵异奇幻之事,但其中也有不少名篇抒发挚友忠勇深情,更是在大量散文中写尽人间百味、世态炎凉。在众多的美文之中,《田七郎》无疑是二者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田七郎》开篇切入点极小。从民间一人讲起——此人便是武承休。这倒很有蒲留仙的特色:写人记事时常不以文题中所点明的主人公处落笔,而着手于另一看似与其毫不相干的一人,再娓娓道来,引出主人公。武承休其
期刊
【主题导语】  在写作中,“画面感”的提法并不鲜见——北宋文学家苏轼曾用“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著名作词人方文山也说,写作就是“把脑海中想到的或眼睛观察到的画面具象地用文字表述,利用必要的元素建立起画面感”。确实,好文章要具象地表达,要像中国绘画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样醒目、耀眼,如此方能使自己的记叙文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与感染力。  【思路点拨】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生成“画面感”呢?至
期刊
放飞吧,我潮湿的一颗心  徐宇萱  放飞吧,我潮湿的一颗心,飞翔在无垠的感动天空,让感动化羽而归,让眼泪澄清激荡。此刻,我驰骋在温情的生活里,任感动纵情长歌。  ——题记  生活中不断有人在讴歌感动真情的号召力,但只要于我一提到感动,马上便会想起一个词——眼泪。我从不是善于恸哭的女孩,但也从不吝啬眼泪的泉涌而出。在我的印象中感动多半是氤氲在眼泪中,氤氲在潮湿的一颗心中,那才是情入骨髓的一种体味。 
期刊
在中国当代诗坛,“中间代诗群”是介于“第三代诗人”与“70后诗人”之间一股不可忽略的中坚力量。他们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诗歌起步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中间代诗群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诗歌运动,而是指一代诗人的写作立场和诗风,代表诗人有安琪、臧棣、伊沙、叶匡政、陈先发、赵丽华、潘维、西渡、桑克等。中间代诗人具有鲜明的写作个性,自觉维护诗歌的独立写作与本真写作,反对诗歌派别之间的对立,对观念写作持否
期刊
风华正茂之时便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之际却又过早地画上了休止符:李商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在后人的眼中,以“无题诗”著称的李商隐,无疑如他的诗作一般充满着神秘感。而要揭开李商隐神秘冰山的一角,恐怕只有那些能与之“心有灵犀”之人吧?  一生最爱李商隐  储晓琴  初次邂逅李商隐,是在小学。不知从哪里学到了那两句广为人知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年幼、单纯、如白纸的我一直以为:这是歌
期刊
【导语】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中,宿迁中学考生周响的记叙文《青春万岁》得了满分,他是怎么敢在高考中写记叙文的呢?他平时的作文写得又怎样呢?他的记叙文写作有什么秘诀呢?下面通过分析其作品及成功经验来探讨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几点意识。  【原文呈现】  青春万岁  周 响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
期刊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时指出:《政府工作报告》要“接地气”。“接地气”是当下的一个流行词,该词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  鲁迅的《一件小事》、杨绛的《老王》、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一系列名篇之所以百读不厌,历久弥香,就是因为他们接上了地气,把笔触伸向了社会底层的百姓,品尝到了他们
期刊
孤独的童年 苦涩的回忆  ——流星子《童年》赏析  童 年  流星子  我的童年是一粒酸葡萄  父亲上山去  留下孤独的我 于是  我爬到树上望  望瘦一个春天  父亲怎么不回来  我求助山 山不语  我求助树 树低头  我哭着从树上跌下来  遍身是海水  我对着荒山叫喊  没有父亲的日子我咽不下去呀  风多情地把我搂在怀里  摇曳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粒酸葡萄  流星子,原名庄文永,福建惠安
期刊
苏格拉底说:“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些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其实,人生就是与时间赛跑,谁跑赢了时间,谁就是一位成功者,人生灿烂,事业辉煌。然而,时间一闪而过,它比闪电跑得还要快。有些人跑了一阵,眼看跑不上去了,干脆停了下来,结果被时间淘汰掉了;有些人紧追时间,不舍昼夜,总是在生活的道路上奔跑不已,最终获得了时间的奖赏。诗人黄礼孩深谙此道,他用诗歌《谁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