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本体裁,体现文本功能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除了常见的四大文体之外,面对出现在中学教材中的诗歌和剧本,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好文本的体裁、内容、功能三者之间的联系?作者将基于教学实践,通过具体案例,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文本体裁;功能;诗歌;剧本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描述中指出: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教育部,2012)。《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三级目标关于“说”的部分中也提到: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教育部,2012)。从《课程标准》对三级目标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从中学起始阶段起,课标要求学习者拓宽阅读面,涉及不同体裁的文本,尤其提到了英语小诗、歌谣及其他文体。
  诗歌、剧本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写照、感悟、表达和抒发。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培养学习者对于文本的鉴赏力和表达力,并非简单的信息提取与传达。教师需要以文本为抓手,带领学习者发现其中之美,畅谈阅读感悟,并引导他们表达真实的情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发展审美情趣素养应立足感悟鉴赏和创意表达两个基本点(教育部,2016)。中学教材中诗歌和剧本的学习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体会英语语言之美的重要渠道。起始阶段的学习能为今后诗歌、剧本话语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唤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教师备课时应该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思考蕴含其中的元素及联系。文本体裁(text type),承载着内容(content),是一种表现形式,表达“是什么”,是显性的;任何一种表现形式与其承载的内容都服务于内在的功能(function),就是“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是隐性的;而内容与功能的和谐统一烘托着文本体裁。文本体裁、内容、功能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存在于每一个独立的文本(text)之中(见图1)。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巧用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设定合理、清晰的教学目标,布置务实有效的教学任务,以科学多元的评价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一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九年级第七单元Section A 3a-3c一首英文诗Mom Knows Best为例。以下是教学设计中的亮点:
  1.制定教学目标
  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are able to:
  (1)know the text type.
  (2)learn the writing features of this poem.
  (3)read a poem rightly by knowing stress and stops.
  (4)eulogize mother’s love and arouse kids’ care to their mom.
  【設计意图】
  由于诗歌体裁在人教版《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中第一次出现,学习者对于英文诗歌并不熟悉。第一课时的设计侧重于教师带领学习者了解这一新的文体,发现其文体特征,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指导学习者正确朗读,同时感受母爱的伟大,关爱自己的母亲。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够基于学情、合理清晰、层层递进,使课堂更加高效。
  2. 发现诗歌之美
  (1)形式之美
  快速浏览文本,让学习者判断文体(identifying the text type),在教师启发下去发现其特征。
  T: Read fast and decide which text type it is.


  a. A play. b. A novel. c. A poem.
  T: What makes it a poem? What makes it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学习者在以上问题的指引下,借助中文诗歌的学习经验,对比其他文体,发现其特征。教师于课堂交流中启发、引领,自然引出英文诗歌的文体特征:“标题(title)”、“作者(author)”“诗节(stanza)”,以及每一诗节由若干“行(line)”组成等。
  (2)语言之美
  诗歌语言具有独特的特征(language features),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举例等手段引导学生关注。
  1)韵律(rhymes)
  第一行中以辅音/s/开头的词:“sang to me and stayed by my side”和诗歌第四节中行末以辅音/m/收尾的词:times, icecream, film, Mom,教师可通过反复朗读(重读)让学习者体会、感知押韵的现象,并及时指出蕴含其中的“押头韵”(alliteration)和“押尾韵”(foot rhyme)。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示范引导或反复朗读等手段,并借助母语的学习经验,去体会、感知、发现诗歌的韵律。
  2)修辞(rhetorical devices)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及观察,排比(parallelism)和反复(repetition)这两种修辞手法显而易见。
  排比:“when I was...; when I was...”。
  反复:gave, said, talk等词在全诗中的反复出现。
  修辞手法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和体会,才能熟能生巧。   (3)意义之美
  在分析了文本所传达的信息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
  Q: 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about Mom?
  —regretful but thankful (supporting details)
  Q: 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it?
  —eulogize (praise highly) mother’s love
  —arouse kids’ care to their mom
  —follow Mom’s words
  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意味深长是诗歌的基本特征。教师的追问是对于文本意义的挖掘,是基于形式与内容的提升。
  【设计意图】
  借助诗歌体裁的特点,从形式、语言、意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看”形式、“听”韵律、“点”修辞、“说”感悟这四个方面去发现诗歌之美(见图2)。同时,把原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一一落实。这些信息的获得,打破了只是单一分析文本内容的课堂,将为学习者今后的英文诗歌学习与鉴赏奠定基础。
  案例二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Section B 2a-2e 英文剧本Hansel and Gretel为例。
  1.感知文本类型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习者判断文本类型,并找到支撑的细节。
  Q1: Before you read, decide what text type it is. Is it a letter, a play or a short story?
  Q2: What supporting details can you find?
  (1)Background narrator (背景叙述): how the story began
  (2)Scenes (场景): a part of it in which series of events happen in the same place
  (3)Actor’s lines / dialogues(台词): conversations
  (4)Note (注释): how to do or what happened
  (5)Voice-over (画外音): off-stage commentary
  【设计意图】
  人教版《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在八年级下册出现了一个新的文本体裁——剧本,例如Hansel and Gretel(《糖果屋历险记》选段)。猜想编者的意图应该是想让八年级的学生看看英文剧本的模样及所包含的元素,能读懂简单的剧本,为学习者文化品格的培养奠定基础。第一课时教学时,教师爱启发学习者去发现文本的不同之处并做出判断,这不仅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把关于剧本的新知识自然呈现出来。课后可以跟进一项任务——为该剧本续写1-2幕,这样能很好地巩固这部分所学内容。
  2.体会戏剧冲突
  Q: What pushes the story to move on?/ What makes the story develop? (见下页图3)
  【设计意图】


  “矛盾冲突(conflict of dramaturgy)”是剧本的核心,它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推动着情节发展(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还能塑造角色,使其更加立体丰满,跃然纸上。教师提问中 “push”“develop”这两个词能抓住本质,引发学习者思考,以该文本为抓手,提炼出核心——戏剧冲突。
  3.尝试角色扮演
  Role-play: Work in groups of six, and each one will pick up one role to play.
  (Roles: Hansel; Gretel; Stepmother; Father; Witch; Narrator)
  【设计意图】
  在学习了剧本的形式和内容之后,学习者跃跃欲试,教师因势利导布置角色扮演的任务。这样能很好地利用文体,把文学文本转化成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能力,培养文化品格。
  反思
  除了教材之外,近两年笔者还尝试着将不同体裁的文本融入到教学中,如诗歌、英文歌曲、儿童文学作品(典范英语)等,同时参与編写了以诗歌、剧本为主题的初中英语选修课系列丛书。基于以上实践,笔者提出几点思考:
  1. 深入解读文本,设定教学目标
  文本解读是备课的第一步。教师深入理解文本,才能搭建起文本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桥梁。日常教学中,诗歌、剧本、歌曲等体裁的文章需要教师备课时从背景、形式、内容、语言等多角度深入解读文本。同时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每一课时需要教授哪些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使教学活动不偏离轨道。
  诗歌、剧本等文学文本的学习可以从多维度入手,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从而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品格。
  2. 发挥评价导向,激励学生学习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教育部,2012)。
  笔者于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如“Poem Garden”,每人朗诵自己创作的小诗,是对诗歌教学的评价;“Story Show”,分小组的故事角色表演,是对故事教学的评价;“Singing Party”,以个人或组合方式的英文歌曲演唱,是对英文歌曲教学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测试,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3. 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校本(选修)课程


  《课程标准》中提出: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也要发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作用,使各种教育技术和手段都能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服务(教育部,2012)。
  进入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云技术的发展,教材早已不再是英语学习和唯一渠道,英文绘本、音视频材料、手机APP等资源越来越普及。随着英语学习个体低龄化和学习资源多样化,在丰富的英文材料中,不难发现一些体裁多样、生动有趣的文本,如诗歌(童谣)、歌曲、故事等。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甄选优秀的、适合教学的材料作为教材的补充与延伸,逐渐开发符合自身实际所需的校本课程。
  结语
  本文中提到的诗歌和剧本两个案例都属于文学文本,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更多体裁的文本。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多角度解读文本,巧用文本体裁特征,体现不同文本蕴含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勤思考、多积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英语学习》:朱老师,您好!非常高兴见到您。上海的英语教研工作做得很好,这次上海的小学英语课堂又成了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的全国小学英语教研基地。我们能请您谈谈上海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吗?  朱浦:你好!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也感谢你们对上海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肯定。教研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可以将“固定”的课堂变成“有生命力”的课堂;引导教师将作为“范例”的教材变成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 2 Puzzles in Geography的阅读课堂教学为例,结合思维、语言、内容三个视角剖析并思考了如何对文本信息进行基于思维提升的阅读信息综合化加工与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对该阅读文本进行了文本标题解码、文本语言剖析以及文化知识信息的深入解读、重新建构、拓展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评判性阅读和逻辑思维的判断能力。  关键词:思维提升;信息综合化;加工与处理 
期刊
今年是2018年,欣逢我国改革开放40年之庆。40年来,中国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文化交流、教育改革、军事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倡仪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正为全人类实现世界大同的崇高目标而奋勇迈进。  在此时刻,我们回顾一下40年来我国的外语事业和外语教育的发展经过
期刊
现阶段基础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中央对基础教育的期待  《英语学习》:梅老师,您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已经正式出台,在这个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您认为现在基础外语教育面临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中央对基础外语教育提出了哪些愿景和期待?  梅德明:我认为要抓住这个新时代,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时代的“新”体现在哪里。当前中央非常重视教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
期刊
新燕双飞,百花争媚,又是一年春好处。希望各位老师和读者朋友在翻阅本期杂志时,也能品出外语教育里的春意和花香。  本期杂志我们聚焦听说活动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既是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改进教学的数据来源,而观察工具的使用就是课堂观察进行的必要手段。一次好的课堂观察是能帮助教师更加精细地观察英语课堂,是能对教学起到积极反拨作用的。大家其实都明白,课堂观察早已不是由一张普通的听课记录表或是一份适用于所
期刊
摘 要:教材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载体。牛津上海版《英语》教材的内容以单元模块的方式呈现并建构同一个主题,随着学段的提高呈螺旋上升的态势。每册教材有四个模块,分别表述不同的主题。基于单元主题,实施单元整体设计符合英语学习的特点,有助于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如何在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有效地推进单课教学,把教学目标扎实地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本文以牛津上海版《英语》五年级上
期刊
摘 要:英语评价在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英语课堂,促进学习的评价已经成为教师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促进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关注学习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具有导向作用。构建促进学习的评价需要教师设立明确的评价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同时还需要教师能及时处理评价的结果。本文以人教版《英语》(PEP)三年级下册
期刊
摘 要:农村校的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能力上比较薄弱,尤其是薄弱生。本文基于北师大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5 Lesson14课例,采用由学习词的发音到句子的朗读再到篇章学习的方法,把词汇拼读教学融入到阅读课的每个阶段,让学生逐步熟练单词的拼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校;词汇学习;薄弱生研究背景  农村校学生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词汇学习一直困扰着他们,尤其是薄弱生
期刊
2017年4月14日-15日,首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基础教育外语测评研究基金”启动仪式在北京西苑饭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以“回归教育本质:连接测评与教学”为主题,围绕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建设与应用、诊断测评的研究与实践、课堂评价与教师评价素养以及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与评价等议题展开。会议邀请了10余位国內外测评与教学方向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教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戰略部署。教师是该战略具体实施层面的关键因素,其对技术应用的态度、技术使用能力和自身专业发展在成为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寻求改进方案提供了机遇。本文以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助推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中的语言能力提升为研究目标,不仅介绍了技术丰富环境下常见的英语学习方式,还从教育技术实用学、应用语言学和学习理论视角对其有效性进行冷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