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环卫工人杨祖林及其同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原来,中建八局为了解决环卫工人休息难、饮水难、如厕难等问题,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搭建“爱心小屋”,让环卫工前来享受便利。
小屋内的桌子上摆了果盘、微波炉,角落里还有医药箱和一些图书。下班回到“小家”,杨祖林止不住地笑着告诉记者:“之前,下雨没处避雨;带的饭盒,没地方加热;想休息,也只能随地而坐,特别狼狈。现在好了,渴了有水喝,累了有地方坐,感到无比满足。非常感谢中建八局的领导们,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1.尊重、体谅,温暖你我
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干着肮脏的活,拿着微薄的工资,还不受人待见,甚至因身上的酸臭味让人避而远之,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他们存在的重要性。试想,没有他们的兢兢业业,街头巷尾将垃圾成山,苍蝇满天;没有他们的保洁美容,美丽的城市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又怎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因此,对这一群“城市美容师”,我們应尊重和体谅。中建八局的做法,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
2.各方联动,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对环卫工人此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政府除为之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外,还应在基本的生活设施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带给广大群众应有的福利。同时,其他相关部门或组织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像中建八局一样,拿出具体措施和行动,给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更多需要得到关爱的人共享国家福祉与美好生活。
3.知足常乐,生活抹满甜蜜
“之前,下雨没处避雨;带的饭盒,没地方加热;想休息,也只能随地而坐,特别狼狈。”客观冷峻的现实,折射出环卫工人内心的酸楚。而“爱心小屋”的出现,宛如沙漠中的绿洲,带来满满的温馨、感动。诚如环卫工杨祖林所言,“渴了有水喝,累了有地方坐,感到无比满足。”在其心中,快乐幸福竟是如此简单——有水喝,有地方坐。知足常乐,的确如此。
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个医药箱、一本图书,给城市美容师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对中建八局来说,纯属举手之劳,却体现出企业的担当。我真诚地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企业或个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奉献爱心。同时,作为相关政府部门,更应树牢服务意识,用切实的行动诠释人民公仆的涵义。
(作者:李宇昕)
“爱心小屋”不仅是小小的休息间,还是一种归属感,是一种对职业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宽阔的城市街道,因为有了盲道的设计,就会让人觉得莫名的感动;公共空间里,因为有了育婴室、图书角等设计,就让人觉得这个城市以人为本;在地铁上,因为专门设置了女性车厢,就会让人感到温暖。凡此种种,小小空间里,小小设计里,尽管微不足道,但它饱含着城市发展的理念,是对人的尊重,是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
(作者:刁舒文)
每天上学路上我们都会遇见他们。雨天,他们披着雨衣戴着帽子清扫街道;风大的日子,他们等风小了再把那些被风吹乱了的垃圾一点点地聚拢起来清理掉;炎热时,他们肩上挂着湿毛巾不时擦拭汗水;天冷了,也要坚持清扫。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劳动、垃圾的恶臭,还要时刻提防道路上来往车辆,只为了给人们保持一个整洁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韧,更看到了一种无声的爱。我要为他们点个赞。
(作者:欧阳静蕾)
一间小小的爱心驿站,经过简单的布置后,让环卫工人“有了家的感觉”。于这家企业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于这些环卫工人而言,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他们的心窝,让他们工作起来更有劲。
(摘自《南方周末》2019年11月12日)
细微之处见精神。城市文明的高度,既有密集高楼大厦的高度,有科技进步的高度,有财富累积的速度,更有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人文关爱,而这些关爱多在细微之处。机动车让行人、设置无障碍通道、鼓励创建无吸烟单位、整治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举措,都很细小琐碎,但这些“柴米油盐住用行”的小事才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关注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城市的面貌会变得不一样。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0日)
温暖就在一杯热水里
“走,热饭去。”杨祖林手里拿着扫帚、簸箕,和几位环卫工人穿过街道,来到一间板房,这里存着他们提前放好的饭菜。小屋大概30平方米,屋里有桌椅,桌子上摆了微波炉、果盘,角落里还有医药箱和一些图书。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一家企业为附近的环卫工人提供了爱心驿站,“太感谢了,终于有了家的感觉。”杨祖林止不住地笑。
以前,下雨没处避雨;带的饭,没地方热;想休息,也只能席地而坐。现在好了,饿了有热饭,累了有地方坐,杨祖林和工友们感到很满足。
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在城市里,有许多工作在“路上”的人。他们辛勤劳作,支持着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为他们提供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间屋子,是城市回馈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善意和温暖。
暖在尊重上。尊重每一份职业,不戴着偏见的眼镜去审视,是我们对劳动者最基本的暖意。善待他们的付出,对寒风中的快递员说一声感谢,对走家串户的外卖小哥说一句“下雨,路上慢点儿”,不随便扔烟头、果皮,把垃圾准确投入分类箱……少一些恶语相向,多一些温言暖语,少一些事不关己,多一些换位思考。
暖在行动上。每个社会主体都可以伸出援手。比如商家,小小一个“爱心小屋”,投入可能不大,实际作用却不小。除此以外,细节上的改善同样可以传递温暖。比如,餐铺的出餐速度再快一点,包装再结实一点,都能让外卖小哥的工作轻松一点。多一双主动参与的手,城市的发展就多一份力量。
暖在制度上。用制度守护好参与城市建设的每个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保护和生活保障,让环卫工人按时拿到高温补贴,让快递小哥在路上的奔波更安全,让送餐员也有社会保险兜底……应该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用完善的制度温暖他们的心坎。
社会治理需要多方参与,不妨从善待每一个劳动者、为他们捧上一杯热水做起。爱心小屋开在道路旁,也要进驻我们心里。
小屋内的桌子上摆了果盘、微波炉,角落里还有医药箱和一些图书。下班回到“小家”,杨祖林止不住地笑着告诉记者:“之前,下雨没处避雨;带的饭盒,没地方加热;想休息,也只能随地而坐,特别狼狈。现在好了,渴了有水喝,累了有地方坐,感到无比满足。非常感谢中建八局的领导们,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1.尊重、体谅,温暖你我
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干着肮脏的活,拿着微薄的工资,还不受人待见,甚至因身上的酸臭味让人避而远之,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他们存在的重要性。试想,没有他们的兢兢业业,街头巷尾将垃圾成山,苍蝇满天;没有他们的保洁美容,美丽的城市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又怎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因此,对这一群“城市美容师”,我們应尊重和体谅。中建八局的做法,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
2.各方联动,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对环卫工人此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政府除为之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外,还应在基本的生活设施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带给广大群众应有的福利。同时,其他相关部门或组织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像中建八局一样,拿出具体措施和行动,给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更多需要得到关爱的人共享国家福祉与美好生活。
3.知足常乐,生活抹满甜蜜
“之前,下雨没处避雨;带的饭盒,没地方加热;想休息,也只能随地而坐,特别狼狈。”客观冷峻的现实,折射出环卫工人内心的酸楚。而“爱心小屋”的出现,宛如沙漠中的绿洲,带来满满的温馨、感动。诚如环卫工杨祖林所言,“渴了有水喝,累了有地方坐,感到无比满足。”在其心中,快乐幸福竟是如此简单——有水喝,有地方坐。知足常乐,的确如此。
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个医药箱、一本图书,给城市美容师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对中建八局来说,纯属举手之劳,却体现出企业的担当。我真诚地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企业或个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奉献爱心。同时,作为相关政府部门,更应树牢服务意识,用切实的行动诠释人民公仆的涵义。
(作者:李宇昕)
“爱心小屋”不仅是小小的休息间,还是一种归属感,是一种对职业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宽阔的城市街道,因为有了盲道的设计,就会让人觉得莫名的感动;公共空间里,因为有了育婴室、图书角等设计,就让人觉得这个城市以人为本;在地铁上,因为专门设置了女性车厢,就会让人感到温暖。凡此种种,小小空间里,小小设计里,尽管微不足道,但它饱含着城市发展的理念,是对人的尊重,是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
(作者:刁舒文)
每天上学路上我们都会遇见他们。雨天,他们披着雨衣戴着帽子清扫街道;风大的日子,他们等风小了再把那些被风吹乱了的垃圾一点点地聚拢起来清理掉;炎热时,他们肩上挂着湿毛巾不时擦拭汗水;天冷了,也要坚持清扫。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劳动、垃圾的恶臭,还要时刻提防道路上来往车辆,只为了给人们保持一个整洁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韧,更看到了一种无声的爱。我要为他们点个赞。
(作者:欧阳静蕾)
一间小小的爱心驿站,经过简单的布置后,让环卫工人“有了家的感觉”。于这家企业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于这些环卫工人而言,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他们的心窝,让他们工作起来更有劲。
(摘自《南方周末》2019年11月12日)
细微之处见精神。城市文明的高度,既有密集高楼大厦的高度,有科技进步的高度,有财富累积的速度,更有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人文关爱,而这些关爱多在细微之处。机动车让行人、设置无障碍通道、鼓励创建无吸烟单位、整治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举措,都很细小琐碎,但这些“柴米油盐住用行”的小事才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关注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城市的面貌会变得不一样。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0日)
温暖就在一杯热水里
“走,热饭去。”杨祖林手里拿着扫帚、簸箕,和几位环卫工人穿过街道,来到一间板房,这里存着他们提前放好的饭菜。小屋大概30平方米,屋里有桌椅,桌子上摆了微波炉、果盘,角落里还有医药箱和一些图书。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一家企业为附近的环卫工人提供了爱心驿站,“太感谢了,终于有了家的感觉。”杨祖林止不住地笑。
以前,下雨没处避雨;带的饭,没地方热;想休息,也只能席地而坐。现在好了,饿了有热饭,累了有地方坐,杨祖林和工友们感到很满足。
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在城市里,有许多工作在“路上”的人。他们辛勤劳作,支持着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为他们提供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间屋子,是城市回馈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善意和温暖。
暖在尊重上。尊重每一份职业,不戴着偏见的眼镜去审视,是我们对劳动者最基本的暖意。善待他们的付出,对寒风中的快递员说一声感谢,对走家串户的外卖小哥说一句“下雨,路上慢点儿”,不随便扔烟头、果皮,把垃圾准确投入分类箱……少一些恶语相向,多一些温言暖语,少一些事不关己,多一些换位思考。
暖在行动上。每个社会主体都可以伸出援手。比如商家,小小一个“爱心小屋”,投入可能不大,实际作用却不小。除此以外,细节上的改善同样可以传递温暖。比如,餐铺的出餐速度再快一点,包装再结实一点,都能让外卖小哥的工作轻松一点。多一双主动参与的手,城市的发展就多一份力量。
暖在制度上。用制度守护好参与城市建设的每个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保护和生活保障,让环卫工人按时拿到高温补贴,让快递小哥在路上的奔波更安全,让送餐员也有社会保险兜底……应该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用完善的制度温暖他们的心坎。
社会治理需要多方参与,不妨从善待每一个劳动者、为他们捧上一杯热水做起。爱心小屋开在道路旁,也要进驻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