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h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主席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亦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面临现实乃至于未来,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无比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使他们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自我意识往往大为膨胀,而对于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相对淡薄。因此,数学教学和其他各学科一样,加大渗透德育教育的力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结合本人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介绍数学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圆周率值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课后,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了不起。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气,为祖国争光。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对居民现代生活水平进行调查,得到一些基本数据。如:某居民楼一共有多少户,安装电话的有多少户等等。在新课导入时,播放一组小记者采访居民现代生活水平的录像。小记者在采访中说:安装电话的居民户数占总户数的95%;购买摩托车的居民户数占总户数的65%;拥用彩电的户数占总户数的100%。使学生感到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百分数,激发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的愿望和自信心。新课学完后,又让同学们分小组活动,联系生活中有关百分数问题,举出种种不同的实例,把教学活动再推进一步。使学生真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和真实,以激发学生们学好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教学中,我还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一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学生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急忙夸奖学生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坚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的习惯;运用数学的观点观察事物,认识到学好数学的社会价值。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吉水县阜田镇莫坑小学)
其他文献
我们在高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学习了数列的有关内容。所谓数列,就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数列:a1,a2…,an,简记作数。如果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常记为Sn,则Sn=a1+ a2+…+an。  在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an的情况下,如何求数列的前n项和Sn?它是否有规律可循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以期共同提
期刊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总体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强于女生,在时间分布上,小学和初中这种性别差异在成绩上的反映还不明显(有观点认为女性在这段时间的成绩反映上要优于男生),但是到了高中后,数学的抽象程度和综合程度越来越高,男生在成绩表现上要明显优于女生。  高中文科班所具有的特点是:女生是班级的主要组成部分,男女学生比例一般都是近1:2的比例;文科的数学
期刊
运算能力的层次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考试说明》都把它列在诸项数学能力的首位。中学数学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也都离不开运算。但是当前中学生运算能力的状况是很不如人意的。不明理算,机械地搬用运算公式;不顾运算目标,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这些都是经常可见的。不少中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把“粗心”、“马虎”作为算而不对的原因。相当多的高中数
期刊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现行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它们既含有富于教育意义的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又具有浓郁丰厚的感情色彩、精妙绝纶的修辞手法等。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挖掘教材中的“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美学渗透,通过师生共同创造语文教学美和美的语文教学,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
期刊
素质教育已向纵深推进,但因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些弊端。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实现评价思想的“三大转变”: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从“他评”为主转移到“自评”为主,从“区别鉴定”为主转移到“导向激励”为主;必须推行新的课堂教学评学标准和评教标准;必须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和操作过程。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我
期刊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着重介绍了三峡金秋时节的美丽景色。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研究题目,明确题目的重要性    课文的题目简单明了,可立足课题,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课文的重点内容。  首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说说题目《三峡之秋》告诉了我们什么?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方面去发现,明白题目
期刊
课堂教学应以塑造学生素质为目的,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教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兴趣”是学生主动求知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教会学生主动求知的根本。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做到“三注意”和“两激趣”。    一、以情激趣    情感是教与学的纽带。教师应用博大无私的爱心,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期刊
优美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最富有灵气和美感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形象,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诗审美教育的内容,不同于政论的演泽、归纳,也不同逻辑的推理、判断,而是寓教育于美的想象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由感知美入手,到欣赏美、热爱美,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