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式学习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y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每位教学工作者应该探索而急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找到学生探究动机的切入点
  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那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化学和生活的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学生掌握好化学,必须注意生活→化学→生活这一辩证关系。如在教学初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时,如果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烧炭火,创设“生活走向化学”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烧火实验,再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得出化学结论:燃烧的条件。把学生得到的化学知识一般化,让学生了解化学就在身边。
  二、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目前,中学化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讲解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启发的现象。致使实验的探究性、学生的创造性无法体现,也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須改革,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物理学中的实验成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化学的实质性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尽量多做实验,并适当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作为教师可这样给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就是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之下,尽量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如在讲“固体体的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温度,溶质的性质)与实验方案,但故意不讲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三、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生活,从而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学习燃烧和灭火,那么当真正遇到火灾时,我们该怎样灭火等。教学之余,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气体的溶解度”时,我们要求学生想想喝汽水时为什么会打嗝,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为什么会溢出。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同时将探究评价量规发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
  四、探究式学习讲究合作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地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化学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化学,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在部分青少年中存在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动辄离家出走,抑或自我封闭,形成叛逆性格或依赖性格,表现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厌学、辍学、焦虑、孤独,虚荣心强,处理事情缺乏耐心,心浮气躁,人际关系紧张,一意孤行,以自己为中心等。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青少年正处于懵懂时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缺乏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远见,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二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家长的期望值过高,父母
期刊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
期刊
动能定理是高中的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考生对定理、定律、概念的灵活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如何灵活的应用动能定理呢?本文就试举几例,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用动能定理巧求变力做功  如果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的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巧用动能定理就可以灵活求出这个变力所做
期刊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
期刊
听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感知环节。“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人们经常这样说:“上帝之所以让人们长着一张嘴两只耳朵,是为了让人们少说话多倾听。”《道德经》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是强调了“听”而非“说”是智慧的源泉。随着英语教学中对听力的要求日益强化,英语听力教学逐渐受到了应有的重视。然而,并不是随着认识的提
期刊
摘要: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都不太注意英文的良好书写习惯,一些老师知道书写的重要性,不过,也没有很重视书写的教学,只是在最初教写英文字母时讲一遍,让学生跟着模仿一遍,然后便不怎么注意了。学生就这样一直带着“原始状态”的英文书法进入中考考场,最后才发现在中考作文中吃了大亏。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初中生英文书法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 英语书法 培养策略  有句俗话说得好
期刊
对于城镇化的释读、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从网络上看,也是或者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或者众说纷纭各有其理。笔者作为一名县级文化馆工作人员,长期主要身处县城,因而对县一级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情况比较熟悉,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思考和心得,现即以我白水县的一些相关情况为例,论述一些观点。  白水县,历史古老,文化深厚,是文化之祖仓颉的故里,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称号,特产名品有杜康酒和白水苹果等。近年来其发展比较
期刊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读的教学,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是凋谢的花朵,是没有生机的原野。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
期刊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已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原有知识的缺乏和对新知识的渴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具有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社会公民,就成了教育所关注和探索的焦点。基于项目的学习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  所谓了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他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作业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的素养得以
期刊
自从开始实行九年一贯课程五·四分段学制,学生五年级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就会听到很多家长不停的感叹,我们家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挺好的啊,为什么升到初中以后成绩下滑这么厉害?在我看来这里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中小学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处于六年级年龄阶段的初一年级新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6年级学生使用小学六年级教材学习,授课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