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想象、推理和判断,获得新的独特认识的过程。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谈一下笔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人类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或现象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提供一定的情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意识是由对生命科学的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所引发的。因此教师备课、上课时要尽可能挖掘生物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其学习的欲望、激情。如:讲“减数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人的体细胞有46 条染色体,卵细胞和精子中是否也含有46条染色体?(2)如果卵细胞和精子中分别含有46条染色体,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否和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在讲“渗透作用”时我又设计了更有趣的问题:取两根同样的黄瓜,一根放在清水中,一根放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根黄瓜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因此产生思考,接着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了“减数分裂”和“渗透作用”的实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连环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知识,探索未知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联想条件,使他们的思维层层深入。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有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两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可以通过教师设置的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既明确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能力。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节内容的复习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什么是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3)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4)通过那些具体措施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5)假如在玻璃温室中种植蔬菜,如何提高蔬菜的产量?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步步逼近,一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对问题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现象和过程之间的差别。例如:让学生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数量和行为、DNA含量、子细胞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加深对两种分裂方式的理解。又如:从原料、条件、过程、产物、能量几个方面对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了非常明确的认识。通过横向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疑问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说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解题方法和答案,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问多答。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实验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滤液太少或太稀。有学生突发灵感,提出能不能借鉴“萨克斯实验”中酒精水浴加热的方法来提取含量较多的色素?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结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临时装片制作不好,这时有的学生发现花生两片子叶相邻处有一层很易撕的膜,将其做成装片,效果清晰明显。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获得了知识,思维的独立性、多向性、超越性、综合性得到充分的锻炼。
  生物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视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善于提出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同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观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成为人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大胆改革,体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以下几点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抛砖引玉,仅供切磋。    一、师生换位,学生讲课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
期刊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离不开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中学生是思想敏感、行为
期刊
“为师者以爱心酬学子。” 这是很多教师的座右铭。何为爱心?我想应该从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一生发展着眼,培养有利于他长远发展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自信、自尊、自理、自强、自立,这些是最终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因素。品德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更多的应体现在在生活的点滴中。春风化雨是爱,当头棒喝也是爱;贴心暖语是爱,不厌其烦亦是爱。有时,“视而不见”或许是一种更睿智的爱。  硕士、博士,对于人的一生而言,
期刊
对于英语写作,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大纲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情景材料,在限定字数内,用简单浅显的语言把内容交代清楚,且文理通顺,无严重语法错误。该题旨在测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篇好的作文应当是:内容充实、切中题意、要点全面、语言丰富、文字优美、准确得当、行文连贯、思路清晰、过渡自然。这似乎不是很高的要求,但在实践中却很难达到。因此,书面表达题始终是高考中的难题。从学生的习作来看,问题主要出在以
期刊
一、创设情境,示范引路,激发朗读欲望    1. 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根据课文内容,选配一段相应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或播放录像、投影,再现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欣赏中激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去读。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最后一段时,我将画面投放到屏幕上,再选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威尼斯夜景的静寂。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到夜的恬静和古老城市的美,于是沉浸在
期刊
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他又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  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之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激发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是激活课堂的前提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语言学习从听开始,儿童的言语过程是先听后模仿的过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口吃的人到一家鸟店买了只鹦鹉,一周过后他又来到店里,抱怨那只鹦鹉说话口吃并要求退换。此故事虚实无须考证,笑过之余着实悟出一个道理:学习语言以听为先。学生学英语虽非“鹦鹉学舌”,但听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教师只有注重听力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述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力的几
期刊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或者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良好的个性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良个性只能限制、阻碍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摒弃不良个性。赫德曾经说过:“创造型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而拥有个性的人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摘要: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教育活动进行预先设计,对教育活动设计的要素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合理安排,形成活动设计方案,是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 教学设计    当前,在全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组织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研讨活动,对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尤为重要。我们结合幼儿教师和本地教育的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