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应该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位置。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础,推动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转变革新,从而全面渗透生物核心素养,最终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多年来我国高中生物教育一直注重机械式教学,教师侧重于归纳考试重点与讲解重点题目,让学生背诵知识点、答题技巧等,以一言堂的课堂形式来教育学生,学生受到教师教育形式的影响,认为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多背诵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尽量提高自己考试成绩即可,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学校注重的是高考录取人数和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数,忽略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的深入与推行下,高中生物教师开始陆续转变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实践教学的基础,专心研究教学形式,基于此,本文围绕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展开讨论。
一、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生物教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基于基础知识下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只侧重于课上需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而是侧重于让学生能够掌握什么内容,或是要学生学会些什么内容。基于此,教师需要做到如何把教材知识点顺利向核心素养转化,多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加热爱生物、能够把生物知识转化为学生智慧之库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各学科中,生物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具备一定学科素养是促进学生个人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可知,核心素养应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责任感、探究意识、生命观与思维意识上,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来掌握,让学生自己主动动脑思考、学习、探索与实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去理解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喜爱,加强学生自身理解力,以让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充满好奇心,提高对所学内容应用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全面性发展自我的重要性。
二、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1.促进学生生命观的形成
高中生物极具实践性,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将生物教材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基于此,教师应注重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课堂内容导入,把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性话题或新闻等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将导入内容与教材知识联系到一起,加强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对教材知识的感受,学会接受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命现象的解释中,教师结合导入内容讲授神秘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探索与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不断进行学习与理解生命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生命的看法,进而形成一定的生命观。例如在“分子与细胞”这一单元内容中的“细胞的分化”,这是与生命生长密切联系的关键性知识点,教师可将人体的成长融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设问:“人的身高是随着年纪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同时人的身体也在老化,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人的成长速度又是怎样的呢?”“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该怎样度过余生呢?”教师抛出问题后,讲解本节课内容,对细胞分化的基础知识进行剖析,让学生带着以上提出的问题听讲并积极思考,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他们对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在进行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的讲解时可促进学生对细胞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学生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会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热爱生命,促进自身生命观的形成,学生更热爱生命,可加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
2.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力,教师可多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重点实验内容,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素质与探究意识,以促进自身更好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设计、实践、归纳与总结,进一步促进良好学科精神探究意识的形成,形成探究—实践—探究的良性循环。例如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中,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总结发生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导致生命体发生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是必要的?这些因素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加以验证,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验必备的植物叶片,叶片分为绿色与黄色两种,随机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成组,并把实验所得结果总结出来,如果实验失败则要总结失败原因,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互相合作与探索,分析知识要点,思考能力、探究意识都有所提升。
3.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
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学科宏观意识,以此作为构建学科知识大纲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养成概括所学知识的习惯,在概括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吸收与同化不同知识点,将不同知识进行组合與探寻,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如教师带领学生依次对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内容进行總结,逐渐对学生进行进化知识、生态学知识的渗透。在进行了大体的概括后,学生对于高中生物有了比较完整与系统的认知,可加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在学生生物概括能力得以有效发展的同时,学生也会将其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学习与应用知识的水平。
三、结语
综上,培养高中生责任感、探究意识、生命观与思维意识是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积极思考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需求加以创新和完善,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23):87-88.
[2]陈云芝.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徐茂颖.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科学探究”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多年来我国高中生物教育一直注重机械式教学,教师侧重于归纳考试重点与讲解重点题目,让学生背诵知识点、答题技巧等,以一言堂的课堂形式来教育学生,学生受到教师教育形式的影响,认为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多背诵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尽量提高自己考试成绩即可,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学校注重的是高考录取人数和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数,忽略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的深入与推行下,高中生物教师开始陆续转变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实践教学的基础,专心研究教学形式,基于此,本文围绕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展开讨论。
一、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生物教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基于基础知识下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只侧重于课上需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而是侧重于让学生能够掌握什么内容,或是要学生学会些什么内容。基于此,教师需要做到如何把教材知识点顺利向核心素养转化,多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加热爱生物、能够把生物知识转化为学生智慧之库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各学科中,生物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具备一定学科素养是促进学生个人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可知,核心素养应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责任感、探究意识、生命观与思维意识上,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来掌握,让学生自己主动动脑思考、学习、探索与实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去理解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喜爱,加强学生自身理解力,以让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充满好奇心,提高对所学内容应用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全面性发展自我的重要性。
二、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1.促进学生生命观的形成
高中生物极具实践性,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将生物教材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基于此,教师应注重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课堂内容导入,把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性话题或新闻等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将导入内容与教材知识联系到一起,加强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对教材知识的感受,学会接受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命现象的解释中,教师结合导入内容讲授神秘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探索与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不断进行学习与理解生命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生命的看法,进而形成一定的生命观。例如在“分子与细胞”这一单元内容中的“细胞的分化”,这是与生命生长密切联系的关键性知识点,教师可将人体的成长融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设问:“人的身高是随着年纪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同时人的身体也在老化,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人的成长速度又是怎样的呢?”“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该怎样度过余生呢?”教师抛出问题后,讲解本节课内容,对细胞分化的基础知识进行剖析,让学生带着以上提出的问题听讲并积极思考,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他们对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在进行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的讲解时可促进学生对细胞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学生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会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热爱生命,促进自身生命观的形成,学生更热爱生命,可加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
2.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力,教师可多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重点实验内容,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素质与探究意识,以促进自身更好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设计、实践、归纳与总结,进一步促进良好学科精神探究意识的形成,形成探究—实践—探究的良性循环。例如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中,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总结发生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导致生命体发生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是必要的?这些因素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加以验证,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验必备的植物叶片,叶片分为绿色与黄色两种,随机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成组,并把实验所得结果总结出来,如果实验失败则要总结失败原因,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互相合作与探索,分析知识要点,思考能力、探究意识都有所提升。
3.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
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学科宏观意识,以此作为构建学科知识大纲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养成概括所学知识的习惯,在概括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吸收与同化不同知识点,将不同知识进行组合與探寻,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如教师带领学生依次对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内容进行總结,逐渐对学生进行进化知识、生态学知识的渗透。在进行了大体的概括后,学生对于高中生物有了比较完整与系统的认知,可加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在学生生物概括能力得以有效发展的同时,学生也会将其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学习与应用知识的水平。
三、结语
综上,培养高中生责任感、探究意识、生命观与思维意识是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积极思考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需求加以创新和完善,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23):87-88.
[2]陈云芝.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徐茂颖.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科学探究”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