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风刺骨,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腊河村的夜晚在群山中一片冷寂。此时,冯文佳正搓着冻僵的手,拿着小电筒,仔细地巡查学校——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中心校腊河小学(以下简称腊河小学)。“半夜里经常要起来看看寄宿的孩子有没有关好门,有没有盖好被子,会不会生病……”在冯文佳看来,学校就是家,学生就是他的孩子,既要教给他们知识,又要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
30年如一日,冯文佳把精力、心血都放在了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健康成长的学生,而自己却两鬓微霜、病痛缠身,但他仍然坚守在大瑶山里默默耕耘,一生清贫,无怨无悔。
“责任重于泰山”
1983年,冯文佳到罗香乡中心校的丈二小学任代课教师,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之后,他还多次到六团、六俄、水湾等边远教学点任教。边远教学点条件艰苦,校园设施简陋,教师资源紧缺,但冯文佳没有离开,在大山里一待就是30年。
长期繁重的教学工作,一点一点地损害着冯文佳的身体,他时常感到头晕和心悸。2007年3月,他到医院检查身体,被查出患上再障性贫血,这让他十分担心。不过,他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学生:“我倒下了谁给学生们上课?”随着病情加重,他被迫到柳州市的医院住院治疗。治疗期间,医生不让他下床,他就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了解学校的工作。“躺在病床上那段时间,学生经常打电话来关心我,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那时候我很难过、很焦虑,真想立刻回到课堂上。”冯文佳说。
经过治疗,冯文佳的病情有了好转,终于可以出院了,但医嘱要病休一年以上,学校决定给他休假一年,但他坚决不同意。他说:“一年这么长,学校教师本来就少,我不上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我还是不休了。”他知道学校领导不会让他上班,就索性住进学校,天天到办公室报到,拿着课本到教室给学生上课了。学校领导看到这样的情形,知道他太热爱工作了,心里放不下学生,就同意让他上班,给他安排了三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他又不高兴了,坚持要上任务更重的五年级数学。
就这样,冯文佳一边休养身体一边上课。白天,他提着灌满中药汁的水杯穿梭于宿舍和办公室之间。下课了、批改作业累了,他就喝上一口药,就这样以顽强的毅力带病工作了一年,直到身体康复。“村小师资紧张,突然缺一个教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冯老师责任心强,心态很乐观,我们经常拿他做‘正面教材’呢,他真是教师们学习的榜样!”说起冯文佳的事迹,罗香乡中心校校长翁良安赞不绝口。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冯文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日夜坚守学校“阵地”,无私忘我地工作,却无暇顾及家庭。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父亲和岳父均卧床不起,重病在身,但他总是在课后或周末才匆忙回家一趟,随后又马上赶回学校。面对家人的种种不理解,他只能默默地承受。他说:“看到学校秩序井然,学生快乐地学习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留守儿童的“奶爸”
腊河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且大部分都住校,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六岁。学校没有专职的生活老师,冯文佳和十多位同事既当爹又当娘,要为学生们打水洗脸、洗澡、洗衣服,三更半夜他还要去查看学生的休息情况。
“留守儿童过早脱离家庭,缺乏亲人的关爱,我就是他们的‘奶爸’。”冯文佳这样说。他对学生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爱。有一次半夜里,他正在进行第二轮学生宿舍巡查,发现学生胡春敏蜷缩在床上浑身发抖,还小声哭泣,忙进去询问,原来是发高烧了。冯文佳立即背起胡春敏,打着手电筒摸索着赶到村里的卫生所。医生诊治后,他不但垫付了医药费,还一口一口细心地给胡春敏喂药,并在病床旁看护到天亮。事后,胡春敏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描述当晚的场景,其中一段写道:“医生说要是晚上没有及时发现送来治疗,我恐怕会烧坏脑子了,冯老师对我的关爱胜似父母,我要用最美的语言赞美他!”“真是多亏了冯老师您了,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感谢了!”胡春敏的家人在外地打电话给冯文佳,感动得落泪。
“小孩子不懂事,没有大人在身边教育,很容易养成坏习惯,这是个老大难问题。”冯文佳这样说。他任教的班级有个学生叫小利(化名),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经济很困难。小利看到同学有好东西,老是习惯性拿走,甚至屡次偷村民的财物。一次,小利在偷东西时被村民抓获,村民找不到家长,正准备打电话报警,冯文佳及时赶到劝止,并自己掏钱赔偿给村民。“他才10岁都不到啊,如果被警察带走了,那会给他这一生留下多大的阴影啊,可能会刺激他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冯文佳着急地说。
冯文佳认为,孩子自尊心比较强,如果直接劈头盖脸去批评,可能会适得其反,怎么办呢?冯文佳坚信孩子的本性并不坏,还可以引回正道。于是他私下找小利了解生活情况,给他买文具、衣物,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辅导他学习,还让他担任班干部。冯文佳还在班上开设心理辅导课,“俯下身子”跟学生谈心,搜集犯罪案例做反面教材,给学生讲正面人物的小故事,让学生分清善恶。小利在冯文佳的感化和帮助下,慢慢改掉了偷盗行为,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已经考上大学的小利回想起这段往事,总是很感动地说:“要不是冯老师,不知道我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一辈子就完了,他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不断学习,助师生成长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这是冯文佳一直以来的信条。
在闭塞的山村里,电脑还未普及,作为大龄教师,学习电脑技术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冯文佳坚持自学电脑,一点也不气馁。他废寝忘食地“啃食”相关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专业名词就打电话咨询懂电脑的教师或朋友。有一次,学校里的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他不知打了多少电话,查阅了多少资料,忘记了下班时间,直到深夜,终于把问题解决了,确保了第二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通过这次成功解决多媒体问题,我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又进步了,可以自行修理设备了,山村里懂电脑的人很少,他们都开玩笑说我可以开个电脑修理店咯。”冯文佳爽朗地笑道。
作为学校副校长、老教师,冯文佳自觉带头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经常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很多年轻教师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成长为教学能手或教学骨干。“刚开始到学校工作的时候,什么都觉得很生疏,所教班级成绩、纪律都很差,自己成长很缓慢,害怕被批评,经常很苦恼,但冯副校长没有责怪我,而是不断开导我,帮助我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手把手教我解决教学难题。”前年刚毕业到腊河小学任教的小罗老师告诉记者。如今的他,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所带班级各方面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该校教师陆运丽也说:“冯老师很乐于助人,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是喜欢找他,他都会热心解答。”
冯文佳还刻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了许多教研论文,其中《为了乡村孩子上好学——浅谈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边远山区留守儿童身心动态成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例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如何精细化管理》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冯文佳于2011年获评为广州助学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2008-2009学年获评为来宾市优秀教师,多次获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或先进工作者。“冯文佳是个好领导、好同事、好教师,还是个对山区教育很有研究的教育专家呢!”谈起冯文佳,腊河小学校长欧良远竖起大拇指。
时光荏苒,冯文佳已经在大瑶山里默默坚守了30年,他勤恳工作、关爱学生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教育事业就是我生命的根,学生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生清贫,一世辛劳,我无怨无悔!”冯文佳望着远处的群山,眼神无比坚定。
(责编 欧金昌)
30年如一日,冯文佳把精力、心血都放在了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健康成长的学生,而自己却两鬓微霜、病痛缠身,但他仍然坚守在大瑶山里默默耕耘,一生清贫,无怨无悔。
“责任重于泰山”
1983年,冯文佳到罗香乡中心校的丈二小学任代课教师,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之后,他还多次到六团、六俄、水湾等边远教学点任教。边远教学点条件艰苦,校园设施简陋,教师资源紧缺,但冯文佳没有离开,在大山里一待就是30年。
长期繁重的教学工作,一点一点地损害着冯文佳的身体,他时常感到头晕和心悸。2007年3月,他到医院检查身体,被查出患上再障性贫血,这让他十分担心。不过,他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学生:“我倒下了谁给学生们上课?”随着病情加重,他被迫到柳州市的医院住院治疗。治疗期间,医生不让他下床,他就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了解学校的工作。“躺在病床上那段时间,学生经常打电话来关心我,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那时候我很难过、很焦虑,真想立刻回到课堂上。”冯文佳说。
经过治疗,冯文佳的病情有了好转,终于可以出院了,但医嘱要病休一年以上,学校决定给他休假一年,但他坚决不同意。他说:“一年这么长,学校教师本来就少,我不上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我还是不休了。”他知道学校领导不会让他上班,就索性住进学校,天天到办公室报到,拿着课本到教室给学生上课了。学校领导看到这样的情形,知道他太热爱工作了,心里放不下学生,就同意让他上班,给他安排了三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他又不高兴了,坚持要上任务更重的五年级数学。
就这样,冯文佳一边休养身体一边上课。白天,他提着灌满中药汁的水杯穿梭于宿舍和办公室之间。下课了、批改作业累了,他就喝上一口药,就这样以顽强的毅力带病工作了一年,直到身体康复。“村小师资紧张,突然缺一个教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冯老师责任心强,心态很乐观,我们经常拿他做‘正面教材’呢,他真是教师们学习的榜样!”说起冯文佳的事迹,罗香乡中心校校长翁良安赞不绝口。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冯文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日夜坚守学校“阵地”,无私忘我地工作,却无暇顾及家庭。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父亲和岳父均卧床不起,重病在身,但他总是在课后或周末才匆忙回家一趟,随后又马上赶回学校。面对家人的种种不理解,他只能默默地承受。他说:“看到学校秩序井然,学生快乐地学习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留守儿童的“奶爸”
腊河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且大部分都住校,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六岁。学校没有专职的生活老师,冯文佳和十多位同事既当爹又当娘,要为学生们打水洗脸、洗澡、洗衣服,三更半夜他还要去查看学生的休息情况。
“留守儿童过早脱离家庭,缺乏亲人的关爱,我就是他们的‘奶爸’。”冯文佳这样说。他对学生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爱。有一次半夜里,他正在进行第二轮学生宿舍巡查,发现学生胡春敏蜷缩在床上浑身发抖,还小声哭泣,忙进去询问,原来是发高烧了。冯文佳立即背起胡春敏,打着手电筒摸索着赶到村里的卫生所。医生诊治后,他不但垫付了医药费,还一口一口细心地给胡春敏喂药,并在病床旁看护到天亮。事后,胡春敏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描述当晚的场景,其中一段写道:“医生说要是晚上没有及时发现送来治疗,我恐怕会烧坏脑子了,冯老师对我的关爱胜似父母,我要用最美的语言赞美他!”“真是多亏了冯老师您了,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感谢了!”胡春敏的家人在外地打电话给冯文佳,感动得落泪。
“小孩子不懂事,没有大人在身边教育,很容易养成坏习惯,这是个老大难问题。”冯文佳这样说。他任教的班级有个学生叫小利(化名),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经济很困难。小利看到同学有好东西,老是习惯性拿走,甚至屡次偷村民的财物。一次,小利在偷东西时被村民抓获,村民找不到家长,正准备打电话报警,冯文佳及时赶到劝止,并自己掏钱赔偿给村民。“他才10岁都不到啊,如果被警察带走了,那会给他这一生留下多大的阴影啊,可能会刺激他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冯文佳着急地说。
冯文佳认为,孩子自尊心比较强,如果直接劈头盖脸去批评,可能会适得其反,怎么办呢?冯文佳坚信孩子的本性并不坏,还可以引回正道。于是他私下找小利了解生活情况,给他买文具、衣物,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辅导他学习,还让他担任班干部。冯文佳还在班上开设心理辅导课,“俯下身子”跟学生谈心,搜集犯罪案例做反面教材,给学生讲正面人物的小故事,让学生分清善恶。小利在冯文佳的感化和帮助下,慢慢改掉了偷盗行为,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已经考上大学的小利回想起这段往事,总是很感动地说:“要不是冯老师,不知道我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一辈子就完了,他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不断学习,助师生成长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这是冯文佳一直以来的信条。
在闭塞的山村里,电脑还未普及,作为大龄教师,学习电脑技术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冯文佳坚持自学电脑,一点也不气馁。他废寝忘食地“啃食”相关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专业名词就打电话咨询懂电脑的教师或朋友。有一次,学校里的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他不知打了多少电话,查阅了多少资料,忘记了下班时间,直到深夜,终于把问题解决了,确保了第二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通过这次成功解决多媒体问题,我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又进步了,可以自行修理设备了,山村里懂电脑的人很少,他们都开玩笑说我可以开个电脑修理店咯。”冯文佳爽朗地笑道。
作为学校副校长、老教师,冯文佳自觉带头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经常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很多年轻教师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成长为教学能手或教学骨干。“刚开始到学校工作的时候,什么都觉得很生疏,所教班级成绩、纪律都很差,自己成长很缓慢,害怕被批评,经常很苦恼,但冯副校长没有责怪我,而是不断开导我,帮助我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手把手教我解决教学难题。”前年刚毕业到腊河小学任教的小罗老师告诉记者。如今的他,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所带班级各方面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该校教师陆运丽也说:“冯老师很乐于助人,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是喜欢找他,他都会热心解答。”
冯文佳还刻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了许多教研论文,其中《为了乡村孩子上好学——浅谈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边远山区留守儿童身心动态成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例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如何精细化管理》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冯文佳于2011年获评为广州助学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2008-2009学年获评为来宾市优秀教师,多次获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或先进工作者。“冯文佳是个好领导、好同事、好教师,还是个对山区教育很有研究的教育专家呢!”谈起冯文佳,腊河小学校长欧良远竖起大拇指。
时光荏苒,冯文佳已经在大瑶山里默默坚守了30年,他勤恳工作、关爱学生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教育事业就是我生命的根,学生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生清贫,一世辛劳,我无怨无悔!”冯文佳望着远处的群山,眼神无比坚定。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