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琵琶乐曲创作的分析及比较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CandleCalm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琵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在经过多民族、多层次的长期融合,形成了与少数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现代在创作琵琶乐曲时,也都在大量运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使听众在获得审美需求的同时,见证、促进了琵琶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琵琶乐曲;创作;分析;比较
  琵琶是一种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弹拨乐器,最早出现在秦朝。琵琶的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具有较强的穿透力,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这一特征与大多数少数民族在游牧历程中形成的传统乐曲风格相契合,因此除使用少数民族传统乐器演奏乐曲外最能展现少数民族乐曲风情的乐器就以琵琶为首选。在已成名的琵琶乐曲中有很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或是以民族音乐为素材的曲目,如以维吾尔族民歌《送我一支玫瑰花》为素材的同名琵琶曲、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天山之春》、以傣族民间音乐为素材《欢乐的傣家》,以及以苗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山之舞》等都是这一特色的具体表现。
  1 琵琶乐曲创作中多采用少数民族音乐的原因
  1.1 由少数民族音乐多样化风格所决定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能歌善舞,由于各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和背景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族音乐,这中间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形成独树一致的艺术形式。少数民族音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五声性调式体系,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音乐都属于这一体系;二是大小调体系,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音乐属于这一体系;三是中立调式体系,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属于这一体系。在这三大体系的框架内,同一体系少数民族音乐在共性的前提下,又各自保留了独特的音阶、节奏风格,因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为琵琶乐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1.2 由琵琶艺术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
  各民族文化艺术形态都是在互相影响、融合中发展的,琵琶艺术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琵琶乐曲创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根源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琵琶艺术创新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诸如运用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创作理念进行的乐曲创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琵琶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异域风情特色也能为作曲家提供丰富的素材,并能避免因单一使用汉族民间音乐而导致的创作重复性。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的优美旋律、欢快的节奏能充分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贴合时代特色,如以彝族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彝族舞曲》、以黎族音乐为素材的《黎族舞》等都是这一类型的琵琶乐曲。所以当前琵琶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先进文化精华,同时融合多民族音乐元素,因而尽管现在的琵琶作品已开始大量运用西洋技法,但其中的民族特性仍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1.3 大众审美的需要
  贴近大众审美的需求也是在琵琶乐曲创作中加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原因之一。我国的器乐创作中广泛地运用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各种器乐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加强,这类乐曲的代表作有桑桐创作的钢琴曲《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陈钢创作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在这一创作浪潮中,少数民族音乐也成为了琵琶曲作家创作的重要素材。对于添加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创作出的琵琶作品,在沿用琵琶的传统表现技巧和艺术特色的同时,通过融合、创新,产生出新的风格和意境,实现了民族音乐的融合,使大众在欣赏琵琶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领略清新柔婉的音色,还能同时品味到乐曲富含的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从而得以满足不同层次、类型的审美需求。
  2 琵琶乐曲创作中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运用分析与比较
  现阶段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琵琶乐曲创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少数民族音乐带来的独特民族风情形成了琵琶乐曲新的多样的艺术风格。一般而言,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运用大致有三种:
  2.1 采用少数民族音乐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素材
  从少数民族音乐中选取富有民族特色、个性鲜明的素材进行创作是琵琶乐曲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这一创作形式的代表作有《天山之春》《景颇舞曲》《红河夜景》等。与采用完整民歌不同,选取特色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琵琶曲所用的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富个性的特点,因而尽管创作只是在模仿、象征和暗示,但我们还是能通过节奏、音乐的传递感受到民族乐曲的存在。同时这种创作方法中固有的素材部分只占少量,大部分还是具有独特创新性的,不仅能体现出创作者对素材的理解,也是创作者创作能力的表现。
  2.2 完整沿用民歌曲调,即以一首或几首少数民族民歌作为乐曲主题进行创作
  这是现阶段运用少数民族音乐最常用的手法,不管实际创作中采用了何种形式,其中心都是围绕原民歌为核心展开的,完整地使用整首民歌并将其曲调作为音乐主题,考验着创作者对音乐的驾驭能力,他的创作即要能保留创作出的琵琶曲中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还要能使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3 运用弹奏技法模仿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创作有少数民族风格的琵琶曲
  我国各少数民族除拥有色彩鲜明的音乐和歌舞外,种类繁多的民族乐器也是一大民族特色。同少数民族音乐一样,少数民族的乐器也各有不同且极富个性。少数民族乐器发出的音色绚丽,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启迪乐曲创作者的思路。同时,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演奏方式方法,这些也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起着促进琵琶演奏技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作用。通过琵琶弹奏技法的调整,用琵琶模仿出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丰富了琵琶弹奏的音域和表现形式。如《送我一支玫瑰花》虽是改编曲,却在技法中首创了“中指抹弦”这一技巧,并与“击面板”技法结合,模拟出新疆手鼓的节奏音型,具有鲜明的特性。《彝族舞曲》力求发挥琵琶多声部的音响效果,尤其是使用“挑轮”的演奏技巧,使右手大拇指从子弦的五指轮中解放出来挑奏内弦,大大增强了琵琶的音乐表现力。
  3 结语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乐器的选择、素材的使用上都存在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华音乐大家庭中独特的一员,如何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实现融合,过往无数优秀的创作,尤其是使用少数民族题材进行的琵琶作品的创作与演奏为此提供了经验。当然,展望未来,做好少数民族琵琶创作还将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廖莎.少数民族琵琶乐曲创作的分析及比较研究——以傣族、维吾尔族、苗族三首作品为例[J].音乐创作,2015(08):129-131.
  [2] 卢盈盈.承古开今,多元并进——20世纪后期琵琶音乐创作题材分析[J].艺术探索,2012(02):72-73.
  [3] 吴慧娟.建国后中国琵琶音乐的创作发展[J].中国音乐,2012(03):166-171.
  作者简介:张璐(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其他文献
摘 要:今年夏天国产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席卷了各大荧幕。《大圣归来》能够获得成功,与其“口碑营销”的宣传手段脱不了关系,其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宣传方式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可以为以后的国产动漫电影宣传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碑宣传;大圣归来;动漫电影  1 目前关于国产动漫宣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缺乏宣传观念,重制作,轻宣传  《魁拔1》是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微信营销已经成为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手段,这得益于其多样化的功能和“即时传播”的特征。但微信营销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受众需求多样化发展、自主性越来越强的今天,微信营销也遭遇了发展瓶颈。如何解决种种问题,促进进一步发展值得深思。  关键词:微信;营销;瓶颈  随着网络技术及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普及起来,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需求。至今搭载移
期刊
摘 要:蒲剧作为地方戏艺术,珍贵之处就在于源于生活。所以作为蒲剧演员,更需要细心体味生活。如果我们仅仅把舞台演出看成是不得不去完成的匠艺任务,那样就会忽视人物角色的情感归宿,必然造成远离生活,最终也必然形成表演上的脸谱化、程式化,甚至虚假、失真!由此可见,蒲剧演员的舞台表演必须遵循角色(人物)的情感逻辑和生活轨迹,按照自然法则赋予人物妥帖、真挚的情感。只有如此才能摆脱刻板的舞台程式束缚,才能塑造出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史记》是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是民族文化的浓缩,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文章从《史记》说起,对司马迁的精神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司马迁;精神;《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评论《史记》的话语。由此可见,司马迁的这部历史巨著,无疑是整个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灿烂文明,也是全人类为之自豪的精神遗产。  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苏联遭受德军的侵
期刊
摘 要:全球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让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在网络虚拟空间内真正成为现实。通过对2015年新浪微博“橘子哥”事件的研究,分阶段地总结了信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平台、传播时间和传播效果,以及该案例的传播主体信息流向模型、互联网社交中的时间和空间、网络信息符号传播的穿透力特征以及网络跨文化传播的隐患。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社交;微博  在全球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被网络覆盖的当下,各类信息呈
期刊
摘 要:勤劳、善良的刘汉香,坚韧地面对生活中的失意,以圣母般的大爱与无私带领上梁村的村民通过养花致富,力求寻求一条弥合城乡差距,解救乡村困境的可行之路。她对乡村的守护与改造,使她成为一盏希望之灯,照亮了乡村挺进城市的道路。  关键词:守护之灯;启明之灯;希望之灯  在展现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向城市突围、挺进的艰难历程的长篇小说《城的灯》自问世就备受关注。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刘汉香始终坚守着乡村的勤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我国明代的《落花诗意图》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维纳斯的诞生》这两幅画的政治背景和美学思潮为主,以抽象与具象为出发点,从植物图案、人物图案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来剖析中西方绘画的差异。从中得出,中国画大多是抽象的,而西方大体上是具象的这一结论。  关键词:中西方;抽象;具象  中西方绘画都有着深厚的历史。随着绘画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绘画逐渐形成各自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绘画技法也各具特色
期刊
摘 要:雷诺阿是19世纪法国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雕刻家,早年画了很多风景画,后来迷恋于人物和肖像画,尤其是女性。女性天生有吸引男性的魅力,不论是外貌或者内在又或者其他方面,作者总能发现她们的魅力所在。他对光与色和构图的应用有独特的研究,雷诺阿笔下的女性细腻光亮,丰满矫健,成了最受欢迎的印象派画家之一。作者作品当中的女性世界非常值得去研究。  关键词:雷诺阿;女性;形与色;美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
期刊
摘要:金农是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因其在书画方面都非常有名望,所以研究者居多,但观其研究现状基本都以书体或绘画全貌为主。而笔者则选取其具有独特风貌的梅花作品《寄人篱下》进行研究,主要从此作品的装饰性美感、古拙散逸的笔墨韵味、悲凉孤寂的心境三个方面进行探析,以期达到共鸣。  关键词:金农;《寄人篱下》  金农是“扬州八怪”画家中的重要成员,在艺术方面成就很高。在书法上异于常人的“漆书”具有强烈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剖析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消极避世之道,他们尽量回避生活工作中的黑暗的一面,避免尔虞我诈以求自保,以求能平静地走完自己的一生。这种消极的避世态度虽是一种自卫的方式,但仍需我们去深入地挖掘它的根源。  关键词:韩熙载;消极避世;自卫;道德  《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画家顾闳中所作,此图纵长28.7厘米,横宽335.5厘米,设色画。此幅长卷描绘了五个部分,即“夜宴”“观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