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杏坛杏林桃李语的来历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ing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他将梨园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杏坛”的典故则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他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礼乐冠华夷”中的“杏坛”指的就是此义。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以“杏坛”名之,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南亚诸国。
  “杏坛”和“杏林”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前者指教育,后者指医道。提起“杏林”,这里也有一段典故。据晋人葛洪《神仙传·董奉》里说,有一个人叫董奉,平时不种田,专门给人看病。但是,他从来不收病人的钱,却有一个要求:病重的好了以后种五棵杏树,病轻的好了以后种一棵杏树。几年后,这些杏树都结果了。于是,董奉又对人们说,如果谁要买杏的话,不要钱,只要用谷子换。这样,董奉又有了许多的谷子。他用这些谷子接济穷人和过路者旅资不夠的人。后来,人们就用“杏林”来形容董奉为民谋利益的事。再以后,人们又将“杏林”引申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但都是指那些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替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其他文献
臣等謹按:《家范》十卷,宋司马光撰。光所著《温公易说》诸书已别著录,是书见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者,卷目俱与此相合,犹当时原本。自颜之推作家训以教子弟,其议论甚正,而词旨泛滥,不能尽本诸经训。至狄仁傑著有《家范》一卷,史志虽载其目,而书已不传。光因取仁傑旧名,别加甄辑,以示后学准绳。首载《周易》家人卦辞、《大学》、《孝经》、《尧典》、《诗》思齐篇语则,即其全书之序也。其后,自治家至乳母,凡十
期刊
每次讀到《三国演义》里秋风五丈原一段,总为孔明最后的遗言而唏嘘。“费文伟可继之”,普通的一句话,放在生命的尽头,则别有意义。死亡可以让一切坚固的畛域——家、国;公、私;义、情——烟消云散。面对死亡,孔明其实可以不必再是大汉丞相,可以随性地想想黄氏,想想瞻儿,然而直至此刻,他心之所系,仍是蜀汉的未来、光复的大业。公而忘私的事迹说来并不罕见,单提这句话,在于它让人看到死亡刹那的屈服——那一刻,信念战胜
期刊
第一等好事是讀书然而书海茫茫并非所有人都能似硕学鸿儒那般畅游其中需先有一引路之路标这路标便是教科书教科书很不起眼但即使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当初也是以此为起点对于那些不喜读书之人教科书更可能是其唯一的文化滋养如果说那些皇皇巨著反映了精英阶层的智识教科书则影响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在我国近代那个革故鼎新的时代新一代教科书更是以其开启民智灌输崭新观念之功用推助着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
期刊
司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住在城郊西北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邵康节则打趣说:“一人巢居,一人穴处!”  司马光不收任何人送给他的礼,就连皇上的赏赐也不受。仁宗皇帝临终前立下遗诏,赐予司马光等
期刊
在笔者收藏的名人墨宝中,有两轴郭沫若行书八言联。  对联上联为:谋在于众,断在于独;下联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落款郭沫若,下鈐篆书“郭沫若”白文印,“鼎堂”朱文印。  郭沫若,号鼎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大师和“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周扬语)。他不仅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开拓了一代新风,而且在历史考古、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研究诸方面也有特殊贡献。与近代国学大师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
期刊
我曾对钱穆不以为然,尤其是他身上有种老派的不现实。  这种不以为然也许能追溯到小学,在杨绛的散文《车过古战场》中,我第一次读到了钱穆,他看起来是个一肚子典故的固执老头儿,贫困,自尊心强。  与杨绛同车上北京的他,始终不愿吃一口她给的饼干。为维系困窘中的尊严,宁愿趁人不注意时去站台上胡乱买些食物。一个在20世纪90年代初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成长着的小孩,怎么能理解钱穆这种书呆子气的自尊心呢?  那年头,
期刊
2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各种史学潮流跌宕起伏,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20世纪初梁启超首倡的新史学。所谓新史学,就是以书写民史为基本内核,眼光向下,关注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新型史学。20世纪20年代,施行新学制以后编写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承继了新史学的脉搏,在编写过程中加大日常生活史的笔墨,既呼应了新史学发展的时代召唤,又契合蒙昧孩童阅读历史的兴趣习惯。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中所呈现的日常生活史,主要指民众日常生活
期刊
晚清因为学制仓促改变,各地新式学校一夜兴起,急需大量各学科的教科书,政府无暇对教科书编者资质、编写质量进行审查。谁去编写地理教科书都可以,与出身和社会地位都无关,全凭个人喜好或其他动机。今天回头看那些姓名尚可考的地理教科书编者们,有一些人在编写地理教科书之前就已赫赫有名,也有一些人则因此而走上成名之路。  “一编成名”的张相文  学界公认为我国地理教科书编写做出历史性贡献的是张相文。张相文于186
期刊
鸦片其物  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讲讲鸦片。鸦片是用罂粟花的果实提炼而成的,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五百年前,当时苏美尔人把它叫作“快乐植物”。后来希腊语里它就叫作鸦片,在阿拉伯语里则叫“阿芙蓉”。唐朝之前,鸦片由阿拉伯传到中国,成为药铺里的一种药材,凡是大点儿的药铺里都会有,名称是“阿芙蓉膏”,上千年来根本无人问津。这种“药材”有一股子尿臊味,非常难闻。但它的药用价值很高,比如镇静、清肺、麻醉等等
期刊
乾隆五十七年(1792),将军福康安尽收西藏失地,使廓尔喀求和称臣。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厚加赏赐。  福康安凯旋,征廓尔喀一应军需费用交户部报销。福康安还在享受着建功立业的得意,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户部一名书吏的名帖。那名小吏以向他贺喜为名,要求赏赐万金。  福康安当时已是一等公,历任陕甘、闽浙、两广总督,深得乾隆帝信重,离封王只有一步之遥;又刚刚立下开疆拓土之功,声势正如日中天。而小小一名书吏,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