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工伤患者个案研究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伤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会给个体带来沉重的负担,具有突发性、危机性和损害性较强的特点。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介入理论,对工伤患者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介入过程、方法,总结成效。研究发现,在社会支持理论指导下,社会工作不仅可以缓解工伤患者的负面情绪,而且可以增加患者关于工伤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患者的成长与工伤维权的成功。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支持理论;工伤患者;个案
  一线工人们的辛勤劳动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在一些行业,如建筑业、纺织业等,因工作环境较为危险和恶劣,常会发生工伤事故。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工伤事故的人数高达100余万人,频发的工伤事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对工伤患者进行研究符合这一群体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且社会工作在工伤患者的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方法。本文以实习中所接触的工伤患者为例,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依据,对其进行个案研究。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李某,男,50岁,妻子46岁,在老家务农,夫妻两人育有一子。儿子26岁,因疾病在家休养,不能外出做体力活。李某于几年前独自一人到成都,主要在建筑工地做散工,无固定工作地点。2017年末,李某在做工时从高处摔落,入院诊断为双跟骨粉碎性骨折,一周后进行了钢板内固定手术。在入院时,工地老板前来医院缴纳了入院押金,也在李某手术后安排了一名工友来照顾李某几天。由于家人生活也非常艰难,无人来照顾李某,因此在工友离开后,李某只能自理。此外,因医疗欠费,李某多次打电话联系老板,请他来续缴医疗费,但老板一直拖着不回复,也不前来医院看望李某。无奈之下,李某主动求助了医院的社工。医务社会工作者与李某进行了会面,初步建立关系,并确定服务目标。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李某因为医疗欠费,对在医院的日子充满焦虑,害怕被医院强制赶走。而且,同病房的病友都有家属亲戚前来探望照顾,自己却不敢将具体情况告诉家里人,家里人也无法前来照顾自己。此外,李某单位既没有为其申请工伤认定,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更没有“工资条”等任何书面材料证明李某在这一单位工作,且单位老板不接李某电话,不前往醫院看望李某,也不露面处理医院的事情。在种种原因下,李某对工伤维权深感无助与担忧,对未来的康复也没有信心和动力。
  由此可知,李某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悲观与焦虑,对现有工伤维权情况的不满与无能为力。因此,李某在病情治疗与康复、情绪与工伤维权方面有着迫切需求。
  三、介入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指由亲密伙伴、社区和社会网络所提供的感受到的和看得见的实质性或概念性帮助。社会支持可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包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无形的支持多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1]。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将之不断强化,可以增强他们获得相关资源的能力[2]。在本案例中,案主目前的困难主要来源于资源支持的欠缺。社工可以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并从以下几方面协助案主:一是提供无形支持,如心理安慰、情绪支持等[3];二是提供有形支持,如通过相关工伤政策法规咨询与辅导,提高其信息知晓度,增强其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社工还可以通过配合医务人员协助案主梳理其病情与病理情况,促进其对自身病情与病理情况的了解,增强其康复信心与动力[4]。
  四、制订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治疗方面:与案主及其主治医生保持交流,关注和跟进案主的病情和康复状况;情绪方面:关注案主的情绪与心理状态,给予案主心理上的慰藉和情绪上的支持,协助其缓解因工伤事故带来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工伤维权方面:与案主分享学习工伤相关政策和法规,指引案主合法维权的途径,协助案主进行合法维权[5]。
  (二)服务策略
  首先,关注案主的病情与康复状况,与主治医生一起协助案主制订康复计划;其次,尊重案主,并以真诚的态度接纳案主,与案主一起分析现在所面临的困难,一起探讨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再次,通过分享所学到的工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合法维权知识等,鼓励案主重拾生活信心,并尝试开展实际行动[6];最后,协助案主发现自己的成长,实现助人自助。
  五、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目标:与案主建立关系,运用同理心看待案主的遭遇,认真倾听案主的心声,并对案主的情况作出初步评估。
  主要内容:案主在维权无效的情况下,主动求助社工,社工以尊重与诚恳的态度引导案主宣泄工伤后的不良情绪。在积极倾听的过程中,社工以同理、澄清等专业技巧回应案主的不良情绪体验[7],并从中收集案主的基本信息,了解到案主当前的主要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伤维权困难;二是担心双腿落下残疾,对未来能否康复感到担忧与缺乏信心。
  (二)第二阶段
  目标:陪伴与支持案主,与案主一起分析当前的状况,包括案主的主要困难与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主要内容:案主提到工伤入院后,单位老板只垫付了2万元的医疗费和住院期间的3000元护理与伙食费,对除此之外的其他赔偿闭口不谈,甚至不接自己的电话。案主认为老板这一做法不合理,但又觉得自身无法与其抗争。加之案主无《劳动合同》等单位工作证明,维权信心进一步减弱。此外,在案主医疗欠费后,其主治医生曾提醒过案主若医疗欠费超额后,将会对其进行停药处理。所以,案主担心医疗费欠费停药后,会对自己的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案主提到自己在寻求社工帮助前有找过工友出主意,如找朋友到工地打砸、派人跟踪老板伺机威胁等,从而向老板示威,让其对自己进行赔偿。社工听此并没有立马对案主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认真倾听,运用同理心与案主一起分析探讨这些行为及动机,并引导案主分析这些行为如若实施后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等。在引导案主反思后,案主意识到这些行为是违法乱纪的,并且可能会给自己、工友和老板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   社工协助案主一一梳理上述问题,并分析讨论各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协助案主制订可行的行动计划。比如,当前对于案主来说最紧急最重要的就是医疗欠费面临停药的问题,对此,社工鼓励案主先跟护士站解释说明自己的工伤情况与处境,并明确表示自己对医疗欠费的立场。社工通过这一阶段,协助并鼓励案主从面临的一个个困境中走出来,变成一个问题解决者与行动者。
  (三)第三阶段
  目标:与案主一起分享、学习工伤相关知识与经验,共同成长。
  主要内容:案主对自己评价较低,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在工伤维权上毫无优势。对此,社工从案主的闪光点出发,如有维权和改变现状的意识,相信案主自身的优势与能力[8],努力挖掘案主身上的潜能,协助、支持、鼓励案主通过自身能力来解决问题。因此,在与案主沟通交流后,社工决定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一起学习工伤理赔条款与计算方法、工伤谈判协商技巧、合法维权途径等工伤知识与经验。在这一过程中,社工扮演咨询者,案主扮演被咨询者,以别样的方式学习工伤维权知识和经验,体会到了成长的喜悦。
  (四)第四阶段
  目标:鼓励案主制订合理的行动计划,陪伴并支持案主运用合法的方式进行工伤维权。
  主要内容:协助案主制订合理的行动计划,包括任务的分解、执行的时间、需要准备的物资与材料、需要联络的资源等,并列成一份清单,方便查看与执行。
  第一行动计划是协商,案主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口吻给单位老板发送了短消息,首先言明受伤非主观意愿,并且对因此给老板带来的麻烦表示抱歉,同时表明自身当前的处境和立场,说明自己只是想要一个合法合理的赔偿[9],并不是想通过这次工伤事故来敲诈单位和老板的钱。隔天,单位老板给案主回复了电话,说下午来医院与案主面谈。接到这一消息后,案主立刻准备了依工伤法规条款而拟定的《赔偿协议书》,赔偿金额共计8万元。老板来医院看了协议书后,觉得无法接受,并表示除应给的医疗费外,其余赔偿最多给2万元,此次面谈不欢而散。经过之后一个多月的协商,双方都进行了让步,但两者的“底价”差额仍然较大,案主最低要5万元,而老板最多只给3万元。所以,此次协商仍未成功,案主觉得非常沮丧。社工及时察觉到案主的不良情绪,引导案主朝着积极的方面想,如老板从拒不赔付到同意赔付3万元,这表明维权之路有了进展。而且,就算这一途径行不通,还有别的办法可以尝试,如调解和法律途径,案主听后情绪有所缓和,并且表示希望用调解途径来维权。
  在社工的引导下,案主找到了社区工作站,站内负责人受理了案主的请求,在負责人的协调下,案主前往三甲医院自费进行了伤残鉴定。之后,案主与单位老板在社区工作站的调解下,与单位达成一致协议[10],单位在结清案主所欠医疗费后,支付给案主4万元,双方已签订修改后的《赔偿协议书》,案主也于次日办理出院。
  (五)第五阶段
  目标:引导案主加入工伤互助交流群,鼓励案主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伤维权经历,实现自助助人。
  主要内容:社工与案主一起回顾这几个月以来的经历与感受,案主表示自己通过此次工伤事故,学到了很多工伤及维权方面的知识,而且拿到了一个合理的赔偿。虽然维权的过程很艰辛,但收获颇多。借此机会,社工向案主介绍了之前创建的一个工伤互助交流群,如果案主愿意,可以加入并分享自己的工伤维权经历,从而激励、帮助更多的其他受伤工友。
  六、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
  治疗方面:案主手术后已康复,并在赔偿完成后出院到租房处休养;情绪方面:案主的情绪与心理状态由不良转为优秀,心理上得到慰藉、情绪上得到支持,因工伤事故带来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得到缓解,从而变得自信;工伤维权方面:案主学习到工伤及维权方面的知识,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了4万元工伤赔偿,对自己争取的此赔偿额比较满意。
  (二)服务对象评估
  结案后,案主表示是社工的帮助、支持与陪伴缓解了自己的压力、焦虑与无助感,让自己学习并了解到工伤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了解到合理合法维权的方式与途径,认识到弱势群体也有机会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且维权成功,进而对社工服务给予了非常满意的评价。
  七、结案处理
  (一)结案原因
  个案跟进的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已恢复出院且维权成功,并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了合理的工伤赔偿。
  (二)结案处理方式
  在后期逐渐减少病房走访及探望频率;案主出院后,以电话形式回访,了解服务对象的状态与服务评价,并告知服务对象结案。
  八、专业反思
  在此次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能够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介入理论,分析案主所缺乏的有形支持和无形支持,充分尊重与真诚接纳案主,认真倾听案主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肯定案主的闪光点,充分挖掘案主的能力,以平等的姿态与案主一起分享学习,分析讨论案主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且协助案主一起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为案主提供社工服务的过程中,社工对案主的成长与改变给予充分肯定,并且鼓励案主作出进一步的改变,使案主在服务过程中重建自信,积极主动去争取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维权成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社工在这一服务过程中,不仅陪伴案主成长,而且增加了辅导经验,收获了相关知识。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与案主老板就案主维权事宜交流时,因自身语言上的问题而使案主陷入更不利的状况,从而影响维权进展。因此,社工应在今后的类似个案跟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学会与案主的利益相关者打交道,增强自身个案辅导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剑锋.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8:12-13.
  [2]谭祖雪,宋利棠.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医院滞留患者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2017(9):45-47.
  [3]王经亚,卫璐,魏江巍,等.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介入焦虑症患者应激事件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2018(18):40-44.
  [4]陈新华,苗春凤.未参保工伤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以德州市L区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9(6):22-32,46.
  [5]郭小发.从工伤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看社会工作的服务介入:以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的社工服务为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8):82-85.
  [6]郭小发,李会,卢逸桉.工伤患者从医院走向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路径的实务探索[J].中国社会工作,2019(12):26-30.
  [7]杨亚茹.医务社工介入工伤患者慈善医疗救助困境的实务探索[D].郑州:郑州大学,2019:25-27.
  [8]隋忠庆,王旸,侯秀梅,等.工伤康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5(1):40-42.
  [9]李娜.工伤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竞合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33):38,40.
  [10]王栋栋.探讨工伤保险医疗费中自费部分的承担机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3):39-40.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社会工作行业近年来迸发出磅礴的生命力,在数字传播时代,传播话语权的下移使得传播逻辑已经从“一对多”向“多对多”转变,然而社会工作行业内公益传播仍然存在传播思维传统、过于依赖文化宣传产品、忽视市场位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益事业的发展。社工行业要把市场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内化数字传播时代传播的底层逻辑,开发公益传播即公益行动的服务项目,促使社会工作的公益传播发展契合传播环境的要求。  
期刊
摘 要: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与疫情展开了一场新时代的战“疫”,而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阵地,是能否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桥头堡,是阻击输入性传染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在疫情防控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为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力量,各地及时组织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协助防疫,但随着人员输入病例的逐渐增多,防控方式和治理模式都需要进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推进在职党员回社区开展服务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些有益实践和探索。本文首先從理论层面论述在职党员回社区开展服务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实际,从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单位党组织三方面分析该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在职党员;社区服务;社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能够帮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摆脱困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人才质量发展不充分、行业准入机制不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因此,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抢抓机遇,以培养为基础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以激励为抓手优化人才职业环境,以评价为标尺提高人才能
期刊
摘 要: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简称社工服务组织)作为辅助社会治理的重要服务组织,受到政府、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地方社工服务组织发展迅速,关于社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愈加丰富。本文以X社工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从生命周期视角分析X机构在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困境和策略,最后结合社工服务组织当下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社工服务组织;X社工机
期刊
摘 要:我国慈善基金会主要分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两种类别。基金会公信力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公信力不仅对公募基金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是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以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公信力建设为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导下从内部治理、外部形象、慈善行动、合作伙伴四个维度对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路径进行论述。本文发现在基金会内部治理和机制运行有序的基础上,着重联系合作伙伴、开
期刊
摘 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这一目标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例,总结安吉县基层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建设经验,分析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促进我国社会治理发展。  关键词:基层社会矛盾;矛盾调处化解;基
期刊
摘 要: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是推进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居民对美好社区的向往愈加强烈,但我国在社区治理的进程中,社区中的公共精神培育往往被忽略和遗忘。本文首先从城市社区治理中公共精神的起源入手,探讨城市社区公共精神现状,然后从个人、社区组织、社会结构、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社区公共精神缺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公共精神的途
期刊
摘 要:精神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以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在康复期,精神障碍人士出现私自减药、换药、停药等行为,此举易使疾病复发,给其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损害。个案工作介入提高精神障碍人士服药管理能力和药物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加强社会工作者对精神疾病知识的学习、协助精神障碍人士建立良好家庭支持系统以及链接社区资源,发挥社区作用等措施,提高精神
期刊
摘 要:本文先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就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以重庆市梁平区为例,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巩固脱贫成效、制度化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相对贫困治理方面,提出梁平区“四转变+一统筹”衔接策略,最后就具体衔接中的注意事项一一进行阐述。  关键词:梁平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自2015年精准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