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里的眺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一直记得祖母送他上学的情形:跟在他身后,走过黝黑树杆旁的鸡窝,走过他为她捡拾的柴垛,走过紫色的薄荷丛,走出掉落漆皮的街门,她跟左右两个石墩站在一起,双手拄着拐,眯着眼,抿着嘴笑。他也不说话,只闷头向前,走出长巷,走到村口,才敢回头。回头,错落的房屋早把通向家的小巷淹没,可是他还是能看见祖母的样子,风把她的小布衫、烟色头巾下的华发,吹得飘摇摆动的样子……
  每次回家,同样的场景又会出现在他面前,好像祖母自他离家那刻起,就被时间钉在原地。直到几个月后,祖母才移动了一下她的拐杖、小脚、罗圈了的腿,裂开缺齿的嘴,笑。那是一种怎样的笑啊,满脸的皱纹花,横横竖竖分割开来一个笑,绽成许多个,在一张沧桑的脸上开放,每一朵皱纹花啊,都是因他归来而生的舒心快意。

  葡萄架下七十二岁的他,眼里洋涌着浑浊的泪水,黏稠液体缓慢地从眼眶里溢出,一点一点渗浸到眼下的皱纹里,很久后,他的整张脸都湿漉漉的了,像经了秋霜的庄稼,软塌塌的,老老的,黄黄的,湿湿的,沉甸甸的,是要被收割,回归大地的廓然貌样了。而记忆,这个庞大的容器,到底盛放着多少让人回味无穷的事物呢?
  有些物什,被记忆一经收留,就会變成无法复制的东西,它只存在固定的时序,固定的情景和固定的语境当中,它无法传承,亦不被他人抄袭翻成其他版本,你的,只能是你自己的。但是记忆有时会勾扯起其他的记忆,会把一个人的变成两个或更多个人的。这是有区分和标记的记忆,无法重叠,但能延展———因某一记忆的牵扯而生发出一段活生生的年月,一时会发觉所有岁月均是被这样一小段一小段的记忆连接而成。他的记忆催生了我的记忆,祖母的样子无比清晰地呈现眼前,是他的,也是我的,是所有人的祖母的样子。我们在遥远的祖母的年代,得遇许多久违的人,事,亦感受到一种全新的陌生心境,一种跟现世截然不同的脉脉温情。
  明朗的秋光,温和且清冷,楼梯处一只小鸟探头探脑,似在侦察人间的动静,少顷,坚定地展翅飞去。这决绝一去,终是让我的泪落下来。我亦曾年少,外面的世界亦使我向往追随。世上从无一个少年人,因家人的挽留而舍弃别处于他的诱惑,想愿里,别处风光,别处人物,别处一切,均美好而不可抵御。放手,从来都是家人姿态,表相是大无畏的慷慨,而万千眷意暗藏心底,任凭汹涌难耐。
  面前的他,依旧沉浸在几十年前的旧光阴里,在那里,他刚刚告别祖母,一个人驮着干粮和衣物,去往遥远的省城读书。祖母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关注着他,温暖着他,那些无边的山河大地,道路桥梁,都不能阻挡祖母抵达他的目光。他的叙述突然停顿,新的液体开始洇出来:“当我真正感觉她的目光,感觉她的大爱,却是很多年以后了。”他在省城有了好的工作,从此意气风发,誓要做一番大事。于是忙碌成为借口,几年才回一次故乡。直到祖母离世,他才懂得,祖母对他的期许和想念要远胜其他人。世上最疼爱他的人,不在了。他在别处,长恸不止。悲伤尚未结束,新的麻烦又降临在他头上,他开始逃亡,偌大的疆土,都无法成为栖息地,他逃到边界,被抓回来,批斗。走投无路,只能回到祖母身边。祖母已经从人间消失,她留给他的是一个小院,空荡荡的鸡窝,枯死的果树,荒芜的薄荷,他蹲在院子里哭,第一次渴望祖母的眺望,希望她在他身边,拄着拐,慈爱地看着他。他去给祖母烧纸,坟前,把所有委屈都交付给地下的祖母。夜里,他睡在祖母的土炕上,梦见她,她笑眯眯地看着他,透过她浑浊的目光所传递来巨大能量。
  记忆里他是个沉稳的人,不张扬,不虚伪,渊博,内敛,而这个午后,我提起出外就学的孩子,说起想念,竟勾起他如此痛心的记忆。他说,祖母有鼻炎,在院子阴凉处种了一洼薄荷,她把薄荷叶贴在鼻翼两侧的样子曾让他发笑,不过,看多了,看惯了,便觉得那两片叶就是祖母的皮肉,有它们,她才完整。他回来以后,又在院子里栽了薄荷,他也喜欢贴它们,只不过是在双鬓。“你看,我鬓上的皮肤是浅绿的”。
  他说孩子的世界新鲜而庞大,根本没时间回头。回头的时候,也就老了。想起书上读到的一段话,“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摆脱了三年的无间地狱,即将走向所谓的天堂。而他们不知道,他们离开的才是天堂。”当年他亦是,我亦是,而今,我的孩子亦是。我们都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从未察觉。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祖母没有活到我有能力孝敬她的时候。她要是看见现在我这个样子,会有多安慰啊。”
  日光透过葡萄叶斑驳地洒下来,他的蓝衬衫和我的白毛衣被时间染花了。透过花色,我仿佛看到许多年后的自己,华发丛生,皱纹深陷,身体佝偻的模样。未必等我做到祖母,才可能被人惦念。而他描述里的祖母,与许多个我重合在一处,面前的他,竟然变成我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奇怪的感觉啊,我看到老了的自己站在门口,而我的孩子正在离开……
  选自“指尖微语”
其他文献
在这么长时间的写作生涯里,我总是这样告诉我,我是一个像所有的去上班的这些律师和会计一样,反正到了点我就坐在我的写字桌旁边,我对写作这个事情是有一种很平常的心态,那就是我是靠写字来养家糊口的。我记得我跟王安忆有过这么一次讨论。她说,作家百分之三十的天赋,百分之七十的是要靠后天的努力,我说我认为正好是相反,我说作家要靠百分之七十的天赋,百分之三十的努力。但是现在我觉得我的想法有改变,我现在认为作家百分
齐白石画《发财图》,图中一算盘,有跋,百数十字,皮里阳秋,耐人咀嚼。算盘何关“发财”,还要从算盘说起。算盘,是计算工具,盘中有珠。以珠运算,又谓珠算。加减乘除,毫厘不爽。可这算盘又有点像庄子说的“圣人之道”,善人得之可助以成其善,恶人得之可助以济其恶。趟浑水,落骂名,也就难免了。于是“小算盘”往往就成了耍心眼儿占便宜者的诨名。即使无关钱财、男女情爱之间出了故障也要它来背黑锅。《冯梦龙民歌集》中的女
学者的形象,多数是由其成名后的著作以及弟子们的追忆筑造的。这样一来,生命的后半期势必压过生命的前半期,成为画面的中心,成为旋律的主调。尤其是学院派的学者,最后在人们心中往往留下一个蔼然长者的样子。我平素搜集学者旧藏外文书,尤其注意他们年轻时读的书。前路未定,他们有的只是对知识单纯的热情。那时读的书,常常与后来择定的学术方向无关,但正因为如此,倒好像一面放置到身后的镜子,把一般人不会留心的侧面映照出
元代杂剧可以追溯到两宋勾栏瓦舍的表演,散曲则是受到游牧民族影响的俗谣俚曲,都是通俗文学。散曲是诗,杂剧是戏,所以杂剧也叫剧曲。有剧曲,有散曲,合起来就是元曲。尽管两宋之际中国南方就已经有了被称为“南戏”的温州杂剧和永嘉杂剧,但杂剧首先兴盛于北方,重要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等也都是北方人,则为不争的事实。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比如《窦娥冤》和《西厢记》等等,也都首先是在北方,而且是在元大都上演的。这里面,
已经很久没有看书了,最近一次完整读完一本书,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已经是4个月前的事了。能完整读完那本书,是因为那本书很简短,百来页,一个下午配一杯咖啡就看完了。上周末我心血来潮,拿了一本书去咖啡店,结果看了20页就撑不下去了。不是说书本身不好看,事实上那只是一本类似于游记的书。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当你打算好好看会儿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非常有趣,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立马把你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十月总是和秋天如期而遇,就好像早就约定好了似的。在柔和的阳光和金色的树叶映衬中,秋天披着温暖而耀眼的薄纱,缓缓走来。连大地,也能感受到她的缕缕爱意,那一片片随风而飘的叶子,不就是秋天给大地的亲吻吗?十月对秋天一往深情,写满在十月的每一天。她总想拖延冬天的脚步,让秋天多留些日子,以便可以多感受秋天的甜美。这种甜美,比春之艳、夏之烈要经得起品味和收藏。你看,那漫山遍野的金色,那田地里流淌的笑声,多么地
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现在,街上的小青年有江湖意气,喜欢把朋友的关系叫“铁哥们”,第一次听到这么说,以为是铁焊的那种牢不可破,但一想,磁石吸的就是关于铁的东西呀。这些东西,有的用力甩甩就掉了,有的怎么也甩不掉,可你没了磁性它们就全没有喽!昨天夜里,端了盆热水在凉台上洗脚,天上一个月亮,盆水里也有一个月亮,突然想到这就是朋友么。我在乡下
“绑安全带!”一上车,女人已经命令。驾了那么多年车子,男人怎么不会做这件事?但还是客气地:“呀,差点忘了。”出了门口,男人向左转。“转右!”女人又命令。“昨天这个时候那条路塞车。”男人解释,“今天不如换一条路走吧。”太太显然地对这个自作主张的部下不满,但不出声,心中想:“嘿嘿,要是另一条路也塞车,就要你好看!”有那么巧就那么巧,其他人也聪明地转道,变成一条长龙。“转头!昨天塞车,并不代表今天也塞车
一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搞笑视频:一个女生去开车,启动不了,她就给男朋友打电话:“车子怎么启动不了?”男朋友說:“你先打开大灯,看看是不是电瓶没电了?”女生说:“昨天还很正常的啊,为什么会突然变这样……”男生说:“你先看看电瓶有没有电?”女生说:“我一会儿还得去开会呢,没车我怎么去啊?”男生有些不耐烦了,抬高音调说道:“你别急啊,你先看看能不能打开大灯?”女生听出了对方声音的变化,说道:“你是不是生气了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我的童年有点孤独,有点心事重重。我父母除了拥有四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父亲在市里的一个机关上班,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去匆匆;母亲在附近的水泥厂当工人,她年轻时曾经美丽的脸到了中年以后经常是浮肿着的,因为疲累过度,也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多少年来,父母亲靠80多元收入支撑一个六口之家,可以想象那样的生活多么艰辛。我母亲现在已长眠于九泉之下。现在想起来,她拎着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