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乘上“对话”的翅膀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huo197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从国际争端到经济往来,从电视访谈节目到邻里生活交往,对话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达成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同样离不开对话。“对话”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 成为一种表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如何抓住对话契机,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对话,使课堂“对话”展现精彩,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薛老师通过有效的对话创造出了精彩的课堂。
  【片段一】巧设话题,潜心读文,实现对话的真度。
  师: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
  生:爸爸低沉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意味深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坚持自己的建议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自己的话叫意见,并且应该在意见后加一个逗号。请你把这句话再说一次。
  生:爸爸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无可奈何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如果是无可奈何应该这样说:“你不放就不放吧。”(众笑)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___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在还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的情况下,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这个学生说得结结巴巴,不太连贯。)
  师:去掉“在”和“情况下”这几个词,再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的表达会更清楚。(学生去掉了这几个词,说得更连贯了。)
  生:正当汤姆想违反规定,把大鲈鱼拖上岸的时候,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从爸爸的语气中听出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只好把鱼放掉。
  师:你的记性真好,老师都没有你记得这么多。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
  师:无可奈何这个词用得好。
  生: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赏析】在有效的阅读对话中,教材是凭借,是对话的资源。这一片段教学中,薛老师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两个话题(两处填空练习),在平和从容的氛围中,把学生引向教材深处,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了真实的对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填空练习中呼之欲出,教学难点也得以有效突破。薛老师通过这样的阅读对话,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可谓是“一语”拨千斤,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片段二】角色体验,适时点拨,开掘对话的深度。
  师: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汤姆把这条鲈鱼放掉呢?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儿子,你们演汤姆。(众笑)先读读爸爸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
  (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众笑)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您的儿子,您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您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众惊叹)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众笑)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众笑)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您的话是对的,我就听您的,把鲈鱼放了吧。
  生(摸摸老师的头):对了,这才是爸爸的好孩子。(众笑)
  【赏析】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对话是无处不在的,提升对话质量关键是教师抓住对话契机。爸爸为什么要汤姆把这条鱼放掉?如果让学生仅就问题谈问题,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薛老师则是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他一起进行角色表演,学生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既对课文语言进行了再创造,又将课文主旨“不管什么情况,都要遵守规定”深深铭刻在心中,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思维和语言一直处于积极的对话中,在这样一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动的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既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片段三】联系生活,引导感悟,拓宽对话的广度。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没有)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众笑)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只与知识的对话是狭隘的,生活才是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实践是最鲜活的对话舞台。这一片段教学,薛老师紧紧联系生活来展开精彩对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规定应该自觉遵守,且与运用语言紧密结合,要求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在语言文字得以训练的同时,学生的感悟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更清晰地理解了文中说“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的真正含义。无痕的做人教育、扎实的语言训练在不知不觉中落实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水乳交融,对话也自然拓宽了广度。
  【片段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体现对话的效度。
  师:同学们,汤姆会有遗憾吗?他会后悔吗?再好好读读课文最后一节。
  生:虽然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可见这件事给他的记忆很深刻,我认为汤姆不会后悔。
  生:汤姆感谢爸爸对他的教导,因为课文里说“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所以他也不会有遗憾。
  师:说得真好。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节。(引导学生重点读好“一直”“铭刻”“回响”等词语。)
  师: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
  生(齐):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如果汤姆要把对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写出来的话,他会写些什么呢?
  …………
  【赏析】阅读的本真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在本课结束之前,薛老师又趁热打铁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与文本对话的舞台,“如果汤姆要把对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写出来的话,他会写些什么呢”,因为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感悟,此处练笔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和热情,这样的读写结合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由写进一步扣向文本,和文本展开了更高层次的对话,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语言的感悟与表达获得了双赢,体现出了“高质量”的对话。
其他文献
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堂公开课后,笔者觉得从课堂设计、试上课到课后推敲都收获颇丰,下面就课尾一道练习题的教学历程做个回顾,和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学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公式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找身边长方形的物体来计算面积。  第一次试上课:  师:同学们自己找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计算它的面积。  教师指令下去后,部分学生在寻思找什么物体表面,却似乎无从下手。部分学生选用
期刊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取得的成绩  2008年,高中新一轮课改开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课程目标”包括“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如何让学生“在积累中学会梳理”?如何“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如何“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如何做到“跨领域学习”“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如何“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
期刊
《涉江采芙蓉》是五言诗的典范之作,全诗清雅美丽,有如一朵夏荷,值得细细品味。为了深度鉴赏《涉江采芙蓉》,笔者秉承“少教多学”的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学习,积极鉴赏。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教学效果的确立竿见影:有的发现了意象美、行为美,有的挖掘到了爱情美、朦胧美,有的感悟到了文辞美、音韵美,有的鉴赏到了距离美、忧伤美……真正实现了在“美”的世界里师
期刊
笔者听过许多课例,也研究过不少教学案例,发现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学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精彩的课堂都会有一条主线贯穿始末。如季国栋老师执教的“倒推策略”这节课就是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给我留下了一线贯穿、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课堂高效的印象。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同仁共赏。  【片段一】激趣设问,形成策略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给大家讲个“秀才请客”的故事:古时候有位秀才过生日请客。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黎老师 手 机:18910793688  电 话:010—59766299转605  地 址: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科技大厦A1110室  邮政编码:100082  邮 箱:zhutixuexi@joyschool.cn  网 址:yuwen.xinxuexiao.com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  一群:202468487;二群:463959530
期刊
新型的教学观指出,教师不再是“教书匠”,教学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顾名思义,“教教材”指教师将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围绕教科书上的内容展开;“用教材教”指教师将教科书视为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引子,是媒介,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基于教材但不唯教材。“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比较说来,是为了倡导教师着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用教材教”有几层意思:第一
期刊
我时常想,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最怕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小问题灾难”。小问题也即“呈现型”问题,就是靠提取记忆就能回答的问题。小问题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泛滥成灾,还体现在学生把原来属于“发现型”和“创新型”的问题,人为地矮化成“呈现型”问题来“记忆”,学生探索、创新的潜能就是这样被活生生地打磨掉了。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发现型”和“创新型”的问题来支撑。给“发现”一个地位,就是给“探索”一个空间;
期刊
2015年7-9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全国历史教学片断网上评比活动,作为评委,笔者有幸观摩了许多优质教学片断,收获颇丰。其中,江苏省包海英老师执教的《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启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作品不忍独享,故述诸笔端,与各位同仁共赏。  我们学习战争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从中汲取智慧,展望未来。该作品并未纠结于战争过程的描述,而是把重点放在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从中获得的
期刊
《伯牙绝弦》,知音的源本。在名师罗才军的课堂上,它被改写成了一部纵跨2500多年的名章。在罗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孩子们在纵情吟诵中感悟知音,在高山流水中赏析知音,在破琴绝弦中体会祭知音的深情,在千古传唱中承接怀知音的夙愿。引导的精巧源自对文本的阐幽探赜,对学情的触感理解,最为关键的是课堂策略的巧设妙用。一堂课的倾听中,感觉伴随着文笔的起承转合,融润其中的知音情感在起伏回荡。  在小语教学中,本文的核
期刊
长期以来,幼儿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但是近年来,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主要有“互不侵犯”和“有所偏重”两种类型。“互不侵犯型”教师将创设的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割裂开来,投放材料基本与主题无关,也基本不更新。“有所偏重型”教师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重集体活动,轻区域活动的教师;另一种是重区域活动,轻集体活动的教师。第一种教师由于观念仍未转变,虽然创设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