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一双慧耳

来源 :教育界·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倾听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倾听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惟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要激起学生倾听兴趣,教给学生倾听方法,提升学生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中得以思考, 在倾听中逐渐成长,在倾听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兴趣;氛围;方法;倾听习惯
  倾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技能,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巩固知识,体验乐趣。对学生而言,倾听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思考彼此的不同,互相学习。他的想法好在哪里?什么地方值得我学习?在认真倾听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被孩子们深度思考,然后在思考中对问题进行整理。通过深度思考,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教给学生有效的倾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倾听习惯和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动倾听奠定基础
  安静倾听对活跃的小学生来讲无疑是无趣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惟有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英语兴趣时,才能出色地发挥出他们潜藏的内在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动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就要充分运用教学的艺术,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师选择的方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倾听兴趣。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趣味游戏法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把乏味的语言训练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操练,课堂会收到良好的倾听效果。
  例如,在教授译林英语3A有关颜色的单词和句型时,我是这样解决单词和句型的: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watch and guess。先出示一杯调好的黄色的水。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yellow.
  再出示一杯调好的红色的水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red.
  我把两种水适量的混合(教师做出夸张神秘的动作)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orange.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其他颜色的尝试。我把美术知识结合到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后回答问题。由于学生感兴趣,急于想知道颜色的变化,也得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听得细心,学得一丝不苟,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在猜一猜,听一听中自然很容易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颜色类单词和句型。
  2.创编儿歌法
  儿歌能够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和说唱等实践活动中自然完成学习任务。译林小学英语课本中有许多朗朗上口的儿歌、小诗,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开展各类创编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儿歌。让他们先仔细听我的示范儿歌,再创编自己的儿歌。创编前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他人表演时一定要做到注意倾听,并且不能重复别人的儿歌。学生在这一要求下,就会自然地注意倾听。例如在译林英语3B Unit1 In class中我教授完新词 ,通过小诗进行巩固。
  Door, door, a big big door.
  Door, door, a yellow yellow door.
  Window, window, a big big window.
  Window, window, a nice nice window.
  Blackboard,blackboard,a long long blackboard.
  Blackboard,blackboard, a black blackboard.
  然后我鼓勵孩子通过聆听我创编的儿歌,四人小组合作创编自己的儿歌。由于儿歌节奏明快,好记易诵,孩子们仔细倾听很快掌握并识记住本课重点词汇。
  再如,在教授like后加现在分词这个知识点时,我也用自编英文儿歌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Running,running,I like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新课改曾经是一个概念,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一个普遍的事实,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实——与此同时,它也正在变成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急于给它下一个结论,而实际上,更重要的也许还不是结论,而是来自当事人的直接的感受。感受固然不如理论那么客观、公允、全面和深刻,但是,它可能最真实。    课改首先应该解放教师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将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下真正解放出来,我们才能
随着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教育实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有教育系统多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落实,这个系统的终端是各中小学校,因此,作为一把手的校长的“核心素养领导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扑面而来”的核心素养,校长“须为”与“可为”的空间有哪些呢?  一、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校长的职责与使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空荡荡的操场,西边是篮球场,东边是足球场,中间隔着一条水泥路。放眼看去一览无余,视觉上开阔了,感觉上却显得单调,似乎缺了点什么。  几届校领导都想要在中间的马路两边做点文章:夹道栽上两排冬青,四周点缀些花草,岂不美哉。新任校长巡视几次后,果断地下了命令:栽!  一个春天,精挑细选的冬青树苗在老师们的呵护下在道路两旁安了家。望着泛青的树枝,想想几个月后满树的绿叶,大家忘记了劳动的辛苦。  可好景不长
凭着三年小有成就的班主任工作积累的经验,我信心十足的坐在了高一(九)班班主任的位置上。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坐着的一个个稚气未脱而又故作深沉的学生,我心里想,“同学们,你们还是要乖乖地遵守纪律,刻苦学习,不要想着和我耍花招,我三年来炼制的‘灵丹妙药’是绝对可以让你们心悦诚服的”。可是,不到两周,我就发现我的药失效了。  这些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仍然沐浴在父母至爱中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但是,强
课程视野下的文本,它仅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增删的一种学习材料。文本仅仅是实现课程及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载体或媒介,它不是课程的全部。  如何评判与考查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走出“以文本为中心”的籓篱,将文本置于课程视野下进行的呢?笔者认为,只要执教者能够从课程的角度回答“为什么教”、 “教什么”以及“怎样教”三个基本问题,就足可证明。下面,笔者试图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如何评价中国20年的义务教育?  2006年9月末的一个下午,在教育部的一个办公室,长时间沉默后,69岁的柳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用3个“难”来形容:“办教育难,办基础教育更难,一个人口大国普及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以下是柳斌同《南方周末》记者的对话。    20年前的承诺    让中国人接受义务教育,一直是一个美丽的梦:共产党建政之前就带着这个梦,之后掌握政权,梦有可能变成
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辅助系统,是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拐棍”。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拼音的编排注重了与识字、发展语言及儿童生活的联系,内容安排得当,内在结构显得多样化。尤其是注重了拼音的拼读,强化了拼音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充分体现了拼音的助读作用。但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几处美中不足的地方,特提出以下建议,与编者商榷。  一、 去掉“ēr”“z픓sí”三个无效音节  教材在出示特殊韵
教师忙,忙在哪里?备课?批改?补差?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有深刻的体验,最消耗时间和精力,不是备课,批改,而是孩子没在家中认真完成作业,该完成的朗读作业没做,原本回家需完成的东西,需要在老师的监管下,才能完成,孩子一天中“老账新账”一起来,他忙碌不已,老师更费劲刹力,直到下班铃声过后,还没梳理清楚。老师家长兼一人于身,能不忙吗?  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通常家长素质高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就算
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然而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常 “答非所问”。学生为什么会“答非所问”?我们借着一节常态课中的两则教学片段探究学生答非所问的原因,从中思考教师的提问行为,给一线教师一些启迪。虽然两则教学片断不足以看清日常课堂教学的全貌,但是,这是一节常态课,教师不自觉地流露出的习惯性行为,常常隐含着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能从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中感悟到什么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也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虽然朗读得到了重视,但往往要求不明确,感情不自然,孩子们读时“朗读腔”、“表演腔”太浓,或矫情做作、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情感错位;或统一语调,缺乏个性。朗读教学效率不高,迫切需要矫正与引导。所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摈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