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用筷现状及教师相关观念调查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053857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筷子进餐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对浙江省82所幼儿园及186位幼儿园教师就幼儿用筷现状及教师对幼儿用筷观念所作的调查表明,幼儿园对引导幼儿用筷的关注度较低,仅14.6%的幼儿园要求幼儿用筷进餐,其中75%的幼儿是从大班上学期开始学习用筷子的;教师不愿意教幼儿用筷或不愿意让幼儿用筷主要是出于对筷子的安全性和使用难度等问题的考虑。幼儿园如果安排用筷教学和幼儿用筷实践活动,宜从中班上学期(约4岁)开始,同时要强调家园合作,创设适宜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促使他们安全用筷,逐步熟练用筷。
  【关键词】幼儿园;用筷;现状;教师观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2-0007-05
  筷子古称为“箸”,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1〕对中国人而言,用筷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中国文化。教育部于2012年10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并例举了各年龄段的相关内容,比如3~4岁幼儿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4~5岁幼儿会用筷子吃饭,5~6岁幼儿能熟练使用筷子,〔2〕等等。用筷作为一项可以促进幼儿手动作灵活协调的活动,值得关注。
  幼年阶段的基本动作技能是今后很多运动技能发展的基础,〔3〕基本动作技能的良好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体认知、情绪与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4,5〕反之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低自我概念和较差的社会性发展。〔6,7〕对我国幼儿来讲,用筷除了是一种文化传承、生活技能,还是一种动作技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发展水平,并且,它还是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等发展的重要手段。个体发展早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动作发展水平成为判断个体脑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8〕成为个体早期的外显智力。〔9〕使用筷子时可以牵动人体30多个关节和十几条肌肉,而这些关节、肌肉中的神经又和大脑相通,所以说幼儿用筷能力既可反映其脑发育的水平也可促进脑的发育。〔10〕
  用筷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那么,当下幼儿在幼儿园是否用筷进餐?什么时候适合开始用筷?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支持幼儿在幼儿园用筷进餐吗?他们觉得什么时候用筷进餐最合适?如果他们反对幼儿用筷进餐,理由会是什么?幼儿园应该如何看待幼儿用筷进餐?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关调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浙江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6个设区市的82所幼儿园的园长发放了自编的《幼儿园用筷现状调查》(以下简称《现状调查》)问卷,同时,又从中抽取23所,向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发放了《幼儿园用筷观念调查》(以下简称《观念调查》)问卷。《观念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幼儿园抽样等详见表1。接受《观念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中,园长15名,平均任职10.1年;教师145名,平均年龄33.3岁,平均教龄9.4年,其中教小班、中班、大班的教师分别有50、46、49人,这些教师中兼做教学工作和保育工作的占87%;保育员26名,每人平均需承担2个班的保育工作。所有接受调查的对象中,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7.3%,职业高中的占17.6%,普通高中的占17.6%,中师(专)的占29.7%,大专的占25.5%,本科的占3.6%。
  2.研究工具与过程
  采用自编《现状调查》和《观念调查》问卷。问卷由基本信息和具体问题(单选、多选排序题及主观题)构成,前者主要了解幼儿园是否教幼儿用筷,是否让幼儿在幼儿园用筷进餐及何时开始让幼儿用筷等;后者主要了解接受调查的对象对教幼儿用筷的看法,即有无必要让幼儿在园用筷进餐,何时用筷最适宜等,同时,还希望借此了解部分教师反对教幼儿用筷或反对幼儿在园用筷进餐的原因。
  研究者于2011年11月~2012年6月开展了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不用筷子的幼儿园、较早〈如中班开始〉用筷子的幼儿园)的教师及幼儿家长进行了访谈。
  3.数据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等级、不同所在地幼儿园的幼儿用筷现状及教师相关观念的差异。同时,运用Multiple Respone来处理多选题:对反对教幼儿用筷与反对幼儿在园用筷吃饭的原因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二、结果与分析
  1.幼儿用筷现状
  在接受调查的82所幼儿园中,将教幼儿用筷纳入常规教学的有17所;让中班或大班幼儿用筷的幼儿园为12所,其中,从大班上学期开始用的为9所,从中班上学期和大班下学期开始用的分别有2所和1所;其他70所幼儿园的幼儿从小班到大班均用勺子进餐。
  分别对不同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所在地(城区、县城、乡镇、农村)幼儿园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等级与不同所在地的幼儿园在“是否教幼儿用筷”(以下简称“是否教”)和“是否让幼儿用筷进餐”(以下简称“是否用”)的问题上差异极其显著(详见表2)。从各类型幼儿园的“教”与“不教”数量比较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等级越高,教幼儿用筷的越多;城区幼儿园教幼儿用筷的较多。从各类型幼儿园“用”与“不用”的数量比较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等级越高,安排幼儿在园用筷进餐的越多;除了城区幼儿园,其他地区的幼儿园几乎不安排幼儿在园用筷进餐。
  2.接受调查的对象对幼儿用筷的态度
  对186位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就在幼儿园是否教幼儿用筷以及是否让幼儿用筷进餐的态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教”与“不教”的问题上,“支持”教的占大部分,共146位(占总数的78.5%);持“反对意见”的有28位(占总数的15.1%);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2位(占总数的6.4%)。在“用”与“不用”的问题上,“支持”用的有115位(占总数的61.8%);“反对”用的有52位(占总数的28%);“无所谓”的有19位(占总数的10.2%)。   就幼儿何时在园用筷进餐的问题所作的调查结果是,大部分(79人,占总数的42.7%)认为大班上学期(约5岁)比较合适,另外,分别有40人(占总数的21.5%)和31人(占总数的16.7%)认为在中班上学期(约4岁)或下学期就可以开始让幼儿用筷进餐了,支持大班下学期开始用的有19位(占总数的10.2%),支持小班上学期和下学期开始用的教师最少,分别为3位(占总数的1.6%)和8位(占总数的4.3%),还有6位(占总数的3.2%)教师没有作出选择。
  分别对来自不同等级、所在地的幼儿园就有无必要在幼儿园教幼儿用筷和有无必要在幼儿园安排幼儿用筷进餐的态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有无必要教”的问题上,来自不同等级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和保育员态度并无显著差异,而来自不同所在地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存在显著差异,城区、乡镇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更支持在幼儿园教幼儿用筷。在“有无必要用”的问题上,来自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不同所在地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的态度差异极其显著。来自一级幼儿园的员工认为“有必要用”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来自二级、三级的,城区的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的,详见表3。
  3.教师不愿意教幼儿用筷或不愿意让幼儿用筷的原因
  调查发现,有70所幼儿园的幼儿从小班到大班均用勺子进餐。为什么有这么多幼儿园没有教幼儿用筷或是让幼儿用筷呢?教师不愿意教幼儿用筷或不愿意让幼儿用筷的理由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最主要是出于对筷子的安全性和使用难度等问题的考虑,而且以往幼儿园在这方面也并无明确要求。有教师认为家长自己会教幼儿用筷的,幼儿园不必多此一“教”。也有教师觉得幼儿用筷进餐速度较慢,会影响接下来的活动。具体分析详见表4。
  三、讨论与建议
  1.不同等级、不同地区幼儿园幼儿用筷现状与教师相关观念的差异
  浙江省幼儿园在准办园以上共有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每年评定一次。对不同等级幼儿园用筷现状及教师观念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现状上,不同等级幼儿园间差异极其显著,一级幼儿园中“教”和“用”的百分比最高,二级、三级逐渐下降;在观念上,教师对于“有无必要用”的态度有显著差异,但对“有无必要教”的态度并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等级越高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越高,师幼比越低。而幼儿园如果要开展用筷教学,或者让幼儿用筷进餐,需要教师跟进相关工作。相比其他等级的幼儿园,一级幼儿园占有更多的高质量的教师资源,且师幼比最低,所以它们可能更倾向于教幼儿用筷或是安排幼儿用筷进餐。二级或三级幼儿园教师没有教幼儿用筷或安排幼儿用筷进餐有可能是师资水平有限。开展用筷的教学及让幼儿在园用筷进餐虽然只是《指南》对幼儿的合理期望,并非“达标”的指标,但因为可以锻炼幼儿手的协调能力,二级和三级幼儿园如果有条件,也应考虑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开展教筷、用筷实践。
  不同地区的幼儿园在教筷和用筷问题上也存在以上类似情况。根据《指南》精神,无论何种类型幼儿园都应重视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锻炼,可以通过用筷来达到这一目标,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活动来替代。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园和家长都应注意,不要强制教幼儿用筷或强制幼儿用筷。
  2.关于用筷的年龄问题
  《指南》认为,4~5岁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表现之一是会用筷子进餐,5~6岁幼儿是能熟练使用筷子的。从现实情况来看,接受调查的幼儿园中让幼儿从中班(4~5岁)开始用筷的有2所,从大班(5~6岁)开始用筷的有10所。那么究竟几岁幼儿最适宜用筷进餐呢?
  有研究表明,2~5岁是幼儿用筷动作技能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5周岁还没学过用筷进餐的幼儿,若能每天进行约30分钟的练习,不到一个月就能掌握用筷要领。〔11〕当然,如果经过练习还不会用筷,家长就要考虑幼儿是不是存在动作发展迟缓问题。〔12〕有鉴于此,幼儿园如果要安排幼儿用筷进餐,建议可从中班上学期(约4岁)开始。浙江省某幼儿园从中班上学期开始让幼儿用筷进餐已10余年,就是一个有力的实践证明。该园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授幼儿用筷的方法,大班毕业时幼儿已能熟练使用筷子。
  3.用筷的精细动作能力准备
  调查中很多幼儿园表示,之所以没有让幼儿用筷进餐主要是感到用筷对幼儿来说太难了。毋庸置疑,幼儿只有做好了一定的精细动作能力准备,才能顺利地完成用筷进餐活动。如果幼儿未做好相关能力准备就用筷子,很可能会形成不好的用筷习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筷子是小肌肉动作,与用勺、剪刀、笔一样,都属于精细动作,需要靠拇指、食指、中指等相互协调运动才能完成。Lamme(1982)提出过几个书写的准备能力,包括精细动作的发展、手眼协调、握笔的技巧、熟悉基本笔画等。用筷与书写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幼儿使用筷子前需做好以下准备:精细动作的生理基础,包括骨骼、肌肉、神经等的成熟;手眼协调能力;手指的协调能力;握筷技巧等。
  4.创设实现教育目标的幼儿园环境
  勺子简单、方便、易清洗,是适合幼儿进餐的工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勺子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事实上,作为一项可以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性的活动,用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因此,如果幼儿园打算通过用筷来帮助幼儿发展动作及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应该重视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
  首先,教师对幼儿用筷进餐的价值要有一定的认识;其次,要在了解每个幼儿用筷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一个适当用筷机会,促使幼儿超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水平。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将幼儿用筷作为手动作灵活协调的达标指标,更不能强迫所有幼儿必须用筷。发展幼儿精细动作有多种方式,用筷只是其中之一。   5.安全教育:学会自我保护
  调查表明,大部分幼儿园之所以没有让幼儿在园用筷进餐,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的确,如果幼儿在用筷进餐时玩耍,是很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但面对安全隐患,大部分幼儿园采取的是因噎废食的做法,这是值得商榷的。幼儿用筷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相关的安全教育,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13〕幼儿园如要开展用筷活动,应联系家庭,做好家园合作工作,请家长来支持和辅助幼儿园开展用筷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仁湘.勺子叉子筷子:中国古代进食方式的考古学研究〔J〕.寻根,1997,(5):12-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2-10-30〕.http://www.moe.gov.cn.
  〔3〕〔6〕IGNICO A.Early childhood physical education:Providing the foundation〔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其他文献
爸爸妈妈的称呼,既熟悉,又亲切。当我们还牙牙学语时第一会叫的就是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腺样体肥大,医生嘱咐我多喝水、多休息。  回家后,我问妈妈:“什么叫腺样体肥大呀?”爸爸妈妈在网上查后便告诉我:“它属于扁桃体。扁桃体分两部分,腭扁体和咽扁桃体。腭扁体又称腺样体。”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妈妈对医生说的话还不放心,又在网上搜了好多资料,发现
为了探寻离开铲屎官的猫到底偷偷干了什么,英国德比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在16只猫身上放置了小型摄像机。在之后长达4年的时间里,追踪并记录下了猫咪在户外的“残忍”行为。   结果显示,家养猫咪在户外捕获的猎物,约21%会带回家,这也是猫咪送给铲屎官的“小惊喜”;约30%会被吃掉;而约49%会在“遭受一番折磨与戏弄”之后被丢弃。   除去需要食物补充能量,这些衣食无忧的家养猫里每三只就会有一只杀死猎物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期关注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幼儿教育体系的资深研究者、《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一作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卡洛琳·波普·爱德华兹教授的深度专访,从历史审视和现实发展两个角度全面梳理了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经过长期探索逐步形成的有关核心教育价值观、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师的角色及其专业发展、艺术工作室和艺术教师、档案记录及其教育评价理念乃至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等一系列已产生深远
一  南京总统府的前身是明朝的“汉王府”和太平天国的“天王府”。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多铎入侵南京,南明小朝廷瓦碎!汉王府由此至1912年,除去成为太平天国皇都天京的11年,这里一直是清政府江南总督署和两江总督署所在。俗称“两江总督府”。  两江总督府这二百多年里,值得说的事很多,细细琢磨,还就是马新贻总督被刺身亡事件最为精彩!它道出了官场潜规则的厚黑!连心狠手辣的慈禧也不得不睁一眼闭一
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近百种教材中,有7种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笔者发现,其中的《手工基础教程》和《手工应用教程》的主编都是沈建洲教授,而且这两种教材还同时荣获了国家精品教材的殊荣。为此,笔者前往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对沈建洲教授进行了访谈。  叶谦: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已成为幼儿园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幼儿园教研实习、本科生科研立项等途径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  【关键词】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15 【
【摘要】童年禁忌是成人社会基于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价值期待所建立并体现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制的统称。童年与禁忌是共生的关系,禁忌既推延着童年,又催熟着童年。童年禁忌本质上是成人对儿童的规训,集中体现着成人与儿童权力关系的纠结。  【关键词】童年;禁忌;童年禁忌;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2-0001-04  童年,因其生物学意
露露要和妈妈进城去。买面包、买香蕉,还要给露露买红白相间的花袜子,这些可都是她们着急要采买的东西呢。今天的市场可真热闹。   “这么多人,老天保佑你可别跟我走散了。”妈妈担心地说。   “我才不会走丢呢!”露露说。   人可真多,可真挤呀。露露只能看得见大伙儿的腿。  还好妈妈穿着她那件大红色的外套。红色鲜艳,特别引人注目。   一个小男孩儿站在水果摊边上,可他看起来不怎么高兴。   “
【摘要】自主性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至关重要,3~5岁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母亲观念对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影响很大。本研究以3~5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93名母亲初测,在此基础上形成封闭式问卷对461名母亲再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的母亲重视儿童自主性的培养;2/3的母亲对儿童自主性内涵的理解不全面;母亲关于幼儿自主范畴的观念呈现领域差异,通常倾向于在健康、安全、道德与
大家好,我就是你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中国国宝——大熊猫。   我,有着胖乎乎的身体,肥肥的四肢,圆圆的脑袋,浑身毛绒绒。除了我的四肢,耳朵和眼睛都是黑乎乎的,其他地方那可都是雪白雪白的。像不像穿着黑白相间的晚礼服?远远望去我又像一只毛茸茸的小球。这一切也让我变得更加可爱。   你说我是猫?那是你误会啦。我的名字有一个”猫”字,只是叫“熊猫”,我真实身份是一只呆萌的熊啊。我估计熊大、熊二都要把